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唐朝二十四功臣畫像創作始末

2023-11-03 22:36:12 1

玄武門之變後,唐太宗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寶座。他勵精圖治,虛心納諫,對跟隨他南徵北戰、出生入死和出謀劃策的功臣元勳念念不忘。畢竟對他來說,皇帝的寶座來得太不容易了。

公元643年3月23日,為了褒彰功臣,唐太宗李世民命人將長孫無忌、魏徵、尉遲敬德等24名功臣的像畫在凌煙閣上,他還常去觀賞,以表對功臣的讚賞和紀念。

閻立本作畫凌煙閣

誰才有資格畫這24位功臣呢?在當時,自然首推閻立本。643年3月23日(唐貞觀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皇帝下詔,命令在長安北面的太極宮凌煙閣中繪製24位功臣之像。他們是: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長孫順德、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程咬金)、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世勣、秦叔寶。

凌煙閣在皇宮西南的三清殿側,閣中分隔三層,前一層畫的是功勳最高的宰輔大臣;中一層畫功勳卓著的侯王;後一層畫的是功勳重大的其他功臣。按古禮「君南臣北」的原則,畫像全部面北,而且都是真人大小。

這是繼漢代麒麟閣、南宮雲臺畫功臣像之後的又一次大型政治性肖像畫創作活動。

長孫無忌「不願」為宰相

在李世民奪取皇位繼承權的玄武門兵變中,長孫無忌稱得上是首功之人。在醞釀政變時,他態度堅決;在準備政變時,他日夜奔波,內外聯絡;在政變之時,他不懼危難,親至玄武門內。所以唐太宗臨死前仍對大臣們說:「我有天下,主要是這個人的功勞啊!」凌煙閣的24位功臣像,長孫無忌被列在首功之位。

李世民登基之後,幾次要任命長孫無忌為宰相,但賢惠的長孫皇后一再提醒太宗要吸取漢朝呂氏、霍氏專權的教訓:「我身為皇后,全家已經很榮耀顯貴了,實在不願意自己的哥哥還要在朝廷裡手握大權。」長孫無忌自己也遞出了辭職信,要求辭去宰相要職,但他卻受到唐太宗的特殊信賴,最後唐太宗硬是堅持拜長孫無忌為宰相。長孫無忌為人謹慎小心,注意避免嫌疑。

魏徵使「壞」悶死鷂鷹

魏徵原是太子李建成的手下。玄武門之變前,魏徵看到太子與秦王李世民的衝突日益加深,曾多次建議太子要先發制人,及早動手。政變後,李世民賞識他的膽識才能,非但沒有怪罪於他,而且還加以重用。魏徵喜逢知己之主,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魏徵性格耿直,往往據理力爭,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際,他也從不退讓,所以,唐太宗有時對他也會產生敬畏之心。

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隻上好的鷂鷹,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當他看見魏徵遠遠地向他走來時,便趕緊把鳥藏在懷中。偏偏魏徵還使「壞」心眼,故意上奏事情,說了很久,致使鷂鷹悶死在懷中。

魏徵一生節儉,連家裡的房子都有些「破破爛爛」的,唐太宗立即下令把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送給魏徵,好用來造個大房子。642年(貞觀十六年),魏徵病逝家中。太宗親自前去弔喪,失聲痛哭,並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秦叔寶和尉遲敬德演繹「門神」

尉遲敬德原為劉武周的部下,李世民敬佩他的忠勇耿直,幾次想勸他歸降。尉遲敬德雖然也大受感動,但伺主不二。尉遲敬德最後答應,只要劉武周死了,他便歸唐。李世民便殺了一個面目酷似劉武周的人,將人頭送與尉遲敬德。尉遲敬德未能辨出真假,便歸降了李世民。

不料自那以後,李世民經常在夢中被兩個無頭的人驚醒。李世民仔細琢磨,這兩人一個像是原來隋朝名將宋老生,另一個卻像那個被充作劉武周而割了頭的人。徐茂公獻策道:「主公屈殺這長得像劉武周的人,是為了儘早讓尉遲將軍歸順。另外,我聽說宋老生生前很敬佩秦二哥,主公可以派尉遲將軍和秦二哥守在門外,這樣或許可以使主公獲得安寧。」李世民依計行事,果然無頭鬼再也沒出現。

這個民間傳說,最終奠基了兩位武將的「門神」地位。

曹霸筆開生面

到了唐玄宗時,凌煙閣內原先栩栩如生的功臣像,顯得色澤暗淡,失去了原先的光澤。為此,玄宗把曹霸召來,要他重新畫。曹霸擅長畫人物和馬,京城長安幾乎沒有一個人不知道他。

曹霸接受了這個任務之後,便著手準備材料。他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到民間搜集了不少開國功臣的傳說,這時,他才揮筆繪製。最後,這些功臣的畫像終於以全新面貌展現在人們面前。

