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株雙層」棉花栽培新技術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05:09:06 3
專利名稱:一種「雙株雙層」棉花栽培新技術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棉花栽培方法的改進由於地域及環境條件的影響,棉花的栽培技術各有不同的特點,其中主要包括有適應西北地區的「矮、密、早」棉花栽培模式;適合南方地區的「擴行降密」棉花栽培模式;適合沿江棉區較好的結構為行距80cm左右,每畝理論株數3000-4000株。對適應西北地區的「矮、密、早」棉花模式中,矮—棉花平均控制在70cm;密—中棉系列品種寬行60cm,窄行35cm,株距12.5cm,每畝理論株數達11000株左右;早—選擇中早熟優質高產棉花品種。但是用這種方法,當株數較少時,棉花很難獲得每畝150kg以上的皮棉產量;在種植密度大幅度提高後,由於採用一次打頂技術,棉花冠層高度相對一致,對光能資源的利用率較低,透風透氣性差,易於造成落鈴脫鈴,皮棉產量也難以提高。本發明針對西北地區「矮、密、早」的棉花栽培模式,經過多年的大量棉田試驗,研製出一種「雙株雙層」棉花栽培新技術。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探索棉花的高產途徑,在經過多年的大量的棉田試驗中,研製出一種「雙株雙層」棉花栽培新技術。該技術是在改善棉株密度、植棉行、兩邊各行距、中間行距、株距及穴留苗棉株高度等。該技術結果證明,採用「雙株雙層」的棉花栽培技術,使棉花產量大幅度提高,棉花品質不會下降,提高棉種植密度,實現每公頃皮棉3800公斤以上。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雙株雙層」棉花栽培新技術,主要在於改善植棉布局,保證充足光照下的4行植棉,邊行距28-32cm,中間行距48-52cm,株距10-14cm左右,確保每穴2株健壯苗,棉株高度一層控制在48-52cm,另一層控制在68-72cm,產生雙株雙層的立體結構排列,提供全生育期灌水量每公頃6300-7500m3,化控三次,每公頃用縮節胺90.0-135.0g,按常規方法進行施肥,整枝、摘心、打頂、鬆土、除草即可。
本發明的新技術是通過以下實施例得以實現。
整地、播種根據棉花播種質量要求,首先是平整疏鬆土地,地平做到膜平,才能更好地保持土壤水分,保證棉苗整齊。4月上旬,地溫達到12-14℃時,施足基肥,澆水、深耕、平地、鋪膜、播種。利用寬膜覆蓋,膜面寬1.2cm,植棉4行,兩邊行距各30cm,中間行距50cm,株距12cm,每穴留健壯苗2株,形成「雙株」結構。
施肥、灌溉滿足棉花不同生育期生長發育的需要,施足底肥,每公頃施農家肥30-45t,磷肥磷酸二銨300kg,尿素150kg,硫酸鉀45kg。始花期,追施尿素每公頃450kg,盛花期追施複合肥每公頃900kg,全生育期共灌溉7次,年灌溉量為6300-7500m3/ha。
化控棉花全生育期適時適量化控3次,第一次於苗前期,每公頃用縮節胺7.5-12.0g;第二次於初花期,每公頃用縮節胺30.0-45.0g;第三次於7月10日前後,每公頃用縮節胺60.0-75.0g。
整枝和摘心採取二次打頂技術,在棉花株高平均達到50cm,果枝5-6個時打頂,形成下層株;當棉株平均高度達到70cm,果枝9-10個時第二次打頂,形成上層株,構成「雙層」結構。
鬆土除草,全棉生育期6-7次即可。
根據試驗結果分析,在適應西北地區種植的新陸早7號品種每公頃株數為271600株,皮棉每公頃4002kg;秦遠4號品種每公頃株數為219000株,皮棉每公頃3843kg;冀棉492品種每公頃株數為264990株,皮棉每公頃3846kg。同時試驗結果也表明提高棉花種植密度,棉花品質不會下降,單株鈴數、單鈴重、衣分率都較為理想。
綜上所述,「雙株雙層」高產新技術栽培方法是完全可行的,易於操作,突破了傳統觀念對棉花種植密度的限制,具有獨創性,對棉花產區有一定實用價值。
權利要求
1.一種「雙株雙層」棉花栽培新技術,其特徵在於改善植棉布局,保證充足光照下的4行植棉,邊行距28-32cm,中間行距48-52cm,株距10-14cm,確保每穴2株健壯苗,棉株高度一層控制在48-52cm,另一層控制在68-72cm,產生雙株雙層的立體結構排列,提供全生育期灌水量每公頃6300-7500m3,化控三次,每公頃用縮節胺90.0-135.0g,按常規方法進行施肥,整枝、摘心、打頂、鬆土、除草即可。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雙株雙層」棉花栽培新技術,該技術是在改善了棉株密度,植棉行,兩邊各行距,中間距,株距及穴留苗,棉株高度等,從而改變傳統的「增鈴增產」的模式,提高棉花種植密度,使棉花產量大幅度提高,每公頃皮棉達到3800公斤以上,棉花品質不會下降,對棉花產區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文檔編號A01H3/00GK1305701SQ0010173
公開日2001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00年1月20日 優先權日2000年1月20日
發明者趙元傑, 邵繼紅, 孫永強, 張鶴年, 楊昌松, 吾爾尼·撒罕, 開塞爾·庫爾班, 買買提·艾提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