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扎帶鋼機液壓調整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1-30 23:53:01 2
專利名稱:冷扎帶鋼機液壓調整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軋鋼領域中的軋機液壓調整裝置。特別適用於軋制高精度冷軋帶鋼的軋機。
現代軋鋼技術是朝著自動代程度高,操作簡單,設備維修方便的方向發展。由於液壓傳動具有很高的反應速度和很短的反應時間,以及控制精度高等特點,因此液壓技術已被越來越廣泛的引入到軋鋼領域中。在現有技術中,普通的冷軋帶鋼生產所使用軋機輥縫調整,仍然多是採用電動壓下方法,或電動壓下加液壓微調方法。在現有技術中的主要缺點有,採用電動壓下的軋機是在連續軋制前,根據軋制彈跳方程預先調整好所需的輥縫,在軋制過程中就不再修正,因此這樣所生產的冷軋帶鋼在縱向的尺寸精度較差,帶鋼的合格率和一致性欠佳。而電動壓下加液壓微調軋機雖然有快速壓下,換輥方便,軋制帶鋼精度高等優點,但由於該裝置採用的是電動和液壓兩套結合系統,因此該設備具有整體結構複雜,維修難度和工作量大,以及造價高等缺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軋制精度高,設備結構簡單,維修方便和造價便宜的冷軋帶鋼機的液壓調整裝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我們所提出的高精度冷軋帶鋼軋機上的液壓調整裝置,其具體結構可根據附圖詳細敘述。
該附
圖1為本實用新型冷軋帶鋼機液壓調整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在附圖中,1為缸體,2為端蓋,3為活塞,4為球面板,5為中壓倉油孔,6為閥組集成塊,7為高壓倉油孔,8為位移傳感器,9為引杆,10為支撐套。本實用新型的組成是在缸體1內裝有活塞3,在活塞3的下端裝有球面板4,在缸體1的下端安裝有端蓋2,在缸體1的外壁上設置有中壓倉油孔5和高壓倉油孔7,與高壓倉油孔7相串接的還有閥組集成塊6,在缸體1的上端安裝有支撐套10,在支撐套10內有一根可上下滑動的引杆9,引杆9的下端與活塞3的上端牢固聯接,引杆9的上端則與位移傳感器8相聯接。位移傳感器8被安裝在支撐套10上。位移傳感器8、引杆9和活塞3與缸體1是安裝在同一軸線上。本實用新型的液壓調整裝置是安裝在冷軋機架的上橫梁上,其工作方式是採用壓下或提升調整,由於缸體1內活塞3的上下運動,可將作用力通過球面板4作用在軋輥軸承座上,球面板的球表面是與活塞3下端凹球面相聯接,這樣可以起到消除由於偏心所造成的彎曲應力。在缸體1外壁上的中壓倉油孔5和高壓倉油孔7分別與中、高壓油倉相聯接,高壓倉油孔7通過閥組集或塊6與高壓油泵連接,閥組集成塊用來控制高壓倉內的油壓及流動方向。其工作原理是當高壓倉進油時,則活塞3向下移動,迫使上軋輥下降,使上下軋輥的輥縫減小。當高壓倉出油時,則活塞3受到中壓倉的壓力而向上移動,使上軋輥向上升起,輥縫則增大。由於活塞3的上下移動。位移傳感器8可通過引杆9的作用,可將上軋輥升降信號採集後傳入控制系統。因此操作人員可以很準確的控制冷軋機的軋制精度。
本實用新型液壓調整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以下優點。(1)、該液壓調整裝置具有壓下能力大,測量準確。由於該裝置的位移傳感器是與缸體安裝在同一軸線上並相對固定,因此該傳感器能準確的測量出活塞的位移量,這比現有技術中電動壓下或電動壓下加液壓微調的調整裝置測量要準確。再有該液壓調整裝置採用高壓的油缸壓下具有壓下力大,並能在較大軋制力的情況下進行輥縫的在線調整,在軋鋼時能夠在線控制冷軋帶鋼的縱向厚度公差,因此具有軋制精度高的特點。(2)、該裝置採用高壓油缸體和大行程的活塞,最大行程為100mm。因此該液壓調整裝置可以滿足換輥,軋輥壓下和輥縫的微量調整等要求,省去了電動壓下電機和減速機構等設備,方便了操作人員的現場維修,使冷軋帶鋼機設備更簡便。
權利要求1.一種冷軋帶鋼機的液壓調整裝置,它是由缸體、活塞、位移傳感器等部件組成,其特徵在於缸體(1)內裝有活塞(3),在活塞(3)的下端裝有球面板(4),在缸體(1)的下端裝有端蓋(2),在缸體(1)的外壁上設制有中壓油倉孔(5)和高壓倉油孔(7),高壓倉油孔(7)與閥組集成塊(6)串接,在缸體(1)的上端安裝有支撐套(10),在支撐套(10)內裝有一引杆(9),引杆(9)的下端與活塞(3)聯接,上端則與位移傳感器(8)相接,在支撐套(10)上裝有位移傳感器(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裝置,其特徵在於位移傳感器(8)、引杆(9)和活塞(3)應與缸體(1)安裝在同一軸線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軋鋼領域。特別適用於軋制高精度冷軋帶鋼的軋機。該裝置的組成是在缸體內裝有活塞,在活塞的下端裝有球面板,在缸體的下端裝有端蓋,在缸體的外壁上設制有中壓油倉孔和高壓油倉孔,高壓油倉孔與閥組集成塊串接,在缸體的上端安裝有支撐套,在支撐套內裝有一引杆,引杆的下端與活塞聯接,上端則與位移傳感器相接,在支撐套上裝有位移傳感器。該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軋制精度高,設備結構簡單和維修方便等特點。
文檔編號B21B31/32GK2247565SQ9521778
公開日1997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1995年7月28日 優先權日1995年7月28日
發明者葉崇發, 馮光宏, 羅德興, 劉雨明, 田珉, 談大紅, 王穎, 薛鳳春 申請人:冶金工業部鋼鐵研究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