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汽油發電機的高能點火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1 04:01:56 2
專利名稱:用於汽油發電機的高能點火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內燃機點火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於汽油發電機的高能點火裝置。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現有通用型用於汽油發電機的高能點火裝置包括斜殼體段51和直殼體段52,兩段殼體之間的夾角α為鈍角。斜殼體段51內設有第一壓簧53,直殼體段內設有第二壓簧54,第一、第二壓簧53、54皆為金屬彈簧且二者之間緊密連接在一起,起到導電的作用。第一壓簧下53端電連接有火花塞連接體55 (銅螺絲帽),火花塞連接體55處的斜殼體段51內設有開口槽57,使用時火花塞伸入開口槽57內並插入火花塞連接體55,卡簧58將火花塞與火花塞連接體55固定在一起。直殼體段內固連有銅螺絲釘56,所述第二壓簧54與銅螺絲釘56的釘座(大頭端)相壓接,銅螺絲釘56的另一端用於連接汽油發電機或割草機內的高壓打火線。在當前能源緊張、油價高企的時代,提高汽油發電機和割草機的油料燃燒效率、進而提高機器的輸出功率是節油減排的一個重要技術措施和發展方向。目前,汽油發電機和割草機在油耗方面主要有以下兩個問題:一是為降低汽油發電機和割草機的油耗,採取調小油門的辦法。但是調小油門又會使點火電壓不夠,火花塞容易積碳,造成混合氣燃燒不充分,未燃燒完全的混合氣作為尾氣排放出去,實際效果並不好,而且浪費了未燃燒完全的混合氣。二是機器連杆小頭與活塞摩損後間隙變大,汽缸與活塞摩損後間隙也會變大,這都會造成機器運轉功率下降,從而增加油耗,特別是老舊汽油發電機和割草機的油耗情況更加突出。如能對汽油發電機和割草機的點火裝置進行改進,提高點火電壓,增大放電點火能量,就能使混合 氣充分燃燒,減少火花塞積碳,從而達到提高輸出功率、節油減排的效果。同時,提高點火電壓,增大放電點火能量後,適當調小油門或者適當調大火花塞電極間隙,都不會影響機器輸出功率,還能起到進一步降低油耗的效果。現有通用的冷陰極氣體放電管內具有兩個電極,在設置上是線型對稱設置,當電極電壓超過電極著火電壓時,初始電子和離子分別向兩極運動,形成的放電是點對點的線型放電,電離放電能量較弱。如能提供一種面對面立體型放電的冷陰極氣體放電管,則可大幅提高冷陰極氣體放電管的電離放電能量。如能打破兩電極的現狀,在冷陰極氣體放電管內設置三個電極,則可進一步增加冷陰極氣體放電管的電離放電能量(能力)。如將這種新型冷陰極氣體放電管運用在用於汽油發電機的點火裝置上,則可以提高汽油機輸出功率並實現節油減排。目前市場上沒有能夠實現解決上述問題的用於汽油發電機的高能點火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汽油發電機的高能點火裝置。[0008]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用於汽油發電機的高能點火裝置包括直線型封閉絕緣殼體,所述殼體內設有第一分隔壁和第二分隔壁,第一、第二分隔壁將殼體依次分隔成圍護槽、放電管腔和火花塞連接槽,放電管腔內設有容電放電管,第一分隔壁連接有導電體,導電體的一端伸在圍護槽內並用於連接高壓點火線;第二分隔壁連接有火花塞連接體,火花塞連接體的一端伸入火花塞連接槽,火花塞連接體的另一端伸入放電管腔且該端面為平面;所述容電放電管包括氣體放電管,氣體放電管內充滿用於儲存電能的氣體介質,該介質為氖氣或IS氣或氣氣;氣體放電管軸向兩端分別設有第一銅內帽套和第二銅內帽套,第一、第二銅內帽套之間連接有銅外帽套;所述氣體放電管與所述銅外帽套的內表面相貼合;所述氣體放電管內依次平行間隔設有第一銅片電極、第二銅片電極和第三銅片電極,各銅片電極均沿氣體放電管的軸向設置;所述第一和第三銅片電極的右端皆向右伸出所述氣體放電管並與所述第二銅內帽套相連接,所述第二銅片電極的左端向左伸出所述氣體放電管並與所述第一銅內帽套相連接;所述第二銅內帽套作為容電放電管的輸入端通過彈簧與導電體相壓接,所述第一銅內帽套作為容電放電管的輸出端壓接在所述火花塞連接體上。