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弧焊發電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06:07:36 2
專利名稱:直流弧焊發電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電焊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能提供300A電流弧焊且重量輕的直流弧焊發電機。
目前國內外生產的以內燃機驅動的300A弧焊發電機普遍存在以下缺點採用工頻發電機、體積大、重量重。如果以柴油機驅動,則重量更重,普遍超過200kg,搬運困難。在石油、燃氣、電建、鐵道等行業的野外焊接作業中,往往是無市電或取得市電困難的環境,如採用目前的工頻發電機經整流的弧焊發電機,搬運十分困難,在有公路的場所需使用吊車等起重設備。在沒有公路的場所,則需修建臨時便道,費時、費力、費錢。若用交流焊機,則需臨時接牽市用電源線,短到幾公裡,長到幾十公裡,造成極大的浪費和不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採用中頻三相發電機,並對三相繞組採用獨特的繞法、嵌法,從而可提供300A大電流焊接,且質量好重量很輕的直流弧焊發電機。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直流弧焊發電機包括發電機和發動機。發電機由轉子、定子及其繞組組成,轉子鐵芯為爪極式,共12對極,總成厚度為52-80mm,定子鐵芯為72槽,厚度為42-64mm。焊接三相繞組嵌放在鐵芯槽內,它的每相繞組採用12根並繞,分兩組並聯引出兩根相線,或8根並繞,分三組並聯引出兩根相線;或6根並繞,分四組並聯引出兩根相線;或24根並繞成一組引出兩根相線。鐵芯槽內還嵌有供給轉子勵磁電流的輔助繞組和輔助電源繞組。直流弧焊發電機的發動機為汽油機。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1.由於採用汽油機直接驅動中頻(720HZ)三相發電機,採用獨特的轉子、定子結構以及三相繞組的繞法和嵌法,使本直流弧焊發電機在提供300A的大電流的同時,保證很輕的重量(100公斤以下),兩個人即能方便移動、運輸,搬動方便。
2.在野外無電源焊接施工時,當工件厚度在8mm以上時,若用200A電流的弧焊發電機,需重複層焊,質量難以控制,而使用具有300A電流的本直流弧焊發電機,則可將層焊次數減少,保證質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原理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定子、轉子結構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定子A相繞組連接圖。
圖中1.發動機2.中頻三相同步發電機轉子勵磁繞組3.中頻三相同步發電機定子4.提供勵磁電流的定子輔助繞組5.輔助電源三相繞組6.焊接三相繞組7.小電流直流電感器8.轉子如圖1所示,本直流弧焊發電機包括發電機和發動機1,本焊機的發動機1為汽油機,發電機為三相同步中頻(720HZ)發電機,發電機由轉子8、定子3及其繞組組成。焊接三相繞組6嵌放在鐵芯槽內,鐵芯槽內還嵌有供給轉子勵磁電流的輔助繞組4和輔助電源三相繞組5。本弧焊發電機還在焊接輸出+端串有小電流直流電感器(7),使其可通過無級調整,得到60A-300A的焊接電流(參見本申請人專利申請98228977.4)。定子和轉子結構如圖2所示,轉子8的爪極為12對,對應於定子3嵌線槽72槽,轉子厚度為65.6mm,定子厚度為53mm。焊接三相繞組6嵌放在定子3鐵芯槽內。焊接三相繞組6繞制方法和嵌法如圖3所示,線圈由12根導線並繞,單、雙線圈間隔排列,每相繞組由兩條支路x和x′並聯、a和a′並聯,引出兩根相線A和x,每相串聯總匝數為18匝,每槽放置3個圈邊,共放置36根φ0.8-1.0的導線。
權利要求1.一種直流弧焊發電機,包括發動機(1)和發電機,發電機由轉子(8)、定子(3)及其繞組組成,其特徵在於轉子(8)鐵芯為爪極式,共12對極,總成厚度為52-80mm,定子(3)鐵芯為72槽,厚度為42-64mm,焊接三相繞組(6)嵌放在鐵芯槽內,它的每相繞組採用12根並繞,分兩組並聯引出兩根相線,鐵芯槽還嵌有供給轉子勵磁電流的輔助繞組(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弧焊發電機,其特徵在於它的每相繞組也可採用8根並繞;分三組並聯引出兩根相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弧焊發電機,其特徵在於它的每相繞組還可採用6根並繞,分四組並聯引出兩根相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弧焊發電機,其特徵在於它的每相繞組還可採用24根並繞成一組引出兩根相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弧焊發電機,其特徵在於發動機(1)採用內燃機。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直流弧焊發電機,其特徵在於鐵芯槽還嵌有輔助電源繞組(5),電機的焊接輸出迴路上還串有一個直流電感器(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能提供300A電流弧焊且重量輕的直流弧焊發電機。它包括發動機和發電機,發電機的轉子鐵芯為12對爪極式,總成厚度52—80mm,定子鐵芯為72槽,厚度為42—60mm,焊接三相繞組的每組繞組採用12根並繞分兩組並聯或8根並繞分三相併聯或6根並繞分四組並聯或24根並繞成一組,引出兩根相線。本發電機能提供300A焊接電流,重量輕,焊接質量好。
文檔編號H02K3/28GK2344911SQ9822902
公開日1999年10月20日 申請日期1998年6月26日 優先權日1998年6月26日
發明者朱富生, 許浩, 童明利 申請人:重慶運達焊接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