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壓輸液器的製作方法
2023-12-08 22:30:31
專利名稱:負壓輸液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輸液器,特別是負壓輸液器。
技術背景現有的輸液器包括排氣管、插頭、莫非氏滴管、流量控制裝置、過濾器、針頭以及軟管。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醫護人員在進行操作時,判斷穿刺成功的標誌是看是否有回血,或者依靠操作者的經驗。但由於患者身體存在個體差異,特別是涉及嬰幼兒、老年患者以及血管較細等難度較大的穿刺時,回血不明顯,甚至沒有回血,這時即便針頭已經推進到血管,醫護人員觀察不到,而判斷為穿刺失敗,再進行反覆操作,這樣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時也增大了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目前在臨床上有時醫護人員採用在輸液器的過濾器位置使用空針協助回抽血液來確認穿刺成功,效果較好,但有時需要兩入配合共同進行操作才能完成,且成功率也不高,在目前醫療護理人員緊張的現狀下不易得到推廣。現今患者對醫療護理質量的要求在不斷提高,所以急需對現有的技術操作進行改進和完善。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巧妙,操作方便的負壓輸液器,它只需一名醫護人員進行簡單的操作即能使患者回血明顯,準確無誤地判斷血管穿刺是否成功。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負壓輸液器,它包括排氣管、插頭、莫非氏滴管、流量控制裝置、過濾器、針頭以及軟管,在軟管上設置有負壓控制裝置。
負壓控制裝置位於莫非氏滴管的上部。
在負壓輸液器的軟管上設置有分裝袋時,負壓控制裝置位於莫非氏滴管與分裝袋之間。
負壓控制裝置為控制開關或控制夾。
通過上面的敘述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由於有負壓的存在,醫護人員在進行輸液操作時,能夠很明顯地觀察到回血,減輕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醫療費用,同時醫護人員也方便操作,減輕了勞動強度,減少了護患矛盾,其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效果明顯,是現有輸液器理想的更新換代產品。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結構圖圖中1-排氣管,2-插頭,3-莫非氏滴管,4-流量控制裝置,5-過濾器,6-針頭,7-軟管,8-分裝袋,9-負壓控制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如圖1所示,負壓輸液器,它包括排氣管1、插頭2、莫非氏滴管3、流量控制裝置4、過濾器5、針頭6以及軟管7,在軟管7上設置有負壓控制裝置9。負壓控制裝置9位於莫非氏滴管3的上部,負壓控制裝置9為控制開關。
在負壓輸液器的軟管7上設置有分裝袋8時,負壓控制裝置9位於莫非氏滴管3與分裝袋8之間,如圖2所示,負壓控制裝置9為控制夾。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按正規的穿刺操作程序進行,負壓控制裝置9和流量控制裝置4均為開放狀態,在排氣成功後,關閉流量控制裝置4,擠壓負壓控制裝置9和流量控制裝置4之間的軟管,負壓控制裝置9位於莫非氏滴管3的上部,就擠壓莫非氏滴管3,關閉負壓控制裝置9,使負壓控制裝置9和流量控制裝置4之間形成負壓,在穿刺時,需在針頭斜面完全進入皮下後再打開流量控制裝置4,然後針頭繼續沿血管方向推進,由於有負壓存在,針頭一旦進入血管,醫護人員就能夠很明顯地看到回血,從而保證了穿刺的成功。
權利要求1.負壓輸液器,它包括排氣管(1)、插頭(2)、莫非氏滴管(3)、流量控制裝置(4)、過濾器(5)、針頭(6)以及軟管(7),其特徵在於在軟管(7)上設置有負壓控制裝置(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負壓輸液器,其特徵在於負壓控制裝置(9)位於莫非氏滴管(3)的上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負壓輸液器,其特徵在於在負壓輸液器的軟管(7)上設置有分裝袋(8)時,負壓控制裝置(9)位於莫非氏滴管(3)與分裝袋(8)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負壓輸液器,其特徵在於負壓控制裝置(9)為控制開關或控制夾(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負壓輸液器,它包括排氣管1、插頭2、莫非氏滴管3、流量控制裝置4、過濾器5、針頭6以及軟管7,在軟管7上設置有負壓控制裝置9。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由於有負壓的存在,醫護人員在進行輸液操作時,能夠很明顯地觀察到回血,從而保證了穿刺的成功。這在一方面減輕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醫療費用;另一方面又方便了醫護人員的操作,減輕了勞動強度,減少了護患矛盾。
文檔編號A61M5/14GK2877725SQ20062003273
公開日2007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06年1月9日
發明者胡曉芸 申請人:胡曉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