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背光調整與影像處理的方法
2023-12-03 03:18:06 2
專利名稱:一種背光調整與影像處理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背光調變與影像處理的方法,特別涉及的是一種針對不同圖像數據適當調變背光亮度,並將原始圖像數據重新處理,以搭配調變後的背光亮度,並維持原有的圖像質量。
背景技術:
早期具有液晶屏幕的電子裝置為了節省功率消耗,會在背光模塊上設計一可調變背光亮度的簡易功能,使用者可依不同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自行將背光亮度設定為明亮模式(bright mode)或一般模式(normal mode )。在明亮模式下,亮度約為400cd/m2;若是在一般模式下,亮度則約為250cd/m2,以達到簡易的省電功能。但此種調變背光亮度的方式,存在有值得需要改進的兩個問題,其一,需要根據使用者操作狀態自行進行背光模式的變還,對於使用者而言多了一道步驟;其二,對於不同的輸入圖像信息而言,搭配過亮的或是過暗背光則會影響輸出的圖像質量,而造成人眼觀賞時的不舒服感。
如美國專利第5, 598, 565號案,說明電子裝置為達到節省功率損耗的目的,通過設置電源管理系統(power management system)以調節功率消耗。電源管理系統分別針對硬碟裝置(hard drive disk)、軟盤裝置(floppy drive disk)以及平面顯示裝置(flat panel display driver)等三個子裝置進行電源調節省電控制。在硬碟裝置與軟盤裝置兩個子裝置電源調節控制部分,當可攜式計算機閒置超過軟體設定的時間,系統則會發出命令以關閉硬碟裝置與軟盤裝置的轉速動作,以達到節省功率消耗的目的。而在平面顯示裝置調節控制部分,是通過使用者切換省電才莫式(power saving mode)開關,以進行省電控制。當省電才莫式啟用時,可分成靜態與動態畫面而進行控制,若是在靜態畫面工作時,判斷光標(cursor)定位的位置,降低其它區域中畫素的亮度並維持此區域中畫素的亮度,以達到省電效果;若是在動態畫面工作時,平面顯示裝置的電源管理系統會將前後張圖像數據進行分析,由於相鄰的動態圖像內容一般差異不大,故利用前景與後景方式進行調變參考依據,前景數據一般是屬於會移動的物體,至於後景則屬於靜 止不動的背景,因此針對靜止不動的背景做亮度上的調節,而只讓會移動的物 體維持原有亮度。但此一方式尚有三個問題點需要改善,第一,在平面顯示裝 置調節控制部分,若是使用者在一般操作模式下工作,省電模式則不會被啟動,
不但無法達到省電的效果也不夠人性化;第二,當使用者在省電模式下工作時, 由於只有部分畫素區域會維持原有亮度,其它區域亮度則會被降低,則整個顯 示畫面給予使用者的視覺效果會變得偏暗或是造成視覺上的不舒適;第三,對 於背光液晶顯示器而言,可能會因為刷新速度(refresh rate)降低而導致輸出的圖 像質量變差。
另外,日本專利第08-201812號案是公開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可動態調變 背光用以改善傳統控制方式。液晶顯示裝置主要包括一平均亮度偵測電路 (average brightness detecting circuit)以及一 背光4空制電3各(back light control portion)。舉例來說,當平均亮度偵測電路偵測 一 圖像(picture)的平均亮度階數 (average brightness level)為高準位(high)時,則利用背光控制電路降低背光的亮 度。此案可以有效減少液晶顯示裝置有過亮或過暗的現象存在,使得使用者可 以容易地並舒適地使用液晶顯示裝置,使用者可還直接地觀賞並感受到圖像動 態顯示效果;換言的,即是提高黑屏(dark screen)與亮屏(bright screen)各別的對 比特性。但是,當平均亮度階數為低準位(low)時,提高液晶顯示裝置的亮度並 改善圖像質量的同時,在顯示黑色畫面時,液晶顯示裝置(LCDportion)可能會有 部份光線由背光部分漏出,這種漏光的現象被稱為純黑損耗(loss of true black), 會造成顯示圖像呈現發白的現象進而使得顯示效果變差。因此,雖然提高了背 光亮度但卻也增加了純黑損耗的缺點。
