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地區非飽和土地基高速鐵路路基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04:59:01 4
專利名稱:平原地區非飽和土地基高速鐵路路基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速鐵路路基結構,特別涉及一種平原地區非飽和土地基高速鐵路路
基結構。
背景技術:
高速鐵路對線路的高平順性、穩定性、耐久性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平原地區排水非常困難,鐵路路提兩側設置的排水溝常常不能排通,遇強降雨等極端天氣,常有積水淹沒鐵路路提底部現象發生;平原地區地基土多為非飽和土,最新研究表明,在非飽和土地基上修建高速鐵路,地基可以不進行加固或只進行淺層加固後而直接修建。但當非飽和土受降雨浸泡影響,在路提作用下其會產生沉降,且較飽和土地基變形大,將影響高速鐵路對線路高平順性的要求。目前大多採用先對非飽和土地基進行加固後再填築路提,並在路提兩側設置排水溝結構,存在工程投資大及排水效果不理想的不足。如何在有效控制路基沉降和滿足高速鐵路對線路的高平順性、穩定性、耐久性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平原地區非飽和土地基高速鐵路路基的建設成本,是本技術領域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決的技術難題。因此,迫切需求一種整體性強、穩定性好、施工工藝簡單且節約工程投資的新路基結構,並符合環保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平原地區非飽和土地基高速鐵路路基結構,具有整體性強、穩定性好的特點,能有效地控制路基沉降,滿足高速鐵路對線路的高平順性、穩定性、耐久性要求。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本發明的平原地區非飽和土地基高速鐵路路基結構,包括非飽和土地基和填築於其上的路提填築體,其特徵是所述路提填築體坡腳兩側設置反壓護道隔水層,並在其外側設置護腳牆,反壓護道隔水層由非滲水土密實填築。所述路提填築體採用改良土填築。所述路提填築體採用滲水土分下填築層、上填築層填築而成,在下土填築層、上填築層之間設置路提隔水層,該路提隔水層的高程高於路提兩側反壓護道隔水層頂部高程。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有效地解決本領域的技術難題,直接在非飽和土地基上構築高速鐵路路提,能大幅度地降低平原地區非飽和土地基高速鐵路路基的建設成本;具有整體性強、穩定性好的特點,能有效地控制降雨積水對路基沉降的影響,滿足高速鐵路對線路的高平順性、穩定性、耐久性要求;施工工藝簡單,並符合環保要求,因此具有廣闊推廣應用前景。
本說明書包括如下三幅附圖
圖1是本發明平原地區非飽和土地基高速鐵路路基結構實施例1的橫斷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平原地區非飽和土地基高速鐵路路基結構實施例2的橫斷面結構示意3是本發明平原地區非飽和土地基高速鐵路路基結構中隔水層的結構示意圖。圖中示出零部件、部位名稱及所對應的標記編號非飽和土地基10、路提填築體 20、下填築層21、上填築層22、路提隔水層30、下中粗砂層31、複合土工膜32、上中粗砂層 33、路提反壓護道隔水層40、護腳牆50。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參照圖1和圖2,本發明的平原地區非飽和土地基高速鐵路路基結構,包括非飽和土地基10和填築於其上的路提填築體20。所述路提填築體20坡腳兩側設置反壓護道隔水層40,並在其外側設置護腳牆50,反壓護道隔水層40由非滲水土密實填築。採用非滲水的反壓護道隔水層40作為鐵路路提兩側非飽和土地基10的隔水層,採用護腳牆50解決平原區鐵路排水困難問題,能直接在非飽和土地基上構築高速鐵路路提,具有整體性強、穩定性好的特點,能有效地控制路基沉降,滿足高速鐵路對線路的高平順性、穩定性、耐久性要求。參照由圖1示出的實施例1,所述路提填築體20可採用不滲水的改良土填築,路提填築體20內不用設置隔水層。參照圖由圖2示出的實施例2,所述路提填築體20採用滲水土分下填築層21、上填築層22填築而成,在下填築層21、上填築層22之間設置路提隔水層30,該路提隔水層30的高程高於路提兩側反壓護道隔水層40頂部高程。