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有進出氣槽可停機清洗的磨漿的製造方法
2023-05-01 07:11:11 1
一種帶有進出氣槽可停機清洗的磨漿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帶有進出氣槽可停機清洗的磨漿機,涉及一種磨漿機。本實用新型工作效率高、成本低、可節約能源。本實用新型包括料鬥、缸蓋、缸體、分離筐、靜磨座、電機套及電機,缸蓋設置在缸體頂部,料鬥設置在缸蓋頂部,電機設置在缸體底部;在缸體內設置具有漏孔的分離筐,在料鬥下方設置靜磨座,靜磨座的下部設置在缸體內;上砂輪片固定在靜磨座底部,上砂輪片與下砂輪片相對應,電機的電機軸通過電機套與分離筐和下砂輪片固定連接;在缸體的底部設置有出漿口,在缸蓋上設置有出渣口;其特點是在靜磨座上設置有至少一個進氣槽和出氣槽;在缸體底部通孔的下方設置有接水盤,在接水盤上設置有漏水孔,漏水孔的面積大於電機套與缸體底部形成的縫隙面積。
【專利說明】一種帶有進出氣槽可停機清洗的磨漿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磨漿機,特別是涉及一種帶有進出氣槽可停機清洗的磨漿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所使用的磨漿機大多由缸蓋、缸體、料鬥、分離筐、靜磨座及電機等組成。在分離筐內設置下砂輪片可隨著電機轉動,在靜磨座下端設置上砂輪片,上砂輪片固定在靜磨座上,靜磨座固定在缸蓋上,缸蓋通過卡子固定在缸體上,在缸體的下部設有出漿口,在缸蓋的側壁上設有出渣口。該磨漿機在工作時,把泡好的大豆由料鬥、通過靜磨座放入缸體內的上、下砂輪片之間,由下砂輪片的轉動對豆料進行研磨,這時經過研磨後形成的漿渣就會通過分離筐進行分離,豆漿通過分離筐漏孔甩到缸體內,並通過出漿口流出,而經過研磨後形成的豆渣,通過高速旋轉的分離筐,在缸蓋的出渣口被甩出,這樣就完成了磨漿過程。但是,該磨漿機存在以下不足之處:當缸體內的分離筐高速旋轉時,在缸體內形成負壓,迫使分離筐甩豆渣的阻力增大,造成效率低,影響出漿率,浪費能源,提高成本。當上、下砂輪片高速旋轉時,由於研磨產生高溫,影響豆眾的口感。
[0003]現有的磨漿機多採用如圖5所示的迷宮式防水部分,該形式有以下缺點:1、因為是迷宮式防水,所以在使用過程中,用戶對磨漿機內部進行清洗時,停機清洗造成電機進水,燒電機;2、不停機清洗,電機還在高速旋轉,浪費電能,提高成本;3、不停機清洗,內部零件還在高速旋轉,容易造成危險;4、不停機清洗,使清洗不徹底,造成磨漿機內部還有豆渣、豆漿殘留,容易產生細菌,影響食品衛生。
[0004]現有的磨漿機的電機套多採用如圖6和圖7所示的一體式的電機套,該形式的電機套有以下缺點:1、因為是一體式設計,電機軸與電機套是過盈配合,所以在裝配的過程中,需要很大的外力將電機套打入電機軸,而在拆卸的時候則需要供助撥銷器或皮帶拔子才能將其從電機軸上拔下來,並且在拆卸或安裝的過程中容易將電機軸、電機法蘭盤、電機套損壞,並對電機軸承有一定的損傷,影響軸承的使用壽命;2、電機套在打入電機軸時,由於一個是鑄鐵件,一個是鋼件,造成電機套的軸線與電機軸的中心線不重合,影響分離筐的旋轉精度,使磨漿機產生振動;3、該電機套一旦與電機軸的位置固定,想要調整會很麻煩,但在磨漿機中電機套的位置最終決定分離筐與缸體縫隙的大小,縫隙大了往豆漿中漏渣,縫隙小了分離筐與缸體摩擦,調整分離筐與缸體縫隙十分費力,降低了工作效率;4、在電機套與電機軸抱死的情況下,電機軸上的鍵也與電機套緊緊抱死,在安裝或拆卸的過程中會對鍵造成磨損或損壞。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工作效率高、成本低、可節約能源的帶有進出氣槽可停機清洗的磨漿機,該磨漿機解決了現有磨漿機不適合停機清洗、燒電機、不衛生、不安全、影響口感以及現有一體式電機套安裝和拆卸不方便、調整麻煩、容易造成零部件損壞的問題。