又,日本專利第2001-27890號案是公開一種影像顯示裝置與影像顯示方式, 其在一特定的關係中,通過動態調節一圖像訊號的對比度與背光的亮度。此一 專利技術是依據一補償值來增加圖像訊號的動態變化範圍;此一補償值是以平 均亮度與圖像訊號位移的程度作為參考。如此在顯示屏幕上提高圖像的對比度, 並同時通過調節控制背光亮度,以模糊視圖像與背光間的亮度差。所以,圖像 的對比度可通過上述的處理而改善。但若包含了一張不完全(崩潰)的圖像時,圖 像訊號的動態範圍會立即被擴大,因此會強調出圖像的缺陷部分,進而被使用 者認定是缺陷。假使圖像訊號的動態範圍夾雜有噪聲(noise)訊號成分,並進而被擴大的同時,其噪聲訊號成分也會被強調,也會被使用者認定是缺陷。
再者,日本專利第06-102484號案是公開通過圖像訊號與背光控制訊號的相 關性進行動態程度上的調變。即當 一訊號為暗階(dark level)並且暗階大於 一界限 值(threshold value)時,則降低背光亮度,並同時將圖像訊號的動態範圍進行擴張。 反的,若是暗階沒有大於界線值,則不會對背光亮度與圖像訊號進行任何調變。 在亮階(bright level)的圖像區域沒有被影響的情況下,上述的調變可以降低偏暗 圖像區域亮度的不均勻性。然而,上述圖像訊號與背光亮度的調整,主要是根 據圖像訊號的暗階信息進行分析而沒有參考其它的信息,例如圖像訊號的平均 亮度等等,因此,當圖像沒有暗階存在時,即不會調整圖像訊號,也就是說圖 ^像的顯示質量並不會^L改善。
而美國專利第7, 053, 881號案也公開動態調變圖像訊號與背光控制訊號 的方法,其為改善前述日本專利案第08-201812號案的缺點。所述的方法主要的 流程為,輸入一圖像訊號,並且同時傳送到顯示控制部(display control portion)、 平均亮度偵測部(average brightness detecting portion)以及峰^直偵測部(peak detecting portion)進行處理;顯示控制部是將輸入的圖像訊號轉換為顯示裝置能 顯示的數據模式;平均亮度偵測部則是針對整張圖像的圖像訊號進行平均亮度 計算,並將處理後的平均亮度訊號值(ave—signal)傳送至背光控制部作為背光調 變的參考值;以及峰值偵測部是針對不同的圖像訊號之內容進行峰值(peak value) 的運算,其結果可能是高態(high state, l)與低態(low state, 0),並且同樣會提 供一峰值訊號值(pek—signal)給背光控制部作為背光調變的參考值。因此在背光 控制部中,會同時參考平均亮度訊號值與峰值訊號值而調變背光。此方法雖然 通過增加峰值偵測部而改善顯示的圖像的對比受到亮度改變的影響,但卻會造 成圖像質量降低,並且無法維持原始圖像的顯示效果。
因此,本發明針對上述前案的問題與缺陷,提出一種背光調變與影像處理 的方法,使得調變背光時不會出現閃爍現象而影響使用者的視覺觀感,並且同 時維持圖像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背光調變與影像處理的方法,其是通過分析計算每張圖像 的圖像信息而取得平均圖像準位值,並根據平均圖像準位值計算出圖像需被降低的背光亮度,如此達到背光調變的目的,並同時將圖像信息經由色彩模型的 轉換與重置等運算,如此獲得一圖像輸出值,使得調變背光時不會出現閃爍現 象而影響使用者的視覺觀感,同時也可以維持圖像的色調並強化對比。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背光調變與影像處理方法,其包括下列步
驟取得 一 平均圖像準位值(Average Picture gray Level, APL)後再取得 一 背光調 變率,其中平均圖像準位值是通過分析一圖像信息而取得;以及取得圖像信息 的一第一亮度因子,根據一亮度因子重置模型將第一亮度因子重置為一第二亮 度因子後,取得一比例因子,再將比例因子與圖像信息的一圖像輸入值運算後, 得到一圖像輸出值;如此,根據背光調變率以調變背光亮度並根據圖像輸出值 處理影像,以維持影像質量。
通過本發明的實施,至少可以達到下列的進步功效
