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基礎三維高強複合樁基的製作方法
2023-11-05 03:02:42 2
專利名稱:建築基礎三維高強複合樁基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築領域,尤其涉及建築基礎領域。
目前,我國建築基礎領域採用的基礎形式為天然地基、複合地基和樁基三種。上海市建委針對當地軟土地質,開發了介於複合地基與樁基之間的「沉降控制複合樁基」(1999年上海市「地基基礎設計規範」)。該複合樁基是由同樁長的鋼筋砼樁錨入上部基礎並與之共同組成,使樁在荷載下先刺入持力層一定深度,再讓基礎下的土共同承擔建築荷載。經實踐證明該複合樁基比樁基節省30%的造價,但建築物沉降量常超過10cm,易引起不均勻沉降,且建築物短軸抗震驗算達不到上海地區所需的7度抗震設防要求。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從三維空間上增強地基土的強度,使樁與樁間土同時共同承擔建築荷載,達到既降低樁基造價,又減少建築物沉降,並能滿足抗震驗算。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建築基礎三維高強複合樁基與現有技術一樣,都包含有鋼筋砼樁與上部基礎,其特徵在於在鋼筋砼樁之間間布水泥攪拌樁或小方樁短樁,樁與上部基礎不連接,在樁頂與上部基礎之間設褥墊層。此處的短樁長5-20m,此處的褥墊層厚8-30cm,由人工碎石與砂組成。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顯而易見的優點通過從三維空間上增加土的強度,使地基土變形進一步減小,既節省了樁基造價30-40%,又將建築物沉降控制在1-5cm,由於設置了褥墊層,抗震驗算達到8度設防。本發明適用於軟土地區的建築基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典型實施例如圖1在由土層(8)、(9)、(10)組成的場地上先由壓樁機將鋼筋砼樁(7)壓至作為持力層的卵石層(9),再由攪拌樁機施工水泥攪拌樁(5),在樁(5)、(7)間鋪嵌樁片石(4),然後再鋪褥墊層(3),及按現有技術澆灌上部基礎C10素砼墊層(2)與筏板(1)。
權利要求1.實用新型建築基礎三維高強複合樁基與現有技術一樣,都包含有鋼筋砼樁與上部基礎,其特徵在於在鋼筋砼樁之間間布水泥攪拌樁或小方樁短樁,樁與上部基礎不連接,在樁頂與上部基礎之間設褥墊層。
專利摘要實用新型建築基礎三維高強複合樁基與現有技術一樣,都包含有鋼筋砼樁與上部基礎,其特徵在於在鋼筋砼樁之間間布水泥攪拌樁或小方樁短樁,樁與上部基礎不連接,在樁頂與上部基礎之間設褥墊層。本實用新型具有降低樁基造價、減少建築物沉降,提高建築物抗震級別的優點,適用於軟土地區的建築基礎。
文檔編號E02D27/12GK2561823SQ0221793
公開日2003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02年6月5日 優先權日2002年6月5日
發明者鄒宗煊 申請人:鄒宗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