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控閥芯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17:02:1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主控閥芯。
背景技術:
現有主控閥芯通常具備開關水或者兼具調整冷、熱水比例的功能,有些則同時具備切換進、出水水路的功能。具有切換功能的主控閥芯其工作原理是針對冷水水路、熱水水路、直飲水水路分別設置一組進水孔、出水孔、連接孔,通過改變連接孔的位置來使進水孔和出水孔實現連通或隔開,這些主控閥芯通常是採用前後撥動手柄的操作方式來操作,由於閥芯體積小,在閥芯內針對每一條水路都設置出水孔,造成閥芯結構複雜、緊湊,過水孔面積小,出水量小。另外,有些冷水水質較好的地方,冷水可以直接飲用,現有的主控閥芯無法單獨接通冷水,使用時常常會混入熱水的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出水量大的主控閥芯,其克服了背景技術所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主控閥芯,包括殼體、疊放在一起的上隔水片和下隔水片、用於控制上隔水片在水平面內轉動和沿橫向移動的手柄機構,上隔水片和下隔水片收容在殼體內,上隔水片設有相互連通的第一過水孔和第二過水孔,所述下隔水片設有熱水進水孔、冷水進水孔、直飲水進水孔、出水孔,第一過水孔與出水孔相連通;手柄機構橫向移動上隔水片可切換三種出水模式:
第一種出水模式,上隔水片堵住熱水進水孔、冷水進水孔、直飲水進水孔,閥芯關閉;
第二種出水模式,上隔水片堵住熱水進水孔、冷水進水孔,第二過水孔與直飲水進水孔相連通,轉動上隔水片可調整第二過水孔與直飲水進水孔的重疊面積;
第三種出水模式,上隔水片堵住直飲水進水孔,第一過水孔與熱水進水孔和/或冷水進水孔相連通,轉動上隔水片可調整第一過水孔與熱水進水孔和冷水進水孔的重疊面積比例。
本技術方案與背景技術相比,它具有如下優點:
1.下隔水片上只設置一個出水孔,冷水、熱水、直飲水、混合水都是從相同的出水孔出水,簡化下隔水片的結構,加工方便,使配合的產品結構簡單,同時出水孔的面積可以做得更大,可以起到增大流量的作用。
2.所述殼體包括上蓋和底座,所述底座設有三個開孔,三個開孔分別與熱水進水孔、冷水進水孔、直飲水進水孔、出水孔相連通,直飲水進水孔接單冷水,此時閥芯第一檔位出的就是單冷水,具有防止熱水混入的功能,同時可調節水量大小。
3.所述轉動座內設有檔位彈片,所述撥盤上設有檔位銷;檔位彈片中部設有凸起,檔位銷在第一種出水模式時位於凸起前部,檔位銷在第三種出水模式時位於凸起後部,增加切換手感,具有檔位提示功能。
4.本方案提供了一種具有多個進水孔,一個出水孔的閥芯,採用向一個方向撥動來對水路切換的操作方式,防止誤操作。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繪示了本實用新型一種主控閥芯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繪示了圖1所示主控閥芯的上隔水片的立體示意圖。
圖3繪示了圖1所示主控閥芯的下隔水片的立體示意圖。
圖4繪示了圖1所示主控閥芯在第一種出水模式下的示意圖。
圖5繪示了主控閥芯在第一種出水模式下上隔水片的位置示意圖。
圖6繪示了圖1所示主控閥芯在第二種出水模式下的示意圖。
圖7繪示了主控閥芯在第二種出水模式下上隔水片的位置示意圖。
圖8繪示了圖1所示主控閥芯在第三種出水模式下的示意圖。
圖9繪示了主控閥芯在第三種出水模式下上隔水片的位置示意圖。
圖10繪示了圖1所示主控閥芯的底座的變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主控閥芯,包括殼體10、疊放在一起的上隔水片20和下隔水片30、用於控制上隔水片在水平面內轉動和沿橫向移動的手柄機構40,上隔水片20和下隔水片30收容在殼體10內,手柄機構40與上隔水片20傳動連接。上隔水片20設有相互連通的第一過水孔21和第二過水孔22,下隔水片30設有冷水進水孔31、熱水進水孔32、直飲水進水孔33、出水孔34,第一過水孔21與出水孔34始終相連通,手柄機構40橫向移動上隔水片20可切換三種出水模式:
