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矯正器的製作方法
2023-12-08 03:29:01 2
專利名稱:脊椎矯正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矯正產品,特別是一種脊椎矯正器。
背景技術:
人類天生擁有脊椎結構,由於承受重力的表面積較小,當脊椎節和節之間的椎間盤因壓力而錯位,或因脊椎狹窄、脊柱側凸導致從其中穿過的神經線受到刺激時,與該神經線對應的人體的各個部分或器官就無法正常發揮作用,給人類帶來痛苦。
另外,即便是與幾十年前相比較,因為環境的變化,人類的身體已經有了許多改變。
其中最嚴重的問題便是人類的活動領域得到極大的限制,單純反覆的生活的增加導致了脊椎疾病的橫行。
但是對於動物而言卻沒有此類的煩惱,因為它們的脊椎是橫躺著的,所以重力承受面積較大,而且由於平時進行較多的脊椎運動,幾乎不發生脊椎疾病。
以老虎為例,老虎的脊椎是橫躺著的,從行走的老虎的上方可以觀察到,它們行走時脊椎保持「S」字型,脊椎運動及中樞神經運動非常自然地進行,所以老虎擁有強壯且靈活的脊椎。
人類的脊椎矯正器的課題是第一,緩解身體部位受到的壓力,令使用者在最舒適的狀態下緩解緊張,最大限度地緩解和收縮脊椎節和節之間的距離,從而使受壓迫的椎間盤和神經線恢復正常;第二,脊椎矯正器使用的機械裝置必須保證人體的舒適和自然;第三,脊椎矯正器應對整體脊椎、7個頸椎、12個胸椎、5個腰椎等部位均勻地起到刺激作用。
但是常規的脊椎矯正器沒有滿足上述的條件,因此存在著各類問題。
下面對常規技術(實用新型專利1999-005079)進行剖析。
常規的矯正器將使用者在躺著的狀態下沿著脊椎的長度方向進行伸長,使上半身反覆進行旋轉運動和左右運動,以緩和脊椎,然後,對緩和的脊椎進行瞬間的壓迫,使脊椎回到正常的位置,從而實現脊椎矯正目的。
上述技術雖然可以獲得收效,但存在著如下幾個問題第一,人類已經適應了自然環境,因此所使用的治療方法也必須符合自然原理,但上述技術只採用了單純的強迫性的機械動作,使人產生緊張感,所以治療是在人體有些僵硬的狀態下進行的;第二,由於不是對整體脊椎產生影響,而只是對腰椎部分產生刺激,可能會對該部分產生不利影響;特別是進行左右運動和旋轉運動的機械裝置,電動機在感應傳感器的作用下反覆進行正向逆向旋轉,所以產生的不是連續運動,而是對脊椎節產生衝擊的分解運動,容易傷害脊椎。
第三,是施加瞬間的力量進行矯正。
普通的脊椎疾病在徹底地休息幾天之後就會得到緩解。這是因為脊椎是人類身體內的有生命的組成部分。所以矯正方法應當能夠在治療的同時促進自生力量。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有效克服上述問題發生的新型脊椎矯正器,在矯正過程中自然而柔和地實現矯正,不會僅僅是機械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像動物在行走時脊椎呈「S」字型一樣,本實用新型採用了與人體的脊椎節相似的多個支撐架,令使用者在橫躺的狀態下運動坐骨,然後就像水波擴散一樣,坐骨帶動仙椎,仙椎帶動5號腰椎,5號腰椎帶動4號腰椎,按照仙椎、腰椎、胸椎、頸椎的順序像多米諾現象一樣呈「S」型運動,沒有半點機械性的刺激,整個過程非常自然。
就像一位母親把著孩子的腳踝引導其走路一樣,本實用新型會令使用者身體產生一定傾斜,為了在向後拉時隨著腰椎、胸椎、頸椎的椎間盤的牽引力不同,連續地得到鬆弛,本實用新型也使牽引力大小各自不同,使脊椎各個部分自然地與人體的椎間盤一同鬆弛和收縮。
本實用新型的詳細結構包括由與身體的脊椎節和椎間盤保持等同數量的支撐構件組成的上身支撐部分;支撐腿部的腿部支撐部分;就像水波擴散一樣自然地引導脊椎運動的左右運動機械裝置;根據腳踝的大小固定腳踝的腳踝固定機械裝置;將腿部向後拉的後拉機械裝置;調整腿部的長度的腿部長度調節機械裝置;調整身體傾斜度的傾斜度調節機械裝置。
