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眼鏡起霧口罩的製作方法
2023-11-30 19:17:01 4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口罩,更具體的說,它涉及一種防眼鏡起霧口罩。
背景技術:
口罩是一種衛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於過濾進入口鼻的空氣,以達到阻擋有害的氣體、氣味、飛沫進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紗布或紙等製成。口罩對進入肺部的空氣有一定的過濾作用,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時,在粉塵等汙染的環境中作業時,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霧霾是特定氣候條件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高密度人口的經濟及社會活動必然會排放大量細顆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過大氣循環能力和承載度,細顆粒物濃度將持續積聚,此時如果受靜穩天氣等影響,極易出現大範圍的霧霾。
2016年下半年中國華北大部分地區被霧霾籠罩,PM2.5持續爆表,對人民的身體健康產生極大的影響,而此時當人們需要進行戶外出行時,口罩的重要作用更加的體現出來了!
雖然口罩可以達到阻擋病菌、灰塵或漂浮物質的功能,但是在使用過程中,特別是在冬天,佩戴眼鏡的使用者,呼出的熱氣會沿著口罩上升,而造成眼鏡鏡片起霧,這會使得使用者在行走或是騎車過程中視線不明,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因此冬天配戴眼鏡者在戴口罩的同時會產生很大的困擾,此問題亟待解決。
如專利公開號為CN102948934A的中國專利中提到的一種防霧口罩,其採用的技術方案為:由一罩體,及一設於罩體內側面下方的排氣結構所構成。該罩體兩側邊相對設有系具,而排氣結構為一長條狀抵接片,其兩端部固接於罩體內側面下方兩側或兩端,該抵接片頂緣設置至少一折角,使得該抵接片頂緣長度短於底緣長度,使得該抵接片與罩體內側面下方形成一通孔。其產生的有益效果為:該防霧口罩使用時,配戴眼鏡的使用者所呼出的空氣是通過該通孔,並從罩體內側面底緣向外排出,以避免眼鏡因起霧所產生視線不明的缺陷。
然而,上述口罩在使用過程中,由於氣密性的原因,呼出的熱空氣不會完全通過設定好的通孔排出,仍會有一部分通過口罩上方排出,從而仍然會使得眼鏡起霧。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問題提出新的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最大程度避免戴口罩時眼鏡會起霧的防眼鏡起霧口罩。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防眼鏡起霧口罩,包括罩體,所述罩體的兩側分別連接有掛耳,所述罩體包括正面層和背面層,所述正面層和背面層間還設置有過濾件,所述正面層和背面層內還縫製有鼻線,用於形成與鼻梁貼合的仿生學形狀,所述背面層內側還設置有呼吸輔助裝置,所述呼吸輔助裝置包括從使用者嘴巴呼氣的呼氣嘴,所述呼氣嘴連接有呼氣管,所述呼氣管連接有與背面層內側可拆卸連接的腔室,所述腔室內設置有彈性氣囊,所述彈性氣囊內設置有呼氣控制機構,所述呼氣控制機構包括與呼氣管連接的控制管,所述控制管的一端與呼氣管連接,另一端連接有排氣管,所述控制管內密封滑移連接有平行設置的進氣活塞和出氣活塞,所述進氣活塞和出氣活塞間連接有連接杆,所述控制管內靠近出氣活塞處設置卡臺,所述卡臺和所述進氣活塞間卡設有柔性彈簧,所述控制管上設置有與所述彈性氣囊連通