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硒的替加氟的硫代磷酸酯類化合物及其合成的製作方法
2023-12-08 08:06:31 1
專利名稱:含硒的替加氟的硫代磷酸酯類化合物及其合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含硒的替加氟的硫代磷酸酯類化合物及其合成,涉及有機硒和一種核苷類物質,具體是含硒的替加氟的硫代磷酸酯衍生物。
背景技術:
磷脂具有廣泛的生理活性,大量的磷脂已被合成並證明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同時它又是藥物的有效載體,對腫瘤組織具有一定的靶向作用;核苷及其類似物在臨床上廣泛用作抗腫瘤和抗病毒藥物;硒是人體必須微量元素,它具有非常明顯的防癌、抗癌作用,臨床結果表明,有機態硒能極為有效地提高硒的生物利用度及其作為生命必須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且其毒性比無機硒大大降低,其化合物在治療癌症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近幾年,將Se引入到藥物分子中或合成新的含Se藥物是一個研究的熱點。但是將硒引人到磷脂核苷綴合物中,除本課題組進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外,還未見文獻報導。我們設計兩種方法將硒引人到磷脂核苷綴合物中,其一是將連有核苷的三價磷硒化,其二是合成核苷的環甘油磷脂綴合物,隨後通過有機硒基團對它進行親核開環。最近,本課題組已經完成了替加氟的硒(硫)代環甘油磷脂綴合物的合成及其硒(硫)酚對它的親核開環,合成出幾類結構新型的替加氟的磷脂衍生物,體外活性實驗表明,對人體膀胱癌細胞的抑制效果比原藥替加氟好(專利號ZL 02 139741.4;申請號200410046927.5,200410046925.6,200410046926.0)。在此基礎上,繼續開展新型的含硒核苷磷脂(酯)綴合物的合成與活性研究,對磷脂類新藥的創製將會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合成新型的含硒的替加氟的硫代磷酯類化合物,以期解決核苷類藥物療效低,毒性大等不足。
實現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的化合物是一種如通式所示的含硒的替加氟的硫代磷酸酯類化合物 其合成方法為 下面進一步詳述本發明合成的含硒的替加氟的硫代磷酸酯類化合物的31PNMR(85%H3PO4為外標)用BRUKER AC-P400HE型儀測定,質譜由Agilent 1100 Series測定,熔點是通過毛細管法測定。31PNMR,MS及理化數據見表1。
表1.3a~3c的31P NMR及理化數據
說明測定3a~c比移值Rf所用的流動相是甲醇/三氯甲烷(1∶5);收率是柱層析後的產率。
用BRUKER AC-P400HE型儀測定測定1H NMR(以TMS為內標)和結果見表2。
表2. 2a~3c核磁共振氫實譜1H NMR如下3a7.193-7.480(m,6H);6.016(s,1H);3.933-4.313(m,8H);3.078(t,2H,3JH-H=7.2Hz);1.829-2.436(m,4H).
3b7.255-7.342(m,3H),7.013-7.082(m,2H),6.013(s,1H);3.936-4.319(m,8H);3.083(t,2H,3JH-H=7.2Hz);2.273(s,3H),1.831-2.438(m,4H).
3c 7.063-7.532(m,5H);6.012(s,1H);3.934-4.312(m,8H);3.079(t,2H,3JH-H=7.2Hz);2.301(s,3H),1.836-2.445(m,4H).
