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于謙斷案:明朝兩個皇帝爭位之謎

2023-11-10 03:52:12

    「土木之變」發生後,明英宗淪為瓦刺軍隊的階下囚。于謙同文武官、內外臣擁立朱祁鈺稱帝0 1 450年,明英宗被放回o「奪門之變」中英宗復闢。大明朝兩個皇帝爭位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期:
    明朝正統十四年六月。瓦刺首領也先大舉進兵明境,明英宗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不顧群臣勸阻,親率大軍出徵。由於組織不力,一切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不允許文武大臣參與軍政事務,軍內自相驚亂。七月十九日出居庸關,過懷來,至宣府。八月,明軍進到大同。未交鋒,鎮守太監郭敬報告也先為誘明軍深入。主動北撤,王振看到瓦剌軍北撤。仍堅持北進。後聞前方慘敗,則驚慌撤退決定回師。本欲使英宗於退兵時經過其家鄉蔚州「駕幸其第」,顯示威風:又怕大軍損壞他的田園莊稼,故行軍路線屢變,導致士兵疲憊不堪。兵部尚書鄺埜一再要求馳入居庸關。以保證安全,但王振不準。因後勤不續退至土木堡時。王振下令移營就水,饑渴難忍的軍士一哄而起,奔向河邊。人馬失序。瓦剌軍趁機發動攻勢。明軍只得倉促應戰。軍隊死傷慘重,王振被殺,英宗被也先俘去,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史稱「土木之變」,也稱「土木堡之變」。
    「土木之變」後。明英宗淪為瓦刺軍隊的階下囚。于謙同文武官員、內外臣擁立朱祁鈺稱帝,重新建立明朝政治核心。1450年(明景泰元年)明英宗被瓦刺放回。1457年,徐有貞、曹吉祥、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英宗復闢。
    于謙與大明朝兩個皇帝爭位之謎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期——
    也先雖然無力再窺伺大明天下,但他到底還是有些不甘心,他始終對他在北京敗得那麼慘有點想不通。所以他還想再利用一下手中俘虜皇帝這張牌。
    他一邊在邊境陳兵挑釁,一邊派使者來說:「中朝若遣使來,皇帝歸矣。」意思是說:「你們難道真的不想要你們的皇帝了。我們接著談吧,談好了我就放你們的皇帝回去。」
    聽到也先這個軟話。朝廷上的議和派又抬頭了。主張不要在邊境上跟也先搞摩擦,不如議和,才是辦法。
    于謙在朝會上堅決駁斥了這種主張,他說:「也先即使在北京大敗之後。還在邊境上不停地搞摩擦,這說明什麼,說明他亡我之心不死。這種情況下我們絕不能示弱,也絕不能自己騙自己,幻想什麼唾手可得的和平。真正的和平是要靠自己的實力和勇氣獲得的。」
    但有人問到這樣打下去,被俘的英宗皇帝怎麼辦的時候,于謙一激動。張口就說了一句不該說的真話。他說:「社稷為重,君為輕。」這話說得是很實在。因為這話在于謙看來,就是真理。但這個真理你放在心裡就行了,說出來,在那個君權至上的時代可就要冒風險了。後來英宗復闢之後,據說就是因為于謙當時這句要拋棄他的話,才下了殺于謙的決心。所以從于謙個人的命運來說。我們說這句話實在不該說。
    可于謙就是這種人。為了理想,寧折不彎,而且所有的重擔、所有的責任還要一個人扛。所以他的悲劇幾乎可以說是命裡註定了的。
    這邊大明王朝不鬆口。也不鬆勁兒,耗了大半年,也先真的沒轍兒了。打吧,又打不過:談吧,大明朝又不願談。所以他真的越來越覺得手上這個皇帝俘虜是個累贅。以至於他一度想殺掉明英宗。


