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有碳鋼包包底的砌築方法
2023-07-29 11:10:16
專利名稱::一種有碳鋼包包底的砌築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有碳鋼包包底砌築方法,屬於鑄造熔融物質容器襯裡的砌築方法,具體地說適用於連續鑄鋼用有碳磚鋼包包底的砌築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有碳鋼包包底使用兩種高度磚型(A:320mm和B:280mm)的鋁鎂碳磚,均採用豎砌方式,A型磚用於中部鋼水衝擊區,B型磚用於非衝擊區。鋼包包底磚砌至透氣磚預留坑附近後,安裝透氣座磚,透氣磚周圍預留30-40mm空隙,其間隙採用剛玉自流料澆注,搗打嚴實。包底磚砌築完畢後再砌築包壁即死底。此種砌築方法設計鋼包包底磚壽命25爐次(小修更換底部),有碳罐壽命為100爐次,在鋼包包底役過程中需要更換3次底磚,更換需要拆除鋼包包底磚。由於先採用鋼包包底砌築,故需要保留砌築包壁下的支撐磚,而不能將整個砌築包壁拆除,這樣容易造成罐壁磚損傷,並且存在大罐粘渣嚴重、殘磚與新磚配合公差無法保證等問題,造成換底後鋼水從新舊磚結合處滲入永久層,嚴重影響到了鋼包的安全運行。25次進行底部周期更換耐材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減輕有碳鋼包包底磚侵蝕,便於包底更換,降低耐材消耗的鋼包包底砌築方法。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措施—種有碳鋼包包底的砌築方法,其步驟1)在鋼包外殼內先澆注高鋁澆注料層;2)鋼包壁工作層下部的三層採用無碳預製塊砌築成無碳工作層,再砌築原用的有碳磚的有碳工作層;3)在鋼包包底的高鋁澆注料層上的衝擊區裝無碳預製塊、透氣磚、滑動水口;4)在鋼包包底的高鋁澆注料層上的非衝擊區澆注無碳澆注料層;5)鋼包包底澆注結束後,在無碳澆料層上,沿無碳工作層用無碳澆注料填充成斜坡式圍壁;所述的無碳預製塊的原料組成及重量百分比為剛玉8085%,尖晶石1520%;所述的無碳澆注料的原料組成及重量百分比為剛玉8189%,尖晶石46%,鋁鎂微分《0.89%,純鋁酸鹽水泥,混合後的體積密度要在2.802.98g/M3,加入水泥後,其三氧化二鋁8090%。其在於斜坡式圍壁的底部厚度在300330毫米,高度在90120毫米。本發明的特點(1)工作層下部三層採用無碳預製塊替代有碳磚解決了底部澆鑄料水份造成的有碳磚粉化、及抗折強度等物理性能的改變。(2)控制了更換底部造成的夾鋼,罐底衝擊區運行更平穩,有效的控制了高溫液體罐的運行安全。(3)有利於多品種後大鋼包的統一。(4)能降低耐材成本。鋼包役內(100爐次)每罐修理耐材成本降低約0.985萬元。圖1為採用本發明砌築的鋼包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A剖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進行詳細描述—種有碳鋼包包底的砌築方法,其步驟1)在鋼包外殼1內先澆注高鋁澆注料層2;2)鋼包壁工作層3下部的三層採用無碳預製塊砌築成無碳工作層4,再砌築原用的有碳磚的有碳工作層5;3)在鋼包包底6的高鋁澆注料層2上的衝擊區裝無碳預製塊7、透氣磚8、滑動水□9;4)在鋼包包底6的高鋁澆注料層2上的非衝擊區澆注無碳澆注料層10;5)鋼包包底6澆注結束後,在無碳澆注料層10上,沿無碳工作層4用無碳澆注料填充斜坡式圍壁ll。採用上述砌築方法砌築所用原料的組分、取值(重量百分比)及圍壁尺寸實施例列表l表1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權利要求一種有碳鋼包包底的砌築方法,其步驟1)在鋼包外殼(1)內先澆注高鋁澆注料層(2);2)鋼包壁工作層(3)下部的三層採用無碳預製塊(7)砌築成無碳工作層(4),再砌築原用的有碳磚的有碳工作層(5);3)在鋼包包底(6)的高鋁澆注料層(2)上的衝擊區裝無碳預製塊(7)、透氣磚(8)、滑動水口(9);4)在鋼包包底(6)的高鋁澆注料層(2)上的非衝擊區澆注無碳澆注料層(10);5)鋼包包底(6)澆注結束後,在無碳澆料層(10)上,沿無碳工作層(4)用無碳澆注料填充成斜坡式圍壁(11);所述的無碳預製塊的原料組成及重量百分比為剛玉80~85%,尖晶石15~20%;所述的無碳澆注料的原料組成及重量百分比為剛玉81~89%,尖晶石4~6%,鋁鎂微分≤0.89%,純鋁酸鹽水泥為結合劑,混合後的體積密度要在2.80~2.98g/M3,加入水泥後,其三氧化二鋁80~90%。2.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有碳鋼包包底的砌築方法,其特徵在於斜坡式圍壁(11)的底部厚度在300330毫米,高度在90120毫米。全文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有碳鋼包包底砌築方法。其步驟在鋼包外殼1內先澆注高鋁澆注料層2;鋼包壁工作層3下部三層用無碳預製塊7砌築成無碳工作層4,以上為有碳工作層5;在鋼包包底6的高鋁澆注料層2上的衝擊區裝無碳預製塊7、透氣磚8、滑動水口9;在鋼包包底6的高鋁澆注料層2上的非衝擊區澆注無碳澆注料層10;鋼包包底6澆注後,在無碳澆料層10上,沿無碳工作層4用無碳澆注料填充成斜坡式圍壁11。本發明解決了鋼包包底澆鑄料水份造成的有碳磚粉化、及抗折強度等物理性能的改變,控制了更換底部造成的夾鋼,罐底衝擊區運行更平穩,且有利於多品種後大鋼包的統一。文檔編號B22D41/02GK101700572SQ200910272860公開日2010年5月5日申請日期2009年11月20日優先權日2009年11月20日發明者劉貴福,周志祥,夏漢斌,孫雲虎,張餘,成軍,楊東明,王延峰,王晨,羅建權,陳大忠,高家鵬申請人:武漢鋼鐵(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