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長距離索道運輸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1-05 08:02:47 3

本發明涉及機械設備製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輸送設備,具體涉及一種長距離索道運輸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西部大開發的實施,我國在西部興建了許多鐵路、公路、電廠、礦山等一大批基礎設施。興建或使用這些設施中有大量的散裝物料需要運輸。由於我國西部大多屬於山地或丘陵地貌,溝壑縱橫,如果依靠公路或鐵路運輸,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同時耗時很長,嚴重製約了項目的快速推進和實施。而索道運輸具有建造時間短、成本低、使用維護方便、適應性廣等諸多優點,因此,在類似西部的複雜地貌環境下,建設施工過程中正越來越多地使用索道來輸送散裝物料。
以往的索道輸送散裝物料,其料箱呈方形或圓柱形,底部不能自由開合,當物料箱需要卸料時,需要停止索道運行,通過人工方式卸料,生產效率低下,索道有效利用時間短,運輸成本高,不適用現代化生產的需要。
雖然一些現有技術設計了實現自動卸料的物料箱,但均不適應長距離複雜地貌條件下的索道運輸。
例如,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申請號:201310680676.5)公開了一種自動料鬥,包括箱體,所述箱體的頂端開口,低端由兩扇門組成,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用於打開門的開門液壓缸、用於關閉門的關門液壓缸;所述開門液壓缸通過驅動推桿打開鎖扣將門打開,所述鎖扣一端與箱體鉸接,另一端扣接在門上凸起的定位柱上;所述關門液壓缸一端與箱體連接,另一端與門連接。然而,上述技術方案雖然能夠通過液壓驅動的方式實現自動卸料,但是需要配備動力裝置,即箱體必然要裝載液壓站,並配置液壓泵,這樣一來就需要連接供電裝置。這就決定了,上述技術方案無法適應長距離索道運輸,只能局限於車載運輸,或短距離索道輸送等能夠配置隨箱電纜的運行環境。
又例如,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201510665373.5)公開了一種自動卸料裝置,它包括料鬥和吊裝框架;吊裝框架包括數個滑杆以及經滑杆固定連接的上框和底框,料鬥設置於吊裝框架的上框和底框之間並經導向套與滑杆活動連接,該料鬥能沿吊裝框架上的滑杆在豎直方向上下滑動從而實現自動打開或關閉位於料鬥底端的卸料門;料鬥底端與所述底框接觸時,料鬥頂端至所述上框的豎直距離大於或等於所述卸料門向下打開時的豎直高度;它通過卸料鬥能在豎直方向上下滑動從而自動打開或關閉卸料門實現自動卸料。上述技術方案無需配備動力裝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結構複雜、設備故障率高等缺陷,但是該裝置實現打開或關閉需要配合特定的吊裝動作,也就是說,需要在卸料處配置吊裝裝置,而且難以實現連續卸料和裝載。上述技術方案無疑不適應索道運輸,並且不能實現連續、快速卸料。