以下結合附圖詳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拆除底板後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頭部及頸椎支撐架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頸椎及胸椎支撐架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支撐架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底板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變速圓盤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變速圓盤的閉合機械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腿部長度調節機械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腿部長度調節機械裝置和傾斜度調節機械裝置的斜齒輪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動力傳達狀態的方框圖
圖12為本實用新型中
圖1的分解示意圖圖中主要部分符號說明A、左右運動調節機械裝置B、腳踝固定機械裝置C、後拉機械裝置D、腿部長度調節機械裝置E、傾斜度調節機械裝置100、上身支撐部分200、腿部支撐部分101、左底座 102』、右中央支撐結構103、左旋轉輥104、上橫杆105、連接環 106、四方框107、底板201、高彈性接頭構件202、頭部及頸椎支撐架205、360度旋轉輪206、頸椎及胸椎支撐架207、胸椎支撐架208、腰椎支撐架 214、腿部支撐部分上部216、腿部支撐部分下部301、斜齒輪307、長度調節升降構件308、螺釘部分309、螺母塊 310、支撐構件402、腳踝接觸部分下部502、彈簧503、變速槽504、旋轉圓盤505、變速圓盤506、第1開閉門 507、第2開閉門508、第1傳感器 510、第3傳感器514、旋轉輪 515、大圓槽516、小圓槽 517、半月形齒輪518、開閉裝置連接棒 604、偏心凸輪605、制動器
具體實施方式
圖1、12顯示了本脊椎矯正器的整體構成,其中的符號100表示脊椎矯正器的上身支撐部分,由脊椎矯正器的頭部及頸椎支撐架202、頸椎及胸椎支撐架206、胸椎支撐架207-1至207-4、腰椎支撐架208-1至208-3組成;符號200表示腿部支撐部分,由腿部支撐部分上部214和腿部支撐部分下部216組成。
在上身支撐部分100中,支撐頭部和頸椎的頭部及頸椎支撐架202的上面有高彈性接頭構件201-1連接著連接環105,下與支撐頸椎及胸椎的頸椎及胸椎支撐架206連接,按照1個頸椎及胸椎支撐架206、4個胸椎支撐架207-1至207-4、3個腰椎支撐架208-1至208-3的順序連接,各有4個360度旋轉輪205,還附著有頭部的經穴刺激部位210、4個衝突緩解突起209,以及1個輔助支撐架。
腿部支撐部分上部214向上與腰椎支撐架208-3和高彈性接頭構件201-10連接,兩側有臀部緊固帶213、213』和臀部防脫離板212、212』,下面安裝著2個360度旋轉輪211、211』,通過腿部長度調節機械裝置D與腿部支撐部分下部216連接。
腿部支撐部分下部216的下方安裝著左右運動調節機械裝置A,與動力傳達槽215連接,進行左右運動,由腿部長度調節機械裝置D調節腿的長度,下面與制動器605連接,以使後拉機械裝置C在身體被伸長時動作,起到後拉作用,腳踝固定機械裝置(B)則起到緊固腳踝的作用。
上身支撐部分100和腿部支撐部分200在底板107的上面工作,底板107被固定在四方框106上。
海鷗形狀的左底座101、右底座101』分別和上橫杆104、下橫杆104』固定在一起,左右底座101、101』的中間有左中央支撐結構102和右中央支撐結構102』,以旋轉輥103、103』為中心支撐四方框106。