一、 通過調整背光亮度以達省電的功效。
二、 減少調變背光的過程中閃爍現象的產生。
三、 提升圖像對比度,得以維持和原有圖像一樣的圖像質量。 而在背光模塊中,應用本發明的邊射型發光二極體結構,是得以有效地降
低背光模塊的厚度。
圖1為本發明的 一較佳實施例的流程方塊圖2A為本發明取得平均圖像準位值方法的流程方塊圖2B為本發明的另一種取得平均圖像準位值方法的流程方塊圖2C為本發明擷取圖像信息的曲線圖3A為本發明影像處理步驟的流程方塊圖3B是表示本發明平均圖像準位值與背光調整率的線性關係圖4為本發明的三個不同圖像的圖像信息分析統計圖5A為應用在圖4中的亮度因子重置模型一;
圖5B為應用在圖4中的亮度因子重置模型二;
圖5C為應用在圖4中的亮度因子重置模型三;
圖6A為說明本發明另 一 實施例中的輸入圖像彩色圖6B為本實施力的亮度因子重置模型的曲線圖;圖6C為圖6a經過影像處理步驟處理後的圖像彩色圖6D為圖6c經過背光調變步驟處理後的圖像彩色圖。
附圖標記說明S200-背光調變步驟;S210、 S210'-取得平均圖像準位值; S211 -預設畫素百分比值;S212-分析圖像信息;S213 -由高灰階值向低灰階 值累加每一灰階值的畫素數量,以得到累加畫素數量;S214-判斷累加畫素數 量是否等於總畫素數量與畫素百分比值的乘積或大於總畫素數量與畫素百分比 值的乘積的最小整數量;S215-擷取平均圖像準位值;S216-取得畫素百分比 差值;S217-由低灰階值向高灰階值累加每一灰階值的畫素數量,以得到累加 畫素數量;S218-判斷累加畫素數量是否等於總畫素數量與畫素百分比差值的 乘積或大於總畫素數量與畫素百分比差值的乘積的最小整數量;S219-擷取平 均圖像準位值;S220-取得背光調變率;S221 -設定變量值;S222-取得最大 平均圖像準位值;S223 -取得參考值;S224 -取得背光調變率;S300-影像處 理步驟;S310-取得第一亮度因子;S320 -建立亮度因子重置模型;S330 -根 據亮度因子重置模型將第一亮度因子重置為一第二亮度因子;S340-取得比例 因子;S350-取得圖像輸出值。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使對本發明的目的、構造、特徵及其功能有進一步的了解,茲配合實施
是用以示範與解釋本發明的原理,並且提供本發明的專利申請範圍還進一步的解釋。
請參考圖1,為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的流程方塊圖,本實施例的背光調變 與影像處理方法,其中包括
步驟S200:背光調變步驟;以及
步驟S300:影像處理步驟。
其中,步驟S200是包括
步驟S210:取得一平均圖像準位值;以及
步驟S220:取得一背光調變率。
請再參考圖2a,為本發明取得平均圖像準位值方法的流程方塊圖,步驟S210 的方法包括
步驟S211:預設一畫素百分比值;步驟S212:分析圖像信息,其為分析圖像中每一畫素的灰階值,並且統計 每一灰階值的畫素數量,以建立一分析統計信息,其可為一分析統計圖,並計 算出圖像的一總畫素數量,其中分析統計圖中每一畫素的灰階值是根據各畫素 數據的子畫素數據逕行取得,如111&乂(11,0,8)、1/3*(11+0+8)或0.299乂11+ 0.587xG + 0.114XB;其中R、 G、 B為在RGB色彩模型的圖像信息,但並不限於上述的 方法;
步驟S213:由高灰階值向低灰階值累加每一灰階值的一畫素數量,以得到 一累加畫素數量,如此分析圖像的亮暗比例;
步驟S214:判斷累加畫素數量是否等於總畫素數量與畫素百分比值的乘積, 或大於總畫素數量與畫素百分比值的乘積的最小整數量;以及
步驟S215:當步驟S214判斷的結果為累加畫素數量等於總畫素數量與畫素 百分比值的乘積,或大於總畫素數量與畫素百分比值的乘積的最小整數量時, 則擷取灰階值作為平均圖像準位值。
請參考圖2b,為本發明的另一種取得平均圖像準位值方法的流程方塊圖, 步驟S210,為另一取得平均圖像準位值的方法,其包括
步驟S211:預設一畫素百分比值;
步驟S216:取得一畫素百分比差值,其是以數值1減去畫素百分比值而得 出畫素百分比差值;
