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太極灸療器的製作方法
2023-11-07 17:56:02 1
專利名稱:一種太極灸療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灸療器。
背景技術:
我國傳統中醫療法具有悠久的歷史,其中除了針灸療法之外,還有很多貼、敷、熨等特色療法。像熱灸、藥灸或艾灸就是及多種療法為一體的中醫療法,目的在於「通其經絡,令其調達,調其氣血,使其和平」。因其療法不同、目的不同,其實用的灸具也各不相同,例如葫蘆形灸罐、菸斗形灸療器等都是目前較為常用的灸具,在治療過程中發揮了一定的療 效。但是現有技術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比如熱能散失,降低藥效,煙霧較大,汙染環境,手工操持,容易疲勞,灰燼貼膚,造成燙傷,結構不合理,不易控制熱量等。
發明內容
一種太極灸療器就是為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而公開的一種集多種療法於一體的新型灸療器。主要包括埠(I)、頸部(2)、罐體(3)、聚能艙(4)、芯棒(10);其特徵在於埠(I)、頸部(2)、罐體(3)和聚能艙(4) 一體成型,共同構成本發明的主體部分,埠(I)為圓形瓶口狀,頸部⑵為圓柱狀,其外徑較埠⑴的外徑小2 4mm,罐體(3)從頸部向下逐漸呈弧形張開,形成上小下大的喇叭口形狀,且在罐體(3)的弧形側壁上,環繞罐體
(3)一周上下設置兩輪數個圓形通氣孔(5),底層通氣孔圓心距離喇叭口底部距離為I. 5 2cm,上下兩輪通氣孔間的距離為2 3cm,聚能艙(4)置於罐體(3)內,是一呈上小下大的喇叭口形狀的管體,其側壁帶有弧度,聚能艙(4)的側壁弧度小於罐體側壁弧度,聚能艙
(4)的底口高出罐體(3)底口O. 5 O. 7cm,且在其側壁距離聚能艙(4)的底口上方I 2cm處環繞一周間距相等地設置9個助燃孔(15),聚能艙(4)的上口內徑與頸部(2)的內徑相同、軸心相同,且聚能艙(4)的上口、罐體(3)的上口與頸部(2)的底部固接,系一體成型;頸部(2)的上口(8)至頸部(2)、罐體(3)與頸部的連接處置有圓孔與聚能艙(4)相通,且在圓孔內壁置有母螺紋(9);聚能艙(4)形成燃燒室(7),聚能艙(4)與罐體(3)之間形成循環室(6);芯棒(10)是一圓筒狀管體,在管體內部靠近上下兩埠部位分別設置兩個間隔層,將管體自然分成三個部分,上層間隔層形成空置室(11),下層間隔形成藥絨座(12),且在藥絨座(12)側壁的中間部位,對應設置兩個小圓孔(14),其內徑為O. 5 1_,在芯棒
(10)的兩個間隔層之間的外壁上,置有與母螺紋(9)對應的公螺紋(13),即芯棒(10)可鏍接在頸部⑵直通聚能艙⑷內,並可通過旋入或旋出調節藥絨座(12)至罐體(3)底口的距離。設計優點在於該發明由於聚能艙和循環艙的巧妙設計,以及多層通氣孔的設置,一方面保證了燃燒供氧又確保了煙霧在循環艙內的滯留,從而減少熱能散失、避免汙染環境、提高了治療效果;喇叭口的設計可針對穴位進行灸治,芯棒的螺旋式升降,可對熱灸、藥灸溫度進行準確調控,避免燙傷。
參見附圖,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幅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特徵作進一步說明。參見附圖,包括埠(I)、頸部(2)、罐體(3)、聚能艙(4)、芯棒(10),芯棒(10)鏍接罐體(3)的頸部(2)內;使用時先將芯棒(10)旋出頸部(2),在藥絨座(12)內插上藥絨棒,並點燃藥絨棒的另一端,熄滅明火,將藥絨棒的一端從上口(8)處旋入聚能艙(4),將罐體(3)的底口扣置在需要灸治的穴位上,然後根據病人或治療需求調節芯棒(10)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太極灸療器,主要包括埠(I)、頸部(2)、罐體(3)、聚能艙(4)、芯棒(10);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埠(I)、頸部(2)、罐體(3)和聚能艙(4) 一體成型;所述的埠(I)為圓形瓶口狀,頸部⑵為圓柱狀,其外徑較埠⑴的外徑小2 4mm,所述的罐體(3)從頸部向下逐漸呈弧形張開,形成上小下大的喇叭口形狀,所述的聚能艙(4)是一呈上小下大的喇叭口形狀的管體,其側壁帶有弧度,置於所述的罐體(3)內,並且罐體(3)、聚能艙(4)的上口均與所述的頸部(2)的下端系一體成型,所述的芯棒(10)鏍接在頸部(2)內並與所述的聚能艙⑷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太極灸療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頸部(2)包括內置的母螺紋(9)、上口(8);所述的罐體(3)包括其弧形側壁上,環繞一周上下設置的兩輪數個圓形通氣孔(5),底層通氣孔圓心距離喇叭口底部距離為I. 5 2cm,上下兩輪通氣孔間的距離為2 3cm ;所述的聚能艙⑷置於罐體(3)內,其側壁弧度小於所述的罐體(3)側壁弧度,所述的聚能艙(4)的底口高出所述的罐體(3)底口 O. 5 O. 7cm,且在其側壁距離聚能艙(4)的底口上方I 2cm處環繞一周間距相等地設置9個助燃孔(15);所述的芯棒(10)是一圓筒狀管體,在管體內部靠近上下兩埠部位分別設置兩個間隔層,將所述的芯棒(10)自然分成三個部分,上層間隔層形成空置室(11),下層間隔形成藥絨座(12),且在所述的藥絨座(12)側壁的中間部位,對應設置兩個小圓孔(14),其內徑為O. 5 1_,在所述的芯棒(10)的兩個間隔層之間的外壁上,置有與所述的母螺紋(9)對應的公螺紋(13)。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太極灸療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芯棒(10)可鏍接在所述的頸部(2)內直通所述的聚能艙(4),並可通過旋入或旋出調節藥絨座(12)至所述的罐體(3)底口的距離。
全文摘要
一種太極灸療器,主要包括埠、頸部、罐體、聚能艙、芯棒;其特徵在於埠、頸部、罐體和聚能艙一體成型,聚能艙置於罐體內,罐體、聚能艙從頸部向下逐漸呈弧形張開,形成上小下大的喇叭口形狀,且在罐體的弧形側壁上設置數個圓形通氣孔,聚能艙的側壁弧度小於罐體側壁弧度,其側壁設置助燃孔,頸部的上口內壁置有母螺紋;聚能艙形成燃燒室,聚能艙與罐體之間形成循環室;芯棒是一圓筒狀管體,內部設置兩個間隔層,將管體自然分成三部分,上層形成空置室,下層形成藥絨座,在藥絨座側壁對應設置兩個小圓孔,芯棒的兩個間隔層之間的外壁上,置有公螺紋,即芯棒可鏍接在頸部直通聚能艙內,並可通過旋入或旋出調節藥絨座至罐體底口的距離。
文檔編號A61H39/06GK102920598SQ20111022682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9日
發明者張丹峰 申請人:張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