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蘭州永登的文化特色(甘肅永登永登)
2023-10-12 02:57:07 1
王文元辛丑讀書録之四:
「永登」這個名字1700年了,知道它來歷的人,真不多!從蘭州往西,翻越烏鞘嶺,進入河西走廊,永登是國道高速上的必經之地。在兩千多年前,這裡就是漢武帝控制河西走廊的橋頭堡。而「永登」這個名字,也有1700年的歷史了。
1.改變西北的遠徵
「永登」一名的含義,人們多認為是:永遠五穀豐登。從漢武帝控制河西走廊的橋頭堡,到永遠五穀豐登之地。2000多年的歲月中,永登經歷了很多的故事。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永登」的來歷:
永登的歷史非常久遠,至少在六七千年前,這塊地方,就有人類在生存繁衍。那時,遠古先民多選擇,河谷邊向陽的臺地上定居。莊浪河、大通河等河谷兩岸都曾有原始先民的遺址。這些年,人們在永登境內發現了四五十處古遺址,同時出土了陶器等文物。
在這些陶器中,最為耀眼的就是彩陶鼓。這是五千年前,先民們在祭祀天地鬼神的時候使用的一種樂器。古書上把這種彩陶鼓稱作土鼓。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它是彩陶泥土做成的,跟好多地方的銅鼓、木鼓是不一樣的。
西漢元狩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21年。這一年,對西北來說,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重大事件,改變了西北乃至中亞格局。這就是霍去病遠徵河西走廊的匈奴。
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夏,霍去病兩次出擊匈奴,獲得空前大勝。《史記• 大宛列傳》中曾這樣記述:而金城,河西西並南山之鹽澤,空無匈奴。霍去病的兩次出擊,基本上將匈奴勢力驅逐出黃河以西的河西走廊,直到羅布泊一線,故而才說空無匈奴。霍去病在返回的路上,派大行李息(大行為禮賓官,漢初稱之為典客)在黃河南岸今西固城一帶修築城堡,設置了金城縣(位置在今天蘭州西固區西固城一帶)。
2.神秘的令居塞
由此,河西走廊遂納入正式中央王朝的版圖。漢王朝開始經營河西走廊。為了控制所佔據的河西走廊。漢政府開始有計劃,有目的往河西走廊遷移人口,設置郡縣。除了,在黃河邊設立金城縣外,還在今永登縣境建立令居塞。
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漢王朝又在在今永登縣境設令居縣。
《漢書 西域傳》說「驃騎將軍擊破匈奴右地,降渾邪、休屠王,遂空其地,始築令居(今永登附近)以西」;《漢書 張騫傳》說:「漢始築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對這段記載注釋說:「令居,縣名,屬金城,築塞西至酒泉也。」
對於令居塞,人們有多種說法,大部分人認為,在今天永登附近的一個村子。 永登縣城不遠處有個叫羅城灘的村子。這是一個安靜祥和的地方,多少有些世外桃源的感覺。在大片農田的包圍下,村子裡沒有雞鳴狗叫,安靜得讓人有些感到意外。
可是,人們不會想到這裡曾經有座繁華熱鬧的城——令居塞。令居塞是漢武帝時在黃河以西,修築的第一個要塞,漢長城就從這裡起步。西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武帝遣驃騎將軍霍去病兩次在河西反擊匈奴。隨即,在先零羌的遊牧地修築了令居塞。
今天的羅城灘村,就是當年的令居塞遺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裡還有一個將近1公裡見方的古城。然而,在後來的平田整地中,這座年代久遠的古城,也最終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著名歷史學家譚其驤認為,羅城灘周圍的地形地貌和《史記》中描述的基本一致,而且「羅」一詞的發音同「落」,辭海中落有一種解釋,其意是:下降、下落。在永登方言中含有掉落的意思。也可以這樣說,羅城就是一個城牆掉落了的古城。實際上告訴人們,在遙遠的過去,這裡曾經有一座充滿輝煌的城市。
元鼎六年(前111年),漢王朝在河西開設田官,令塞卒戍田,築令居至酒
泉邊塞。至此,永登的戰略價值凸顯。
3.漢代就是糧食主產區
永登地處黃河以西,為通往河西走廊必經之地,也是起著分割西羌和匈奴聯繫的作用。
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漢王朝置金城郡,領屬13縣,其中在今永登縣境內的有浩亹、令居、枝陽、允街4縣。這些縣,基本上沿著莊浪河谷等分布,實際上就是控制今天的莊浪河地區。因為這條河谷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在分割青藏高原的羌人和這個蒙古高原的匈奴人的同時,也守護者為河西走廊乃至西域的漢軍後路。令居塞也成為當時的一個規模龐大的軍事基地,漢軍遠徵蒙古高原匈奴,有時候,就從永登出發。
在漢王朝的籌劃下,漢王朝對金城地區進行了大規模開發,除了建設城池,修建碼頭外,還修建了從河口鹹水河到永登(令居塞),翻越烏鞘嶺的長城。這是,黃河以西,首次修建漢長城。
同時,漢王朝大規模移民實邊,展開大規模屯田。據記載,漢王朝自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就在金城一帶,開始了大規模屯田。可見,當時朝廷對開發金城一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為經營永登,大批移民遷移此地,其中就有漢代名將趙充國一家。趙充國家從今甘肅清水遷移到令居落籍。
當時,漢王朝驅逐匈奴後,在黃河以西到令居一線,駐守屯田吏卒,達五六萬人。據考證,當年金城附近屯田地,主要集中在庒浪河和小鹹水河的河谷地帶。這裡苦水、紅城等城鎮,今天依舊是農業發達地區。
經過長時間開發,到公元前81年,金城郡設立,這是蘭州歷史上第一個大規模開發時期。金城一帶已經成為重要的糧食產區,令居塞的存糧不僅能支持,趙破奴萬餘騎,出擊匈奴。到了趙充國經略河湟時,金城郡有了大量存糧,金城、湟中一斛糧食僅八錢,而居延地區的糧食則在百錢左右。一斛鬥為一石,漢代一石大約是十三至十四公斤左右。
當時,從金城一帶一次就購買兩百萬斛糧食。兩百萬斛糧食,相當於兩千八百萬公斤。可見,金城郡糧食產量之大。研究表明,到西漢元康年間,金城郡每年的糧食產量達五千萬公斤。
4「永登」一詞,誕生在西晉末年
東漢末年,曹魏統一中國北方後,仍由金城郡轄,廢枝陽縣,令居、允街、浩亹3縣依舊。西晉末,涼州刺史張張寔復設枝陽縣,並在建興四年(316年),分金城之令居、枝陽二縣,又立永登縣,合三縣立廣武郡。這是「永登」名稱在歷史上首次出現,取永遠五穀豐登之意。
元代稱莊浪縣。明代將莊浪縣先後改稱莊浪衛和莊浪守御千戶所。清雍正初改莊浪衛為平番縣。民國16年(1927年),平番縣更名為永登縣。解放後,繼續沿用永登縣名至今。
永登物產豐富,地處交通要道,商業繁榮,明代就有茶馬交易,清代有」錢平番"之稱。各地客商在永登的縣城、連城、紅城設有會館,從事百貨、棉布、錢莊、茶葉等生意,生意繁榮興盛。
至今,"永登"一詞,已經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人們最初取「永登」的目的是,應該是盼望結束戰亂,恢復大漢王朝時的榮耀,實現五穀豐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