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補償軸向位移誤差的螺紋連接的製作方法
2023-07-21 17:37:2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補償軸向位移誤差的螺紋連接。
背景技術:
螺紋連接是一種常用的實現兩個零件或者多個零件固定在一起的連接方法,但常見的螺紋連接要求被連接的兩個零件必須貼合,然而由於加工誤差導致在裝配時兩個零件無法緊貼時,常用的螺紋連接則無法使用即無法實現正常連接。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從而提供一種可以補償軸向位移誤差的螺紋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
一種可補償軸向位移誤差的螺紋連接,用於連接板件A和板件B,包括一螺釘、一彈性套、一脹緊套、一錐套和一軸用彈性擋圈,所述板件A上設置有一螺紋孔,在所述板件B上與所述螺紋孔同軸位置處設置有通孔B,所述彈性套左端抵住所述板件A右側面以實現所述彈性套的軸向定位,彈性套外圓柱面上設置有多條沿軸線方向的開口槽A,彈性套中部設置有一圓柱通孔A和內錐孔,所述內錐孔內安裝所述錐套,所述錐套中部為通孔,外圓面設置有一與所述內錐孔錐度一致的外錐面且設置有多條沿軸線方向的開口槽B,所述脹緊套為包括外圓柱面和內孔,外圓柱面固定安裝在通孔B內,內孔則套裝在所述彈性套開設有開口槽A的外圓柱面上,所述螺釘包括螺釘頭、圓柱部和螺紋部,在所述圓柱部與所述螺紋部之間還設置有一用於安裝所述軸用彈性擋圈的環槽,螺釘從右向左依次穿過所述錐套中部的通孔、彈性套中部的圓柱通孔A後,最後所述螺紋部與所述螺紋孔旋合,裝配時,轉動所述螺釘,螺釘頭端面帶動所述錐套向左移動,利用外錐面使所述彈性套往外脹開,使彈性套外圓面與所述脹緊套的內孔固定連接成一體,當需要拆卸所述螺紋連接時,鬆開所述螺釘,所述螺釘向右退出過程中,所述軸用彈性擋圈右側面帶動所述錐套向右移動,所述彈性套復位而使彈性套與所述脹緊套處於較松的狀態而實現拆卸。
較優地,所述脹緊套的外圓柱面與所述板件B的通孔B之間採用過盈配合或焊接成一體。
較優地,所述圓柱通孔A的直徑稍大於所述軸用彈性擋圈外圓的直徑,而所述錐套中部的通孔直徑稍小於所述軸用彈性擋圈外圓的直徑。
因此本裝置的有益效果是:旋轉螺釘即可固定板件A和板件B,並自行適應板件A和板件B之間的相互位置,調整方便、快速、連接可靠。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可補償軸向位移誤差的螺紋連接的全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徵能更易於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補償軸向位移誤差的螺紋連接。
如圖1所示,一種可補償軸向位移誤差的螺紋連接,用於連接板件A100和板件B200,包括一螺釘1、一彈性套2、一脹緊套3、一錐套4和一軸用彈性擋圈5,所述板件A100上設置有一螺紋孔101,在所述板件B200上與所述螺紋孔101同軸位置處設置有通孔B201,所述彈性套2左端抵住所述板件A100右側面以實現所述彈性套2的軸向定位,彈性套2外圓柱面上設置有多條沿軸線方向的開口槽A24,彈性套2中部設置有一圓柱通孔A21和內錐孔22,所述內錐孔22內安裝所述錐套4,所述錐套4中部為通孔,外圓面設置有一與所述內錐孔22錐度一致的外錐面41且設置有多條沿軸線方向的開口槽B42,所述脹緊套3為包括外圓柱面32和內孔31,外圓柱面32固定安裝在通孔B201內,內孔31則套裝在所述彈性套2開設有開口槽A24的外圓柱面上,所述螺釘1包括螺釘頭11、圓柱部12和螺紋部13,在所述圓柱部12與所述螺紋部13之間還設置有一用於安裝所述軸用彈性擋圈5的環槽14,螺釘1從右向左依次穿過所述錐套4中部的通孔、彈性套2中部的圓柱通孔A21後,最後所述螺紋部13與所述螺紋孔101旋合,裝配時,轉動所述螺釘1,螺釘頭11端面帶動所述錐套4向左移動,利用外錐面41使所述彈性套2往外脹開,使彈性套2外圓面與所述脹緊套3的內孔31固定連接成一體,當需要拆卸所述螺紋連接時,鬆開所述螺釘1,所述螺釘1向右退出過程中,所述軸用彈性擋圈5右側面帶動所述錐套4向右移動,所述彈性套2復位而使彈性套2與所述脹緊套3處於較松的狀態而實現拆卸。
所述脹緊套3的外圓柱面32與所述板件B200的通孔B201之間採用過盈配合或焊接成一體。
所述圓柱通孔A21的直徑稍大於所述軸用彈性擋圈5外圓的直徑,而所述錐套4中部的通孔直徑稍小於所述軸用彈性擋圈5外圓的直徑。
本實用新型中,旋轉螺釘即可固定板件A和板件B,並自行適應板件A和板件B之間的相互位置,調整方便、快速、連接可靠。
以上僅僅以一個實施方式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思路,在系統允許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可以擴展為同時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塊,從而最大限度擴展其功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範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