的進氣口和出氣口,進氣口靠近呼氣管,出氣口靠近排氣管,所述進氣口和所述出氣口的大小小於所述出氣活塞和進氣活塞的厚度;所述出氣口和所述進氣口間的距離大於所述進氣活塞和所述出氣活塞間的距離,自然狀態下所述進氣活塞堵住所述進氣口,所述出氣口與所述排氣管連通,呼氣時所述進氣口與所述呼氣管連通,所述出氣活塞擋住所述出氣口,所述控制管內設置有用於防止出氣活塞滑出的凸臺;所述腔室靠近人臉的一側且位於鼻孔附近位置設置有吸控管,所述吸控管包括靠近人臉的一側的開口和另一側封閉的封閉部,所述吸控管內設置有吸氣活塞,所述吸氣活塞與所述進氣活塞通過固定杆固定連接,所述腔室的腔壁內設置有用於隱藏設置固定杆的隱藏槽,所述固定杆上設置有防止氣體從呼氣管中流入到隱藏槽的密封滑塊,所述密封滑塊與所述呼氣管內的內壁密封滑移連接,所述吸控管位於所述吸氣活塞與所述封閉部的側壁上設置有吸氣孔,所述吸氣孔在自然狀態下被所述吸氣活塞堵住,當使用者呼氣,所述吸氣活塞與所述進氣活塞同一方向運動,所述吸氣孔處於流通狀態。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掛耳使用者能夠方便的將口罩帶上,同時通過正面層和被面層中間的過濾件能夠起到將霧霾過濾的效果,正面層和背面層內還設置有鼻線,鼻線能夠與鼻子貼合,因此在使用過程中能夠保障未經過濾的空氣不會通過縫隙進入到人的呼吸道中;在背面層的內部設置專用的呼吸輔助裝置,能夠避免由於過濾時的過濾阻力大引起的吸氣困難的問題;在呼吸輔助裝置上設置專用的呼氣管能夠保障人在使用口罩的時候呼出的帶有水蒸氣的氣體通過呼氣管排出去,從而避免帶有水蒸氣的呼出氣體與眼睛接觸,從而達到避免眼睛起霧的目的;在背面層的內側設置腔室,其中在腔室內設置有彈性氣囊,彈性氣囊與呼氣管連接的呼氣控制機構相連接,同時腔室上設置吸控管,當使用者進行呼氣操作是,呼出的氣體通過呼氣控制裝置進入到彈性氣囊內部,此時吸控管也打開,彈性氣囊膨脹因此腔室內經過過濾後的氣體通過吸控管流出到使用者的鼻子附近供使用者進行呼吸,當使用者進行吸氣時,此時,呼氣控制機構將彈性氣囊內的空氣排出,此時吸控管處於關閉狀態,由於氣囊內氣體的排出使得腔室內出現一定的負壓,因此空氣通過口罩的罩體過濾後流入,由上述的空氣流動過程可知,該輔助呼吸裝置能夠將呼出氣體中所含的能夠轉化為輔助吸氣的能量,能夠使得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呼吸更加的順暢;該呼吸控制裝置,利用進氣活塞,出氣活塞以及進氣口和出氣口位置的錯位設置,能夠使得在呼氣時,由於彈簧和兩個活塞的作用使得進氣口處於流通狀態,出氣口處於封閉狀態,當呼氣狀態完成後,由於彈簧復位進氣口處於封閉狀態,出氣口處於連通狀態,同時為了保障進氣口打開的同時吸控管處於流通狀態從而將腔室內過濾後的空氣從開口流通到人的鼻子附近。設置吸氣活塞並且將吸控管的端部封閉,將吸氣活塞和進氣活塞通過隱藏在隱藏槽內的固定杆進行聯動,進氣活塞在呼氣作用下運動,吸氣活塞也向相同方向進行運動,吸氣孔因而處於流通狀態,從而使得達到目的,綜上所述該呼氣控制機構,巧妙利用活塞和口以及氣囊的作用,實現對於輔助呼吸的功能,具有結構簡單的優點;該口罩在使用過程中,需要使用者保持鼻吸口呼的良好的呼吸習慣,同時能夠很好地過濾空氣中的霧霾,不會產生眼鏡起霧的情況,是符合當今環境形勢而產生的口罩。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呼氣嘴為含在口內的扁平呼氣嘴。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呼氣嘴設置成含在口內的扁平呼氣嘴,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能夠防止口中呼出的氣體漏出。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呼氣嘴為包裹嘴唇的仿生學的外包呼氣嘴。