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設備的路障躲避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20:05:21 1

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具體涉及無人駕駛設備的路障躲避系統。
背景技術:
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行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究,國防科技大學在1992年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輛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汽車。世界上最先進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測試行駛近五十萬公裡,其中最後八萬公裡是在沒有任何人為安全乾預措施下完成的。無人駕駛汽車是通過車載傳感系統感知道路環境,自動規划行車路線並控制車輛到達預定目標的智能汽車。
它是利用車載傳感器來感知車輛周圍環境,並根據感知所獲得的道路、車輛位置和障礙物信息,控制車輛的轉向和速度,從而使車輛能夠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駛。集自動控制、體系結構、人工智慧、視覺計算等眾多技術於一體,是計算機科學、模式識別和智能控制技術高度發展的產物,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科研實力和工業水平的一個重要標誌,在國防和國民經濟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防抱死制動系統其實就算無人駕駛系統。雖然防抱死制動器需要駕駛員來操作但該系統仍可作為無人駕駛系統系列的一個代表,因為防抱死制動系統的部分功能在過去需要駕駛員手動實現。不具備防抱死系統的汽車緊急剎車時,輪胎會被鎖死,導致汽車失控側滑。駕駛沒有防抱死系統的汽車時,駕駛員要反覆踩踏制動踏板來防止輪胎鎖死。而防抱死系統可以代替駕駛員完成這一操作--並且比手動操作效果更好。該系統可以監控輪胎情況,了解輪胎何時即將鎖死,並及時做出反應。而且反應時機比駕駛員把握得更加準確。防抱死制動系統是引領汽車工業朝無人駕駛方向發展的早期技術之一。
但是在無人汽車的研究上,實驗的區域都是路況良好的國道或者高速路段,全國範圍內,還有非常多的省道和縣道,這些路段的路況並不平坦,會出現一些凹凸不平的地方,所以無人駕駛汽車想在市場上得到大規模的推廣,必須克服以上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在路況不良好的時候,無人駕駛系統自動識別並避免,目的在於提供無人駕駛設備的路障躲避系統,解決路況不良好的時候,無人駕駛系統自動識別並避免的問題。
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無人駕駛設備的路障躲避系統,包括發動機、駕駛室,以及gps導航模塊,所述駕駛室上方車頂位置設置高位探測柱,駕駛室前方的前車保險槓底部安裝紅外攝像機;駕駛室內部設置觸摸顯示屏;其中,顯示屏內側設置處理器;所述紅外攝像機:探測前方路況,發送路況灰度圖到處理器;所述高位探測柱:連接攝像頭,探測前方路標發送路標信息至處理器;所述處理器:接收紅外攝像機和高位探測柱發送的路況灰度圖、路標信息;根據調節模塊,發出移動指令到方向控制模塊、發出減速指令到車輪傳感器;所述方向控制模塊:設置在駕駛室內的方向盤上,接收處理器的移動指令,控制方向盤轉動;所述車輪傳感器:連接發動機,接收處理器發送的減速指令,控制車輪行駛速度。本發明為了解決在路況不良好的時候,無人駕駛系統自動識別並避免,採用了第一在前車保險槓位置安裝紅外攝像機,探測出前方路況的灰度圖,發送至處理器,車頂上安裝高位探測柱,連接攝像頭,探測的是路標信息,這樣可以避免臨時封路燈情況,發送信息至處理器,汽車內部有gps導航模塊,處理器接受了信息,並根據gps導航模塊處理,發送移動指令到方向控制模塊、發出減速指令到車輪傳感器;這樣就可以避免路況不平導致的問題。
還包括線路識別模塊,所述線路識別模塊設置在車燈上,探測車道線並發送至處理器。進一步,作為本方案的優選方案,這是進一步的探測路況,實時發送信息至處理器,處理器做出調整,避免壓線行駛。
所述紅外攝像機數量為4,均勻的設置在前車保險槓底部,進一步,作為本方案的優選方案。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1、本發明無人駕駛設備的路障躲避系統,採用了第一在前車保險槓位置安裝紅外攝像機,探測出前方路況的灰度圖,發送至處理器,車頂上安裝高位探測柱,連接攝像頭,探測的是路標信息,這樣可以避免臨時封路燈情況;
2、本發明無人駕駛設備的路障躲避系統,採用了線路識別,避免壓線;
3、本發明無人駕駛設備的路障躲避系統,整體結構簡單,通過這樣的組合解決了現有的問題,成本低廉。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
本技術:
的一部分,並不構成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系統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及對應的零部件名稱:
1-高位探測柱,2-駕駛室,3-車燈,4-紅外攝像機,5-車輪。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僅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實施例
如圖1-2所示,本發明無人駕駛設備的路障躲避系統,包括發動機、駕駛室2,以及gps導航模塊,所述駕駛室2上方車頂位置設置高位探測柱,駕駛室2前方的前車保險槓底部安裝紅外攝像機;駕駛室2內部設置觸摸顯示屏;其中,顯示屏內側設置處理器;所述紅外攝像機:探測前方路況,發送路況灰度圖到處理器;所述高位探測柱:連接攝像頭,探測前方路標發送路標信息至處理器;所述處理器:接收紅外攝像機和高位探測柱發送的路況灰度圖、路標信息;根據調節模塊,發出移動指令到方向控制模塊、發出減速指令到車輪傳感器;所述方向控制模塊:設置在駕駛室2內的方向盤上,接收處理器的移動指令,控制方向盤轉動;所述車輪傳感器:連接發動機,接收處理器發送的減速指令,控制車輪行駛速度。還包括線路識別模塊,所述線路識別模塊設置在車燈3上,探測車道線並發送至處理器。所述紅外攝像機4數量為4,均勻的設置在前車保險槓底部。工作時:在前車保險槓位置安裝紅外攝像機4,探測出前方路況的灰度圖,發送至處理器,車頂上安裝高位探測柱1,連接攝像頭,探測的是路標信息,這樣可以避免臨時封路燈情況,發送信息至處理器,汽車內部有gps導航模塊,處理器接受了信息,並根據gps導航模塊處理,發送移動指令到方向控制模塊、發出減速指令到車輪傳感器;這樣就可以避免路況不平導致的問題。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無人駕駛設備的路障躲避系統,包括發動機、駕駛室,以及GPS導航模塊,所述駕駛室上方車頂位置設置高位探測柱,駕駛室前方的前車保險槓底部安裝紅外攝像機;駕駛室內部設置觸摸顯示屏;其中,顯示屏內側設置處理器;所述紅外攝像機:探測前方路況,發送路況灰度圖到處理器;所述高位探測柱:連接攝像頭,探測前方路標發送路標信息至處理器;所述處理器:接收紅外攝像機和高位探測柱發送的路況灰度圖、路標信息;根據調節模塊,發出移動指令到方向控制模塊、發出減速指令到車輪傳感器;所述方向控制模塊:設置在駕駛室內的方向盤上,接收處理器的移動指令,控制方向盤轉動。
技術研發人員:杜偉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成都志博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6.30
技術公布日:201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