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衝洗過濾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20:24:31 4
反衝洗過濾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反衝洗過濾系統,包括過濾裝置和設置在過濾裝置上的反衝洗裝置;過濾裝置包括主出水管、順次安裝在主出水管上的第一閥門、過濾器和第二閥門;過濾裝置具有進、出水口,第一閥門靠近進水口,第二閥門靠近出水口;反衝洗裝置包括連接管、連接在連接管上的第三閥門和連接在過濾器與第一閥門之間的排汙閥;連接管一端連接在主出水管上且位於主出水管進水口與第一閥門之間,連接管另一端連接在過濾器與第二閥門之間。過濾與反衝洗的過程簡單易行,僅需幾分鐘即可完成濾芯的反衝洗,減少了工作量和成本;避免因濾芯頻繁堵塞而停機更換對設備的正常運行造成的較大影響,降低了設備故障率,提高了礦井生產效率;同時結構簡單,便於檢修。
【專利說明】反衝洗過濾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井下管道過濾清理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反衝洗過濾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現代化綜採工作面支護沒備、乳化泵站、冷卻系統及噴霧降塵系統需要大量的通過精過濾的潔淨水,目前廣泛採用的是分散式多點一次性濾芯過濾器,即多個管道所通的潔淨水均通過一個過濾器一次性過濾來供應,這種供應方式,最大缺點是過濾器過濾量大,濾芯很快就堵塞了,需要頻繁更換濾芯才能保證水的潔淨,而更換濾芯時往往需要將設備停下來,拆開管道並將安裝在主出水管道內的濾芯更換掉,再將管道安裝好才能啟動設備,拆卸安裝過程比較費時費力,因濾芯頻繁堵塞而停機更換對設備的正常運行造成了較大影響,大大降低了設備的運行率,降低了礦井生產效率。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提供一種反衝洗過濾系統,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自動清洗濾芯,無需更換濾芯,降低成本,且大大降低了設備管道的拆裝,節約人力物力,並且大大提高了設備的運行率。
[0004]本發明提供反衝洗過濾系統,包括過濾裝置和設置在所述過濾裝置上的反衝洗裝置;
[0005]所述過濾裝置包括主出水管、順次安裝在所述主出水管上的第一閥門、過濾器和第二閥門;所述過濾裝置具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閥門靠近所述主出水管進水口,所述第二閥門靠近所述主出水管出水口;
[0006]所述反衝洗裝置包括連接管、連接在所述連接管上的第三閥門和連接在所述過濾器與第一閥門之間的排汙閥;所述連接管一端連接在主出水管上且位於所述主出水管進水口與第一閥門之間,所述連接管另一端連接在所述過濾器與第二閥門之間。
[0007]進一步地,所述過濾器包括殼體和設置在所述殼體內的濾芯;所述殼體一端與所述第一閥門連接,所述殼體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閥門連接;所述連接管和排汙閥均連接在所述殼體上,且分別位於所述濾芯兩端。
[0008]其中,所述第一閥門為閘閥。
[0009]其中,所述第二閥門、第三閥門和/或所述排汙閥為截止閥。
[0010]特別是,所述第三閥門連接在所述連接管與所述殼體之間。
[0011]本發明提供的反衝洗過濾系統,過濾清水時,打開過濾裝置即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均打開,同時關閉反衝洗裝置即第三閥門和排汙閥均關閉,水經進水口進入主出水管,再依次經第一閥門、過濾器和第二閥門,最後經出水口向各水管供應潔淨的水;當濾芯堵塞需要清理時,打開反衝洗裝置即第三閥門和排汙閥均打開,同時關閉過濾裝置即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均關閉,水經進水口進入主出水管,再依次經連接管和第三閥門,反向進入過濾器,將堵塞在濾芯上的雜質反向衝洗掉,最後經排汙閥排出雜質,不需要更換濾芯,因此也不必停掉設備而拆卸主出水管及過濾器,無需因堵塞而頻繁更換濾芯,降低了成本,且大大降低了設備管道的拆裝,節約人力物力,並且大大提高了設備的運行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反衝洗過濾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反衝洗過濾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如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反衝洗過濾系統,包括過濾裝置和設置在過濾裝置上的反衝洗裝置;過濾裝置包括主出水管1、順次安裝在主出水管I上的第一閥門10、過濾器2和第二閥門20 ;過濾裝置具有進水口 Ia和出水口 lb,第一閥門10靠近進水口la,第二閥門20靠近出水口 Ib ;反衝洗裝置包括連接管3、連接在連接管3上的第三閥門30以及連接在過濾器2與第一閥門10之間的排汙閥4 ;連接管3 —端連接在主出水管I上且位於進水口 Ia與第一閥門10之間,連接管3另一端連接在過濾器2與第二閥門20之間。