傾斜度根據傾斜度調節機械裝置E進行調節。
如圖3所示,頭部及頸椎支撐架202採用了與人的後腦勺和頸椎曲線相同的形狀,上面設有可以刺激重要穴位的經穴刺激突起203。同時,為了避免運動時頭部及頸椎支撐架202和支撐架一起左右搖晃,導致暈眩,在頭部及頸椎支撐架槽107-1中設有垂直棒204,並設有4個360度旋轉輪205,隨著頸椎及胸椎支撐架206的力量運動,2個衝突緩解突起209起到緩解衝突的作用,上下有內置軸承的連接槽217。
如圖4所示,頸椎及胸椎支撐架206採用了與頸椎和胸椎的曲線相同的形狀,設有4個360度旋轉輪205和4個衝突緩解突起209,與胸椎支撐架207-1連接在一起進行上下左右的運動,上下設有內置軸承的連接槽217。
如圖5所示,胸椎支撐架207-1至207-4和腰椎支撐架208-1至208-3的各個支撐架表面都進行了遠紅外線處理,安裝有4個360度旋轉輪205,身體接觸部分則以脊椎為中心在兩側設有可刺激背部穴位的經穴刺激部位210,各個支撐架兩側各設有4個可緩解支撐架之間衝突的衝突緩解突起209。
腰椎支撐架將人體運動時脊椎中擺動角度最大的腰椎設定得較小,以保證與人體相同的運動範圍,設有1個輔助腰椎支撐架,用於調節上身長度,上下設有內置軸承的連接槽217。
輔助支撐架則考慮到使用者的上身長度各有不同,用於與上身支撐部分組裝或脫離,可根據使用者的上身長度進行調節。
各個支撐架的上下面各有2個連接槽217,內置有軸承,便於進行左右運動。
高彈性接頭構件201-1的作用是,在根據使用者上身的長度調整輔助支撐架時,高彈性接頭構件201-1根據輔助支撐架的間距進行增減,採用的是節狀的結構。
高彈性接頭構件201-2至201-10起到和人體的椎間盤一樣的作用,由於身體進行上下運動時各個脊椎節所承受的重量不同,各個椎間盤的牽引力也有差異,所以採用越是向下牽引力越強的高彈性接頭構件201-2至201-10,像頸椎、胸椎、腰椎的椎間盤一樣自然地起到作用。
腿部支撐部分上部214的上側有連接槽217通過高彈性接頭構件210-10與腰椎支撐架208-3連接在一起,底部有2個360度旋轉輪211、211』,可向前後左右運動,兩側設有臀部緊固帶213、213』和臀部防脫離板212、212』,通過腿部長度調節機械裝置D和腿部支撐部分216連接在一起。
就腿部支撐部分下部216而言,左右運動時,左右運動調節機械裝置A、腿部長度調節機械裝置D和後拉機械裝置C位於底部,而腳踝緊固調節機械裝置B則位於表面。
四方框106固定在底板107和連接環105上,由左中央支撐結構102、右中央支撐結構102』、左旋轉輥103、右旋轉輥103』連接而成。
圖6所示,底板107採用保證支撐架輕易地進行上下、左右、曲線運動的材料,固定在四方框106上,分別設有頭部及頸椎支撐架202的直線運動槽107-1、左右運動機械裝置槽107-2、制動器槽107-3。
就支撐部分而言,海鷗形狀的左底座101和右底座101』向兩側擺放,連接著上橫杆104和下橫杆104』,與中央支撐結構102、102』連接在一起。
左中央支撐結構102和右中央支撐結構102』位於海鷗形狀的左底座101和右底座101』的中間位置,與四方框106的連接部分設有左旋轉輥103和右旋轉輥103』,便於四方框106旋轉。
如圖9所示,腿部長度調節機械裝置D安裝在腿部支撐架下部216的後面,正反向電動機M2的動力從斜齒輪的驅動齒輪301通過從動齒輪302傳遞給旋轉軸312,旋轉軸312再經過左右斜齒輪上的驅動齒輪303、305和從動齒輪304、306傳遞給螺釘部分308、308』,螺釘部分308、308』開始旋轉,使長度調節升降結構307、307』隨著螺母塊309、309』運動,實現長度調節。
就後拉機械裝置C而言,帶有正向電動機M4的旋轉力量的動力隨著傳動帶601經過滑輪602,再隨著旋轉軸603傳達到偏心凸輪604上,偏心凸輪的旋轉向制動器605的下端施加力量,使制動器605的頂端向後運動,引起腿部支撐架下部216向後運動,向前的恢復則由高彈性接頭構件201-1前拉完成。