唐玄宗看了之後,讚不絕口,並當即賞給他大量金帛,還封他為左武衛將軍。著名的詩人杜甫看了這些畫後,作了《丹青引贈曹將軍霸》這首詩:「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意思是:凌煙閣中的功臣像已失去了往日鮮豔奪目的色澤,虧得你左武衛將軍下筆使他們重放光彩。

同类文章

孤注一擲的雄主——拓跋珪

 回溯源頭——代國的建立與滅亡   最早,拓跋部的什翼犍自稱代王。此人生而奇偉,寬仁大度,身長八尺,隆準龍顏,長發委地,相貌英偉,經過三十多年苦心經營,兼併鄰近諸部,擊高車,破沒歌部落,攻伐劉衛辰部,節節勝利。他至此自稱代王,並與同屬鮮卑族的前燕慕容氏廣結姻親,大具開國氣象。可惜什翼犍生不

梟雄寒浞

 在夏王朝初年,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位人物,他姓寒(又作韓),單名一個浞字,又名漪,所以史書上也有稱他為寒漪的。   在中國史書上對寒浞這位君王的評價卻是很糟糕,說他是一位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人,他不僅殺死了自己的師父,還殺死了他的義父后羿,奪取了有窮國的半壁江山。後來他又繼續窮兵黷武,興

神武不可測的漢光武帝——劉秀

提起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明太祖,康乾盛世。但對東漢開國皇帝,神武不可測,允冠百王的劉秀卻知之甚少。這位廟號世祖,諡號光武帝的劉秀名氣顯然不如前面所提的幾位皇帝和那些著名的亡國之君。但在作為方面絲毫不遜色。   漢光武帝劉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漢

明清皇帝用人:鹹豐疑人敢用崇禎疑人敢殺

「用人不疑」與「疑人不用」是孟不離焦的,前者的意思是用人就要信任,後者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信任某人,就不要用他。但那些有缺陷、歷史上犯過錯誤、甚至可能「有二心」的「可疑之人」,是該疑而不用,還是用而不疑呢?   事實勝於雄辯,在這方面我拿崇禎和鹹豐做個比較。   崇禎皇帝:用一個殺一個最後全

掃蕩北邊除隱患:明太祖朱元璋八次北徵蒙古

 明太祖第一次北徵沙漠之戰   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至十一月,大明帝國為肅清蒙古故元殘餘部隊而進行的大規模統一戰爭。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元惠宗棄大都(今北京)北逃後,一直滯留在近塞地區,並多次舉兵南犯,以圖復闢,均被明軍擊敗。元朝殘餘勢力雖由此日漸衰弱。但在北方近

永樂皇帝與武當山的故事

 到武當山旅遊的人大都是衝著絢麗多姿的自然風光、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築、鬼斧神工的金頂造極、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玄妙絕倫的武當武術而去。然如果到武當山旅遊前能了解到武當山與明朝永樂皇帝的一段歷史有關,那遊覽起來就更有興味了。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之後,燕王朱棣率領的北方軍隊和建

唐宣宗:傻子皇叔被迫出家又如何合法即位

來時糊塗去時迷   那一年,在丹陽街頭,一個鄭姓少女和一個方士不期而遇。不知名的卜者從少女身上看出了其不尋常的命運:鄭氏將來會成為一位帝王的母親。雖然說這位鄭姓少女就是後來唐宣宗李忱的母親,但預言在沒有成為現實之前,都是荒誕劇。有人聽了搖搖頭一笑而過,有人聽了心理卻起了化學反應。鎮海節度使

宋太祖的「 誠信 」公關

1964年,宋太祖趙匡胤平定了南唐,本打算一鼓作氣攻下吳越。誰知吳越國王錢俶親自拜見趙匡胤,並獻上了吳越國的地圖,以示臣服之意。   趙匡胤見錢俶來訪非常高興,便留他在汴梁遊玩談心,而錢俶卻在暗地裡賄賂大宋的重臣,希望能為他說話保住吳越國,深受皇帝倚重的宰相趙普更是他的重點公關對象。對此趙

光武帝為何退功臣而進文吏

 南北功臣的制衡   光武「以徵伐濟大業」,故建武元年(25年)六月初即位時,非但不「退功臣」,反而任之以顯職。據萬斯同《東漢將相大臣年表》,其時除太傅卓茂外,大司馬吳漢、大司徒鄧禹、大司空王梁、驃騎大將軍景丹、建威大將軍耿弇、虎牙大將軍蓋延、建義大將軍朱祜(大將軍杜茂與以上四大將軍官次相

楚宣王的煩惱

  1.戰國時期,南方的楚國國力強盛起來,楚將昭奚恤由於多次立下赫赫戰功,權勢越來越大。   2.楚宣王聽說大臣們都爭相去討好昭奚恤,其他諸侯國也只害怕昭奚恤,而不把自己放在眼裡,這讓他感到悶悶不樂。   3.一天上朝時,楚宣王問大臣們:「寡人聽說北方的國家都害怕昭奚恤,有這回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