[0015]本發明提供的反衝洗過濾系統,過濾清水時,打開過濾裝置,即第一閥門10和第二閥門20均打開,同時關閉反衝洗裝置,即第三閥門30和排汙閥4均關閉,水經進水口 Ia進入主出水管1,再依次經第一閥門10、過濾器2和第二閥門20,最後經出水口 Ib向各水管供應潔淨的水;當濾芯堵塞需要清理時,打開反衝洗裝置即第三閥門30和排汙閥4均打開,同時關閉過濾裝置即第一閥門10和第二閥門20均關閉,水經進水口 Ia進入主出水管1,再依次經連接管3和第三閥門30,反向進入過濾器2,將堵塞在濾芯上的雜質反向衝洗掉,最後經排汙閥4排出雜質,不需要更換濾芯,因此也不必停掉設備而拆卸主出水管及過濾器,無需因堵塞而頻繁更換濾芯,降低了成本,且大大降低了設備管道的拆裝,節約人力物力,並且大大提高了設備的運行率。針對現有技術中綜採工作面支護設備、乳化泵站、冷卻系統及噴霧降塵系統需要大量的通過精過濾的潔淨水,以及在過濾過程中如何做到將過濾出來的雜質反衝出去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反衝洗過濾系統,實現了簡單、便捷的完成清水的過濾及反衝洗。
[0016]上述實施例中,過濾器2包括殼體21和設置在殼體21內的濾芯22 ;殼體21 —端與第一閥門10連接,殼體21另一端與第二閥門20連接;連接管3和排汙閥4均連接在殼體21上,且連接管3和排汙閥4分別位於濾芯22兩端。過濾清水時,水流經殼體21內部的濾芯22過濾後向各水管提供潔淨的清水;反衝洗濾芯時,水流反向經過殼體內部的濾芯22可以將堵塞在濾芯22上的雜質衝洗掉;第一閥門10與過濾器2之間、過濾器與第二閥門20之間均直接連接,當採用上述連接結構時,連接管3和排汙閥4均連接在殼體21上,減小了過濾裝置以及反衝洗裝置的體積和佔用空間,有利於反衝洗過濾系統的集中布置,並節約佔用空間。
[0017]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方式,為方便操作,第一閥門10為閘閥。第二閥門20、第三閥門30和/或排汙閥4為截止閥。本實施例中第二閥門20、第三閥門30和排汙閥4均為截止閥。
[0018]如圖2所示,為了簡化過濾裝置結構,減小其佔用空間,將連接在第一閥門10與過濾器2之間的主出水管I以及連接在過濾器2與第二閥門20之間的主出水管I均省去,過濾器2 —端與第一閥門10直接連接,過濾器2另一端與第二閥門直接連接,進一步地,為方便連接管3及第三閥門30的安裝,將第三閥門30 —端連接連接管3的出水口,第三閥門30另一端與殼體21連接。
[0019]使用時,將工作面清水管斷開後接在本發明的主出水管I進水口處的法蘭上,再將本發明的出水口處的截止閥即第二閥門20接在工作面設備上。正常工作時,反衝洗截止閥及第三閥門30與排汙截止閥即排汙閥4分別關閉,然後打開閘閥即第一閥門10與出水口處的截止閥,清水便通過濾芯22,經過濾芯過濾後的潔淨水供給工作面設備。
[0020]供水一段時間後,濾芯22上過濾出來的雜質將會堵塞濾芯22。此時,將閘閥與出水口截止閥關閉,同時打開反衝洗截止閥與排汙截止閥。清水管道內的水將通過連接管3向殼體21內供水,利用清水自身的壓力,將濾芯22內的雜質通過排汙截止閥底部的排汙口反衝洗出去,所有管道接頭、法蘭以及截止閥必須符合壓力要求。反衝洗工作結束,恢復以上步驟,繼續向工作面供水。
[0021]本發明結構簡單、合理、緊湊,操作方便;過濾與反衝洗的過程簡單易行,僅需幾分鐘即可完成濾芯22的反衝洗,大大減少了工作量、降低了成本;同時也避免了因頻繁的濾芯堵塞對設備的正常運行造成較大影響,降低了設備故障率,提高了礦井生產效率;同時結構簡單,便於檢修與更換。
[0022]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反衝洗過濾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過濾裝置和設置在所述過濾裝置上的反衝洗裝置; 所述過濾裝置包括主出水管、順次安裝在所述主出水管上的第一閥門、過濾器和第二閥門;所述過濾裝置具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閥門靠近所述主出水管進水口,所述第二閥門靠近所述主出水管出水口; 所述反衝洗裝置包括連接管、連接在所述連接管上的第三閥門和連接在所述過濾器與第一閥門之間的排汙閥;所述連接管一端連接在主出水管上且位於所述主出水管進水口與第一閥門之間,所述連接管另一端連接在所述過濾器與第二閥門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衝洗過濾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過濾器包括殼體和設置在所述殼體內的濾芯;所述殼體一端與所述第一閥門連接,所述殼體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閥門連接;所述連接管和排汙閥均連接在所述殼體上,且分別位於所述濾芯兩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衝洗過濾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閥門為閘閥。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衝洗過濾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閥門、第三閥門和/或所述排汙閥為截止閥。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反衝洗過濾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三閥門連接在所述連接管與所述殼體之 間。
【文檔編號】B01D35/16GK104014186SQ201410133928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日
【發明者】李培, 陳龍生, 謝楊華, 馬懷鎖, 黃亞洲, 朱宗敏, 王豔斌, 謝宗保 申請人: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