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車後輪剎車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6 13:53:46 1
專利名稱:滑板車後輪剎車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與滑板車有關,特別是指一種滑板車後輪剎車裝置,其具有效制動車輪的效果。
按,如
圖1所示,一般滑板車的後輪剎車裝置,是於其支架裝設一後輪蓋,使其後輪蓋相隔蓋設於車輪的外周,而藉以壓抵擺動該後輪蓋使其內緣壓抵車輪的外圓周,而產生剎車制動的效果。
然而,此類的剎車裝置由於整個後輪蓋所涵蓋的範圍較大,因此其一端裝設於支架後,容易造成偏擺而無法正確壓抵車輪;再者,該後輪蓋即使擺動壓抵車輪,由於尺寸及外周的配合關係,通常僅為較小面積接觸,因此常造成剎車效果不良的現象。
申請人有鑑於上述缺失,因此加以苦心研發本實用新型滑板車後輪剎車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種滑板車後輪剎車裝置,其可供有效操作對車輪產生剎車制動。
本實用新型的次一目的,更在提供一種滑板車後輪剎車裝置,其是可使剎車的位置有效作動。
緣以達成前揭創作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滑板車後輪剎車裝置,主要包含有一輪蓋裝設於該滑板車的支架上,而可對應相隔蓋設於車輪的預定位置外周,其具有一穿設部設於輪蓋預定位置;一踩動塊裝設於該輪蓋的穿設部對應位置,並可受彈力頂設遠離車輪方向;一剎車塊由該輪蓋的穿設部連接於該踩動塊連動,使其相對車輪的外周產生剎車的作動。
藉由,該踩動塊受腳部向下踩抵克服彈力,使其剎車塊相對壓合車輪的外周,因此產生剎車制動而使車輪停止轉動。
其中該輪蓋是固定接於滑板車的支架。
其中該輪蓋是可活動壓抵接設於支架。
其中該踩動塊設有一供腳部踩踏的踩設面。
其中該踩動塊是受至少一彈性件所抵持。
其中該彈性件是為一壓縮彈簧。
其中該彈性件是為一壓縮彈片。
其中該輪蓋設有至少一供置設彈性件的容置孔。
其中該連接件是與踩動塊為一體。
其中該連接件是與剎車塊為一體。
其中該連接件的自由端是以樞接接設。
其中該連接件是即為一螺栓。
其中該輪蓋是設有二穿設孔供二連接件穿設。
其中該各連杆是分別樞接於踩動塊及剎車塊,而形成四連杆的作動機構。
為使更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及功效,茲舉以下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說明如下,其中
圖1是為一習用滑板車剎車裝置的平面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與的組合平面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與滑板車的上視圖。
圖4是圖2的剎車作動狀態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剖面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再一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剖面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又一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剖面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更一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剖面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更一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剖面圖。
請參閱圖2,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滑板車後輪剎車裝置,是裝設於滑板車的一支架7上,供以蓋設車輪8的作用並可受力壓抵車輪8產生剎車的作用,其中該車輪8是具有一外周部81供接觸地面滑動。
而如圖3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該剎車裝置包含有一輪蓋10,具有一蓋體11裝設於該滑板車的支架7上,而可對應相隔蓋設於車輪8預定部位的外周部81,其具有一活動孔13設於該蓋體11預定位置,以及二容置孔17分設於該活動孔13的二側。
一踩動塊30,是設於該輪蓋10的活動孔13相對車輪8的外側,可供腳部的踩抵作用,其是設有二固定孔35供螺栓穿設螺合之用,以及二容置孔37對應該輪蓋10的各容置孔17位置。
一剎車塊50,是對應於該車輪8,具有一連接部53設二螺孔55相對該踩動塊30的固定孔35,並各以一螺栓59穿設接合之;其中,該剎車塊50的制動面57是形成與車輪8外周相同的弧形,以使完全可貼合於該車輪8的外周。
二彈簧70,是各裝設於該輪蓋10的容置孔17而抵於該踩動塊30,而可使該剎車塊50與車輪8的外周部81保持預定的距離。
有關本實施例的作動及操作情形,茲說明如下如圖2所示,是該剎車裝置自然狀態,藉由彈簧70的彈力將該踩動塊30及剎車塊50連同頂設離開該車輪8,因此而使車輪8於可自由轉動的狀態。
反之,當操作使滑板車的車輪8剎車時,如圖4所示,藉由腳部踩設該踩動塊30使其克服彈簧70的彈力向下作動,連動該剎車塊50使其制動面57抵設於該車輪8的外周胎面,而使車輪8停止轉動產生剎車作用。
另外,如圖5所示,該剎車塊的連接部53A是以一樞梢61樞設於該踩動塊,而以一彈簧70A套設於該剎車塊的連接部供彈性頂抵該踩動塊向上作動。
或者如圖6所示,該連接部39A是一體成型於該踩動塊,而其另端是亦以一樞梢61樞接於該剎車塊。
另外如圖7所示,其中該連杆60的二端是均樞接於該踩動塊及剎車塊,而以一板片彈簧70B頂設踩動塊。