此外,大運量、長距離索道貨物運輸過程中。由於散裝物料運距大,途中時間長,開放的散裝物料箱在運輸過程中極易受天氣影響,颳風時極易產生揚塵,對工作環境影響較大,不符合環保要求,同時很可能造成物料損失;雨雪天散裝物料長時間暴露,物料溼度增大,重量增加很多,對整個索道運輸系統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給後續物料的處理增加困難。現有卸料箱多安裝手動開啟的頂蓋結構,在受料處,以人工方式開啟頂蓋,裝料完畢後,再手動關閉頂蓋。在運量較大的工況下,需要人工連續操作,勞動強度比較大,容易使操作人員產生疲勞感,一旦出現失誤,則將使物料在運輸過程中不受遮蔽保護,造成損失或不良影響。另外,現有的頂蓋一般為鉸接翻蓋結構或抽拉式結構,在開啟時都需要較大的操作空間,為了避免幹涉箱體的吊件,還需要對吊件進行改造設計。
另外,現在索道運輸方式多適用中短途運輸,而對於前文提及的例如我國西部的複雜地貌條件,需要實現長距離貨物運轉,運輸距離動輒數十公裡甚至數百公裡,這就對索道運輸系統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採用原有的運輸方式,索道鋼絲繩的總長度非常大,為了確保強度,就需要增加索道鋼絲繩的粗度,由此將大大增加運輸系統的載荷。另外,鋼絲繩受限於製造條件,單根長度也不可能過長,需要在運輸系統建造施工現場製作連接接頭,由於索道鋼絲繩需要通過驅動繩輪帶動,因此,連接結構的結構既要確保連接強度,又要不能對驅動繩輪產生幹涉,影響驅動。最後,由於索道鋼絲繩本身是柔性的,料鬥在索道上行進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下垂的現象,還要考慮在運輸途中設置適合的支撐結構,避免索道鋼絲繩過渡下垂造成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長距離索道運輸系統,將運輸途徑分為多個運轉段,採用常規索道鋼絲繩即可滿足長距離運輸需求,並且可以實現料箱底部的無動力自動開合,頂蓋的無動力自動開啟、閉合。適於索道運輸散裝物料,可以實現索道的不停車連續運輸,不僅極大地提高了運輸效率,且節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採取的具體技術方案是:
一種長距離索道運輸系統,包括:
一索道系統及運行於所述索道系統的若干料鬥;
所述索道系統包括:依次布置的一裝載運輸段、至少一中間運輸段及一卸載運輸段;
所述裝載運輸段與其相鄰的中間運輸段之間、卸載運輸段與其相鄰的中間運輸段之間及相鄰的兩個中間運輸段之間均設置有輔助轉接結構;
所述料鬥包括一箱體,其頂部設有一觸髮式翻轉頂蓋組件,包括一觸髮式撥杆及聯動的多個翻轉蓋板,所述觸髮式翻轉頂蓋組件具有一遮蔽工位及一受料工位;處於遮蔽工位時,所述多個翻轉蓋板共同封閉所述箱體頂部的開口;處於受料工位時,所述多個翻轉蓋板將所述箱體開口分隔為多個受料口;所述觸髮式撥杆用以使觸髮式翻轉頂蓋組件在遮蔽工位及受料工位之間切換。
進一步地,所述裝載運輸段具有一裝載端,包括一裝載導向軌道裝置;
所述卸載運輸段具有一卸載端,包括一卸載導向軌道裝置;
所述輔助轉接結構包括一轉接導向軌道裝置;
所述裝載導向軌道裝置、卸載導向軌道裝置及轉接導向軌道裝置的兩端各設置有繩軌變換導向結構及軌繩變換導向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裝載運輸段、中間運輸段及卸載運輸段均包括一驅動輪及一被動輪,安裝於所述驅動輪及被動輪上的環形的牽引索道鋼絲繩,平行設置於所述牽引索道鋼絲繩上方的一對固定索道鋼絲繩;
所述裝載導向軌道裝置包括半環形的裝載導向軌道及其上方的驅動託輪組;
所述卸載導向軌道裝置包括半環形的卸載導向軌道及其上方的驅動託輪組;
所述轉接導向軌道裝置包括一對轉接導向軌道及其上方的驅動託輪組。
進一步地,所述裝載運輸段還包括沿裝載導向軌道依次設置的一開啟觸發裝置、一裝料裝置及一頂蓋復位裝置;所述卸料運輸段還包括沿卸載導向軌道依次設置的一觸發卸料裝置及一底部復位裝置。
