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黑臭水底泥同步修復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21:09:17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河道治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黑臭水底泥同步修復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因不注重水體生態環境保護,城市水體黑臭化逐漸加重,給城市生態環境帶來不良影響的同時對周邊居民的健康也造成了較大威脅。各地方政府對城市湧河、湖泊等黑臭水體的綜合治理工作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城市水體黑臭化的治理不僅包括對黑臭水體的治理,也包括對水體底泥的治理。由於水體中大量的汙染物沉澱後積累在湖泊、河流底泥中,可以說,底泥是排入河流中各種汙染物的主要歸屬處,當底泥上覆水體環境條件發生變化,汙染物會重新釋放出來,影響底泥上覆水體的水質,因此底泥的內源清淤是解決水體黑臭問題的有效手段之一。
目前採用的黑臭水體底泥清除方法仍主要為人工清淤,不僅需要較多工程措施以及電力、設備等條件,易引起二次汙染,而且處理成本較高,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黑臭水底泥同步修復裝置,能夠同時處理水體與底泥,淨化效果徹底,可操作性高,使用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黑臭水底泥同步修復裝置,包括氣泵裝置和放置於水體中的修復裝置,所述修復裝置從下至上依次設置有底泥處理層、微生物處理層和植物處理層,所述微生物處理層包括從上至下設置的填料層和曝氣層,填料層與曝氣層之間設置有金屬絲網,曝氣層四周設置有密封金屬板,所述曝氣層與底泥處理層之間設置有金屬絲網。
其中,所述修復裝置長30-50cm,寬30-50cm,高60-80cm。
其中,所述底泥處理層、微生物處理層和植物處理層的高度比為1-2:2-3:1-2。
其中,所述底泥處理層四周與底面均設置有金屬絲網,正方形網孔邊長為3-8cm。
其中,所述底泥處理層填充有生物填料,生物填料的粒徑為10-15 cm。
其中,所述曝氣層設置有與氣泵裝置連接的曝氣管,所述曝氣管水平設置。
其中,所述曝氣管間隔設置有曝氣頭,間隔為6-10cm。
其中,所述曝氣頭外壁纏繞有帶狀編織物。
其中,所述植物處理層由水葫蘆、美人蕉、浮萍、水蔥、千屈菜、香蒲或石菖蒲中的一種或多種植物經壓合而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黑臭水底泥同步修復裝置設置有三個淨化處理層,能聯合植物和微生物對水體和底泥同時淨化處理,處理效果徹底。
附圖說明
利用附圖對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以下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黑臭水底泥同步修復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黑臭水底泥同步修復裝置的曝氣管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包括:氣泵裝置1、修復裝置2、底泥處理層3、微生物處理層4、植物處理層5、曝氣管6、曝氣頭7、編織物8。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以下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所示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黑臭水底泥同步修復裝置,包括氣泵裝置1和放置於水體中的修復裝置2,所述修復裝置2從下至上設置有底泥處理層3、微生物處理層4和植物處理層5,所述微生物處理層4包括填料層和曝氣層,填料層與曝氣層之間設置有金屬絲網,曝氣層四周設置有密封金屬板,所述曝氣層與底泥處理層3之間設置有金屬絲網。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黑臭水底泥同步修復裝置集合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優勢,對黑臭水體和底泥進行協同修復,與傳統的治理黑臭水的物理化學方法相比具有成本低廉、方法簡單、生態安全、效果顯著等特點。使用時可一個氣泵裝置1與多個修復裝置2配合使用,將修復裝置2均勻地分布於待處理的河道中,修復裝置2的底泥處理層3位於底泥內部,高度與水體底泥深度相同,打開氣泵使氣體通入,曝氣管6噴出氣體,為微生物處理層4中優勢微生物提供氧氣,微生物對水體中雜質進行吸附、降解,微生物處理層4和植物處理層5之間導通,兩層均填充有填料,填料既可以種植水生植物也可以吸附固定黑臭水體處理優勢微生物,聯合植物與微生物處理,淨化效果徹底,效果好。
本實用新型的修復裝置2長30-50cm,寬30-50cm,高60-80cm。黑臭水底泥同步修復裝置整體為長方體狀,重心位於底泥處理層3,使整個裝置放置於水體中後裝置呈豎直放置,便於曝氣層中氣體噴出後,能在浮力的作用下豎直上升,為微生物提供氧氣。
本實用新型的底泥處理層3、微生物處理層4和植物處理層5的高度比為1-2:2-3:1-2。底泥處理層3、微生物處理層4和植物處理層5的高度可根據對黑水體的情況進行調整,使對水體的淨化更有效。
本實用新型的底泥處理層3四周與底面設置有金屬絲網,正方形網孔邊長為3-8cm。底泥處理層3填充有生物填料,生物填料的粒徑為10-15 cm。生物材料吸附有大量優勢微生物,當底泥處理層3進入底泥內部,底泥中的汙染有機質被底泥處理層3中的優勢微生物逐漸吸收、降解。當進入設備內部的底泥被逐漸消減,位於設備附近的未處理黑臭底泥將通過金屬絲網結構進入底泥處理層3,逐漸消減。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曝氣層設置有與氣泵裝置連接的曝氣管6,所述曝氣管6水平設置。本實用新型的曝氣管6間隔設置有曝氣頭7,間隔為6-10cm。本實用新型的曝氣頭7外壁纏繞有帶狀編織物8。曝氣頭7平均地設置於曝氣層中,使噴出的氣體均勻分布於整個修復裝置,為微生物提供降解所需要的氧氣,同時曝氣頭7外壁纏繞有帶狀編織物8,能夠避免水體中的雜質對曝氣頭7的堵塞,損壞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所述植物處理層5由水葫蘆、美人蕉、浮萍、水蔥、千屈菜、香蒲或石菖蒲中的一種或多種植物經壓合而成。水葫蘆是水草中淨化能力最強的,在適當條件下,一公頃的水葫蘆能將800個人類排放的氮磷當天吸收掉。美人蕉的淨化能力強,能吸收二氧化硫、氯化氫以及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質,抗性較好,在受害後又重新長新葉速度快。水蔥、千屈菜、香蒲或石菖蒲不僅吸收氮磷鉀的能力強,對鎘、鉛、汞、鉈、銀、鈷和鍶等重金屬元素吸收降解能力強。
最後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