採用國際通用的四氮唑鹽(MTT)比色法,體外實驗測定了化合物3a~c對人體對膀胱癌細胞T-24和胃癌細胞BGC-823抑制作用及對正常肝上皮細胞L-02毒性作用效果,本試驗選用體外連續培養的T-24、BGC-823及L-02細胞株。細胞倍增時間為24~30h.其結果見表3。
表3化合物3a~c對膀胱癌細胞T-24、胃癌細胞BGC-823抑制作用及對正常肝上皮細胞L-02的毒性作用(半數置死量ID50,μg/ml)
從表3可知,化合物3a~c具有良好的抗腫瘤活性,且對正常的肝上皮細胞L-02的毒性作用較少。進一步的活性研究正在進行中。
含硒的替加氟的硫代磷酸酯類化合物是一類未見文獻報導新化合物。其合成是通過「兩步一鍋煮」,以無水苯為溶劑,65℃下,以碘粉作催化劑使2-N,N-二乙基氨基-1,3,2-二氧磷雜環戊烷依次與羥烷基替加氟及硫粉反應合成中間體(2);然後,在室溫、無水乙醇中,硼氫化鈉還原二芳基二硒醚產生的芳硒化鈉對中間體(2)進行親核開環,高產率的形成含硒的替加氟的硫代磷酸酯類化合物。它們的結構通過31P NMR、1H NMR及質譜確證。
具體實施例方式
1、含硒的替加氟的硫代磷酸酯類化合物合成1.1含替加氟的1,3,2-二氧磷雜環戊烷(2)的合成在25ml無水苯中依次加入3-羥乙基替加氟732mg(3.0mmol)、2-N,N-二乙基氨基-1,3,2-二氧磷雜環戊烷978mg(6.0mmol)和76mg(0.3mmol)碘粉,氮氣保護,油浴65℃攪拌(800轉/分鐘)24小時,然後加入192mg(6.0mmol)硫粉繼續攪拌0.5小時,旋轉去掉溶劑,殘留物柱層析(乙酸乙脂/石油醚=1/1)分離得化合物(2)638mg,無色粘稠液體。
2.2含硒的替加氟的硫代磷酸酯類化合物合成向50ml的三口瓶中依次加入76mg(2.0mmol)硼氫化鈉、10ml無水乙醇、312mg(1.0mmol)二硒醚,室溫攪拌約50分鐘,直到反應體系變為澄清,用注射器抽取製備好的苯硒酚鈉溶液5ml注入366mg(1.0mmol)化合物(2)的無水乙醇(2ml)溶液中,氮氣保護,室溫攪拌過夜,敞口繼續攪拌12小時,減壓去掉溶劑後柱層析(甲醇/三氯甲烷=1/5)得化合物(3a)481mg,白色粉末。
2、抗腫瘤活性測定用含10%新生小牛血清的RPIM 1640培養基(完全培基)將待測細胞培養至對數生長期,用含0.25%胰酶、0.02%EDTA的消化液消化成單個細胞,計數,接種細胞於96孔培養板,每孔5000個細胞,包括5個劑量組,每組6個平行孔,在37℃,100%相對溼度,含5%CO2、95%空氣的培養箱中預培養24小時。
差量法稱取待測樣品30mg,以3mlDMSO溶解,加入二次去離子水至總體積為30ml,即母液濃度為1000ug/ml。
試驗組換新的含不同濃度待測樣品的培養基10ug/ml取母液0.12ml和11.82ml完全培基加到6個培養板孔中;20ug/ml取母液0.24ml和11.76ml完全培基加到6個培養板孔中;50ug/ml,100ug/ml,200ug/ml以類似的方法配製。對照組則換成12ml完全培基。
細胞在37℃,100%相對溼度,含5%CO2、95%空氣的培養箱中連續培養24小時後,每孔加入20ul新配製的含0.2mg/mlMTT的無血清培養液,繼續培養4小時。
小心地吸去上層清液,每孔加入100ulDMSO,輕輕振蕩使代謝產生的結晶物完全溶解後在570nm波長處用酶標儀測出OD值。
致謝本文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372020)資助。
權利要求
1.一種含硒的替加氟的硫代磷酸酯類化合物,其特徵在於該化合物的通式為 Ar=C6H5,p-CH3C6H4,m-CH3C6H4,
2.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硒的替加氟的硫代磷酸酯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徵在於通過「兩步一鍋煮」,以無水苯為溶劑,65℃下,以碘粉作催化劑使2-N,N-二乙基氨基-1,3,2-二氧磷雜環戊烷依次與羥烷基替加氟及硫粉反應合成中間體(2);然後,在室溫、無水乙醇中,硼氫化鈉還原二芳基二硒醚產生的芳硒化鈉對中間體(2)進行親核開環,高產率的形成含硒的替加氟的硫代磷酸酯類化合物,反應式為 Ar=C6H5,p-CH3C6H4,m-CH3C6H全文摘要
含硒的替加氟的硫代磷酸酯類化合物及其合成涉有機硒與一種核苷類物質。該化合物的結構如通式所示,化合物的合成,是通過「兩步一鍋煮」,以無水苯為溶劑,65℃下,以碘粉作催化劑使2-N,N-二乙基氨基-1,3,2-二氧磷雜環戊烷依次與羥烷基替加氟及硫粉反應合成中間體(2);然後,在室溫、無水乙醇中,硼氫化鈉還原二芳基二硒醚產生的芳硒化鈉對中間體(2)進行親核開環,高產率的形成含硒的替加氟的硫代磷酸酯類化合物。經抗腫瘤活性測定,本發明化合物對人體膀胱癌細胞、胃癌細胞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而對肝上皮細胞的顯示小的毒性。因此,硒的引入是提高替加氟的磷酯類化合物活性的有效途徑之一。
文檔編號C07H19/06GK1660873SQ200410047109
公開日2005年8月31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04年12月28日
發明者許新華, 張秋林, 李言傑, 陳雄, 張青麗 申請人:湖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