熱管除溼器的製作方法
2023-07-29 04:53:16 1
專利名稱:熱管除溼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室內除溼器,特別是一種熱管除溼器。
背景技術:
目前家庭、賓館以及工廠、科研單位為達到室內除溼目的所使用的除溼器,一般由小型空調製冷系統、存水盤、進風口、迴風口、風機以及可吊頂安裝的機體組成。使用時在風機作用下,通過進風口把室內潮溼空氣引入,經空調製冷系統的蒸發器接觸致冷後,由於蒸發器表面溫度底於空氣露點溫度,因此潮溼空氣中的部分水蒸氣凝結析出。於是從迴風口送出乾燥的空氣補充到室內,而凝結的水沿著存水盤聚集在積水池,通過水泵抽出。上述循環作業過程,使室內的潮溼空氣逐漸被置換成乾燥的空氣,實現室內除溼目的。這種除溼器工作時,由於蒸發器與冷凝器的間隔距離較近,產生冷熱交換,使蒸發器表面的溫度上升,影響潮溼空氣中水蒸氣的凝結,因此這種除溼器單位電能除溼量較低。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熱管除溼器,該除溼器通過加裝彎形重力式熱管,提高單位電能除溼量;加裝圍欄形隔板,阻擋蒸發器和冷凝器的熱交換,在機體內部形成的風道減少冷熱空氣的混合,從而減少能量損失,提高除溼效果。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在存水盤和蒸發器之間加裝彎形重力式熱管,使得從進風口引入的潮溼空氣,穿過存水盤經重力式熱管的蒸發段預冷,再由蒸發器再冷,使潮溼空氣中的部分水蒸氣凝結析出,冷凝除溼後的空氣流經重力式熱管的冷凝段等溼加熱後,再流經機體內圍欄形隔板形成的風道,被送至迴風口,給室內補充乾燥空氣。
圖1為本實用新型熱管除溼器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熱管除溼器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見圖1,壓縮機12、冷凝器11、毛細管6、蒸發器5組成小型空調製冷系統,3為位於蒸發器5下方的存水盤,彎形重力式熱管4安裝在蒸發器5與存水盤3之間。9為機體8內部設置的圍欄形隔板,把小型製冷系統中的壓縮機12、冷凝器11、毛細管6安置在圍欄形隔板9中,使之與蒸發器5相對隔離,以減少蒸發器5與冷凝器11之間的冷熱交換,影響蒸發器5的冷量凝結潮溼空氣中的水蒸氣,蒸發器5的管道穿過圍欄形隔板9與毛細管6和壓縮機12相連。圍欄形隔板9形成機體8內的空氣流動風道7,在風道7中空氣流動的方向如短線箭頭所示。10為風機,推動潮溼空氣和除溼後乾燥空氣在風道7中沿箭頭所示方向流動,減少冷熱空氣混合,以減少能量損失。本實用新型熱管除溼器工作時,在風機10的作用下,潮溼空氣由進風口2引入,穿過存水盤3,與重力式熱管4的蒸發段接觸預冷後,降低空氣的相對溼度,再與蒸發器5接觸再冷,由於蒸發器5的表面溫度低於空氣露點溫度,因此空氣中的部分水蒸氣凝結析出,沿著存水盤3聚集在積水池1中,在積水池1中的水達到一定水位後被水泵抽出。而凝結除溼後的空氣上升流動,經重力式熱管另一端冷凝段等溼加熱後,沿風道7被送出迴風口13,至家庭賓館的浴室或工廠科研單位需要除溼的場所。通過上述熱管除溼器的循環作業過程,不斷去除室內潮溼空氣中的水蒸氣,達到室內空氣除溼目的。
本實用新型熱管除溼器使用時,潮溼空氣先經過重力式熱管蒸發段的預冷,由於熱管換熱效果好,可以減少製冷系統容量,單位電能除溼量比無熱管的除溼器提高24%,具有顯著的節能效果;而圍欄形隔板的設置,減少了蒸發器與冷凝器的冷熱交換,在機體內形成風道,又減少了除溼加熱後的空氣返流和冷熱空氣混合,減少了空調製冷系統的能量損失。
本實用新型特別適合中高檔家庭、賓館的衛浴房的除溼和對室內乾燥度有特殊要求的科研單位實驗室、生產車間等場所的安裝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包括組成空調製冷系統的蒸發器(5)、毛細管(6)、冷凝器(11)、壓縮機(12),以及存水盤(3)、風道(7)、機體(8)的熱管除溼器,其特徵在於a)彎形重力式熱管(4)的一端蒸發段安裝在存水盤(3)與蒸發器(5)之間,b)彎形重力式熱管(4)的另一端冷凝段安裝在蒸發器(5)的上方、風道(7)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管除溼器,其特徵在於a)機體(8)內部設置圍欄形隔板(9),把小型製冷系統中的壓縮機(12)、冷凝器(11)、與毛細管(6)安置在圍欄形隔板(9)中;b)圍欄形隔板(9)在機體(8)內部形成空氣流動風道(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熱管除溼器,其特點是在存水盤和蒸發器之間加裝彎形重力式熱管,使得從進風口引入的潮溼空氣,穿過存水盤經重力式熱管的蒸發段預冷,再由蒸發器再冷,使潮溼空氣中的部分水蒸氣凝結析出,冷凝除溼後的空氣流經重力式熱管的冷凝段等溼加熱後,再流經機體內圍欄形隔板形成的風道,被送至迴風口,給室內補充乾燥空氣。本實用新型熱管除溼器單位電能除溼量比無熱管的除溼器提高24%,具有明顯的節能效果,而圍欄形隔板的設置,在機體內形成風道,又減少了冷熱空氣的混合,減少了機內空調製冷系統的能量損失。本實用新型特別適合中、高檔家庭、賓館的衛浴房的除溼和對室內乾燥度有特殊要求的場所安裝使用。
文檔編號F24F1/02GK2861837SQ20052004515
公開日2007年1月24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21日 優先權日2005年9月21日
發明者章學來, 鄒復炳 申請人:上海海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