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商品期貨便利收益的評價方法
2023-12-08 16:29:21 2
專利名稱:一種商品期貨便利收益的評價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商品期貨評價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商品期貨便利收益的評價方法。
背景技術: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的價格極易受到市場供求關係、外部經濟衝擊等因素的 影響而產生較大波動,從而給市場交易的參與者造成各種各樣的風險。作為最基本的金融 衍生產品之一,期貨合約是市場參與者對衝價格、匯率等各種風險的重要工具。所謂期貨, 是指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標的物的 標準化合約。這裡的標的物是指期貨合約所對應的現貨,可以是某種實物商品,如農產品、 銅或原油,也可以是某種金融工具,如外匯、債券,還可以是某個金融指標,如三個月同業拆 借利率或股票指數。進行這種交易的場所即為期貨市場。作為分散風險、發現價格的場所, 期貨市場對於我國經濟發展和金融完善的影響日益顯著。便利收益是期貨價格理論的重要概念和議題,但國內的期貨理論研究中很少提 及,或者僅限於將其作為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關係中的一個因素進行描述性解釋。便利收 益是指對於物質商品直接所有權的收益,即物質商品現貨具備而金融資產和商品期貨所不 具備的收益。便利收益的概念最早是由Kaldor(1939)提出,他認為,所有擁有存貨的交易 者因持有商品而獲利,這種收益是對庫存者擁有商品的補償。Brerman & Schwarz (1985)將 便利收益定義為因提供市場流動性服務而使得實物商品持有者增加的收益,該收益不包 括用於交割的商品本身。便利收益是期貨價格理論的重要概念和議題,但現有的期貨理論 研究中很少提及,或者僅限於將其作為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關係中的一個因素進行描述性 解釋。
發明內容
為了找出不同商品便利收益的價值及其波動性與距離到期日的時間、倉儲成本和 商品特質的關係,為商品期貨定價理論和實務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一條更新、更科學的思路。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商品期貨便利收益的評價方法。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首先,建立便利收益的估計模型如下
權利要求
一種商品期貨便利收益的評價方法,其特徵在於建立便利收益的估計模型如下 t,T = r ft- ln F t,T -ln S t T-t 其中δt,T是指在時期t的現貨相對於在未來的時期T到期的期貨合約的淨便利收益,rft是時期t的連續複利的無風險利率,St和Ft,T分別代表時期t的現貨價格和在時期T到期的期貨價格,T t為距離到期日的時間,以年為單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商品期貨便利收益的評價方法,其特徵在於檢驗便利 收益的異方差性。其AR(I)的回歸模型如下5 t,T = α 0+ α 1 X δ t-ι,τ+ ε t其中被解釋變量是當期的淨便利收益,解釋變量即上一期的淨便利收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商品期貨便利收益的評價方法,其特徵在於對便利收 益的異方差性進行檢驗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種商品期貨便利收益的評價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權 利要求2中的模型的殘差項的平方作為被解釋變量,再次對解釋變量進行回歸,回歸模型 如下
5.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種商品期貨便利收益的評價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權 利要求2中的模型的殘差項的絕對值作為被解釋變量,再次對解釋變量進行回歸,回歸模 型如下= ^0+/l Χ^-Ι.Γ+Vr。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商品期貨便利收益的評價方法,其特徵在於進行便利收益的季節性檢驗,其回歸模型如下 11^,.T = J^nJm+S,m~l其中《為表示季節的虛擬變量,淨便利收益δ t,T作為被解釋變量,根據st,T的定義 式,其中已經包含了無風險利率rf的影響,因此不再將無風險利率作為解釋變量,而是像異 方差性質的檢驗過程中一樣,使用上一期的淨便利收益。^參數估計值的顯著性將揭示便 利收益的季節性特徵。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商品期貨便利收益的評價方法,其特徵在於採用單位 根檢驗法進行便利收益的平穩性檢驗。
全文摘要
為了找出不同商品便利收益的價值及其波動性與距離到期日的時間、倉儲成本和商品特質的關係,為商品期貨定價理論和實務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一條更新、更科學的思路。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商品期貨便利收益的評價方法。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第一步,建立便利收益的估計模型;第二步,檢驗便利收益的異方差性;第三步,對便利收益的異方差性進行檢驗;第四步,進行便利收益的季節性檢驗;第五步,進行便利收益的平穩性檢驗。本發明指出不同商品便利收益的價值及其波動性與距離到期日的時間、倉儲成本和商品特質有關。本發明對於便利收益問題的評價方法、估值數據和檢驗結論,將為中國期貨定價理論和實務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一條更新、更科學的思路。
文檔編號G06Q40/00GK101937550SQ20091008762
公開日2011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1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1日
發明者楊凝 申請人:楊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