    但殺了兩次都沒殺成。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有人護著英宗朱祁鎮。
    明英宗朱祁鎮這個人的性格,就是那種天生比較簡單,也比較和氣的人,這種人很容易信賴別人。所以他對王振就非常信賴。但同樣他這種人也非常容易讓別人產生信賴感。
    在被俘虜之後。也先把朱祁鎮交給自己的親弟弟伯顏貼木兒看管,這個伯顏貼木兒跟朱祁鎮在一起待久了,倒跟朱祁鎮有感情了,所以死活不讓他哥哥殺他。
    也先一看。弄個廢物在自己這兒,不僅要費糧食管他飯,還有可能弄得自己兄弟不和。算了吧,放他回去吧,所以他在徹底停戰之後再次派使者來。說我真的打算放你們的皇帝回去,求你們了,你們還是派使者來談談吧。
    這一下,明朝這邊為此又吵開了。大臣們都願意把英宗接回來,雖然現在英宗已經不是皇帝了。已經被景帝尊稱為了太上皇,但不論怎麼著,就算是太上皇,老放在人家那兒當俘虜。這也實在太沒面子了。現在也先兵都撤了。那看來是真的要放英宗回來,我們怎麼能不派人去談呢?
    于謙看也先退兵不戰。這時候他也覺得應該派人去把英宗接回來。可這一次,有另一個人堅決不同意了。
    誰呢?就是英宗的弟弟,當初的郕王。後來被黃袍加了身的景帝朱祁鈺。
    當初也先兵圍北京城前。大家擁立廊王朱祁鈺為景帝,那時候朱祁鈺還不肯幹。為什麼呢?因為太危險。
    後來北京保衛戰勝利了,危險沒了,朱祁鈺的這個皇帝也坐出滋味來了。不僅坐出滋味來了,還坐上癮了。這也難怪,擱著誰,誰坐在那個位置上不上癮啊!所以現在他聽說要把自己這個哥哥接回來,就堅決不肯。但不肯也不好明說啊。這顯得多不仁義啊,所以朱祁鈺反覆說也先這樣做一定是有陰謀。我們不能談。
    但大臣們也較上勁兒了。以吏部尚書王直為首的文官們天天為這事上疏個不停。後來在朝會上再次討論這事兒的時候。朱祁鈺看這幫大臣們這麼不開眼。真的有點急了,他一急就把大實話說出來了。他說:「我非貪此位,而卿等強樹焉,今復作紛紜何!」(《明英宗實錄》卷一九四)
    意思是說:這個皇帝的位置可不是我要坐的。當初那是你們求著我甚至是逼著我坐的,現在你們吵吵嚷嚷地要把我哥哥接回來。你們說,你們到底安的什麼心?
    大家一聽算是明白了。景帝怕把英宗接回來。影響他的帝位。
    到了這個份兒上。大家誰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因為這又牽扯到人家兄弟倆的私事兒了,你說你做大臣的再厲害,也不能在現任皇帝和前任皇帝他們兄弟倆之間瞎摻和吧!


