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堂視頻體溫的預言
2025-07-17 08:19:12
藉助一支溫度計,可以「預告」健康信息。體溫變化,是很多疾病的預警信號。北京衛視《養生堂》 6月16日星期六,17日星期日,特邀北京協和醫院感染科李太生教授講解《體溫的「預言」》。
適當的發燒是身體正常的免疫反應,是身體的防禦機制在起作用。但超過38℃,身體健康就可能受到危害。
體溫每升高1℃,機體的代謝就會增加13%。發熱時增加機體對氧的消耗,加重人體內器官的工作負荷,嚴重時可導致器官功能衰竭。
發熱時候,人體產熱過多,機體必須加速散熱,以儘可能調整體溫,從而導致心率增快。體溫每升高1℃,心跳每分鐘增加10~20次,使心臟血液的搏出量增多,從而加重心臟負荷。如果心跳不加快,反而可能是特殊的感染,比如傷寒、特殊心臟疾病等。
持續高熱使人體防禦疾病的能力下降。不但不利於疾病的恢復,反而增加繼發其它感染的危險。
高熱影響人體消化。發熱的時候胃腸道蠕動變緩,消化液分泌減少,導致腹瀉或者便秘。建議可以吃一些稀的食物,比如雞蛋羹、大米粥等等。
一般來說,人體正常體溫平均在36~37℃之間(腋下),超出這個範圍就是發熱,38℃以下是低熱,39℃以上是高熱。40℃ 以上隨時有生命危險。
發熱伴有以下症狀建議及早就醫:小孩打蔫;(各年齡段)頭疼、吐;皮膚上有出血點;氣喘。
發熱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它本身不是病,一定是有某些原因,引起發熱。正常情況下,突然發熱,90%以上病毒感染,3天,最多一個星期,趨於好轉。如果超過3天發熱沒好轉,就該去看。過了一個星期還沒好,考慮複雜感染,也可能是腫瘤,也可能是風溼免疫病。85%-90%的發熱病人能查出病因,其中50%感染性疾病,20%是免疫,20%是腫瘤。還有一些完全找不到原因。
用腋下測溫法要注意,別在運動後或喝熱水後測量,要在平靜狀態下量體溫,10分鐘後,取出看度數並作好記錄。現在口表和腋表是同一種表,但是注意不要兩表混用。口腔測溫時,先要消毒體溫計,將口表水銀端斜放於舌下,囑病人閉口用鼻呼吸,勿用牙咬體溫計,5分鐘後取出。什麼溫度就是發燒了呢?見下圖。
點擊翻頁查看相關節目 第二期
[NextPage]
發燒是很多疾病的信號,可能是:1、感染性疾病;2、腫瘤性疾病;3、血管-結締組織病(自身免疫性疾病);4、其它疾病及病因未明。
很多病人因為發燒到協和醫院感染科就診,15%-20%的人是腫瘤。
從癌細胞出現發展到CT能夠發現的腫瘤,大概需要多久呢?十年。目前的醫療水平很難再早些發現腫瘤的存在。CT能夠發現的腫瘤是多大呢?大概 1釐米,2/3個花生米大小。這十年間,腫瘤一直「在路上」。腫瘤越大,情況越糟,因為腫瘤的變化是1變2,2變4,4變8,……可以想像開始進程緩慢,越往後進程越快。
在這十年中,腫瘤發出的「信號」,可能就是發燒。為什麼腫瘤病人容易發熱呢?李主任說:癌症本身可以引起發燒。腫瘤是高代謝的,消耗自身能量很多。就好比是體內有一座高速運轉的工廠,不斷產熱,溫度升高。
普通發燒和癌症引起的發燒有什麼區別呢?細菌感染引起的,各個年齡段都比較多見,而癌症引起的發燒,中老年人比較多見。另外,還有一些鑑別參考條件如下:
有些癌症很容易引起發燒,比如淋巴瘤、白血病、前列腺癌、腎癌、肝癌、骨髓瘤等。
如果發燒超過三周,伴有消瘦、淋巴結大,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去醫院做檢查,排除腫瘤的可能。如果您不能確定發熱的原因,都可以到感染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