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帶有進出氣槽可停機清洗的磨漿機,包括料鬥、缸蓋、缸體、分離筐、靜磨座、電機套及電機,所述缸蓋設置在缸體頂部,料鬥設置在缸蓋頂部,電機設置在缸體底部;在缸體內設置具有漏孔的分離筐,所述分離筐與缸體留有間隙,在分離筐內設置有上砂輪片和下砂輪片,在料鬥的下方設置有與缸蓋固定連接的靜磨座,所述靜磨座的下部設置在缸體內;所述上砂輪片固定在靜磨座底部,下砂輪片設置在上砂輪片與分離筐底部之間,所述上砂輪片與下砂輪片相對應,在缸體底部設置有通孔,所述電機套設置在通孔內,電機的電機軸通過電機套與分離筐和下砂輪片固定連接;在缸體的底部設置有出漿口,在缸蓋的側壁上設置有出渣口 ;其特點是在所述靜磨座上設置有至少一個進氣槽和至少一個出氣槽,所述進氣槽與外部大氣相連通,出氣槽與缸體內部相連通,進氣槽與出氣槽相連通;在缸體底部通孔的下方設置有接水盤,在接水盤上設置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的面積大於電機套與缸體底部形成的縫隙面積。
[0007]所述電機套由中下部具有法蘭盤的電機上套和電機下套組成,電機上套設置在電機下套的上方;在所述分離筐和下砂輪片的中心處分別設置有通孔,電機上套的上部依次通過分離筐和下砂輪片的通孔與分離筐和下砂輪片固定連接;在電機上套下部的中心處設置有盲孔,在電機下套的中心處設置有內孔,所述盲孔與內孔相對應;電機上套與電機下套通過螺栓相連接,所述電機軸設置在電機上套的盲孔和電機下套的內孔中,並與電機下套通過鍵連接;在電機下套的側壁上沿軸向全長設置有伸縮縫,在伸縮縫處設置有鎖緊螺栓。
[0008]在所述漏水孔處設置有漏水導管,所述漏水導管與漏水孔相連通。
[0009]所述漏水導管通過第一裝配螺栓固定在接水盤的漏水孔處。
[0010]在所述漏水孔與漏水導管之間設置有橡膠墊。
[0011]所述接水盤通過第三裝配螺栓固定在缸體底部的通孔內。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3]本實用新型的磨漿機結構簡潔合理、成本低、易於操作,可節約能源、提高工作效率;且可停機清理,安全衛生,整機安裝、拆卸過程極其方便、省力,實用性強,適合推廣應用。
[0014]首先,本實用新型在靜磨座上設置有至少一個進氣槽和至少一個出氣槽,進氣槽與外部大氣相連通,出氣槽與缸體內部相連通,進氣槽與出氣槽相連通;就使本實用新型可以解決磨漿機工作時缸體內的負壓問題,該進氣槽可以使缸體內形成隨著分離筐高速旋轉方向的氣流,又因為流通的氣流作用,提高了甩渣的效率,提高了出漿率,並對豆漿起到冷卻的作用,節約了能源,降低了成本,改善了豆漿的口感。
[0015]其次,本實用新型在缸體底部設置有通孔,該通孔與電機套和接水盤相對應,形成排水通道;電機不會進水,可停機清洗,節約電能,降低成本,可避免人身傷害,使清洗的更徹底,保證食品衛生。
[0016]再次,本實用新型的電機套由電機上套和電機下套組成,電機上套的盲孔與電機軸配合,保證了分離筐的旋轉精度,降低了整機的振動;電機採用分體結構,提高了電機軸承的使用壽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帶有進出氣槽可停機清洗的磨漿機的整機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圖1的局部放大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機套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4為圖3的A-A剖視圖;
[0021]圖5為現有的磨漿機的迷宮式防水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6為現有的磨漿機的一體式電機套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7為現有的磨漿機的一體式電機套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靜磨座的主視圖;
[0025]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靜磨座的剖視圖;
[0026]圖10為圖8的俯視圖;
