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腸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4 14:14:01 1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於需大量不保留灌腸有人工肛門患者使用的灌腸器具。
背景技術:
目前在臨床工作中,常用塑瓶裝的0.9%氯化鈉注射液500ml作為進行大量不保留灌腸時使用的灌腸液,在予人工肛門的患者進行大量不保留灌腸時,使用的一種灌腸裝置是上部帶有一個一次性衝洗袋,衝洗袋下方連通灌腸管,灌腸管上設置有卡口流量調節器,使用時通常先用剪刀將盛裝灌腸液的塑瓶從瓶口剪開,再將灌腸液倒入一次性衝洗袋內,如附圖中的圖1和圖2所示,然後打開卡口調節器的卡口進行排氣,排好氣後再將卡口卡緊灌腸管,囑咐患者取側臥位,一人在造瘻口下方墊予大號感染垃圾袋並固定,另一人用蘸有石蠟油的棉籤潤滑灌腸管前端10釐米,將肛管插入造瘻口予患者進行灌腸。此法進行灌腸存在如下缺點:一是醫務人員在操作過程中,由於反覆用剪開塑瓶灌腸液瓶口,易被剪刀刺傷,造成人身傷害;二是剪塑瓶時剪刀接觸鹽水過多易腐蝕生鏽,增加成本;三是灌腸管上的流量調節器為片狀卡口流量調節器,此種卡口流量調節器靠片夾夾緊灌腸管來調節灌腸液流量,流量容易忽大忽小,醫務人員在操作過程中不好控制灌腸液滴速,易造成灌腸液浪費;四是患者造瘻口無括約肌,另外一般造瘻口均位於腹部,其位置不宜放置便盆,操作時需多人協助,灌腸前在造瘻口下方墊予大號感染垃圾袋,感染垃圾袋墊在患者身下也易汙染病人的衣物及被服,病人每次灌腸完都必須大換,增加勞動強度,浪費人力物力,給臨床操作造成許多不便;五是予患者進行清潔灌腸時患者大便易噴濺到操作者手上,尤其是對一些患有某些急慢性傳染性疾病或消化道出血等需灌腸者,易造成操作者交叉汙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灌腸裝置,它可以解決在給人工肛門的患者進行大量不保留灌腸時存在的操作步驟煩瑣、醫療成本高、操作者勞動強度大和易造成操作者交叉汙染的諸多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種灌腸裝置包括有灌腸管和連接所述灌腸管底端的肛管,所述灌腸管的頂端設置有針刺接頭,所述針刺接頭下部連通有通氣管;所述灌腸管上設置有滑輪流量調節器;所述肛管上端套有底盤帶有壓敏膠的肛袋,所述肛袋連接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尾端設有手撕開口封閉線。
上述技術方案中,更為具體的方案還可以是:所述灌腸管採用普通的輸液管。
由於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取消了衝洗袋,將連接灌腸液的灌腸管頭端做成硬塑的針刺接頭,使用時直接將針刺接頭插入灌腸液瓶中,避免反覆將灌腸液倒入衝洗袋,也減去了反覆用剪刀剪開塑瓶這一步,更加方便操作者進行操作,也避免可能給操作者帶來的意外傷害,節約時間和成本。
2、本發明在灌腸管上增加肛袋,在肛管插入人工肛門後,將灌腸管上的肛袋上壓敏膠緊貼予患者人工肛門周圍皮膚上,此袋便於接汙物,同時防側漏,減少汙物汙染病人衣物及被服;同時可避免患者大便噴濺到操作者手上,避免交叉感染,給操作者提供足夠的安全保障,消除操作者的心理負擔,易於操作者接受,且操作時可減輕操作者和家屬的疲勞,節省人力物力,達到較好的清潔效果。
3、本發明在肛袋左下方增加一手撕虛折線的排液管,有利於患者灌腸後,大便直接排至便器內,避免交叉感染,減少護士的工作時間和工作量,還能節省護理工作的人力資源。
4、本發明採用的流量調節器為滑輪流量調節器,流量大小過渡平緩,避免了流量容易忽大忽小,醫務人員在操作過程中更好控制灌腸液滴速。
