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上下金屬網的填充箱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17:41:1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筋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中的填充材料,尤其是一種帶上下金屬網的填充箱,屬於一般建築物構造領域。
(二)
背景技術:
在建築領域,隨著大跨度混凝土結構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樓板採用空心樓蓋結構技術。用輕質填充材料來代替部分混凝土基本不會影響結構的受力性能,但是可以大大減輕結構的自重。
近年來,浮力很小的上下透氣式填充箱在空心樓蓋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多。本人曾提出「一種帶阻漿片的組合式金屬填充箱」(CN105239710A),在施工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澆築混凝土時,為了保證填充箱底部混凝土的澆築密實,必然要將振搗棒在相鄰的填充箱之間的混凝土實心肋中來回振搗,使得混凝土能夠順利流入填充箱底部。同王本淼先生的「一種用組合式網狀箱形構件成孔的現澆空心樓蓋」(CN203514592U)、「一種用鋼網與有機物體組合成孔的現澆空心樓蓋」(CN104005501A)和「一種空心樓蓋成孔用鋼網與薄板組合填充體」(CN104631681A)等技術一樣,CN105239710A也存在混凝土從填充箱側部的網眼中滲入填充箱的情況,這使得空心樓蓋的實際空心率低於設計的理想值,給結構帶來安全隱患。
徐焱先生也曾提出過CN105239708A「一種帶金屬網面層的輕質材料填充箱」,該技術在填充箱的四周不再採用有網眼的材料,網眼材料僅限於填充箱的頂部和底部。在CN105239708A中,在邊框板頂部和底部設有卡槽,金屬網的邊緣鋪放在卡槽中,通過往卡槽內塞入卡條的方式來固定金屬網,但是在施工,該種固定方式施工效果較差,當金屬網受力時(如澆築混凝土),卡條容易從卡槽中脫落使得金屬網而出現質量事故。另外,當邊框板剛度較小時,即使有加勁內板的加強,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填充箱也容易發生豎向變形,同樣給結構帶來安全隱患。
這種情況下,開發一種既克服混凝土澆築過程混凝土對填充材料的浮力、側向不漏漿、整體性好、豎向剛度大、且運輸方便的箱型填充產品,已成為當前空心樓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
技術實現要素:
在現有空心樓蓋技術中,存在填充材料浮力較大導致施工困難,或者填充材料整體性差、豎向剛度較小、側向容易漏漿或者運輸成本過高等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帶上下金屬網的填充箱。
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上下金屬網的填充箱,該填充箱包括邊框板、加勁內板、連接加強柱、上金屬網、下金屬網,通過釘子錨固、鐵絲綁紮或膠水粘貼的方式,將邊框板固定在連接加強柱上,首尾相接的4片邊框板圍成一矩形平面,矩形平面內每個方向至少有1片或1片以上加勁內板,不同方向的加勁內板彼此正交,邊框板和加勁內板共同構成一種上下敞開的箱型結構,在箱型結構的頂面和底面分別安裝上金屬網和下金屬網,邊框板和加勁內板為矽鈣板類輕質材料或硬質塑料,連接加強柱為木條、金屬柱或硬質塑料。相對於CN105239710A等現有技術,本方案除上浮力同樣小之外,不會發生混凝土從側邊流入填充箱的情況。相對於CN105239708A等現有技術,本方案設置連接加強柱既可以作為相鄰邊框板固定在一起的連接件,又可以對邊框板的豎向剛度進行加強,當邊框板為硬質塑料薄板時,效果尤其好。在本方案中,當施工現場離生產車間距離較遠時,可以在工廠只將構成填充箱的邊框板、加勁內板、連接加強柱、上金屬網、下金屬網各標準配件生產出來,但不組裝成填充箱,而是將各配件層疊起來以體積最小的方式運至施工現場。因為各配件的總淨體積僅佔所組裝成型的填充箱毛體積的15-25%,所以可以大大節省長途運輸的費用;而連接加強柱的存在,使得標準配件在施工現場組裝方便,且組裝以後的填充箱整體性好且豎向剛度大。
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在於通過釘子錨固、鐵絲綁紮或膠水粘貼的方式,將每張上金屬網和下金屬網的至少兩條邊,固定在邊框板頂部或底部的側邊。
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在於在加勁內板與邊框板的交接處,或者不同方向加勁內板的交接處,設有連接加強柱。
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在於上金屬網或下金屬網是由厚度小於0.5mm的金屬薄板製造而成的開口網,開口網上有衝切成型的密集網眼,單個網眼的短向尺寸≥4mm且≤12mm,長向尺寸≥5mm且≤15mm,從網眼中被衝切出來的金屬片形成向外翹起的阻漿片,阻漿片的一端仍與金屬薄板母材相連。