進一步地,所述多個翻轉蓋板均具有一中間轉動軸,該中間轉動軸的通過兩個鉸接座固定於所述箱體頂部的兩個側壁;各中間轉動軸均具有一自由端,各所述自由端均連接至一聯動組件。
進一步地,所述聯動組件為一鏈輪組,包括與所述觸髮式撥杆固接的一主動鏈輪,多個從動鏈輪及聯動鏈條。
進一步地,所述翻轉蓋板的邊緣均塗覆彈性密封層。
進一步地,所述箱體的底部具有一開口;所述開口通過一門組件封閉;
所述門組件包括:均與箱體下方的對應的一對邊鉸接的一第一翻轉門板及一第二翻轉門板;所述第一翻轉門板的外側設有一對凸出的定位柱;所述第二翻轉門板的邊緣設有突出的一搭接板;
設置於所述箱體的外部的一驅動連杆組件,包括:一對鎖扣件及一驅動連杆;每個所述鎖扣件具有與箱體外部鉸接的一中間固定鉸接部、與驅動連杆末端鉸接的一活動鉸接部及一活動鎖扣部,其中所述活動鎖扣部具有容納定位柱的鉤槽;
所述門組件具有一開啟工位及一封閉工位,處於封閉工位時,所述鎖扣部與所述定位柱扣合,所述搭接板搭接於所述第一翻轉門板的上表面;處於開啟工位時,所述鎖扣部與所述定位柱脫開;所述觸發卸料裝置用以觸發所述驅動連杆組件切換門組件由封閉工位轉換至開啟工位;所述底部復位裝置用以觸發所述驅動連杆組件切換門組件由開啟工位轉換至封閉工位。
進一步地,所述料鬥還包括固設於箱體頂部的一吊件部及料鬥懸掛組件,
所述吊件部為框架結構,通過焊接方式固設於所述箱體頂部;
所述料鬥懸掛組件包括一掛鈎部,其下部與所述吊件連接,上部形成有向下開口的繩槽,用以容納所述牽引索道鋼絲繩;與所述掛鈎部的頂端通過連接部固接的一行走車,所述行走車包括至少兩個行走軌道繩輪,具有既與所述固定索道鋼絲繩配合又與所述行走軌道配合的繩槽,所述行走車還包括一上面,當所述行走軌道繩輪與所述行走軌道配合時,所述驅動託輪組中的一或多個託輪依次抵壓所述上面驅動所述行走車沿行走軌道行走。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連杆包括:
通過兩個鉸接支座鉸接於所述箱體外部的一鉸接軸;與所述鉸接軸的中部固接的一觸動式撥杆;與所述鉸接軸的兩端固接的一對第一連杆;一端與所述第一連杆活動鉸接的一對第二連杆,另一端作為所述驅動連杆末端與所述活動鉸接部鉸接;
所述觸發卸料裝置包括一卸料觸發點,用以觸發所述觸動式撥杆。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連杆還包括一對助力彈簧,其兩端分別固接於所述第一連杆及第二連杆;所述助力彈簧為拉簧。
進一步地,所述助力彈簧的兩端分別設置於所述第一連杆與鉸接軸的連接處及第二連杆與活動鉸接部的鉸接處。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轉門板及第二翻轉門板的底面均設有至少一託輪;所述託輪設置於第一翻轉門板及第二翻轉門板的底面的中部,託輪的軸線與一料鬥運行方向平行;
所述底部復位裝置包括依次設置的導向坡體及復位觸發點,導向坡體用以承託所述託輪使所述第一翻轉門板及第二翻轉門板翻轉閉合;所述復位觸發點用以觸發所述觸動式撥杆。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
長距離索道運輸系統分段布置環形的牽引索道鋼絲繩,可以通過常規的鋼絲繩實現長距離索道運輸,各分段之間通過輔助轉接結構對接,採用軌道結構作為過渡。通過繩軌變換導向結構及軌繩變換導向結構實現自動切換料鬥的牽引驅動方式。
並且,料鬥運行至卸料觸發裝置處後,觸動驅動連杆將門組件切換至開啟工位,即打開第一翻轉門板及第二翻轉門板,完成卸料,然後料鬥在繼續向前方行走,運行至底部復位裝置,底部復位裝置首先設置傾斜坡體,然後設置有復位觸發點,該坡體承託託輪使第一翻轉門板及第二翻轉門板向上翻轉,直至完全封閉,搭接板搭接於第一翻轉門板的上表面,此時,通過復位觸發點撥動驅動連杆,使驅動連杆回復原始狀態,鎖扣部與定位柱扣合。