5、本發明安全衛生,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簡單,便於醫務人員進行操作,適用於人工肛患者進行腸道清潔,應用範圍較廣。
附圖說明
圖1為常用盛裝灌腸液塑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的灌腸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中針刺接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表示為:1、剪刀,2、灌腸液,3、一次性衝洗袋,4、卡口流量調節器,5、肛管,6、灌腸管,7、針刺接頭,8、通氣管,9、滑輪流量調節器,10、造瘻口,11、排液管,12、手撕開口封閉線,13、肛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和圖2是現有技術的灌腸裝置結構和使用示意圖;臨床中常用的灌腸液都是用一個密封的塑料瓶盛裝,使用時先用剪刀1將盛裝灌腸液2的塑料瓶從瓶口剪開,再將灌腸液2倒入一次性衝洗袋3內,一次性衝洗袋3下端連接有灌腸管6和肛管5,本實施例灌腸管6是常用的輸液管,灌腸管6上帶有卡口流量調節器4,打開灌腸管6管子上的卡口流量調節器4進行排氣,排好氣後再將卡口流量調節器4卡緊灌腸管6,囑咐患者取側臥位,操作者一人在造瘻口10下方墊予大號感染垃圾袋並固定,另一人用蘸有石蠟油的棉籤潤滑肛管5前端10釐米,將肛管插入造瘻口10內即可對人工肛門的患者進行灌腸。
圖3和圖4的灌腸裝置,包括有用塑料瓶密封盛裝的灌腸液2,帶有針刺接頭7的灌腸管6,在針刺接頭7下方的灌腸管6上部連通有通氣管8;灌腸管6上設置有滑輪流量調節器9,用滑輪流量調節器9調節流量時,流量大小過渡平緩,避免了卡口流量調節器調節流量時流量容易忽大忽小的情況,醫務人員在操作過程中更好控制灌腸液滴速;灌腸管6下端連接有用於插入造瘻口10的肛管5;肛管5上端套有底盤帶有壓敏膠的肛袋13,肛袋13連接有尾端設有手撕開口封閉線12的排液管11。
使用本發明時,操作者囑咐患者取側臥位,將滑輪流量調節器9調至阻斷灌腸管6通路的位置,然後將灌腸管6的針刺接頭7刺插入塑瓶中與灌腸液2連通,利用外界大氣壓將外界氣體通過通氣管8進入瓶內,避免塑瓶內因裝灌腸液2流出形成負壓,打開滑輪流量調節器9進行排氣,用石蠟油棉球潤滑肛管5前段,將肛管5插入造瘻口10內5-7釐米,將灌腸管6上肛袋13上壓敏膠緊貼於造瘻口10皮膚周圍,粘貼牢固,然後將肛袋13側面的排液管11開口端手撕開口封閉線12撕開後,將排液管11開口端放置在便器或痰盂上方,調節滑輪流量調節器9的開關,緩慢將灌腸液2通過灌腸管6和肛管5為人工肛患者進行腸道清潔。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灌腸裝置,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包括有灌腸管和連接灌腸管底端的肛管,所述灌腸管的頂端設置有針刺接頭,針刺接頭下部連通有通氣管;灌腸管上設置有滑輪流量調節器;所述肛管上端套有底盤帶有壓敏膠的肛袋,肛袋連接有排液管,排液管尾端設有手撕開口封閉線。本發明可以解決在給人工肛門的患者進行大量不保留灌腸時存在的操作步驟煩瑣、醫療成本高、操作者勞動強度大和易造成操作者交叉汙染的諸多問題。
技術研發人員:秦敏;鍾敏華;李運澤;何芳;徐鈺鈞;陳維英;孫永麗;梁啟;鄒格;戴麗鮮;韋麗娟;陳映暉;李曉虹;李博琳;羅翠雪;莫妤霞;韋虹仰;楊巧芳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柳州市人民醫院
技術研發日:2017.07.11
技術公布日:2017.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