步驟S212:分析圖像信息,其為分析圖像中每一畫素的灰階值,並且統計 每一灰階值的畫素數量,以建立一分析統計信息,其可為一分析統計圖,並計 算出圖像的一總畫素數量;
步驟S217:由低灰階值向高灰階值累加每一灰階值的一畫素數量,以得到 一累加畫素數量,如此命析圖像的亮暗比例;
步驟S218:判斷累加畫素數量是否等於總畫素數量與畫素百分比差值的乘 積,或大於總畫素數量與畫素百分比差值的乘積的最小整數量;以及
步驟S219:當步驟218判斷結果為累加畫素數量等於總畫素數量與畫素百 分比差值的乘積,或大於總畫素數量與畫素百分比差值的乘積的最小整數量時, 則擷取此時的灰階值作為平均圖像準位值。
請再參考圖2c,為本發明擷取圖像信息的曲線圖,其是利用直方圖分析 (Histogram Analysis )擷取平均圖像準位(APL )值;其擷取步驟是將分析一 圖像信息各畫素的灰階值,再統計各灰階值的畫素數量,如此可得知此圖像的亮 暗比例,並可得知圖像信息的總畫素數量。為了對圖像的亮暗比例做適當的亮 暗變化判斷,由分析統計圖中的高灰階值向低灰階值累加每一灰階值的畫素數 量,以得到一累加畫素數量,並判斷累加畫素數量是否等於總畫素與畫素百分
比值的乘積,或大於總畫素數量與畫素百分比值的乘積的最小整數量;當判斷
結果為累加畫素數量等於總畫素數量與畫素百分比值的乘積,或大於總畫素數 量與畫素百分比值的乘積的最小整數量時,則擷取此時的灰階值作為平均圖像 準位值。
舉例來說,若預設的畫素百分比值為25%,經過分析圖像信息後,可得知 此圖像的亮暗比例其圖像信息的總畫素數量,如由高灰階值向低灰階值累加每 一灰階值的畫素數量,以得到一累加畫素數量,當累加畫素數量等於總畫素數 量的25%時,則擷取此時的灰階值作為平均圖像準位值。若是由低灰階值向高 灰階值累加每一灰階值的畫素數量,以得到一累加畫素數量,則需先以數值l 減去所預設的畫素百分比值以得出畫素百分比差值,而畫素百分比差值則為 75%,當累加畫素數量等於總畫素數量的75%時,則擷取此時的灰階值作為平均 圖像準位值。
請參考圖3a與圖3b,其中圖3a為本發明影像處理步驟的流程方塊圖,圖 3b是表示本發明平均圖像準位值與背光調整率的線性關係圖;步驟S220的方法 包括
步驟S221:設定一變量值(var);
步驟S222:取得一最大平均圖像準位值(APL max);
步驟S223:取得一參考值(m);以及
步驟S224:取得一背光調變率。
最大平均圖像準位值(APL max)是通過讀取圖像信息的一影像數據位數n後 計算而得,如果圖像位數為8,則平均圖像準位值的最大值為28-1,而參考值(m) 是等於最大平均圖像準位值(APLmax)除以1與變數值間差值(l-var)的整數值, 或大於最大平均圖像準位值(APLmax)除以1與變量值間差值(l-var)的最小整數 值,也就是說
m = APL max/( 1 -var),其中m為整數,或
m〉 APL max/(l-var),其中m耳又最小整悽t;背光調變率(Back Dim)是將平均圖像準位值(APL)除以參考值(m)後再加上 變量值(var)後而取得,也就是說背光調變率可以寫成如下述的方程式 Back Dim=(APL/m)+var。
舉例來說,若將變量值設為0.5,而圖像位數為8,則最大平均圖像準位值 (APLmax)為255,所以可進一步計算出參考值(m)為數值510,所以背光調變方 程式則可寫成
BackDim=( APL/510)+0.5 ,
因此在取得平均圖像準位值後,即可將平均圖像準位值(APL)代入背光調變 方程式中,以取得背光調變率。又因平均圖像準位值與背光調變率呈線性關係, 所以在背光調整的過程中,圖像的亮度變化能夠還適應性地進行調變處理,使 得圖像不論是在靜態或是動態顯示的過程中不會有閃爍的現象發生,並且根據 不同的圖像,背光調變就會有不同的調變結果。
請再參考圖1,其中步驟S300是包括
步驟S310:取得一第一亮度因子;
步驟S320:建立一亮度因子重置模型;
步驟S330:根據亮度因子重置模型將第一亮度因子重置為一第二亮度因子; 步驟S340:取得一 比例因子;以及 步驟S350:取得一圖像輸出值。
而步驟S310的方法是將圖像數據由一 RGB色彩模型轉換為一 YUV色彩模 型後擷取YUV色彩模型中的亮度因子而得。因YUV色彩模型中Y為亮度因子、 U與V為色彩因子,又因為本實施例僅針對背光進行調變,所以僅擷取YUV色 彩模型中的亮度因子作為第一亮度因子。而RGB色彩模型轉換為YUV色彩模 型的方式可使用例如下列的轉換方程式