就傾斜度調節機械裝置E而言,正反向電動機M1的動力經過斜齒輪的驅動齒輪305和從動齒輪306傳達到螺釘部分308,使螺釘部分308旋轉,令長度調節升降結構307隨著螺母塊309運動,從而調節傾斜度。
就腳踝緊固調節機械裝置B而言,正反向電動機M3的旋轉傳遞到腳踝接觸部分上部401,腳踝接觸部分上部401向下,在腳踝接觸部分下部402之間固定腳踝。
如圖7、8、11所示,左右運動機械裝置A的運動分為大幅度左右運動和小幅度左右運動。
進行大幅度左右運動時接受正轉電動機M5的動力之後開始旋轉的旋轉圓盤504帶動旋轉輪514沿著大圓槽515、小圓槽516進行旋轉運動。
當旋轉輪514位於大圓槽515時——第1傳感器508感應旋轉輪514,在第1開閉門506和第2開閉門507關閉的狀態下進行大幅度左右運動;當旋轉輪514位於小圓槽516時——第3傳感器510感應旋轉輪514,正反向電動機M7正轉,動力傳遞到動力傳遞齒輪519、半月形齒輪517、開閉裝置連接棒518、開閉門槽513上,使第2開閉門507開啟,旋轉輪514通過彈簧502的力量,向大圓槽515移動,當第4傳感器511感應旋轉輪514之後,通過正反向電動機M7的逆轉,按照逆向順序關閉第2開閉門507,旋轉輪514沿著大圓槽515運動,進行大幅度左右運動。
進行小幅度左右運動時接受正向電動機M5的動力之後的旋轉圓盤504開始旋轉,旋轉輪514也沿著圓槽進行旋轉運動。
當旋轉輪514位於大圓槽515時——第1傳感器508感應旋轉輪514,正反向電動機M6正轉,動力傳遞到傳遞齒輪519』、半月形齒輪517』、開閉裝置連接棒518』、開閉門槽512上,使第1開閉門506開啟,旋轉輪514向小圓槽516移動,第2傳感器509感應之後,正反向電動機M6逆轉,以逆順序關閉第1開閉門506,旋轉輪514沿著小圓槽516運動,實現小幅度左右運動。
當旋轉輪514位於小圓槽516時——第3傳感器510感應旋轉輪514之後,在第1開閉門506和第2開閉門507關閉的狀態下,旋轉輪514沿著小圓槽516旋轉,實現小幅度左右運動。
本實用新型採用了電子控制裝置,通過啟動驅動手段,利用控制系統進行控制,便於使用者自己使用。使用方法如
圖11所示。
首先,根據使用者上身的長度,調整輔助支撐架,調節上身支撐部分之後,躺到矯正器上。
SW1通過啟動腿部長度調節機械裝置D的正反向電動機M2,按照腿部的長度進行調節;SW2通過啟動腳踝緊固調節機械裝置B的正反向電動機M3緊固腳踝,利用臀部調節裝置213、213』緊固臀部;SW3可由斜度調節機械裝置E通過正反向電動機M1對使用者的傾斜度進行調節,根據使用者腰部的靈活性進行,如果靈活性較好,選擇SW4,交替啟動和使用左右運動機械裝置A和後拉機械裝置C,如果靈活性差,則選擇SW5,交替啟動和使用左右運動機械裝置A和後拉機械裝置C,結束時按下「off」按鈕,解開臀部緊固帶213、213』和腳踝緊固機械裝置B即可。
實用新型的效果綜上所述,脊椎矯正器需要利用對人體最自然的原理,在矯正過程中自然而柔和地實現矯正,不可以不合理地發揮機械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核心與動物走路時脊椎呈「S」形的原理和蓮池中水波的擴散原理一脈相承,非常自然。
本實用新型不僅能滿足上述要求,還能治療由脊椎疾病引起的脊椎狹窄症、間盤突出、脊柱側凸症、坐骨神經痛、頭痛、肩胛痛、手腳麻痛,以及因脊椎中樞神經不通暢引起的心臟、肝、胃、腎、生殖器等臟器的疾病,對成長期青少年還具有促進生長的作用。
上述內容只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單純的示例,不可以此為基礎進行帶有局限性的解釋。
