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內冷式氣體閘門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20:56:46
專利名稱:水內冷式氣體閘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氣體閘門,特別是用於調控焦化、水 泥、磚瓦等行業的窯爐的出氣口的排氣量,以達到調控窯爐溫度的一 種水內冷式氣體閘門。
背景技術:
現今用於調控上述各行業的窯爐出氣口的排氣量的閘 門有下述幾種結構材料
一、 採用優質不鏽鋼或鑄鐵做骨架,在骨架的外部包裹耐火磚的 閘門,依靠閘板的上下運動來調控排氣量的大小,閘門向上運動,氣 流的流通面積加大,氣流阻力減少,流速加快,爐內溫度升高,反之, 則爐內溫度降低。
二、 採用單一的優質加厚的不鏽鋼板的閘門。
三、 採用單一的優質特加厚的球墨鑄鐵的閘門。 上述幾種結構材料的閘門存在三項問題-
1、普遍存在使用壽命太短的問題,增加了企業的生產費用,因 為窯爐的溫度很高,窯爐的出氣口的溫度也很高,特別是閘門的下半 部分,高溫的氣流長時間直接衝撞閘門,再由於氣流中含有氟,在高 溫下,加劇對金屬的腐蝕,儘管第一種結構採用不鏽鋼或鑄鐵骨架外 包裹耐火磚,但由於在長期高溫情況下使用,熱脹冷縮形成裂紋,熱 氣流透過裂紋對金屬骨架腐蝕,故而使用壽命太短。第二、第三種採 用單一的金屬材料的閘門,雖然這些材料耐高溫、耐腐蝕,但由於長 期在高溫情況下使用,加上氣體中的氟,對金屬的腐蝕很強,因此, 使用壽命也太短,這些材料很昂貴,增加了企業的生產費用。2、 閘門在高溫情況下長期使用,閘門的變形太大。 由於閘門在使用過程中變形太大,限制閘門上下運動的通道(用
耐火磚砌的)就必須砌的相對的寬些,否則,就會因閘門變形太大, 通道窄,卡住在通道上,上下活動不得,閘門就不能起作用了。而限 制閘門上下運動的通道相對寬些,就增加了窯爐的漏風。即使窯爐不 處在燃燒狀態,可是它所漏過去的風(氣流)是相當的多。如果閘門 能關的嚴些,漏風少些,煙囪抽風量就可設計小些,而漏風大,煙囪 的抽風量就得設計的大些,煙囪就得設計的粗些、高些。
隨著漏風量的增大,淨化窯爐所冒出的氣體的淨化器的容量也要 隨著增大,淨化器所需要的引風機的動力也要增大,淨化器所需的循 環水量也要增大,循環水泵的動力也要增大,循環水池也要增大,佔 地面積增大,增加了生產的費用。所以窯爐閘門漏風所帶來的不利影 響很多。
3、 多數的企業只是利用閘門調控窯爐的排氣量的大小,經閘門 排出的氣體所含的熱量毫無被吸收利用就隨煙囪排到大氣中,造成能 量的浪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出 一種水內冷式氣體閘門的技術 方案,以解決背景技術提出的還存在的三項問題,解決三項問題所採 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水內冷式氣體閘門,帶有能容納水的內腔(以 下簡稱內腔)及其進水管,回水管、螺杆的閘門兩側及上方設置用耐 火磚砌體的通道,在通道的上方設置帶有閘門通道的支撐梁,在支撐 梁的上方設置帶有閘門通道的石棉密封墊,在石棉密封墊的上方設置 閘門撐架,閘門撐架由設置進水管通孔,回水管通孔,螺杆通孔的底 板、設置螺杆通孔的頂板及4支聯接支撐管組成。在閘門撐架的上方 設置帶有內螺紋的手輪,在進水管的進水端及回水管的出水端設置柔性水管與固定的進水管及固定的回水管相連接,在固定的進水管的恰 當之處設置進水閥門以控制進水量,在固定的回水管的恰當之處設置 分支的微型分管及微型閥門,在閘門的內腔兩壁焊接鋼筋提高其強 度。
本發明水內冷式氣體閘門由於採用上述技術方案,解決了背景技 術所述的3項問題,與現有技術比較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l)特別 耐用;(2)基本不變形,減少漏風;(3)製做成本低;(4)可以回收 部分的熱能;(5)降低了生產費用。
圖l是本發明水內冷式氣體閘門整體結構示意圖。圖 2是圖1的A-A剖視圖。圖3是圖1的B-B剖視圖。圖4是圖2的 C-C剖視圖。圖5是單指本發明水內冷式氣體閘門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6是圖5A部剖視放大示意圖。圖7是固定的回水管的分支微型管 及微型閥門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看圖1-7, 一種水內冷式氣體閘門,帶有內腔 2及其進水管3,回水管4、螺杆5的閘門1的兩側及上方設置用耐 火磚砌體的通道6,在通道6的上方設置帶有閘門通道12的支撐梁7, 在支撐梁7的上方設置帶有閘門通道18的石棉密封墊17,在石棉密 封墊17的上方設置閘門撐架8,閘門撐架8由設置進水管通孔9,回 水管通孔10,螺杆通孔11的底板20、設置螺杆通孔15的頂板14及 4支聯接支撐管16組成。在閘門撐架8的上方設置帶有內螺紋的手 輪13,在進水管3的進水端及回水管4的出水端設置柔性水管19與 固定的進水管(圖中未見)及固定的回水管22相連接,在固定的進 水管的恰當之處設置進水閥門(圖中未見),在固定的回水管22的恰 當之處設置分支的微型分管23,在23端頭設置微型閥門24,在閘門 的內腔兩壁焊接鋼筋21,提高其強度。