Y = max(R, G, B); Y= 1/3*(R+G+B);或
Y = 0.299xR + 0.587xG + 0.114xB;
其中R、 G、 B為在RGB色彩模型的圖像信息,但並不限於上述的轉換方 程式。以下敘述是以Y = 0.299xR+ 0.587xG+ 0.114xB的方程式為例。
請參考圖4,為本發明的三個不同圖像的圖像信息分析統計圖,其為分析三 個不同圖像的分析統計信息,若將畫素百分比值設為25%,並且由高灰階值向
11低灰階值累加每一灰階值的畫素數量,直到畫素數量的和大於總畫素數量的
25%時,可分別由三個分析統計曲線中擷取出APL1、 APL2、 APL3三個灰階值 作為平均圖像準位值,且APL1、 APL2、 APL3是分別介於0與255之間。
請同時參考圖5a、圖5b與圖5c,是分別為本發明亮度因子的重置模型一、 重置模型二與重置模型三,其中當平均圖像準位值較低(如圖4中的APL1),也 就是說圖像經判讀後為偏暗的狀態,則其相對應的重置曲線的轉折點在於Y=a, 且亮度因子重置模型中亮態部分的轉換區間會較大,且背光亮度會調降較多; 或當平均圖像準位值適中(如圖4中的APL2),也就是說圖像經判讀後為亮、暗 均勻的狀態,則其重置曲線的轉折點在於Y=/3,且亮度因子重置模型中亮態部 分的轉換區間會坐落在接近一半處,此時背光亮度調降約為一半;又或當平均 圖像準位值較高(如圖4中的APL3),也就是說圖像經判讀後為偏亮的狀態,則 其重置曲線的轉折點在於Y=7,且亮度因子重置模型中亮態部分的轉換區間會 較窄,此時背光亮度調降程度較少;其中/3是介於a與7之間。
也即步驟S320的較佳具體實施方式
(不以此為限),為當第一亮度因子大 於重置曲線的轉折點時,則第一亮度因子經重置曲線重置後,而形成的第二亮 度因子即大於第一亮度因子;又若當第一亮度因子小於重置曲線的轉折點時, 則第一亮度因子經重置曲線重置後,而形成的第二亮度因子即小於或等於第一 亮度因子;而當第一亮度因子等於重置曲線的轉折點時,則第二亮度因子則等 於第一亮度因子。
在步驟S330中,第一亮度因子是根據亮度因子重置模型重置為第二亮度因子。
而在步驟S340中,取得比例因子(Scale)的方法是將第二亮度因子(Y,)除以 第一亮度因子(Y)而得知,也可以寫成 Scale=Y,/Y,
如此求得亮度需調整的比例。
在步驟S350中,取得圖像輸出值的方法是將比例因子(Scale)與圖像信息的 一圖像輸入值(Ri, Gi, Bi)進行乘積運算後,以獲得輸出圖像輸出值(Ro, Go, Bo)。也就是說
Ro = ScalexRi; Go = ScalexGi; Bo = ScalexBi。
如此,整合背光調變步驟S200與影像處理步驟S300,以達到調變背光亮度的省電功效,並且有效地維持所顯示的圖像質量,除了可提高圖像對比效果外, 圖像質量也不會失真。
舉例來說,參考圖6a,為說明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的輸入圖像彩色圖,其 為欲進行背光調整與影像處理的圖像,其圖像輸入值為(Ri, Gi, Bi) = (50, 100, 150),依照本發明所述的方法,先將圖像輸入值由RGB色彩模型轉換為 YUV色彩模型,根據轉換方程式
Y = 0.299xR+ 0.587xG+ 0.114xB
=0.299x50 + 0.587x100+ 0.114x150
=90.75
可得知第一亮度因子(Y)為90.75,請同時參考圖6b,為本實施力的亮度因 子重置模型的曲線圖,根據圖6b所示的亮度因子重置模型,其重置曲線的轉折 點在於Y二66,以將第一亮度因子(Y)重置為第二亮度因子(Y,);由於已知第一亮 度因子(Y)為90.75,故可得知第二亮度因子(Y,)為105;接著計算比例因子 (Scale),
Scale = Y,/Y = 105/卯.75 = 1.167;
在計算出比例因子為1.167後,再將比例因子與圖像輸入值(Ri, Gi, Bi) 做乘積處理後,即可知圖像輸出值(Ro, Go, Bo)分別為 Ro = scalexRi = 1.167x50 = 58.35; Go = scalexGi= 1.167x100= 116.7; Bo = scalexBi = 1.167x150 = 175.05;