利用路提隔水層30作為鐵路路提基底非飽和土地基10隔水結構,避免非飽和土地基10受降雨積水影響,從而使降雨不對高速鐵路路基沉降產生影響。參照圖3,所述路提隔水層30通常可採用由下而上依次鋪設的下中粗砂層31、複合土工膜32和上中粗砂層33複合構成。路提隔水層30宜向路提兩側設不小於4%的橫坡。下中粗砂層31、上中粗砂層33的厚度通常可確定為0. 05m。參照圖1和圖2,所述反壓護道隔水層40的頂面向外設不小於4%的橫坡,護道頂部寬度不小於3m。所述護腳牆50採用漿砌片石砌築或混凝土灌築而成,下部埋入地面深度不小於0. 5m,露出地面上部高度大於最大積水高度,寬度不小於0. 5m。以上所述只是用圖解說明本發明平原地區非飽和土地基高速鐵路路基結構的一些原理,並非是要將本發明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體結構和適用範圍內,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應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屬於本發明所申請的專利範圍。
權利要求
1.平原地區非飽和土地基高速鐵路路基結構,包括非飽和土地基(10)和填築於其上的路提填築體(20),其特徵是所述路提填築體00)坡腳兩側設置反壓護道隔水層(40), 並在其外側設置護腳牆(50),反壓護道隔水層00)由非滲水土密實填築。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原地區非飽和土地基高速鐵路路基結構,其特徵是所述路提填築體O0)採用改良土填築。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原地區非飽和土地基高速鐵路路基結構,其特徵是所述路提填築體O0)採用滲水土分下填築層(21)、上填築層0 填築而成,在下填築層(21)、上填築層0 之間設置路提隔水層(30),該路提隔水層(30)的高程高於路提兩側反壓護道隔水層GO)頂部高程。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平原地區非飽和土地基高速鐵路路基結構,其特徵是所述路提隔水層(30)由由下而上依次鋪設的下中粗砂層(31)、複合土工膜(3 和上中粗砂層 (33)複合構成。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平原地區非飽和土地基高速鐵路路基結構,其特徵是所述路提隔水層(30)向路提兩側設不小於4%的橫坡。
6.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平原地區非飽和土地基高速鐵路路基結構,其特徵是所述下中粗砂層(31)、上中粗砂層(33)的厚度為0.05m。
7.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平原地區非飽和土地基高速鐵路路基結構,其特徵是所述反壓護道隔水層GO)的頂面向外設不小於4%的橫坡,護道頂部寬度不小於:3m。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平原地區非飽和土地基高速鐵路路基結構,其特徵是所述護腳牆(50)採用漿砌片石砌築或混凝土灌築而成,下部埋入地面深度不小於0. 5m,露出地面上部高度大於最大積水高度,寬度不小於0. 5m。
全文摘要
平原地區非飽和土地基高速鐵路路基結構,具有整體性強、穩定性好的特點,能有效地控制路基沉降,滿足高速鐵路對線路的高平順性、穩定性、耐久性要求。它包括非飽和土地基(10)和填築於其上的路堤填築體(20),所述路堤填築體(20)坡腳兩側設置反壓護道隔水層(40),並在其外側設置護腳牆(50),反壓護道隔水層(40)由非滲水土密實填築。本發明有效地解決本領域的技術難題,直接在非飽和土地基上構築高速鐵路路堤,能大幅度地降低高速鐵路路基的建設成本;具有整體性強、穩定性好的特點,能有效地控制降雨積水對路基沉降的影響,滿足高速鐵路對線路的高平順性、穩定性、耐久性要求;施工工藝簡單,並符合環保要求。
文檔編號E01C3/00GK102330398SQ20111020749
公開日2012年1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23日
發明者葉世斌, 姚裕春, 龐應剛, 李安洪, 楊明, 袁碧玉 申請人: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