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在於開口網上有利用金屬薄板母材形成的加勁肋。
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在於上金屬網或下金屬網是由細鋼絲編織而成的鋼絲網,鋼絲網中正方形網眼寬度≥3mm且≤12mm。
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在於上金屬網或下金屬網是由厚度小於0.5mm的金屬薄板製造而成的擴張網,擴張網上有先剪切再拉伸成型的密集網眼,單個網眼形狀近似為平行四邊形或矩形,單個網眼的短向尺寸≥4mm且≤12mm,長向尺寸≥6mm且≤20mm。
採用上述方案後,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填充箱可以減小甚至完全消除混凝土澆築過程中的浮力,首先解決了現有空心樓蓋技術中內置式填充材料產生浮力的缺陷;其次還具有以下效果:1、不會從填充箱側邊向填充箱內部漏漿;2、填充箱的水平和豎向剛度大尤其是填充箱側壁的豎向剛度得到加強;3、填充箱拼裝方便且整體性好;4、因為可以在施工現場拼裝填充箱,能大大減少運輸費。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克服了填充材料浮力較大導致施工困難,或者產品剛度小、填充材料容易漏漿、運輸成本高等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帶上下金屬網的填充箱,生產、運輸和安裝都很方便,力學性能好,用這種產品形成的空心樓蓋跨度大、重量輕、隔音、隔熱效果好,結構的可靠性、抗震性、抗裂性也較好。本實用新型具有很好的經濟性和適用性,對建築技術的發展起促進作用。
(四)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填充箱豎向剖面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填充箱側向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內部構造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填充箱中上、下金屬網採用開口網的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開口網上金屬薄板衝切形成阻漿片的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中開口網上金屬薄板擠壓形成加勁肋的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填充箱中上、下金屬網採用鋼絲網的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填充箱中上、下金屬網採用擴張網的示意圖。
圖中:1.填充箱,2.邊框板,3.加勁內板,4.連接加強柱,5.上金屬網,6.下金屬網,7.開口網,8.網眼,9.阻漿片,10.加勁肋,11.鋼絲網,12.擴張網。
(五)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方式實現:
在圖1-圖3所示實施例中,一種帶上下金屬網的填充箱,該填充箱(1)包括邊框板(2)、加勁內板(3)、連接加強柱(4)、上金屬網(5)、下金屬網(6),通過釘子錨固、鐵絲綁紮或膠水粘貼的方式,將邊框板(2)固定在連接加強柱(4)上,首尾相接的4片邊框板(2)圍成一矩形平面,矩形平面內每個方向至少有1片或1片以上加勁內板(3),不同方向的加勁內板(3)彼此正交,邊框板(2)和加勁內板(3)共同構成一種上下敞開的箱型結構,在箱型結構的頂面和底面分別安裝上金屬網(5)和下金屬網(6),邊框板(2)和加勁內板(3)為矽鈣板類輕質材料或硬質塑料,連接加強柱(4)為木條、金屬柱或硬質塑料。
在圖1、圖2、圖4所示實施例中,通過釘子錨固、鐵絲綁紮或膠水粘貼的方式,將每張上金屬網(5)和下金屬網(6)的至少兩條邊,固定在邊框板(2)頂部或底部的側邊。
在圖3所示實施例中,在加勁內板(3)與邊框板(2)的交接處,或者不同方向加勁內板(3)的交接處,設有連接加強柱(4)。
在圖2、圖4-6所示實施例中,上金屬網(5)或下金屬網(6)是由厚度小於0.5mm的金屬薄板製造而成的開口網(7),開口網(7)上有衝切成型的密集網眼(8),單個網眼(8)的短向尺寸≥4mm且≤12mm,長向尺寸≥5mm且≤15mm,從網眼(8)中被衝切出來的金屬片形成向外翹起的阻漿片(9),阻漿片(9)的一端仍與金屬薄板母材相連。
在圖2、圖4、圖6所示實施例中,開口網(7)上有利用金屬薄板母材形成的加勁肋(10)。
在圖1、圖7所示實施例中,上金屬網(5)或下金屬網(6)是由細鋼絲編織而成的鋼絲網(11),鋼絲網中正方形網眼(8)寬度≥3mm且≤12mm。
在圖1、圖8所示實施例中,上金屬網(5)或下金屬網(6)是由厚度小於0.5mm的金屬薄板製造而成的擴張網(12),擴張網(12)上有先剪切再拉伸成型的密集網眼(8),單個網眼(8)形狀近似為平行四邊形或矩形,單個網眼的短向尺寸≥4mm且≤12mm,長向尺寸≥6mm且≤2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