請再參考圖6c,為圖6a經過影像處理步驟處理後的圖像彩色圖。 由上述的結果可推導出 Ri: Gi: Bi = 50: 100: 150= 1: 2: 3 =Ro: Go: Bo = 58.35: 116.7: 175.05;
所以,也可得知經過影像處理後的圖像可有效維持其色度(Hue)。 此外經由直方圖的max(Ri, Gi, Bi)分析,並進行平均圖像準位值判讀後,
取得平均圖像準位值為150,並通過背光調變方程式計算背光調變率BackDim
為0.79,
Back Dim=(150/510)+0.5 = 0.79。
請同時參考圖6d,為圖6c經過背光調變步驟處理後的圖像彩色圖,也就是說需將背光的亮度將調降21%使背光的亮度變為原本的79%並且將影像處理後 的圖像搭配調降21%的背光亮度,以使得如圖6d所示的輸出圖像質量近似在圖 6a所示的輸入圖像質量,並達到省電的功效。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而言僅僅是說明性的,而非 限制性的。本專業技術人員理解,在本發明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範圍內可 對其進行許多改變,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背光調變與影像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其包括下列步驟分析一圖像信息以取得一平均圖像準位值後,再通過運算所述的平均圖像準位值取得一背光調變率;以及由分析所述的圖像信息得到一第一亮度因子,根據一亮度因子重置模型將所述的第一亮度因子重置為一第二亮度因子後,取得一比例因子,所述的比例因子為所述的第二亮度因子與所述的第一亮度因子的比值,再將所述的比例因子與所述的圖像信息的一圖像輸入值運算後,得到一圖像輸出值;根據所述的背光調變率以調變背光亮度並根據所述的圖像輸出值處理影像。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調變與影像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 取得所述的平均圖像準位值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預設一畫素百分比值;分析所述的圖像信息,取得 一 分析統計信息與 一 總畫素數量; 由高灰階值向低灰階值累加每一灰階值的一畫素數量,以得到一累加畫素 數量;判斷所述的累加畫素數量是否等於所述的總畫素數量與所述的畫素百分比 值的乘積,或大於總畫素數量與畫素百分比值的乘積的最小整數量;以及當所述的累加畫素數量等於所述的總畫素數量與所述的畫素百分比值的乘 積,或大於總畫素數量與畫素百分比值的乘積的最小整數量時,則擷取所述的 灰階值作為所述的平均圖像準位值。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調變與影像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 取得所述的平均圖像準位值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預設一畫素百分比值;取得一畫素百分比差值,其是以1減去所述的畫素百分比值而得; 分析所述的圖像信息,取得一分析統計信息與 一總畫素數量; 由低灰階值向高灰階值累加每一灰階值的一畫素數量,以得到一累加畫素 數量;判斷所述的累加畫素數量是否等於所述的總畫素數量與所述的畫素百分比 差值的乘積,或大於總畫素數量與畫素百分比差值的乘積的最小整數量;以及當所述的累加畫素數量等於所述的總畫素數量與所述的畫素百分比差值的 乘積,或大於總畫素數量與畫素百分比差值的乘積的最小整數量時,則擷取所 述的灰階值作為所述的平均圖像準位值。