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裝式外牆的製作方法
2023-07-21 03:52:51 2
專利名稱:組裝式外牆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組裝式外牆。 技術背景
目前,公知的建築外牆為現場砌築式和整體吊裝式。現場砌築式外牆的缺點是施工速度慢,整體吊 裝式外牆的缺點是牆體太重,生產運輸和安裝均受限;而且這兩種形式的外牆保溫隔聲性能都不是很好, 如有較高的保溫隔聲霈求都霈要對牆體另行處理。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組裝式的外牆,解決現場砌築外牆施工速度慢、保溫性能差的缺陷和 整體吊裝式外牆牆體重、生產運輸和安裝受限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將牆體劃分為外裝修牆基、保溫隔聲層、內裝修埔基等基本組件,使各組 件的重量相對減輕;對各組件進行工廠化生產,爾後進行現場組裝。
一種組裝式外牆,將牆體劃分為若干組f牛,其特徵是
(1) .基本組件包括外裝修牆基、保溫隔聲層、內裝修牆基;
(2) .外裝修牆基安裝在建築框架上,預留門窗洞口,相互之間由預埋件相連;
(3) .保溫隔聲層粘貼在外裝修牆基上,內裝修牆基粘貼在保溫隔聲層上;
(4) .內裝修牆基與建築框架相互之間由預埋件相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將牆體劃分為基本組件進行工廠化生產、現場組裝,加快了施:l:速度; 同時,基本組件中包含有保溫隔聲層,直接解決了牆體的保溫隔聲問題,不需要對牆體另外進行保溫隔 聲處理,從而降低了工程造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將外牆劃分為三部分基本組件外裝修墒基、保溫隔聲層、內裝修牆基,工廠化生產這三部分組件,
爾後進行現場組裝。生產ati:時,在內、外裝修牆基和建築框架(梁板、柱等)上預留連接預埋《牛。組
裝時,先將外裝修牆基安裝連接到建築框架預埋件上,並將接縫灌嚴;爾後將保溫隔聲層粘貼到外裝修 牆基上,再將內裝修牆基粘貼到保溫隔聲層上,並與框架預埋件連接,灌嚴接縫。外裝修牆基、保溫隔 聲層、內裝修牆基組裝完畢,即完成了外牆的組裝施工接著即可安裝門窗、進行內外裝修。
T'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組裝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組件示意圖(以外裝修牆基為例)。 圖3是組件與框架連接示意圖(以外裝修牆基為例、
圖中l.外裝修牆基,2.保溫隔聲層,3.內裝修牆基,4.預埋件,5.建築框架,6.門窗洞口。
具體實施方式
組裝時,首先將外裝修牆基1安裝到建築框架5上,預留出門窗洞口 6 ,將它們相互之間的預埋件 4相連,將其接縫灌填嚴實;爾後將保溫隔聲層2粘貼到外裝修牆基1上,再將內裝修牆基3粘貼到保 溫隔聲層2上;最後將內裝修牆基3與建築框架5相互之間的預埤件4相連,將其接縫灌填嚴實。這樣, 組合裝配式外牆的施工即告完畢,接著即可安裝門窗、進行內外裝修。
外裝修牆基1 ,由骨架和填料構成,亦可附帶外裝修;其表面既可為平面型,亦可為非平面異型; 其邊沿既可為直線型,亦可為非直線異型;墒基上設置有連接預il件。
保溫隔聲層2,由填料和骨架構成,根據需要,亦可不要骨架。
內裝修墒基3,由骨架和填料構成,亦可附帶內裝修;其表面既可為平面型,亦可為非平面異型; 其邊沿既可為直線型,亦可為非直線異型;牆基上設置有連接預埋件
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使得劃分出的牆體各組件重紫輕,便於工廠化生產,現場組裝,其保溫 隔聲性能可以根據霈要調配,從而實現本實用新型之目的。
權利要求1. 一種組裝式外牆,將牆體劃分為若干組件,其特徵是(1). 基本組件包括外裝修牆基、保溫隔聲層、內裝修牆基;(2). 外裝修牆基安裝在建築框架上,預留門窗洞口,相互之間由預埋件相連;(3). 保溫隔聲層粘貼在外裝修牆基上,內裝修牆基粘貼在保溫隔聲層上;(4). 內裝修牆基與建築框架相互之間由預埋件相連。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式外牆,其特徵是外裝修牆基由骨架和填料構成,亦可附帶外裝 修;其表面既可為平面型,亦可為非平面異型;其邊沿既可為直線型,亦可為非直線異型;牆基上設置 有連接預埋件。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式外牆,其特徵是保溫隔聲層由填料和骨架構成,根據霈要,亦 可不要骨架。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組裝式外牆,其特徵是內裝修牆基由骨架和填料構成,亦可附帶內裝 修;其表面既可為平面型,亦可為非平面異型;其邊沿既可為直線型,亦可為非直線異型;牆基上設置 有連接預埋件。
專利摘要一種組裝式外牆,將牆體劃分為若干組件生產和組裝;基本組件包括外裝修牆基1、保溫隔聲層2、內裝修牆基3(如附圖所示)。本組裝式外牆,減輕了各組件的重量,便於工廠化生產,且施工速度快;同時,由於組件中包含有保溫隔聲層,解決了牆體的保溫隔聲問題,不需要對牆體另外進行保溫隔聲處理,從而降低了工程造價。
文檔編號E04B2/82GK201224935SQ20072019565
公開日2009年4月22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7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7日
發明者林永軍 申請人:林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