本實用新型真正的技術思想及未列出的變形實例以及類似的實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請求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脊椎矯正器,其特徵是頭部及頸椎支撐架(202)的上端有高彈性接頭構件(201-1)連接在連接環(105)上,下端依次排列著頸椎及胸椎支撐架(206)、多個胸椎支撐架(207)、多個腰椎支撐架(208),多個360度旋轉輪(205)、多個經穴刺激部位(210)、多個衝擊緩解突起(209);腰椎支撐架(208)下端有腿部支撐部分上部(214),兩側設有臀部緊固帶(213)(213』)和臀部防脫離板(212)(212』),底部安裝有360度旋轉輪(205),並通過腿部長度調節機械裝置(D)與腿部支撐部分下部(216)連接,左右運動機械裝置(A)與動力傳達槽(215)連接,後拉機械裝置(C)與制動器(605)連接,傾斜度調節機械裝置(E)位於後拉機械裝置(C)的下方,表面有腳踝固定機械裝置(B)。上身支撐部分(100)和腿部支撐部分(200)在底板(107)上方運動,底板(107)固定在四方框(106)上,左底座(101)、右底座(101,)和上橫杆(104)、下橫杆(104』)互相固定,左右底座(101)(101』)的中間是左中央支撐結構(102)和右中央支撐結構(102』),以左旋轉輥(103)和右旋轉輥(103』)為中心支撐四方框(106)。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矯正器,其特徵是部及頸椎支撐架(202)與人體的曲線相吻合,設有可刺激頸椎接觸部分(203』)和頭部穴位的經穴刺激突起(203)、防止暈眩的垂直棒(204)、保證上下左右曲線運動順暢進行的多個360度旋轉輪(205)、2個衝突緩解突起(209)。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矯正器,其特徵是上身支撐架(100)與人體脊椎節數量相同,設有內置軸承的連接槽(217)、多個經穴刺激部位(210)、多個360度旋轉輪(205)、多個衝突緩解突起(209),支撐架表面進行了遠紅外線處理,支撐架與人體曲線相吻合。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矯正器,其特徵是高彈性接頭構件(201)像人體脊椎的椎間盤一樣,收縮、膨脹、牽引力各自不同,與椎間盤保持一致的數量和排列順序。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矯正器,其特徵是左右運動機械裝置(A)按照使用者的體型進行運動,順序為接受正轉電動機M5的動力之後開始旋轉的旋轉圓盤(504)帶動旋轉輪(514)沿著小圓槽(516)和大圓槽(515)進行旋轉,被第1、3傳感器(508)(510)感應後,第1、2開閉門(506)(507)開啟,被第2、4傳感器(509)(511)感應後,第1、2開閉門(506)(507)關閉,沿著小圓槽(516)和大圓槽(515)運動,從而使腿部支撐架(200)自然而柔和地運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脊椎矯正器,它包括由與身體的脊椎節和椎間盤保持等同數量的支撐構件組成的上身支撐部分(100);支撐腿部的腿部支撐部分(200);就像水波擴散一樣自然地引導脊椎運動的左右運動機械裝置(A);根據腳踝的大小固定腳踝的腳踝固定機械裝置(B);將腿部向後拉的後拉機械裝置(C);調整腿部的長度的腿部長度調節機械裝置(D);調整身體傾斜度的傾斜度調節機械裝置(E)。上身支撐部分(100)受動物行走時脊椎呈「S」字型的啟發進行設計,該部分可隨著腿部支撐部分(200)的左右運動自然地進行「S」運動;而腿部支撐部分(200)可瞬間性地拉住腳踝,對各個脊椎的神經線和椎間盤自然地進行刺激。
文檔編號A61D3/00GK2698294SQ200420005439
公開日2005年5月11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2日 優先權日2003年3月3日
發明者鄭徹雄 申請人:鄭徹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