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包裹嘴唇的呼氣嘴能夠使得使用者的嘴唇保持處於一個相對防松的空間,防止使用者的嘴唇產生疲勞。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腔室與所述背面層的內側通過密封拉鏈連接,腔室靠近背面層的一側可拆卸連接有活性炭過濾片。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背面層通過密封拉鏈與腔室連接能夠使得拆卸和維護更加方便,設置可拆卸連接的活性炭過濾片能夠進一步提供過濾效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開口連接有吸氣腔。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開口連接吸氣腔能夠將呼吸輔助裝置提供的過濾的氣體良好的儲存起來,防止在呼氣過程中將已經過濾好的氣體洩漏掉。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能夠使得使用者保持鼻吸口呼的良好的呼吸習慣,同時由於採用了相應的呼吸輔助裝置,使得使用者在使用過該口罩後,不會由於口罩對氣體的阻力,而產生的呼吸不暢的問題,此外該口罩能夠防止使用者在佩戴過程中眼鏡起霧,同時具有良好的空氣過濾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罩體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5為呼吸腔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4中A的局部放大圖;
圖7為圖5中B的局部放大圖;
圖8為圖5中C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1、罩體;L1、正面層;L2、背面層;L3、過濾件;L4、鼻線;2、掛耳;3、呼氣嘴;4、呼氣管;5、腔室;6、彈性氣囊;7、控制管;8、排氣管;9、進氣活塞;10、出氣活塞;11、連接杆;12、卡臺;13、柔性彈簧;14、進氣口;15、出氣口;16、凸臺;17、吸控管;171、開口;172、封閉部;18、吸氣活塞;19、固定杆;20、隱藏槽;21、吸氣孔;22、密封拉鏈;23、活性炭過濾片;24、吸氣腔;25、魔術貼;26、密封滑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一種防眼鏡起霧口罩,如圖1至圖8所示,包括罩體1,罩體1的兩側分別連接有掛耳2,罩體1包括正面層L1和背面層L2,正面層L1和背面層L2間還設置有過濾件L3,正面層L1和背面層L2內還縫製有鼻線L4,用於形成與鼻梁貼合的仿生學形狀。通過掛耳2使用者能夠方便的將口罩帶上,同時通過正面層L1和被面層中間的過濾件13能夠起到將霧霾過濾的效果,正面層L1和背面層L2內還設置有鼻線L4,鼻線L4能夠與鼻子貼合,因此在使用過程中能夠保障未經過濾的空氣不會通過縫隙進入到人的呼吸道中。
背面層L2內側設置有呼吸輔助裝置,呼吸輔助裝置包括從使用者嘴巴呼氣的呼氣嘴3,呼氣嘴3連接有呼氣管4。呼氣嘴3設置成含在口內的扁平呼氣嘴3或包裹嘴唇的仿生學的外包呼氣嘴3,本實施例中使用的扁平呼氣嘴3。其中,扁平呼氣嘴3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能夠防止口中呼出的氣體漏出;包裹嘴唇的呼氣嘴3能夠使得使用者的嘴唇保持處於一個相對防松的空間,防止使用者的嘴唇產生疲勞。上述兩種呼氣嘴3使用者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用。
呼氣輔助裝置還包括與背面層L2內側通過密封拉鏈22連接的腔室5,同時白面層靠近腔室5的一側通過魔術貼25連接活性炭過濾片23。背面層12通過密封拉鏈22與腔室5連接能夠使得拆卸和維護更加方便,設置可拆卸連接的活性炭過濾片23能夠進一步提供過濾效果。腔室5內設置有彈性氣囊6,彈性氣囊6內設置有呼氣控制機構。