[0027]圖11為本實用新型的接水盤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12為本實用新型的磨漿機的缸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中,1-料鬥,2-缸蓋,3-支杆,4-出渣口,5-靜磨座,6_缸體,7_分離筐,8_電機套,8a-電機上套,8b-電機下套,9-接水盤,10-第三裝配螺栓,11-第三法蘭盤,12-第二裝配螺栓,13-電機,14-漏水導管,15-第-裝配螺栓,16-出漿口,17-橡膠墊,18-電機軸,19-下砂輪片,20-上砂輪片,21-出氣槽,22-進氣槽,23-法蘭盤,24-外圈環形凹槽,25-內圈環形凹槽,26-外圈隔套,27-圓環底板,28-內圈隔套,29-階梯孔,30-環形槽,31-鍵,32-環形凸臺,33-縫隙,34-圓臺形凸臺,35-第-螺紋孔,36-沉孔,37-盲孔,38-第二裝配孔,39-第二法蘭盤,40-第二螺紋孔,41-鎖緊螺栓,42-漏水孔,43-鍵槽,44-伸縮縫,45-內孔,46-半圓窩,47-裝配孔,48-第三螺紋孔,49-凹槽,50-內凸臺,51-外凸臺。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31]如圖1所示,一種帶有進出氣槽可停機清洗的磨漿機,包括料鬥1、缸蓋2、缸體6、分尚筐7、靜磨座5、電機套8及電機13,所述缸蓋2設置在缸體6頂部,料鬥I設置在缸蓋2頂部,電機13設置在缸體6底部;在缸體6內設置具有漏孔的分離筐7,所述分離筐7與缸體6留有間隙,在分離筐7內設置有上砂輪片20和下砂輪片19,在料鬥I的下方設置有與缸蓋2固定連接的靜磨座5,所述靜磨座5的下部設置在缸體6內;所述上砂輪片20固定在靜磨座5底部,下砂輪片19設置在上砂輪片20與分離筐7底部之間,所述上砂輪片20與下砂輪片19相對應;在缸體6的側壁底部設置有出漿口 16,在缸蓋2的側壁上設置有出渣口 4 ;如圖8、圖9、圖10所示,在所述靜磨座5上設置有至少一個進氣槽22或進氣孔和至少一個出氣槽21或出氣孔,所述進氣槽22與外部大氣相連通,出氣槽21與缸體6內部相連通,進氣槽22與出氣槽21相連通;在靜磨座5的底部中心位置設置有凹槽49,所述凹槽49為開口向下的圓柱形凹槽,與上砂輪片20的上部相對應,上砂輪片20的上部固定在靜磨座5的凹槽49內;所述靜磨座5具有內、外兩個凸臺,所述內凸臺50和外凸臺51均為圓環形凸臺,內凸臺50高於外凸臺51,在外凸臺51的側壁下部開有出氣槽21或出氣孔,內凸臺50與外凸臺51之間形成的環形槽為進氣槽22或進氣孔。
[0032]如圖1、圖2、圖12所示,在缸體6底部中心處設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為階梯孔29,在階梯孔29的內側設置有沿軸線向上的環形凸臺32,在階梯孔29內設置中心具有通孔的接水盤9,如圖2、圖11所示,所述接水盤9是由圓環形的圓環底板27、外圈隔套26和內圈隔套29組成的不漏容器,外圈隔套26與圓環底板27的外圈固定連接,內圈隔套29與圓環底板27的內圈固定連接,內圈隔套29的高度高於外圈隔套26的高度;在外圈隔套26上開有至少一個漏水孔42,在漏水孔42處設置有漏水導管14,所述漏水導管14與漏水孔42相連通,注意:漏水導管14與電機接線盒不在同一方向。在內圈隔套29的內側設置有沿軸線向上的圓臺形凸臺34 ;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在電機13的電機軸18處設置有電機套8,所述電機套8由中下部具有法蘭盤23的電機上套8a和電機下套Sb組成,電機上套8a設置在電機下套8b的上方;在所述分離筐7和下砂輪片19的中心處分別設置有通孔,電機上套8a的上部依次通過分離筐7和下砂輪片19的通孔與分離筐7和下砂輪片19固定連接;在法蘭盤23的底面上分別開有外圈環形凹槽24和內圈環形凹槽25,外圈環形凹槽24為截面為長方形的凹槽,內圈環形凹槽25為截面為梯形的凹槽,缸體6底部的環形凸臺32與外圈環形凹槽24相對應,環形凸臺32略小於外圈環形凹槽24,且兩者之間留有縫隙,接水盤9的圓臺形凸臺34與內圈環形凹槽25相對應,圓臺形凸臺34略小於內圈環形凹槽25 ;在缸體6底部階梯孔29的內端面上開有至少一個環形槽30,所述環形槽30與接水盤9相對應,接水盤9的外圈隔套26的頂端設置在環形槽30內,漏水孔42的面積大於電機套8的外圈環形凹槽24與缸體6的環形凸臺32形成的縫隙的面積,使進水口面積小於出水口面積,使接水盤9不存水,所以電機13不會進水,防止燒電機13 ;在電機上套8a下部的中心處設置有盲孔37,在電機下套8b的中心處設置有內孔45,所述盲孔37與內孔45相對應。