    碰到這種情況。人人都明哲保身。唯一不知道明哲保身的又是于謙。 于謙站出來說:「天位已定,孰敢他議。答使者,冀以舒邊患,得為備耳。」(《明史紀事本末·景帝登極守御》)
    那就是說。皇上你放心,你這個大位已定,就算是你哥哥回來。也不能改變這個事實。現在也先已經退兵,在這種情況下要和談。那是合情合理的,對國防也是有好處的,不如就派使者去和他談。
    于謙這麼一說。大家都紛紛隨聲附和。景帝一看,連于謙都這麼說了,才終於答應派使者去跟也先談。明英宗朱祁鎮也因此才得以被放了回來。
    所以,可以這麼說,沒有于謙,那位俘虜明英宗也回不來。在幾輪使者談判之後,被俘達一年之久。受盡了屈辱的明英宗終於被也先送回了大明。他在土木堡被俘那天剛好是正統十四年(1449)的八月十五,回到北京的那天,也正好是一年後的八月十五。同樣是八月十五,但二十四歲的朱祁鎮和二十三歲的朱祁鎮已經大不相同了。
    走的時候。他是至高無上的皇帝,回來的時候,除了擁有一年戰俘的身份。他已經什麼都不是了。不過這時候的朱祁鎮也沒有奢望太多,能活著回來就不錯,只要能安安心心地活下去。總比在瓦刺那蠻荒之地過茹毛飲血的階下囚的日子強,
    但讓朱祁鎮沒想到的是,弟弟坐了皇位,雖然尊稱他是太上皇,但卻對自己這個哥哥充滿了敵意。他不僅把哥哥軟禁了起來。關在了一個叫南宮的地方,還處心積慮地廢除了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的太子的位置。
    之前的時候。因為發生了「土木堡之變」,大臣們要擁立景帝,太皇太后也沒辦法,只得讓景帝登位,但提出了一個條件,還得讓英宗的兒子做太子,這一點在當時就已經達成了共識。現在景帝一看自己的哥哥也被自己軟禁了,看來這輩子他哥哥是廢了。所以開始著手廢掉哥哥的兒子。換了自己的親兒子做太子。
    朱祁鎮這時候一點辦法也沒有。不僅根本顧不上兒子,他連自身都難保了。弟弟把自己軟禁起來,什麼人也不許接觸,供給的食品與物品也少得可憐,那日子連在瓦刺還不如。在瓦刺那兒朱祁鎮還有伯顏貼木兒這樣的貼心朋友。可以四處走動。可現在除了深宮裡的一座房子和一個院子。他哪兒也不能去,誰也不能見。
    陪伴明英宗的只有他原來的結髮妻子錢皇后。這個錢皇后也是古代皇后裡少有的一個好女人。她在做皇后的時候就特別本分。特別樸素,身為皇后,還經常自己做手工。後來在得知自己的丈夫成了瓦剌的俘虜後,她夜夜思念。為此哭瞎了雙眼。現在丈夫好不容易回來了,夫妻倆又被軟禁在這一片小小的院子裡。很多時候連食品與生活用品都沒有。錢皇后這時候就靠自己做手工活,然後讓太監拿出去換點日用的東西。
    朱祁鎮名為太上皇。卻已經艱難到這種地步。歷盡滄桑的朱祁鎮已經在心底有了憤怒,可更讓他憤怒的是弟弟把事做得很絕。
    有個給朱祁鎮送飯的老太監跟朱祁鎮的關係很好,經常陪他聊聊天什麼的,後來朱祁鎮把自己身上佩戴的一個小裝飾品送給了他,結果過了兩天,這個老太監就以意圖謀反之名被殺了。
    朱祁鎮到了夏天,喜歡在院牆邊兒的一排樹蔭下乘涼,隨口說了兩句,說這片樹蔭也是樂土啊。結果第二天起來一看,院牆邊兒的樹蔭沒有了。為什麼呢?因為院牆外的大樹都被砍了。
    你看。這個當弟弟的是不是做得有些太絕了。而這個當哥哥的是不是又太過無奈了。
    真可謂「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
    朱祁鈺以為只要把哥哥牢牢地看起來就萬事大吉了。可命運總喜歡跟自以為是的人開玩笑。
    後來景帝的兒子。也就是他後來立的太子突然生病死了,而景帝剛好沒有別的兒子。這一下大臣們又鬧著讓英宗的兒子當太子,景帝受了幾回折騰,自己也病了,結果一病不起。後來漸漸地病情就加重了。

同类文章

孤注一擲的雄主——拓跋珪

 回溯源頭——代國的建立與滅亡   最早,拓跋部的什翼犍自稱代王。此人生而奇偉,寬仁大度,身長八尺,隆準龍顏,長發委地,相貌英偉,經過三十多年苦心經營,兼併鄰近諸部,擊高車,破沒歌部落,攻伐劉衛辰部,節節勝利。他至此自稱代王,並與同屬鮮卑族的前燕慕容氏廣結姻親,大具開國氣象。可惜什翼犍生不

