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輸送超低溫易汽化介質的磁力泵的製作方法
2023-12-09 10:27:4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泵,尤其涉及一種用於輸送超低溫易汽化介質的磁力泵。
背景技術:
目前,磁力泵完全無洩漏,被廣泛應用於各類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貴重等液體介質的輸送。磁力泵的工作原理是內、外磁轉子的磁力線穿透空氣氣隙和非磁性隔離套實現力矩的無接觸同步傳遞,磁力泵運行時,金屬隔離套處在內、外磁轉子的交變磁場中將產生磁渦流熱,被輸送的低溫易汽化介質很容易因此產生汽化,泵的循環迴路無法利用被輸送的液體介質冷卻內磁轉子和潤滑軸承套、軸套以及推力盤,最終導致關鍵零部件因幹磨燒毀損壞,內磁轉子的磁鋼也會因缺液體冷卻而失磁,磁力泵用於輸送低溫易汽化介質普遍不被使用行業看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用於輸送超低溫易汽化介質的磁力泵。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以下技術方案:用於輸送超低溫易汽化介質的磁力泵,包括泵體、葉輪、泵軸、軸承座、中間體、推力盤總成、軸套、檔套、軸承套、內磁轉子總成、隔離套、外磁轉子總成、聯接架、循環管和氣相平衡管;所述泵軸上設有半通孔,並通過原有的通孔與軸套、檔套、軸承套合圍成的軸承腔室連通。
所述軸承座上設有通孔,連通循環管與軸套、檔套和軸承套合圍成的軸承腔室。
所述內磁轉子總成後方設有輔助葉片。
所述隔離套上設有聯接孔與氣相平衡管聯通。
本實用新型的磁力泵運行穩定可靠,磁力泵出口引循環管至軸承腔室,潤滑和冷卻軸套、軸承套和推力盤總成摩擦副,介質通過泵軸半通孔,在輔助葉片作用下增壓循環冷卻內磁轉子總成和隔離套,通過外接氣相平衡管聯接儲罐氣相腔平衡系統壓力,有效保證了磁力泵的平穩運行,同時避免了因汽化引起缺液無潤滑和冷卻現象,使磁力泵完全可用於輸送低溫易汽化介質的領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的用於輸送超低溫易汽化介質的磁力泵,包括泵體1、葉輪2、泵軸3、軸承座4、中間體5、推力盤總成6、軸套7、檔套8、軸承套9、內磁轉子總成10、隔離套11、外磁轉子總成12、聯接架13、循環管14和氣相平衡管15;在泵軸3上設有半通孔31,並通過原有的通孔32與軸套、檔套、軸承套合圍成的軸承腔室連通。在軸承座4上設有通孔41,連通循環管與軸套、檔套和軸承套合圍成的軸承腔室。在內磁轉子總成10後方設有輔助葉片101。在隔離套11上設有聯接孔111與氣相平衡管15聯通。
本實用新型在泵體1與中間體5之間設有循環管14,通過該循環管14,磁力泵可將被輸送的介質從磁力泵的出口高壓區通過軸承座4上的通孔41進入軸套7、檔套8和軸承套9合圍成的軸承腔室,可使磁力泵的關鍵零部件軸套7、軸承套9和推力盤總成6得到被輸送介質的充分潤滑。
由於在泵軸3上設有半通孔31,並通過原有通孔32與軸套7、檔套8和軸承套9合圍成的軸承腔室連通,可有效將進入軸承腔室的高壓液體引流到內磁轉子總成10後方的輔助葉片101高速旋轉形成的低壓區,並在輔助葉片101作用下沿內磁轉子總10和隔離套11之間的間隙加速循環,內磁轉子總成10和隔離套11得以充分潤滑和冷卻。
由於隔離套11上設有聯接孔111與氣相平衡管15聯通,氣相平衡管的另一端與被輸送介質儲罐的氣相腔室相連,可使系統壓力維持穩定,確保磁力泵正常運行。
本實用新型在泵出口處開循環孔,在軸承座上開通孔,通過外接循環管將泵出口處的高壓液體連通到軸承腔室,使軸套、軸承套和推力盤總成摩擦副均得以充分潤滑,從而起到保護摩擦副不因汽化導致幹磨燒毀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利用了輔助葉片將流經軸承腔室的高壓液體進行增壓循環,使內循環液體處於高壓和增壓狀態,確保內循環介質壓力高於飽和蒸汽壓而不產生汽化,這樣有效保證了內磁轉子總成和隔離套得到充分冷卻。
隔離套法蘭上設有聯接孔,外接氣相平衡管,與被輸送液體儲罐的氣相腔相連通,由於內、外磁轉子總成高速旋轉會產生磁渦流熱,流經隔離套和內磁轉子內腔必將形成部分液體汽化,同時隨著密封儲罐液體被輸送真空度越來越大,外接氣相平衡管可以對儲罐氣相腔進行壓力再平衡,有效保證了系統壓力保持平衡,避免了真空破壞,從而保護泵腔充滿被輸送介質而不空載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