所述氣體放電管為放電玻璃管或放電陶瓷管,且所述氣體放電管的截面呈圓形或半圓形。所述第二銅片電極和第一銅片電極之間的距離與第二銅片電極和第三銅片電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銅片電極上皆鍍有鋇層或鈰層。所述第二銅片電極的兩個面上皆設有放電凸起,所述第一銅片電極朝向第二銅片電極的一面與所述第二銅片電極上的放電凸起相對應設有放電凸起,所述第三銅片電極朝向第二銅片電極的一面與所述第二銅片電極上的放電凸起相對應設有放電凸起;所述第一至第三銅片電極設有放電凸起的表面伸入氣體放電管的部分皆均勻布滿所述放電凸起。
所述導電體為錐形銅螺釘。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優點:1.以往通用型用於汽油發電機的高能點火裝置具有兩段呈鈍角連接在一起的殼體,其內部件多、彈簧與彈簧之間的連接不夠牢靠,製造成本高,且由於電連接的層級數較多而易出現接觸不良的現象,另外現有的火花塞連接體內沒有設置容電放電管,不能夠提高點火電壓並增大放電點火能量,因此現有通用型用於汽油發電機的高能點火裝置點火效果較差,無法使混合氣得到充分燃燒,且冬季點火困難。本實用新型則只有一段直線型殼體,部件少,便於製造,部件之間連接牢靠穩定,避免了以往接觸不良帶來的點火失敗現象。同時由於採用了三電極容電放電管,因而可以提高點火電壓並增大放電點火能量,避免點火失敗,並使混合氣得到充分燃燒。2.本實用新型的容電放電管內三個銅片電極在氣體放電管內平行對應,當電極電壓超過電極著火電壓時,初始電子和離子分別在三個電極間相向運動並產生倍增效應,形成的放電是面對面的立體型放電,相較以往點對點的線型放電大大提高了電離放電能量(能力),同時,設置三個銅片電極的立體放電空間也比設置兩個銅片電極的立體放電空間更大一些,能夠容納更多的惰性氣體,容電放電能力也更強,從而提高了點火穩定程度並使混合氣體燃燒更加充分。3.由於放電形式和電流大小取決於電極間電壓和外電路電阻,而本實用新型中設有三個電極,較設有兩個電極能夠縮小電極間距,更加容易擊穿放電。此外,銅片表面塗鋇、鈰等活性物質,且在銅片相對應的表面設有凸點,能夠進一步降低放電的著火電壓,增強了放電放射性。4.以往冷陰極氣體放電管中電極是點對點放電,長期使用後兩電極容易不再相互對應。銅片電極的設置,能夠保證電極位置的相對穩定,有效避免長期使用後電極間空間對應性受到破壞的現象。5.銅外帽套的設置,能夠在銅內帽套上的導電碳粉在使用中發生脫落時仍然保證銅內帽套不會掉下來,保證銅內帽套和氣體放電管穩定地組合在一起,使本實用新型能夠更加穩定地工作。銅外帽套的設置還能夠起到良好的散熱作用,保證本實用新型中的容電放電管在工作時溫度不會過高。 6.錐形銅螺釘成本較低,便於製造,導電性能良好,是導電體的優選形式。總之,本實用新型對現行通用的汽油發電機和割草機的火花塞帽結構和點火能量進行了重大改進和提高,利用新型的三電極容電放電管,通過提高點火電壓,增大放電點火能量,使混合氣燃燒的更加充分,發動機氣缸燃燒爆發力大,減少火花塞積碳,從而達到提高輸出功率、節油減排的效果。同時,提高點火電壓,增大放電點火能量後,適當調小油門或者適當調大火花塞電極間隙,都能保證混合氣體燃燒充分,不會影響機器輸出功率,還能起到進一步降低油耗的效果。本實用新型性能穩定可靠,使用壽命長,適用範圍較廣,適合多種型號的汽油發電機、割草機使用,具有較好地經濟和社會效益。
