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補鈣常會出現的錯誤
2025-07-17 15:00:08
鈣是出現在我們生活中最多的營養元素,每個人都知道鈣的作用,多數人都知道自己缺鈣,但是如何補鈣卻成為多數人的老大難,而且很多人補鈣的方式是錯誤的,很容易陷入誤區使補鈣出現反效果,到底我們應該怎麼補鈣呢?下面小編盤點補鈣常會出現的錯誤,一起看看吧。
誤區一,可樂咖啡當水喝。
近些年骨質疏鬆的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要歸咎於年輕人常喝的可樂、雪碧,碳酸飲料中含有磷酸,它不僅會降低人體對鈣的吸收,還會加快鈣的流失。
誤區二,一次補太多。
補鈣一次不要補太多,應該少量多次。建議買劑量小的鈣片,每天分兩至三次服下。尤其對於老年人,胃腸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少量多次補鈣可以減少便秘、腎結石以及膀胱結石等問題的出現。
誤區三,補鈣後不注意運動。
被人吃進的鈣首先進入胃腸,再轉移到血液,最後才從血液轉移到骨骼。所以人只有多運動、增加鍛鍊強度和頻率,血液中的鈣才會向骨骼中轉化。因此,運動能幫助提高鈣吸收和保持骨密度。最有利於骨健康的項目是散步、慢跑、爬樓梯和跳舞,建議每周最少做兩次有氧運動。
誤區四,忽視維生素D和元素鈣。
我們中國人本身維生素D的水平比較低,導致很多鈣補進去的時候無法吸收和利用,甚至出現天天補鈣還缺鈣的情況。所以應選擇元素鈣含量高的高濃度鈣源如碳酸鈣源,以充分滿足補鈣量的需求。除了元素鈣外,維生素D也很關鍵。維生素D就像一輛運輸車,只有它存在,鈣質才能被「搬運」到人體中。
誤區五,鈣劑選液態。
有的人認為液態鈣比鈣片更容易吸收,其實鈣的吸收場所主要不是胃,而在腸道。因此,服下的鈣劑,需要有一個很好的保護機制,在胃裡不受胃酸的幹擾,而能被腸道吸收。而液體補充鈣劑很難達到這一點。
年紀大了加點力量練習
慢跑、爬樓、快走是最佳運動
74歲的徐老太太曾在半年內連續發生了四次骨折,這一經歷令這位老太太警覺起來,馬上去醫院檢查。醫生給她的判斷是「骨密度低」,診斷結果為「嚴重的骨質疏鬆」。
對此,林華教授呼籲,老人防骨頭脆,在日常行走的基礎上,多做負重練習。
一項測驗結果顯示,人在快速行走時,腰椎承受的力量大約為體重的1倍;慢跑時,腰椎承重可達到體重的1。75倍,而站立位舉重時,腰椎承受的是體重的5—6倍。中等強度的負重訓練,如慢跑、爬樓、快速步行有利於腰椎骨密度的提升,適合中老年人及輕、中度骨質疏鬆患者。若選擇快速步行的治療方法,鍛鍊量應以每日步行大於5000步,小於l萬步為宜。並根據個人年齡、身高、骨質情況和心肺功能調整步速。
鍛鍊身體的時候不僅要注重下肢,上肢也很重要。如果想要提升橈骨骨密度就應該針對手和前臂肌肉的力量進行訓練。像握健身球和彈力圈都是握力鍛鍊,都是很好的選擇。老年人只要每天堅持練習三十分鐘以上就能有效的預防骨質疏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