在裝料裝置之前的開啟觸發裝置設置的開啟觸發點,可以是傾斜坡體或導向槽,在受料前,觸動觸髮式撥杆,使其擺動並帶動鏈輪組聯動,進而帶動各翻轉蓋板翻轉至受料工位,翻轉蓋板將箱體頂部分隔為多個受料口,從而開啟箱體頂部,然後運行至裝置裝置進行裝料步驟,裝料完畢後,在頂蓋輔助裝置設置的復位觸發點,可以是傾斜坡體或導向槽,觸動觸髮式撥杆,使其再次擺動並帶動鏈輪組聯動,進而帶動各翻轉蓋板翻轉至遮蔽工位,封閉箱體頂部的開口,完成對物料的遮蔽,保證輸送過程中物料的安全和潔淨。
本發明提供的長距離索道運輸系統的料鬥結構簡單、加工使用方便,實現了自動打開料鬥門,物料自動卸載,卸料完成後又自動關閉料鬥門,卸料過程不需要停止料鬥,實現連續輸送,能夠提高運輸索道的有效作業時間,從而提高運輸效率,節省人力物力,降低成本。並且避免引入動力裝置使料鬥存在結構複雜、設備故障率高等缺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料鬥封閉狀態下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料鬥封閉狀態下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料鬥開啟狀態下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長距離索道運輸系統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料鬥懸掛組件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料鬥懸掛組件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料鬥懸掛組件運行至繩軌變換導向結構的示意圖。
圖8為圖7的俯視方向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料鬥懸掛組件運行至軌繩變換導向結構的示意圖。
圖10為圖9的俯視方向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圖4所示,在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長距離索道運輸系統,包括:
一索道系統及運行於索道系統的若干料鬥;
索道系統包括:依次布置的一裝載運輸段、至少一中間運輸段及一卸載運輸段;
裝載運輸段與其相鄰的中間運輸段之間、卸載運輸段與其相鄰的中間運輸段之間及相鄰的兩個中間運輸段之間均設置有輔助轉接結構;
裝載運輸段具有一裝載端,包括裝載導向軌道裝置2;
卸載運輸段具有一卸載端,包括卸載導向軌道裝置10;
輔助轉接結構包括轉接導向軌道裝置7;
裝載導向軌道裝置2、卸載導向軌道裝置10及轉接導向軌道裝置7的兩端各設置有繩軌變換導向結構及軌繩變換導向結構。
裝載運輸段、中間運輸段及卸載運輸段均包括驅動輪5及被動輪6,安裝於驅動輪5及被動輪6之間的索道鋼絲繩組4,結合圖6,所述索道鋼絲繩組4包括安裝於驅動輪5及被動輪6上的環形的牽引索道鋼絲繩401,平行設置於牽引索道鋼絲繩401上方的一對固定索道鋼絲繩402;
裝載導向軌道裝置2包括半環形的裝載導向軌道及其上方的驅動託輪組;
卸載導向軌道裝置10包括半環形的卸載導向軌道及其上方的驅動託輪組;
轉接導向軌道裝置7包括一對轉接導向軌道及其上方的驅動託輪組。
裝載運輸段還包括沿裝載導向軌道依次設置的一開啟觸發裝置11、裝料裝置1及頂蓋復位裝置12;卸料運輸段還包括沿卸載導向軌道依次設置的觸發卸料裝置8及底部復位裝置9。