如圖4和圖5所示,第一種出水模式,上隔水片20堵住冷水進水孔31、熱水進水孔32、直飲水進水孔33,閥芯關閉,出水孔34不出水;
如圖6和圖7所示,第二種出水模式,上隔水片20堵住冷水進水孔31、熱水進水孔32,第二過水孔22與直飲水進水孔33相連通,出水孔34出直飲水,轉動上隔水片20可調整第二過水孔22與直飲水進水孔33的重疊面積;
如圖8和圖9所示,第三種出水模式,上隔水片20堵住直飲水進水孔33,第一過水孔21與冷水進水孔31和/或熱水進水孔32相連通,轉動上隔水片20 可調整第一過水孔21與冷水進水孔31和熱水進水孔32的重疊面積比例,甚至完全關閉冷水進水孔31或熱水進水孔32。
請參照圖5、7、9,第一過水孔21位於上隔水片的中部位置,第二過水孔22設置在上隔水片的偏心位置,冷水進水孔31、熱水進水孔32、直飲水進水孔33位於下隔水片的偏心位置,出水孔34位於下隔水片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過水孔22呈弧形狀,在第二種出水模式下,第二過水孔22與直飲水進水孔33在相同的圓周線上。冷水進水孔31和熱水進水孔32在相同的圓周線上,所述第一過水孔21的外沿具有與熱水進水孔和冷水進水孔對接的圓弧部分212。
在第一種出水模式下,上隔水片20旋轉中心位於下隔水片30中心的下側;在第二種出水模式下,上隔水片20旋轉中心與下隔水片30中心基本重合;在第三種出水模式下,上隔水片20旋轉中心位於下隔水片30中心的上側。
請參照圖4和圖6,所述上隔水片20的頂面設有凹槽24,第一過水孔和第二過水孔通過所述凹槽實現連通。
請參照圖1、4、6、8,所述殼體10包括上蓋12和底座14,下隔水片30疊放在底座14上,所述底座14設有四個開孔142,四個開孔分別與冷水進水孔31、熱水進水孔32、直飲水進水孔33、出水孔34相連通。
所述手柄機構40包括撥盤41、轉動座42、旋杆43,撥盤41和轉動座42收容在殼體10內;撥盤41疊放在上隔水片20上,轉動座42罩在撥盤41上,旋杆43的中部鉸接在轉動座42上,旋杆底部插入到撥盤41上,旋杆43頂部伸出上蓋12。上隔水片20、撥盤41、轉動座42、旋杆43四者在圓周方向上相卡接實現同步轉動。撥盤41與上隔水片20在水平面內相卡接,擺動旋杆43可使撥盤41在水平面內橫向移動切換出水模式。
所述轉動座42內設有檔位彈片44,所述撥盤41上設有檔位銷45;檔位彈 片44中部設有凸起,檔位銷45在第一種出水模式時位於凸起前部,檔位銷45在第三種出水模式時位於凸起後部。
所述轉動座42設有穿孔422,穿孔422的橫截面形狀是非圓形,穿孔422套住旋杆43,旋杆43的橫截面是非圓形。旋杆43具有第一斜面431和第二斜面432,第一種出水模式時第一斜面431與穿孔422側壁分離而第二斜面432貼靠在穿孔側壁上;第二種出水模式時第一斜面431和第二斜面432與穿孔側壁分離;第三種出水模式時第一斜面431貼靠在穿孔側壁上而第二斜面432與穿孔422側壁分離。
所述上隔水片20、下隔水片30是陶瓷材料。第一種出水模式切換到第二種出水模式時旋杆43擺動10度;第二種出水模式切換到第三種出水模式時旋杆43擺動23度。
請參照圖10,在冷水可以直接飲用的地方,由於不需要連接直飲水,因此底座14上的開孔142數量也可以減少到三個,即三個開孔142分別與熱水進水孔、冷水進水孔、出水孔相連通,並且,所述直飲水進水孔與冷水進水孔相對應的開孔相連通。這樣,在第二種出水模式下,冷水直接進入直飲水進水孔,再從出水孔流出,使出水孔具有單出冷水的功能,避免混入熱水,同時具有節能的優點。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範圍,即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範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涵蓋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