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蒸煮瓜子機液面下輸送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00:52:11 3

本實用新型屬於生產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蒸煮瓜子機液面下輸送裝置。
背景技術:
瓜子具有較大的市場,這就促成了瓜子蒸煮機的出現。但是,目前市場上針對瓜子蒸煮機往往結構較為簡單,專門針對瓜子機上料系統的研究更加少,在實際的生產中常常會出現,瓜子卡死在傳送帶、瓜子在煮液時易損壞、蒸煮不均勻等諸多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蒸煮瓜子機液面下輸送裝置,通過優化瓜子機的上料方式,解決了現有的瓜子蒸煮機的生產時常常會出現,瓜子卡死在傳送帶、瓜子在煮液時易損壞、蒸煮不均勻等諸多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蒸煮瓜子機上料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內部裝有煮液的蒸煮倉,所述蒸煮倉內設置有加料口、第一傳送帶和第二傳送帶;所述加料口設置在蒸煮倉的上端,所述第一傳送帶位於煮液液面以下,第一傳送帶上均布有多個刮板,第一傳送帶的上端伸向所述加料口,所述刮板隨第一傳送帶傳動時,其上沿與加料口相切,第一傳送帶的下端伸向所述蒸煮倉的底部,所述第二傳送帶水平設置在第一傳送帶的上方,第二傳送帶的下表面位於煮液液面下,第二傳送帶的一端與第一傳送帶下端之間設置有第二擋板,第二傳送帶的另一端指向蒸煮倉上的出料口。
本實用新型的這種上料方案,第一傳送帶位於蒸煮液的液面下,第二傳送帶的下表面位於蒸煮液的液面下;瓜子從加料口進入,通過刮板作用隨第一傳送帶運動到其下方,再通過第二擋板引導進入到第二傳送帶的下方,可保證瓜子在蒸煮過程中處於液面以下,蒸煮比較均勻;由於瓜子隨第一、二傳送帶的轉動而移動,可提高瓜子的蒸煮效率、均勻程度。
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所述第一傳送帶和第二傳送帶的側沿設置有毛刷。
第一傳送帶和第二傳送帶側沿的毛刷可使兩個傳送帶與蒸煮倉的內壁更好的密封,防止瓜子漏出來。
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刮板的兩側設置有第一擋板。
第一擋板可防止瓜子側漏,更加有效地避免第一傳送帶被卡死。
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傳送帶和第一傳送帶上設置有細孔。
細孔的直徑應小於瓜子的大小,可減少由於兩個傳動帶傳動產生的阻礙煮液流動的摩擦力。
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蒸煮倉的底部設有階梯面,所述階梯面包含第一階梯面和第二階梯面,所述第一階梯面低於所述第二階梯面上,所述第一傳送帶的下端指向第一階梯面,所述第二傳送帶位於第二階梯面上,第一階梯面與第二階梯面之間設置有通道。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蒸煮瓜子機液面下輸送裝置的側開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工作原理圖。
圖中,進料倉1;加料口2;第一傳送帶3;刮板4;第二傳送帶5;第二擋板6;第一擋板7。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蒸煮瓜子機上料裝置的側開結構示意圖,蒸煮倉1內設置有第一傳送帶3、第二傳送帶5和加料口2,加料口2優選漏鬥形,可增加進料效率。
具體來說,第一傳送帶3傾斜設置,第一傳送帶3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擋板7,可防止瓜子側漏,從而避免第一傳送帶3被卡死。第一傳送帶3上均布有多個刮板4和細孔,第二傳送帶5水平設置在第一傳送帶3的斜上方,加料口2位於第一傳送帶3上端的上方,刮板4隨第一傳送帶3傳動時,其上沿與加料口2相切或者其間隙小於瓜子的大小,細孔的直徑應小於瓜子的大小,可減少由於第一傳送帶3傳動產生的阻礙煮液流動的摩擦力;第一傳送帶3的下端與第二傳送帶5的一端部之間設置有第二擋板6;蒸煮倉1的底部階梯面,所述階梯面包含第一階梯面和第二階梯面,所述第一階梯面低於所述第二階梯面上,所述第一傳送帶3的下端指向第一階梯面,所述第二傳送帶5位於第二階梯面上,第一階梯面與第二階梯面之間設置有通道。
結合圖2簡述其工作原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第一傳送帶3位於蒸煮液的液面下,第二傳送帶的下表面位於蒸煮液的液面下;瓜子從上料口2 進入,通過刮板4作用隨第一傳送帶3運動到其下方,再通過第二檔板6引導進入第二傳送帶5的下方,可保證瓜子在蒸煮過程中處於煮液的液面以下,瓜子隨第二傳送帶5的傳動而移動,可提高瓜子的蒸煮效率,使其蒸煮更加均勻。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改動和變型屬於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範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