電機上套8a與電機下套8b通過螺栓相連接,其具體連接結構如下:在電機上套8a的法蘭盤23上從上至下依次開有供螺栓穿過的沉孔36和第二裝配孔38,所述沉孔36和第二裝配孔38內不設置螺紋;在電機下套Sb的上部設置有第二法蘭盤39,在第二法蘭盤39上設置有第二螺紋孔40,所述的第二螺紋孔40與電機上套8a的沉孔36和第二裝配孔38相對應,在第二螺紋孔40、沉孔36和第二裝配孔38內設置有裝配螺栓,所述裝配螺栓沿電機上套8a的軸向設置,第二螺紋孔40、沉孔36、第二裝配孔38和裝配螺栓設置為至少兩套,且均勻設置。所述電機軸18設置在電機上套8a的盲孔37和電機下套8b的內孔45中,且分別與電機上套8a的盲孔37和電機下套Sb的內孔45間隙配合。電機軸18與電機下套Sb通過鍵連接,其具體連接結構如下:在電機下套8b上設置有鍵槽43,在電機軸18上設置有鍵31,鍵槽43與鍵31較松配合。在電機下套8b的側壁上沿軸向全長設置有伸縮縫44,在伸縮縫44處設置有鎖緊螺栓41,其具體連接結構如下:在伸縮縫44上部的電機下套Sb上開有至少一個供鎖緊螺栓41的螺栓頭通過的半圓窩46和供鎖緊螺栓41的螺栓穿過的裝配孔47,所述裝配孔47內不設置螺紋,在伸縮縫44下部的電機下套Sb上開有第三螺紋孔48,所述的第三螺紋孔48與伸縮縫44上部的半圓窩46和裝配孔47相對應,在第三螺紋孔48、半圓窩46和裝配孔47內設置有鎖緊螺栓41,所述鎖緊螺栓41垂直於伸縮縫44方向設置,半圓窩46、裝配孔47、第三螺紋孔48和鎖緊螺栓41設置為至少一套。
[0033]如圖1所示,所述靜磨座5通過支杆3與缸蓋2固定連接。
[0034]如圖1所示,所述漏水導管14通過第一裝配螺栓15固定在接水盤9的漏水孔42處。
[0035]如圖1所示,為了防止漏水,在所述漏水孔42與漏水導管14之間設置有橡膠墊17。[0036]如圖1所示,所述電機13通過第三法蘭盤11和第二裝配螺栓12固定在缸體6底部。
[0037]如圖1所示,所述接水盤9通過第三裝配螺栓10固定在缸體6底部的階梯孔29內。
[0038]所述的電機上套8a法蘭盤23上的沉孔36、第二裝配孔38及電機下套Sb第二法蘭盤39上的第二螺紋孔40均設置六個,且均勻設置;所述的均勻設置是指每相鄰兩個沉孔36的圓心與法蘭盤23中心的連線之間夾角為60度,每相鄰兩個第二裝配孔38的圓心與法蘭盤23中心的連線之間夾角為60度,每相鄰兩個第二螺紋孔40的圓心與法蘭盤23中心的連線之間夾角為60度,當然該數量也可根據實際的需要來設定。均勻設置的好處是:可以使整個電機上套8a在使用過程中受力更加均勻,效果更好;當然也可以採用其他常規設定形式,至於選擇什麼樣的形式可以根據實際使用需要來設定。
[0039]下面結合【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次使用過程:
[0040]本實用新型在使用過程中,首先將豆料由料鬥I添加,豆料通過靜磨座5進入缸體6內的上砂輪片20與下砂輪片19之間進行研磨。所研磨出的豆漿經分離筐7上的漏孔甩出,由出漿口 16流出;而研磨後的豆渣,被高速旋轉的分離筐7經過缸蓋2上的出渣口 4甩出。同時,氣流由設置在靜磨座5上的吸氣槽22進入由出氣槽21流出進入缸體6內,形成隨著分離筐7轉動而形成的旋轉氣流,因為氣流的進入,克服了現有磨漿機的負壓狀況,使缸體6內形成有利於甩出豆漿和豆渣的氣流;並對研磨的豆漿起到冷卻的作用,改善了豆漿的口感,提高了甩豆渣的效率,提高了出漿率,漿渣分離效果明顯,節約了能源,降低了成本。