圖1是現有通用型用於汽油發電機的點火裝置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容電放電管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的A — A截面圖;圖5是圖3中第二銅片電極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用於汽油發電機的高能點火裝置包括直線型封閉絕緣殼體21,所述殼體21內設有第一分隔壁25和第二分隔壁26,第一、第二分隔壁25、26將殼體21依次分隔成圍護槽30、放電管腔31和火花塞連接槽32,放電管腔31內設有容電放電管33,第一分隔壁25連接有導電體34,導電體34的一端伸在圍護槽30內並用於連接高壓點火線。第二分隔壁26連接有火花塞連接體27,(火花塞連接體27優選採用銅螺絲帽,其上設有用於插接火花塞的U型卡簧28,為本領域常規技術,其具體結構不再詳述)。火花塞連接體27的一端伸入火花塞連接槽32,火花塞連接體27的另一端伸入放電管腔31且該端面為平面。如圖3至圖5所示,所述容電放電管33包括氣體放電管1,氣體放電管I內充滿用於儲存電能的氣體介質,該介質為氖氣或氬氣或氙氣。氣體放電管I軸向兩端分別設有第一銅內帽套2和第二銅內帽套3,第一、第二銅內帽套2、3之間連接有銅外帽套4;所述氣體放電管I與所述銅外帽套4的內表面相貼合。如圖3至圖5所示,所述氣體放電管I內依次平行間隔設有第一銅片電極5、第二銅片電極6和第三銅片電極7,各銅片電極均沿氣體放電管I的軸向設置。所述第一和第三銅片電極5、7的右端皆向右伸出所述氣體放電管I並與所述第二銅內帽套3相連接,所述第二銅片電極6的左端向左伸出所述氣體放電管I並與所述第一銅內帽套2相連接。如圖2所示,所述第二銅內帽套3作為容電放電管33的輸入端通過彈簧29與導電體34相壓接,所述第一銅內帽套2作為容電放電管33的輸出端壓接在所述火花塞連接體27上。所述氣體放電管I為放電玻璃管或放電陶瓷管,且所述氣體放電管I的截面呈圖4所示的圓形,當然也可以採用半圓形、矩形等其他形狀。如圖3所示,所述第二銅片電極6和第一銅片電極5之間的距離與第二銅片電極6和第三銅片電極7之間的距離相等。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銅片電極5、6、7上皆鍍有鋇層或鈰層。在銅片上鍍鋇層或鈰層為現有技術,圖未示出鍍層。如圖3至圖5所示,所述第二銅片電極6的兩個面上皆設有放電凸起8,所述第一銅片電極5朝向第二銅片電極6的一面與所述第二銅片電極6上的放電凸起8相對應設有放電凸起8,所述第三銅片電極7朝向第二銅片電極6的一面與所述第二銅片電極6上的放電凸起8相對應設有放電凸起8 ;所述第一至第三銅片電極5、6、7設有放電凸起8的表面伸入氣體放電管I的部分皆均勻布滿所述放電凸起8。為簡便起見,僅圖5示出了第二銅片電極6上表面放電凸起8的分布情況,第二銅片電極6下表面或其它銅片電極 上的放電凸起8的分布情況與圖5所示相同或對稱,圖中
不再重複顯示。其中,所述直線型封閉絕緣殼體21優選由酚醛樹脂製成。所述導電體34為錐形銅螺釘。在製造時最好將錐形銅螺釘的大頭端即釘座部分預埋在所述第一分隔壁25內。使用時,所述直線型殼體21 —般為傾斜設置。將火花塞插接在火花塞連接體27上,使用U型卡簧28將火花塞固定好;使導電體34(即錐形銅螺釘)連接汽油發電機或割草機內的高壓點火線。此時錐形銅螺釘釘座(即銅螺釘的大頭端部)經壓縮彈簧29與第二銅內帽套3相連接導電。銅外帽套4作為導電部件將容電放電管33兩端的第一和第二銅內帽套2、3套緊並連接導電。當電極電壓超過電極著火電壓時,初始電子和離子分別向兩極運動並產生倍增效應,形成的放電是面對面的立體型放電,而且在第一和第二銅片電極5、6之間以及第二和第三銅片電極6、7之間皆會形成立體型放電,相較以往現有冷陰極氣體放電管I點對點的線型放電大大提高了電離放電能量(能力),從而確保點火成功。電極放電後,電流通過第一銅內帽套2送往火花塞連接體27,從而為火花塞提供點火能量。