呼氣控制機構包括與呼氣管4連接的控制管7,控制管7的一端與呼氣管4連接,另一端連接有排氣管8,控制管7內密封滑移連接有平行設置的進氣活塞9和出氣活塞10,進氣活塞9和出氣活塞10間連接有連接杆11,控制管7內靠近出氣活塞10處設置卡臺12,卡臺12和進氣活塞9間卡設有柔性彈簧13,控制管7上設置有與彈性氣囊6連通的進氣口14和出氣口15,進氣口14靠近呼氣管4,出氣口15靠近排氣管8,進氣口14和出氣口15的大小小於出氣活塞10和進氣活塞9的厚度。出氣口15和進氣口14間的距離大於進氣活塞9和出氣活塞10間的距離。
自然狀態下進氣活塞9堵住進氣口14,出氣口15與排氣管8連通,呼氣時進氣口14與呼氣管4連通,出氣活塞10擋住出氣口15,控制管7內設置有用於防止出氣活塞10滑出的凸臺16。
腔室5靠近人臉的一側且位於鼻孔附近位置設置有吸控管17,吸控管17包括靠近人臉的一側的開口171和另一側封閉的封閉部172,吸控管17的開口171還連接吸氣腔24,吸氣腔24能夠將呼吸輔助裝置提供的過濾的氣體良好的儲存起來,防止在呼氣過程中將已經過濾好的氣體洩漏掉。
吸控管17內設置有吸氣活塞18,吸氣活塞18與進氣活塞9通過固定杆19固定連接,腔室5的腔壁內設置有用於隱藏設置固定杆19的隱藏槽20,固定杆19上設置有防止氣體從呼氣管4中流入到隱藏槽20的密封滑塊26,密封滑塊26與呼氣管4內的內壁密封滑移連接,吸控管17位於吸氣活塞18和封閉部172的側壁上設置有吸氣孔21,吸氣孔21在自然狀態下被吸氣活塞18堵住。當使用者呼氣時吸氣活塞18與進氣活塞9在同一個方向上移動,此時吸氣孔21處於流通狀態。
在背面層L2的內部設置專用的呼吸輔助裝置,能夠避免由於過濾時的過濾阻力大引起的吸氣困難的問題。在呼吸輔助裝置上設置專用的呼氣管4能夠保障人在使用口罩的時候呼出的帶有水蒸氣的氣體通過呼氣管4排出去,從而避免帶有水蒸氣的呼出氣體與眼睛接觸,從而達到避免眼睛起霧的目的。
在背面層L2的內側設置腔室5,其中在腔室5內設置有彈性氣囊6,彈性氣囊6與呼氣管4連接的呼氣控制機構相連接,同時腔室5上設置吸控管17,當使用者進行呼氣操作是,呼出的氣體通過呼氣控制裝置進入到彈性氣囊6內部,此時吸控管17也打開,彈性氣囊6膨脹因此腔室5內經過過濾後的氣體通過吸控管17流出到使用者的鼻子附近供使用者進行呼吸,當使用者進行吸氣時,此時,呼氣控制機構將彈性氣囊6內的空氣排出,此時吸控管17處於關閉狀態,由於氣囊內氣體的排出使得腔室5內出現一定的負壓,因此空氣通過口罩的罩體1過濾後流入,由上述的空氣流動過程可知,該輔助呼吸裝置能夠將呼出氣體中所含的能夠轉化為輔助吸氣的能量,能夠使得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呼吸更加的順暢;該呼吸控制裝置利用進氣活塞9,出氣活塞10以及進氣口14和出氣口15位置的錯位設置,能夠使得在呼氣時,由於彈簧和兩個活塞的作用使得進氣口14處於流通狀態,出氣口15處於封閉狀態,當呼氣狀態完成後,由於彈簧復位,進氣口14處於封閉狀態,出氣口15處於連通狀態。
同時,將吸氣活塞18和進氣活塞9通過隱藏在隱藏槽20內的固定杆19進行聯動,進氣活塞9在呼氣作用下運動,吸氣活塞18也向相同方向進行運動,吸氣孔21因而處於流通狀態,從而保障進氣口14打開的同時吸控管17處於流通狀態從而將腔室5內過濾後的空氣從開口171流通到人的鼻子附近。
綜上所述該呼氣控制機構,巧妙利用活塞和口以及氣囊的作用,實現對於輔助呼吸的功能,具有結構簡單的優點;該口罩在使用過程中,需要使用者保持鼻吸口呼的良好的呼吸習慣,同時能夠很好地過濾空氣中的霧霾,不會產生眼鏡起霧的情況,是符合當今環境形勢而產生的口罩。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僅局限於上述實施例,凡屬於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