在按裝時,可先後將螺杆5、進水管3、回水管4插入閘門撐架的底板20的三個通孔11、 9、 10內及將螺杆5插入閘門撐架的頂板 14的通孔15內,再按裝擰上手輪13,再將閘門1插入石棉密封墊 17的通孔18、支撐梁7的通道12及耐火磚砌體的通道6內,緊接著 閘門撐架的底板20壓緊在石棉密封墊17的上面,靠自重密封,再逆 時針旋轉手輪13,閘門靠自重繼續向下,直到底面時,閘門完成關 閉的狀態。若使手輪13順時針旋轉,閘門沿通道6上升,氣流的流 通面積增大,氣流速度加快,爐內溫度升高,依靠手輪13的"順"、 "逆"時針的不同方向旋轉,可達到調整爐溫的目的。同時,通過調 整進水管閥門,調整水的流速,把閘門接受煙道的煙氣的熱量帶走, 使閘門總是保持在低溫狀態。
下面逐項說明本發明水內冷式氣體閘門的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 特徵的詳細情況及其結構特徵所起的作用和在圖中的位置
特徵1:閘門1 (圖1、 2、 5、 6)設置內腔2 (圖2、 5、 6)及 其進水管3 (圖1、 3、 4、 5)、回水管4 (圖1、 3、 4、 5)。水管中的 水不停的進水、回水,把閘門接受到的熱及時的帶走,閘門由普通鋼 板製成,雖然普通鋼板比不上優質不鏽鋼板耐高溫、耐腐蝕,但由於 閘門長期處於低溫狀態,使閘門特別耐腐蝕、耐用,變形小,因閘門 變形小,閘門通道6 (圖1、 2、 3)與閘門的間隙就可小些,漏風就 少。達到既特別耐用、製作成本低,又漏風小的目的。
特徵2:回水管4帶走的這些熱能可以用來取暖、洗澡等用途, 可取得一舉多得的效果。
特徵3:在通道6的上方設置帶有閘門通道12 (圖1、 2)的支 撐梁7 (圖1、 2),其結構簡單易行,通道12為閘門的按裝和運行創 造方便條件,閘門與閘門撐架的重量全部壓在支撐梁7上,支撐梁7 堅實可靠,製作簡單。特徵4:支撐梁7的上方設置帶有閘門通道18 (圖1、 2)的石 棉密封墊17 (圖1、 2)不僅為閘門按裝提供了方便,而且提高了密 封性,減少漏風。
特徵5:在石棉密封墊17的上方設置閘門撐架8 (圖l、 2),閘 門撐架8由設置進水管通孔9 (圖l、 4),回水管通孔IO (圖l、 4) 螺杆通通孔11 (圖1、 2、 4)的底板20、設置螺杆通孔15 (圖1) 的頂板14 (圖1、 2)及4支聯接支撐管16 (圖1、 2、 4)組成。閘 門撐架的底板20 (圖l)僅有三個通孔9、 10、 11,在這三個通孔內 又有水管及螺杆在其中與通孔形成很少的間隙,其特徵是漏風很少, 製作成本低。
特徵6:進水管3 (圖l、 3、 4、 5)的進水端、回水管4(圖1、 3、 4、 5)的出水端設置柔性水管19 (圖1、 7)與固定的進水管、固 定的回水管22 (圖7)相連接,確保閘門在運動狀態仍然可保持進水 管3、回水管4的正常進水、回水。
特徵7:在閘門的內腔兩壁適當均勻焊接鋼筋21 (圖6),提高 了閘門的強度。
特徵8:在固定的回水管的恰當之處設置分支微型分管23(圖7), 在微型分管23的端頭設置微型閥門24 (圖7),操作者可開啟微型閥 門24,可以直觀或觸摸流水的溫度情況來調整進水閥門,控制水溫, 其結構簡單,不易損壞。
權利要求
1、一種水內冷式氣體閘門,帶有螺杆(5)的閘門(1)兩側及上方設置用耐火磚砌體的通道(6),在通道(6)的上方設置帶有閘門通道(12)的支撐梁(7),在支撐梁(7)的上方設置帶有閘門通道(18)的石棉密封墊(17),在石棉密封墊(17)的上方設置閘門撐架(8),閘門撐架(8)由設置進水管(3)的通孔(9),回水管(4)的通孔(10),螺杆(5)的通孔(11)的底板(20)、設置螺杆(5)的通孔(15)的頂板(14)及4支連接支撐管(16)組成,在閘門撐架(8)的上方設置帶有內螺紋的手輪(13),在於固定進水管設置進水閥門,在於固定的回水管(22)設置分支的微型分管(23)及微型閥門(24),在閘門的內腔兩壁焊接鋼筋(21),其特徵在於閘門(1)設置能容納水的內腔(2)及其進水管(3)、回水管(4)。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水內冷式氣體閘門,其特徵在於進 水管(3)的進水端及回水管(4)的出水端設置柔性水管(19)與固 定的進水管及固定的回水管(22)相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內冷式氣體閘門,所需解決的問題就是說明書背景技術所提出的3項問題,解決該3項問題的技術方案要點是閘門設置能容納水的內腔及其進水管、回水管;在進水管的進水端、回水管的出水端設置柔性水管與固定的進水管、固定的回水管相連接,本發明水內冷式氣體閘門適用於調控焦化、水泥、磚瓦等行業的窯爐的出氣口的排氣量,以達到調控窯爐溫度的目的,具有特別耐腐蝕、使用壽命特別長、製作成本低、漏風少並能回收部分熱能、降低生產費用的優越性。
文檔編號F23L13/00GK101545637SQ20091001491
公開日2009年9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25日 優先權日2009年4月25日
發明者李恩德 申請人:李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