如圖1至圖3所示,料鬥3包括:
箱體314,包括:設置於箱體頂部的一觸髮式翻轉頂蓋組件,包括觸髮式撥杆318及聯動的多個翻轉蓋板320,多個翻轉蓋板的平面面積之和等於箱體頂部開口面積。觸髮式翻轉頂蓋組件具有一遮蔽工位及一受料工位;處於遮蔽工位時,多個翻轉蓋板320共同封閉所述箱體頂部的開口(如圖3);處於受料工位時,多個翻轉蓋板320將箱體開口分隔為多個受料口(如圖2);觸髮式撥杆318用以使觸髮式翻轉頂蓋組件在遮蔽工位及受料工位之間切換。
具體地,多個翻轉蓋板320均具有一中間轉動軸,該中間轉動軸的通過兩個鉸接座固定於箱體頂部的兩個側壁;各中間轉動軸均具有一自由端,各自由端均連接至一聯動組件。
如圖2所示,聯動組件例如為一鏈輪組319,包括與觸髮式撥杆318固接的一主動鏈輪,多個從動鏈輪及聯動鏈條。當然在另外的一些實施例中,也可以採用其他形式的聯動組件,例如齒輪結構、繩輪、帶輪結構、齒條結構、連杆機構等,在此雖然以鏈輪組結構作為示例說明,但其他形式的聯動組件均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另外,為了確保良好的密封性,在翻轉蓋板320的邊緣均塗覆彈性密封層。使觸髮式翻轉頂蓋組件處於遮蔽工位時,翻轉蓋板之間的不存在縫隙,防止水滴、灰塵或其他雜物侵入。
箱體314的底部也具有一開口;開口通過一門組件封閉;
門組件包括:均與箱體314下方的對應的一對邊鉸接的第一翻轉門板317及第二翻轉門板312;第一翻轉門板317的外側設有一對凸出的定位柱310;第二翻轉門板312的邊緣設有突出的搭接板;
設置於箱體314的外部的驅動連杆組件,包括:一對鎖扣件309及一驅動連杆;每個鎖扣件309均具有與箱體314外部鉸接的中間固定鉸接部308、與驅動連杆末端鉸接的活動鉸接部及活動鎖扣部,其中活動鎖扣部具有容納定位柱310的鉤槽;
門組件具有一開啟工位及一封閉工位,處於封閉工位時,鎖扣部309與定位柱310扣合,搭接板搭接於第一翻轉門板317的上表面;處於開啟工位時,鎖扣部309與定位柱310脫開;觸發卸料裝置8用以觸發驅動連杆組件切換門組件由封閉工位轉換至開啟工位;底部復位裝置9用以觸發所述驅動連杆組件切換門組件由開啟工位轉換至封閉工位。
料鬥3還包括固設於箱體314頂部的一吊件部313及料鬥懸掛組件,
吊件部313為框架結構,通過焊接方式固設於箱體314頂部;
結合圖5及圖6,料鬥懸掛組件包括掛鈎部331,其下部與吊件313連接,上部形成有向下開口的繩槽,用以容納牽引索道鋼絲繩401;與掛鈎部331的頂端通過連接部333固接的行走車332,行走車332包括至少兩個行走軌道繩輪,具有既與固定索道鋼絲繩402配合又與行走軌道配合的繩槽,行走車332還包括一上面,參考圖7及圖9,當行走軌道繩輪與所行走軌道配合時,驅動託輪,201中的一或多個託輪依次抵壓所述上面驅動行走車沿行走軌道行走。
具體地,驅動連杆包括:
通過兩個鉸接支座304鉸接於箱體314外部的鉸接軸303;與鉸接軸303的中部固接的一觸動式撥杆302;與鉸接軸303的兩端固接的一對第一連杆305;一端與第一連杆305活動鉸接的一對第二連杆306,另一端作為驅動連杆末端與活動鉸接部鉸接;
所述觸發卸料裝置包括一卸料觸發點,用以觸發所述觸動式撥杆。
另外,驅動連杆還包括一對助力彈簧307,其兩端分別固接於第一連杆305及第二連杆306。助力彈簧307為拉簧。當觸動式撥杆被觸發時,助力彈簧307輔助驅動連杆迅速動作,驅動鎖扣部309與定位柱310脫開,同時在助力彈簧307的作用下,使驅動連杆保持狀態,防止在下次觸發前由於自重或其他原因導致驅動連杆回復原位。
優選地,結合圖1及圖3,助力彈簧307的兩端分別設置於第一連杆305與鉸接軸303的連接處及第二連杆306與活動鉸接部的鉸接處。此連接位置有利於助力彈簧307發力,獲得最大力臂。