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調變與影像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 取得所述的背光調變率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設定一變量值;取得一最大平均圖像準位值,其通過讀取所述的圖像信息的一影像數據位 數n後計算而得;取得一參考值,所述的參考值大於所述的最大平均圖像準位值除以l與所 述的變量值間差值的值,且所述的參考值為一整數,或大於最大平均圖像準位 值除以1與變量值間差值的最小整數值;以及取得所述的背光調變率,其將所述的平均圖像準位值除以所述的參考值後 再加上所述的變量值,取得所述的背光調變率。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調變與影像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 第 一亮度因子為將所述的圖像信息由一 RGB色彩模型轉換為一 YUV色彩模型 後擷取而得,其中所述的第一亮度因子為所述的YUV色彩模型中的亮度因子。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調變與影像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 亮度因子重置模型為一重置曲線,所述的曲線具有一轉折點。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調變與影像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 亮度因子重置模型為當所述的第一亮度因子大於所述的轉折點時,則所述的第 二亮度因子大於所述的第一亮度因子。
8、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調變與影像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 亮度因子重置模型為當所述的第一亮度因子小於所述的轉折點時,則所述的第 二亮度因子小於或等於所述的第一亮度因子。
9、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調變與影像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 亮度因子重置模型為當所述的第一亮度因子等於所述的轉折點時,則所述的第 二亮度因子等於所述的第一亮度因子。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調變與影像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 的比例因子是將所述的第二亮度因子除以所述的第一亮度因子計算而得。
11、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調變與影像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 的圖像輸出值為將所述的圖像輸入值與所述的比例因子相乘而得。
全文摘要
本發明為一種背光調變與影像處理方法,通過分析計算每張圖像的圖像信息而取得平均圖像準位值(Average Picture gray Level,APL),又根據平均圖像準位值計算背光調變率,用以計算每張圖像需被降低的背光亮度以達背光調變的目的,並且在進行背光調變的同時,轉換圖像信息的色彩模型並重置(re-mapping),使得圖像信息得以重新處理,用以搭配背光調變後所顯示的圖像質量使其不會失真,如此改善背光調變時背光閃爍的問題,又可提高圖像對比效果並達成省電的功效。
文檔編號G09G3/34GK101488323SQ20081000068
公開日2009年7月22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14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14日
發明者李俊賢, 許景富, 賴志章 申請人: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