如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的剎車裝置,其中該輪蓋10A是設有二活動孔13A,而該踩動塊30A與剎車塊50A亦以二螺栓60A穿設該輪蓋10A的各活動孔13A而連設二者,以完成其組合狀態。
此外,如圖9所示,該裝置是具有二連杆60以一樞梢61樞接該踩動塊及剎車塊,因此而相對形成一四連杆的作動機構;其可藉由踩設的方向角度不同,或為配合車輪的位置角度,作為較佳的壓抵制動狀態。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僅可用於固定式輪蓋上,亦可用於活動式壓抵車輪剎車的輪蓋,而得到相乘的效果。
由以上各實施例說明,可歸納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如下1.本實用新型滑板車後輪剎車裝置,其是裝設於車輪上方輪蓋,而可相對下壓抵制該車輪剎車作用,可有效達到直接剎車的效果。
2.本實用新型滑板車後輪剎車裝置,其又藉由單獨的剎車塊作動對車輪制動,因此可防止剎車位置不當的情形產生,而可減少對車輪的不當磨耗。
綜上所陳,本實用新型滑板車後輪剎車裝置,具有前揭的各項特點而得以達成各創作目的,其整體構造確為首先創作且具有進步性及實用性功效,符合新型專利的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專利,請早日賜準專利為禱。
權利要求1.一種滑板車後輪剎車裝置,其特徵在於,主要包含有一輪蓋,是裝設於該滑板車的支架上,而可對應相隔蓋設於車輪的預定位置外周,其具有至少一穿設部設於輪蓋預定位置;一踩動塊,是裝設於該輪蓋的穿設部對應位置,並可受彈力頂設遠離車輪方向;一剎車塊,是由該輪蓋的穿設部連接於該踩動塊連動;至少一連接件,是穿設該輪蓋的穿設部,而接設連動該踩動塊及剎車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滑板車後輪剎車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中該輪蓋是固定接於滑板車的支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滑板車後輪剎車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中該輪蓋是可活動壓抵接設於支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滑板車後輪剎車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中該踩動塊設有一供腳部踩踏的踩設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滑板車後輪剎車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中該踩動塊是受至少一彈性件所抵持。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滑板車後輪剎車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中該彈性件是為一壓縮彈簧。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滑板車後輪剎車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中該彈性件是為一壓縮彈片。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滑板車後輪剎車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中該輪蓋設有至少一供置設彈性件的容置孔。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滑板車後輪剎車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中該連接件是與踩動塊為一體。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滑板車後輪剎車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中該連接件是與剎車塊為一體。
11.根據權利要求9或10所述滑板車後輪剎車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中該連接件的自由端是以樞接接設。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滑板車後輪剎車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中該連接件是即為一螺栓。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滑板車後輪剎車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中該輪蓋是設有二穿設孔供二連接件穿設。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滑板車後輪剎車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中該各連杆是分別樞接於踩動塊及剎車塊,而形成四連杆的作動機構。
專利摘要一種滑板車後輪剎車裝置,包含有一輪蓋裝設於滑板車的支架上,而可對應相隔蓋設於車輪的預定位置外周,其具有一穿設部設於輪蓋預定位置;一踩動塊裝設於輪蓋的穿設部對應位置,並可受彈力頂設遠離車輪方向;一副車塊由輪蓋的穿設部連接於踩動塊連動,使其相對車輪的外周產生剎車的作動;藉由踩動塊受腳部向下踩抵克服彈力,使其剎車塊相對壓合車輪的外周,因此產生剎車制動而使車輪停止轉動。
文檔編號A63C17/14GK2436203SQ0025012
公開日2001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00年9月12日 優先權日2000年9月12日
發明者蔡水德 申請人:久鼎金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