權利要求1.用於汽油發電機的高能點火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直線型封閉絕緣殼體,所述殼體內設有第一分隔壁和第二分隔壁,第一、第二分隔壁將殼體依次分隔成圍護槽、放電管腔和火花塞連接槽,放電管腔內設有容電放電管,第一分隔壁連接有導電體,導電體的一端伸在圍護槽內並用於連接高壓點火線;第二分隔壁連接有火花塞連接體,火花塞連接體的一端伸入火花塞連接槽,火花塞連接體的另一端伸入放電管腔且該端面為平面; 所述容電放電管包括氣體放電管,氣體放電管內充滿用於儲存電能的氣體介質,該介質為氖氣或氬氣或氙氣; 氣體放電管軸向兩端分別設有第一銅內帽套和第二銅內帽套,第一、第二銅內帽套之間連接有銅外帽套;所述氣體放電管與所述銅外帽套的內表面相貼合; 所述氣體放電管內依次平行間隔設有第一銅片電極、第二銅片電極和第三銅片電極,各銅片電極均沿氣體放電管的軸向設置; 所述第一和第三銅片電極的右端皆向右伸出所述氣體放電管並與所述第二銅內帽套相連接,所述第二銅片電極的左端向左伸出所述氣體放電管並與所述第一銅內帽套相連接; 所述第二銅內帽套作為容電放電管的輸入端通過彈簧與導電體相壓接,所述第一銅內帽套作為容電放電管的輸出端壓接在所述火花塞連接體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汽油發電機的高能點火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氣體放電管為放電玻璃管或放電陶瓷管,且所述氣體放電管的截面呈圓形或半圓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於汽油發電機的高能點火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銅片電極和第一銅片電極之間的距離與第二銅片電極和第三銅片電極之間的距離相等。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於汽油發電機的高能點火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銅片電極上皆鍍有鋇層或鈰層。`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用於汽油發電機的高能點火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銅片電極的兩個面上皆設有放電凸起, 所述第一銅片電極朝向第二銅片電極的一面與所述第二銅片電極上的放電凸起相對應設有放電凸起, 所述第三銅片電極朝向第二銅片電極的一面與所述第二銅片電極上的放電凸起相對應設有放電凸起; 所述第一至第三銅片電極設有放電凸起的表面伸入氣體放電管的部分皆均勻布滿所述放電凸起。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於汽油發電機的高能點火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電體為錐形銅螺釘。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於汽油發電機的高能點火裝置,包括殼體,殼體內設有第一和第二分隔壁,將殼體依次分隔成圍護槽、放電管腔和火花塞連接槽,放電管腔內設有容電放電管,第一分隔壁連接有導電體,第二分隔壁連接有火花塞連接體,容電放電管包括氣體放電管,氣體放電管軸向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和第二銅內帽套,第一、第二銅內帽套之間連接有銅外帽套;氣體放電管與銅外帽套的內表面相貼合;氣體放電管內依次平行間隔設有第一銅片電極、第二銅片電極和第三銅片電極。本實用新型通過提高點火電壓,增大放電點火能量,使混合氣燃燒的更加充分,發動機氣缸燃燒爆發力大,減少火花塞積碳,從而提高輸出功率、實現節油減排,具有推廣價值。
文檔編號H01T13/02GK203130327SQ201320091500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8日
發明者沈繼保 申請人:沈繼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