此外,還包括固設於箱體314頂部的一吊件部313。吊件部313為框架結構,通過焊接方式固設於箱體314的頂部。
另外,第一翻轉門板317及第二翻轉門板312的底面均設有託輪317。託輪317設置於第一翻轉門板317及第二翻轉門板12的底面的中部,託輪317的軸線與料鬥的運行方向平行。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還有其他布置方式,託輪317的作用主要是輔助門組件在開啟後復位為閉合狀態,可根據具體的底部復位裝置的結構布置託輪。舉例而言,底部復位裝置包括依次設置的導向坡體及復位觸發點,導向坡體用以承託所述託輪使所述第一翻轉門板及第二翻轉門板翻轉閉合;所述復位觸發點用以觸發所述觸動式撥杆。
如上所述,在運行的路徑上,在卸料處的卸料觸發裝置設置卸料觸發點,卸料觸發點接觸觸動式撥杆302的觸動端301,觸動端301一般為如圖2所示的柱狀,可以為如圖所示的方柱也可以是圓柱;卸料觸發點可以是一傾斜面,也可以一導向槽,料鬥運行至卸料觸發裝置的位置後,卸料觸發點觸動驅動連杆動作,具體就是使觸動式撥杆302向上抬起,連動帶動第一連杆305向下旋轉,連動帶動第二連杆306拉動鎖扣件309轉動脫開與定位柱310的扣合,如圖3,將門組件切換至開啟工位,即打開第一翻轉門板及第二翻轉門板,完成卸料。此時,在助力彈簧307的作用下,驅動連杆將保持切換後的狀態,不會回復原位。然後料鬥在繼續向前方行走,運行至底部復位裝置,底部復位裝置首先設置傾斜坡體,然後設置有復位觸發點,該坡體承託託輪使第一翻轉門板及第二翻轉門板向上翻轉,直至完全封閉,搭接板搭接於第一翻轉門板的上表面,此時,通過復位觸發點撥動驅動連杆,具體例如為通過導向槽或導向傾斜面使觸動式撥杆向下壓,連動帶動驅動連杆,使驅動連杆回復原始狀態,鎖扣部與定位柱扣合。
在裝料裝置1之前的開啟觸發裝置11設置的開啟觸發點,可以是傾斜坡體或導向槽,在受料前,觸動觸髮式撥杆,使其擺動並帶動鏈輪組聯動,進而帶動各翻轉蓋板翻轉至受料工位,翻轉蓋板將箱體頂部分隔為多個受料口,從而開啟箱體頂部,然後運行至裝置裝置進行裝料步驟,裝料完畢後,在頂蓋輔助裝置12設置的復位觸發點,可以是傾斜坡體或導向槽,觸動觸髮式撥杆,使其再次擺動並帶動鏈輪組聯動,進而帶動各翻轉蓋板翻轉至遮蔽工位,封閉箱體頂部的開口,完成對物料的遮蔽,保證輸送過程中物料的安全和潔淨。
如圖7至圖10所示,繩軌變換導向結構202及軌繩變換導向結構203二者結構基本一致,只是搭載料鬥3的料鬥懸掛組件的運行方向相反,固定索道鋼絲繩402與軌道固定對接,對接處設置過渡連接面,結構中的軌道具有在豎直方向上的傾斜及水平方向的轉向;如圖7及圖8,以繩軌變換導向結構202為例,行走車332運行至軌道上後隨著軌道在豎直方向上提升一定高度,驅動託輪組201配合軌道的轉向同時引導行走車332的運行方向偏離牽引索道鋼絲繩401,使掛鈎部331從牽引索道鋼絲繩401脫離。結合圖9及圖10,料鬥懸掛組件從由軌道及託輪組201驅動變換為由牽引索道鋼絲繩牽引的過程與前述過程相反,在此不再贅述。
綜上,本發明提供的長距離索道運輸系統,長距離索道運輸系統分段布置環形的牽引索道鋼絲繩,可以通過常規的鋼絲繩實現長距離索道運輸,各分段之間通過輔助轉接結構對接,採用軌道結構作為過渡。通過繩軌變換導向結構及軌繩變換導向結構實現自動切換料鬥的牽引驅動方式。並且實現了自動打開料鬥門,物料自動卸載,卸料完成後又自動關閉料鬥門,卸料過程不需要停止料鬥,實現連續輸送,能夠提高運輸索道的有效作業時間,從而提高運輸效率,節省人力物力,降低成本。並且避免引入動力裝置使料鬥存在結構複雜、設備故障率高等缺陷。
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