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發生器的製作方法
2023-12-01 05:25:46 5
專利名稱:真空發生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真空發生器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在真空集便器系統中的真空發生器。
背景技術:
:以往用在真空集便器系統中的真空發生器採用殼體和真空管(文丘裡管)一體的結構方式,具體結構為在發生器外殼體內直接加工真空管的通道,即結構件既是外殼體也是真空管本身,加工精度要求高,多級真空管結構加工的話不良率高且成本大,難以充分利用壓縮空氣的效率。使用在真空集便器系統中時,因氣體環境中富含腐蝕性強的水汽、鹽分、顆粒等,現有的真空發生器容易積聚汙物,會使真空通道的真空效率降低甚至失效,並且一體式真空管的結構難以維修或更換配件,維護成本高。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真空發生器,該真空發生器不僅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而且有利於保證該真空發生器的真空效率。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本實用新型真空發生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具有貫穿腔的殼體,設在貫穿腔內與殼體可拆連接的真空管組件,所述真空管組件包括有依次串接的一級噴嘴、二級噴嘴和尾管,所述殼體貫穿腔中部設有用於抽吸汙氣的抽真空埠,所述一級噴嘴與二級噴嘴之間形成第一負壓腔,所述二級噴嘴與尾管之間形成第二負壓腔,所述第一負壓腔與抽真空埠通過二級噴嘴外壁與殼體內壁形成的間隙連通,所述第二負壓腔與抽真空埠具有貫通□。進一步的,上述殼體內位於一級噴嘴的進氣口側設有氣嘴。進一步的,上述殼體的貫穿腔與一級噴嘴之間設有外O型密封圈。進一步的,上述一級噴嘴與二級噴嘴,二級噴嘴與尾管之間設有內O型密封圈。進一步的,上述二級噴嘴與尾管之間設有止迴環。進一步的,上述尾管外壁與殼體的貫穿腔之間設有卡環,卡環與貫穿腔之間設有O型密封圈。與現有技術比較,本實用新型的真空發生器結構將加工精度低的殼體與需精加工的真空管組件分開加工,加工後再以卡位扣壓裝配為一體,裝配方式簡單快速,生產率和成品高,使產品的加工成本得以降低;分開加工使得真空管便於加工成多級結構,使系統的真空度得以提升而耗氣量降低,提高了氣動效率;使用過程中真空管組件汙損後可以快速拆卸更換及清洗,減少了維護成本;各組成部件的材質耐腐蝕,與水汽不浸潤,不易積聚汙物,故使用壽命長,穩定性更好。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視示意圖;圖2顯示圖1對應的立體結構剖視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真空管組件結構剖視示意圖;圖4顯示圖3對應的立體結構剖視示意圖;[0020]圖5是本實用新型與集便器系統中的汙箱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
以下結合附圖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近一步說明(但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一種真空發生器,包括具有貫穿腔I的殼體2,設在貫穿腔I內與殼體2可拆連接的真空管組件3,所述真空管組件3包括有依次串接的一級噴嘴4、二級噴嘴5和尾管6,殼體貫穿腔I中部設有用於抽吸汙氣的抽真空埠 7,所述一級噴嘴4與二級噴嘴5之間形成第一負壓腔8,所述二級噴嘴5與尾管6之間形成第二負壓腔9,所述第一負壓腔8與抽真空埠 7通過二級噴嘴外壁與殼體內壁形成的間隙10連通,所述第二負壓腔9與抽真空埠具有貫通口 18。進一步的為了方便真空發生器可與高壓氣管連接,上述殼體內位於一級噴嘴4的進氣口側設有氣嘴11。進一步的為了保證氣密性,上述殼體的貫穿腔I與一級噴嘴4之間設有外O型密封圈12。進一步的為了保證氣密性,上述一級噴嘴4與二級噴嘴5,二級噴嘴5與尾管6之間設有內O型密封圈13。進一步的為了設計合理,上述二級噴嘴5與尾管6之間設有止迴環14。止迴環4用以實現特定真空條件下氣流的單向流動,防止倒流。進一步的為了固定真空管組件3,上述尾管外壁與殼體的貫穿腔之間設有卡環15,卡環15與貫穿腔之間設有O型密封圈16。與現有技術比較,本實用新型的真空發生器結構將加工精度低的殼體與需精加工的真空管組件分開加工,加工後再以卡位扣壓裝配為一體,裝配方式簡單快速,生產率和成品高,使產品的加工成本得以降低;分開加工使得真空管便於加工成多級結構,使系統的真空度得以提升而耗氣量降低,提高了氣動效率;使用過程中真空管組件汙損後可以快速拆卸更換及清洗,減少了維護成本;各組成部件的材質耐腐蝕,與水汽不浸潤,不易積聚汙物,故使用壽命長,穩定性更好。工作原理及功用簡述:本實用新型真空發生器用於真空集便器系統中,殼體2的抽真空埠 7與系統真空部分連接,排氣埠(尾管6尾端)17接排氣管通外部大氣,通入高壓壓縮空氣後,依照文丘裡管的原理,在真空發生器內產生真空抽吸集便器系統中汙箱及管道內的空氣,使集便器系統產生真空。其中高壓壓縮空氣進入真空發生器殼體2,經氣嘴11後流經一級噴嘴4,在一級噴嘴4的出口(第一負壓腔8)產生一次真空,後氣流進入二級噴嘴5,在二級噴嘴的出口(第二負壓腔9)產生二次真空;以上兩處真空共同產生抽吸作用,該抽吸作用把從抽真空埠 7進入的汙氣,一部分經過第二負壓腔9排往排氣埠 17,一部分經過間隙10、第一負壓腔8、二級噴嘴5後排往排氣埠 17,從而使集便器系統產生真空。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真空發生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具有貫穿腔的殼體,設在貫穿腔內與殼體可拆連接的真空管組件,所述真空管組件包括有依次串接的一級噴嘴、二級噴嘴和尾管,所述殼體貫穿腔中部設有用於抽吸汙氣的抽真空埠,所述一級噴嘴與二級噴嘴之間形成第一負壓腔,所述二級噴嘴與尾管之間形成第二負壓腔,所述第一負壓腔與抽真空埠通過二級噴嘴外壁與殼體內壁形成的間隙連通,所述第二負壓腔與抽真空埠具有貫通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發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內位於一級噴嘴的進氣口側設有氣嘴。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發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的貫穿腔與一級噴嘴之間設有外O型密封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發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一級噴嘴與二級噴嘴,二級噴嘴與尾管之間設有內O型密封圈。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發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二級噴嘴與尾管之間設有止迴環。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發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尾管外壁與殼體的貫穿腔之間設有卡 環,卡環與貫穿腔之間設有O型密封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真空發生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具有貫穿腔的殼體,設在貫穿腔內與殼體可拆連接的真空管組件,所述真空管組件包括有依次串接的一級噴嘴、二級噴嘴和尾管,所述殼體貫穿腔中部設有用於抽吸汙氣的抽真空埠,所述一級噴嘴與二級噴嘴之間形成第一負壓腔,所述二級噴嘴與尾管之間形成第二負壓腔,所述第一負壓腔與抽真空埠通過二級噴嘴外壁與殼體內壁形成的間隙連通,所述第二負壓腔與抽真空埠具有貫通口。與現有技術比較,本實用新型的真空發生器分開加工使得真空管便於加工成多級結構,使系統的真空度得以提升而耗氣量降低,提高了氣動效率。
文檔編號F04F5/44GK203161678SQ20132021016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24日
發明者林東亮 申請人:福建海鵬經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