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產品外形修塑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17:50:01 3

本實用新型屬於工業設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工業設計產品外形修塑裝置。
背景技術:
在工業設計中,需要進行模型設計,同時需要對模型的流線進行修塑,傳統的方式是通過手工控制修塑,或者通過機械進行邊角修塑,對操作人員的手感要求較高,需要經驗進行把控,而且如果是對於結構較大的模型塊進行修磨時往往操作較為麻煩,不利於進行實施。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緊湊,穩定性好,能夠實現穩定的進給量和進給速度的工業設計產品外形修塑裝置。
為解決上述問題,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工業設計產品外形修塑裝置,包括底座、設置在底座上的底板、與底板平行設置的頂板、設置在底板與頂板之間的頂升組件和阻尼緩衝組件、以及設置在頂板上的修磨組件和夾持組件,所述阻尼緩衝組件包括穿設在底板與頂板上的導向螺杆、設置在底板和頂板的上下兩側的彈簧和限位螺套,所述修磨組件包括穿設在頂板上的調節杆、設置在調節杆下端的下墊板、設置在調節杆上端的上墊板、設置在下墊板與頂板之間的中墊板、設置在上墊板與頂板之間的壓縮彈簧和設置在下墊板上的調節絲槓,調節絲槓的端部與中墊板頂緊,所述的上墊板上設置有立板和橫嚮導軌,所述橫嚮導軌上匹配設置有滑動套,滑動套上樞接設置有打磨擺臂,打磨擺臂端部固定設置有打磨電機和打磨頭,打磨擺臂與滑動套之間設置有擺角調節氣缸;所述夾持組件包括開設在頂板中部的圓孔、呈圓周均布設置在圓孔四周的多個夾持氣缸。
所述頂升組件包括交叉樞接設置的兩提升臂杆、設置在頂板和底板上並分別與兩提升臂杆的左端部對應的兩導向滑槽、以及設置在兩提升臂杆之間的頂升氣缸。
所述頂板上左右對應設置有兩套修磨組件。
所述圓孔四周均布設置有四組夾持氣缸。
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緊湊,穩定性好,其通過阻尼緩衝組件的設計,能夠大大提高設備的穩定性,在進行操作過程中能夠有效的降低震動對齊修磨的影響,通過在修磨組件中設置壓縮彈簧,能夠使得在進行定向修磨時提供穩定的進給速度,實現平穩修磨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在實際的工業設計中應用較為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夾持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序號:1為底座、2為底板、3為頂板、4為導向螺杆、5為彈簧、6為限位螺套、7為調節杆、8為下墊板、9為上墊板、10為中墊板、11為調節絲槓、12為立板、13為橫嚮導軌、14為滑動套、15為打磨擺臂、16為打磨電機、17為打磨頭、18為擺角調節氣缸、19為圓孔、20為夾持氣缸、21為提升臂杆、22為導向滑槽、23為頂升氣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於這些實施例。
參見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一種工業設計產品外形修塑裝置,包括底座1、設置在底座1上的底板2、與底板平行設置的頂板3、設置在底板與頂板之間的頂升組件和阻尼緩衝組件、以及設置在頂板上的修磨組件和夾持組件,所述阻尼緩衝組件包括穿設在底板與頂板上的導向螺杆4、設置在底板和頂板的上下兩側的彈簧5和限位螺套6,所述修磨組件包括穿設在頂板上的調節杆7、設置在調節杆下端的下墊板8、設置在調節杆上端的上墊板9、設置在下墊板與頂板之間的中墊板10、設置在上墊板與頂板之間的壓縮彈簧和設置在下墊板上的調節絲槓11,調節絲槓的端部與中墊板頂緊,所述的上墊板上設置有立板12和橫嚮導軌13,所述橫嚮導軌上匹配設置有滑動套14,滑動套上樞接設置有打磨擺臂15,打磨擺臂端部固定設置有打磨電機16和打磨頭17,打磨擺臂與滑動套之間設置有擺角調節氣缸18;所述夾持組件包括開設在頂板中部的圓孔19、呈圓周均布設置在圓孔四周的多個夾持氣缸20。
所述頂升組件包括交叉樞接設置的兩提升臂杆21、設置在頂板和底板上並分別與兩提升臂杆的左端部對應的兩導向滑槽22、以及設置在兩提升臂杆之間的頂升氣缸23。
所述頂板上左右對應設置有兩套修磨組件。
所述圓孔四周均布設置有四組夾持氣缸。
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緊湊,穩定性好,其通過阻尼緩衝組件的設計,能夠大大提高設備的穩定性,在進行操作過程中能夠有效的降低震動對齊修磨的影響,通過在修磨組件中設置壓縮彈簧,能夠使得在進行定向修磨時提供穩定的進給速度,實現平穩修磨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在實際的工業設計中應用較為方便。
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上述具體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據此做出多種變化,但任何與本實用新型等同或者類似的變化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