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鉤臂油缸的製作方法
2023-12-09 12:43:2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缸,尤其涉及一種鉤臂油缸。
背景技術:
:
緩衝是活塞到達行程終端前將排油腔內的油液全部或一部分封閉起來,通過節流小孔或縫隙排出。從而使被封閉的油液產生適當的緩衝壓力作用在活塞的排油側內,與活塞的慣性力相抗衡,從而起到緩衝減速的目的。
原來應用緩衝裝置的油缸一般是採用間隙緩衝結構,當緩衝柱塞進入緩衝孔後在活塞與後蓋之間形成封閉的油腔,是油液只能從間隙擠壓出去。我們一般使用的緩衝柱塞為圓柱形,由於圓柱形緩衝柱塞間隙是不變的,產生的緩衝壓力會達到系統壓力的數倍,從而對液壓系統產生很大衝擊。同時圓柱形緩衝柱塞的結構,對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裝配精度要求很高,無形中增加了油缸的成本。且高精度的要求會增加緩衝裝置的不良率,使油缸出現問題的機率增大。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節約成本,提高了緩衝穩定性,同時提高良品率的鉤臂油缸。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如下措施來達到:一種鉤臂油缸,其包括缸筒組件,缸筒組件內設有活塞、活塞杆組件,缸筒組件連接前蓋,其特徵在於活塞杆組件處設有塔簧式緩衝裝置,塔簧式緩衝裝置包括塔簧、緩衝接頭以及緩衝杆,活塞杆組件連接緩衝杆,緩衝杆上設有三角型的節流溝槽,緩衝杆上滑動連接緩衝接頭,塔簧套在緩衝杆上,塔簧一端頂在活塞杆組件端面凹槽內,塔簧另一端頂在緩衝接頭上,緩衝接頭定位面頂在後蓋端面上。
為了進一步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缸筒組件與前蓋之間設有O形圈,前蓋與活塞杆組件之間設有防塵圈、軸用密封圈、軸用斯特封、導向環。
為了進一步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活塞杆組件連接鎖緊螺母,並用鋼球和內六角凹端緊定螺釘固定。
為了進一步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活塞與缸筒組件之間設有孔用密封圈、支撐環,活塞與活塞杆組件之間設有O形圈。
為了進一步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缸筒組件右端的耳環內和活塞杆組件左端的耳環內均設有複合軸套和油杯。
本實用新型同已有技術相比可產生如下積極效果:本實用新型設有塔簧緩衝裝置,其緩衝杆上採用節流溝槽的結構,且節流溝槽為三角槽,當活塞到達行程終端前塔簧通過壓縮的彈簧力將緩衝接頭頂住後蓋端面上,此時排油腔的油液只能通過緩衝杆上的三角槽排出。由於三角槽的截面積逐漸減少從而限制油液的流出產生緩衝壓力。由於溝槽截面積逐漸變化緩衝較為均勻,所以對系統產生的衝擊較小。同時對加工精度和裝配精度要求不高,裝配簡單,極大降低了生產成本。由於結構簡單也便於後期的維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塔簧式緩衝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塔簧式緩衝裝置的緩衝杆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方式做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種鉤臂油缸(參見圖1),其包括缸筒組件3,缸筒組件3內設有活塞4、活塞杆組件1,缸筒組件3內部右端與活塞杆組件1相接觸,左端與前蓋2螺紋連接,缸筒組件3與前蓋2之間通過第一O形圈14密封,通過第二O形圈10防塵防水。前蓋2與活塞杆組件1之間通過防塵圈9防止外界灰塵和水等雜質進入油缸內,通過軸用密封圈12和軸用斯特封15密封,通過導向環11來起到導向支撐的作用。活塞杆組件1的右端螺紋連接鎖緊螺母5,並用鋼球21和內六角凹端緊定螺釘20防松,通過活塞杆組件1與鎖緊螺母5的相互作用將活塞4連接在一起。活塞4與缸筒組件3之間通過孔用密封圈18密封,通過支撐環19起到導向支撐作用。活塞4與活塞杆組件1之間通過第三O形圈17密封。缸筒組件3右端的耳環內和活塞杆組件1左端的耳環內均設有複合軸套22和油杯23。
活塞杆組件1處設有塔簧式緩衝裝置(參見圖2、圖3),塔簧式緩衝裝置包括塔簧6、緩衝接頭7以及緩衝杆8,活塞杆組件1連接緩衝杆8,緩衝杆8上設有三角型的節流溝槽24,緩衝接頭7內孔與緩衝杆8之間配合滑動,塔簧6套在緩衝杆8上,塔簧6一端頂在活塞杆組件1端面凹槽內,塔簧6另一端頂在緩衝接頭7上,緩衝接頭7定位面頂在後蓋25端面上。其中活塞杆組件1和緩衝杆8採用45#鋼製成,後蓋25採用35#鋼製成,緩衝接頭7採用QT400球鐵材料製成,塔簧6採用65Mn材料製成。
工作原理:
本實用新型是在緩衝杆上銑有三角槽作為節流槽,當活塞即將到達行程終端前塔簧通過壓縮的彈簧力將在緩衝杆上滑動的緩衝接頭頂住後蓋端面上,此時排油腔內的油液被封閉住。排油腔的油液只能通過緩衝杆上的三角槽排出。由於三角槽的截面積逐漸減少從而限制油液的流出產生緩衝壓力,從而使活塞產生制動起到緩衝作用。當活塞遠離後蓋時塔簧會將緩衝接頭復位,準備下次的緩衝動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例,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例所做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均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