[0041]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在使用的過程中,將電機下套8b套在電機軸18上時,要保證電機下套Sb的第二法蘭盤39上沿到電機13第二法蘭盤11把合面尺寸一致(可通過卡板或電機軸18刻線保證)。將鎖緊螺栓41通過裝配孔47擰入伸縮縫44下部的螺紋孔48內並擰緊,使電機下套Sb固定在電機軸18上。把電機上套8a的肓孔37輕輕的壓入電機軸18上,用裝配螺栓通過沉孔36、第二裝配孔38擰入電機下套Sb的第二法蘭盤39的第二螺紋孔40內並擰緊。然後用第二裝配螺栓12將電機13與缸體6進行連接,把電機套8固定在電機軸18上。而當需要拆卸時,拆下第二裝配螺栓12,將電機13從缸體6上取下,拆下第三裝配螺栓10,將接水盤9從缸體6上取下,拆下第一裝配螺栓15,將漏水導管14從接水盤9上取下。將電機上套8a沉孔36、裝配孔38內的裝配螺栓取下,將電機上套8a拿下來,將電機下套Sb裝配孔47內的鎖緊螺栓41擰松,這時,就可以將其從電機軸18上取下。
【權利要求】
1.一種帶有進出氣槽可停機清洗的磨漿機,包括料鬥、缸蓋、缸體、分離筐、靜磨座、電機套及電機,所述缸蓋設置在缸體頂部,料鬥設置在缸蓋頂部,電機設置在缸體底部;在缸體內設置具有漏孔的分離筐,所述分離筐與缸體留有間隙,在分離筐內設置有上砂輪片和下砂輪片,在料鬥的下方設置有與缸蓋固定連接的靜磨座,所述靜磨座的下部設置在缸體內;所述上砂輪片固定在靜磨座底部,下砂輪片設置在上砂輪片與分離筐底部之間,所述上砂輪片與下砂輪片相對應,在缸體底部設置有通孔,所述電機套設置在通孔內,電機的電機軸通過電機套與分離筐和下砂輪片固定連接;在缸體的底部設置有出漿口,在缸蓋的側壁上設置有出渣口 ;其特徵在於在所述靜磨座上設置有至少一個進氣槽和至少一個出氣槽,所述進氣槽與外部大氣相連通,出氣槽與缸體內部相連通,進氣槽與出氣槽相連通;在缸體底部通孔的下方設置有接水盤,在接水盤上設置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的面積大於電機套與缸體底部形成的縫隙面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進出氣槽可停機清洗的磨漿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電機套由中下部具有法蘭盤的電機上套和電機下套組成,電機上套設置在電機下套的上方;在所述分離筐和下砂輪片的中心處分別設置有通孔,電機上套的上部依次通過分離筐和下砂輪片的通孔與分離筐和下砂輪片固定連接;在電機上套下部的中心處設置有盲孔,在電機下套的中心處設置有內孔,所述盲孔與內孔相對應;電機上套與電機下套通過螺栓相連接,所述電機軸設置在電機上套的盲孔和電機下套的內孔中,並與電機下套通過鍵連接;在電機下套的側壁上沿軸向全長設置有伸縮縫,在伸縮縫處設置有鎖緊螺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進出氣槽可停機清洗的磨漿機,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漏水孔處設置有漏水導管,所述漏水導管與漏水孔相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帶有進出氣槽可停機清洗的磨漿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漏水導管通過第一裝配螺栓固定在接水盤的漏水孔處。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帶有進出氣槽可停機清洗的磨漿機,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漏水孔與漏水導管之間設置有橡膠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進出氣槽可停機清洗的磨漿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接水盤通過第三裝配螺栓固定在缸體底部的通孔內。
【文檔編號】B02C7/08GK203764321SQ201420109213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11日
【發明者】劉波, 李惠驥 申請人:李惠驥, 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