梟雄寒浞

 在夏王朝初年,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位人物,他姓寒(又作韓),單名一個浞字,又名漪,所以史書上也有稱他為寒漪的。   在中國史書上對寒浞這位君王的評價卻是很糟糕,說他是一位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人,他不僅殺死了自己的師父,還殺死了他的義父后羿,奪取了有窮國的半壁江山。後來他又繼續窮兵黷武,興

神武不可測的漢光武帝——劉秀

提起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明太祖,康乾盛世。但對東漢開國皇帝,神武不可測,允冠百王的劉秀卻知之甚少。這位廟號世祖,諡號光武帝的劉秀名氣顯然不如前面所提的幾位皇帝和那些著名的亡國之君。但在作為方面絲毫不遜色。   漢光武帝劉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漢

明清皇帝用人:鹹豐疑人敢用崇禎疑人敢殺

「用人不疑」與「疑人不用」是孟不離焦的,前者的意思是用人就要信任,後者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信任某人,就不要用他。但那些有缺陷、歷史上犯過錯誤、甚至可能「有二心」的「可疑之人」,是該疑而不用,還是用而不疑呢?   事實勝於雄辯,在這方面我拿崇禎和鹹豐做個比較。   崇禎皇帝:用一個殺一個最後全

掃蕩北邊除隱患:明太祖朱元璋八次北徵蒙古

 明太祖第一次北徵沙漠之戰   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至十一月,大明帝國為肅清蒙古故元殘餘部隊而進行的大規模統一戰爭。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元惠宗棄大都(今北京)北逃後,一直滯留在近塞地區,並多次舉兵南犯,以圖復闢,均被明軍擊敗。元朝殘餘勢力雖由此日漸衰弱。但在北方近

永樂皇帝與武當山的故事

 到武當山旅遊的人大都是衝著絢麗多姿的自然風光、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築、鬼斧神工的金頂造極、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玄妙絕倫的武當武術而去。然如果到武當山旅遊前能了解到武當山與明朝永樂皇帝的一段歷史有關,那遊覽起來就更有興味了。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之後,燕王朱棣率領的北方軍隊和建

唐宣宗:傻子皇叔被迫出家又如何合法即位

來時糊塗去時迷   那一年,在丹陽街頭,一個鄭姓少女和一個方士不期而遇。不知名的卜者從少女身上看出了其不尋常的命運:鄭氏將來會成為一位帝王的母親。雖然說這位鄭姓少女就是後來唐宣宗李忱的母親,但預言在沒有成為現實之前,都是荒誕劇。有人聽了搖搖頭一笑而過,有人聽了心理卻起了化學反應。鎮海節度使

宋太祖的「 誠信 」公關

1964年,宋太祖趙匡胤平定了南唐,本打算一鼓作氣攻下吳越。誰知吳越國王錢俶親自拜見趙匡胤,並獻上了吳越國的地圖,以示臣服之意。   趙匡胤見錢俶來訪非常高興,便留他在汴梁遊玩談心,而錢俶卻在暗地裡賄賂大宋的重臣,希望能為他說話保住吳越國,深受皇帝倚重的宰相趙普更是他的重點公關對象。對此趙

光武帝為何退功臣而進文吏

 南北功臣的制衡   光武「以徵伐濟大業」,故建武元年(25年)六月初即位時,非但不「退功臣」,反而任之以顯職。據萬斯同《東漢將相大臣年表》,其時除太傅卓茂外,大司馬吳漢、大司徒鄧禹、大司空王梁、驃騎大將軍景丹、建威大將軍耿弇、虎牙大將軍蓋延、建義大將軍朱祜(大將軍杜茂與以上四大將軍官次相

楚宣王的煩惱

  1.戰國時期,南方的楚國國力強盛起來,楚將昭奚恤由於多次立下赫赫戰功,權勢越來越大。   2.楚宣王聽說大臣們都爭相去討好昭奚恤,其他諸侯國也只害怕昭奚恤,而不把自己放在眼裡,這讓他感到悶悶不樂。   3.一天上朝時,楚宣王問大臣們:「寡人聽說北方的國家都害怕昭奚恤,有這回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