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定格拍攝的單機雙機位立體影像拍攝裝置製造方法
2023-05-19 01:46:56 2
用於定格拍攝的單機雙機位立體影像拍攝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定格拍攝的單機雙機位立體影像拍攝裝置,包括下述步驟:(1)使用照相機在被拍攝物的左側拍攝一次,然後照相機在被拍攝物的右側拍攝一次;(2)將照相機兩次拍攝的圖像合成具有立體感的圖像。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由控制器控制俯仰調節機構、左右旋轉調節機構、左右移動滑塊和焦點控制驅動,使得自動化程度得到提高,能夠實現精確的控制來拍攝,提高了拍攝精度。體積小,適合定格拍攝的小場景,尤其是微縮模型的場景。可以避免由於引入三菱鏡,大幅度降低了設備的複雜度,降低了設備的精度要求。
【專利說明】用於定格拍攝的單機雙機位立體影像拍攝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定格拍攝的單機雙機位立體影像拍攝裝置,主要用於立體影像拍攝。
【背景技術】
[0002]立體拍攝時,同時要拍左眼和右眼兩個畫面,通常的立體拍攝是兩臺攝影機同時拍。兩臺攝影機的間距同攝影機於被攝體之間的距離成正比。有時候攝影機離被攝體很近的情況下就要求兩臺攝影機的間距很近,以至於不能使兩臺攝影機並列安置,於是一臺對著被拍攝體,另一臺則通過三菱鏡的反射來同時拍攝。使得結構複雜,而且由於需要反射,所以其光學加工精度很高,設備成本非常昂貴。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在定格拍攝的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的用於定格拍攝的單機雙機位立體影像拍攝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於定格拍攝的單機雙機位立體影像拍攝裝置,它包括方位調整機構、照相機、旋轉平臺、左右移動滑塊和焦點控制驅動,所述方位調整機構上設置有軌道,所述左右移動滑塊活動安裝在軌道內,所述旋轉平臺安裝在左右移動滑塊上,所述照相機安裝在旋轉平臺上,所述焦點控制驅動安裝在照相機上。
[0005]本實用新型所述方位調整機構包括上支撐結構和下支撐結構,所述上支撐結構與下支撐結構轉動連接。
[0006]本實用新型還設置有俯仰調節機構和左右旋轉調節機構。
[0007]本實用新型還包括控制器,所述俯仰調節機構、左右旋轉調節機構、左右移動滑塊和焦點控制驅動都與控制器電連接。
[0008]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由控制器控制俯仰調節機構、左右旋轉調節機構、左右移動滑塊和焦點控制驅動,使得自動化程度得到提高,能夠實現精確的控制來拍攝,提高了拍攝精度。體積小,適合定格拍攝的小場景,尤其是微縮模型的場旦
-5^ O
[0009]可以避免由於引入三菱鏡,大幅度降低了設備的複雜度,降低了設備的精度要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實施例1和實施例2中的單機雙機位立體影像拍攝方法的拍攝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是左眼、右眼以及內傾角示意圖。
[0012]圖3是單機雙機位立體影像拍攝方法的拍攝裝置的軟體系統結構示意圖。
[0013]標號說明:左右移動滑塊1,旋轉平臺2,焦點控制驅動3,照相機4,方位調整機構5,軌道6,左眼7,左眼內傾角8,右眼9,右眼內傾角10,夾角11。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並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以下實施例。
[0015]實施例1。
[0016]參見圖1,本實施例中的用於定格拍攝的單機雙機位立體影像拍攝方法的拍攝裝置包括方位調整機構5、照相機4、旋轉平臺2、左右移動滑塊I和焦點控制驅動3,方位調整機構5上設置有軌道6,左右移動滑塊I活動安裝在軌道6內,旋轉平臺2安裝在左右移動滑塊I上,照相機4安裝在旋轉平臺2上,焦點控制驅動3安裝在照相機4上。
[0017]本實施例中,方位調整機構5包括上支撐結構和下支撐結構,上支撐結構與下支撐結構轉動連接。
[0018]本實施例中,單機雙機位立體影像拍攝方法的拍攝裝置還設置有俯仰調節機構和左右旋轉調節機構。
[0019]本實施例中,單機雙機位立體影像拍攝方法的拍攝裝置還包括控制器,俯仰調節機構、左右旋轉調節機構、左右移動滑塊I和焦點控制驅動3都與控制器電連接。使得控制器可以控制照相機4的俯仰、左右旋轉、左右位移以及焦點的調節,使得整個裝置能夠實現完全的自動化,提高了照相過程中的協同效果,增加了拍攝設備的拍攝精度。本實施例中,旋轉平臺2和控制器電連接。
[0020]本實施例中的單機雙機位立體影像拍攝方法的拍攝裝置使用方法如下:
[0021 ] 機位不變,拍攝一組被攝物體進行動作變化的定格動畫。
[0022]( I)根據畫面要求,設定好被攝物體第一幀畫面的動作,調整好單機雙機位立體影像拍攝方法的拍攝裝置,人工輸入控制器所需要的參數。控制器控制左右移動滑塊1,使得照相機4移動到左眼7位置,同時控制器控制旋轉平臺2,使照相機4在左眼7位置有一個向右的內傾角。然後,控制器控制焦點控制驅動3調節照相機4的焦點,使其焦點能夠符合被拍攝物與照相機4的距離。調整好之後拍攝一張左眼7位置的照片,標LI。
[0023](2),控制器控制左右移動滑塊1,使得照相機4移動到右眼9位置,同時控制器控制旋轉平臺2,使照相機4在右眼9位置有一個向左的內傾角,保持原焦點拍攝一張右眼9位置的照片,標R1。這樣就拍攝好了第一幀的畫面。
[0024](3),設定好被攝物體第二幀畫面的動作,重複以上步驟,得到L2、R2的照片。以此類推,拍攝完這組被攝物體所要完成動作的照片,分別把L和R系列各串成一組左右眼9的連續視頻,通過相關軟體把左右眼9的視頻組合成的這組鏡頭的連續立體影像視頻。
[0025]實施例2。
[0026]參見圖1,本實施例中的用於定格拍攝的單機雙機位立體影像拍攝方法的拍攝裝置包括方位調整機構5、照相機4、旋轉平臺2、左右移動滑塊I和焦點控制驅動3,方位調整機構5上設置有軌道6,左右移動滑塊I活動安裝在軌道6內,旋轉平臺2安裝在左右移動滑塊I上,照相機4安裝在旋轉平臺2上,焦點控制驅動3安裝在照相機4上。
[0027]本實施例中,方位調整機構5包括上支撐結構和下支撐結構,上支撐結構與下支撐結構轉動連接。
[0028]本實施例中,單機雙機位立體影像拍攝方法的拍攝裝置還設置有俯仰調節機構和左右旋轉調節機構。
[0029]本實施例中,單機雙機位立體影像拍攝方法的拍攝裝置還包括控制器,俯仰調節機構、左右旋轉調節機構、左右移動滑塊I和焦點控制驅動3都與控制器電連接。使得控制器可以控制照相機4的俯仰、左右旋轉、左右位移以及焦點的調節,使得整個裝置能夠實現完全的自動化,提高了照相過程中的協同效果,增加了拍攝設備的拍攝精度。本實施例中,旋轉平臺2和控制器電連接。
[0030]本實施例中的單機雙機位立體影像拍攝方法的拍攝裝置使用方法如下:
[0031]機位運動,拍攝一組被攝體為固定不動的場景的定格動畫。
[0032](I)結合「九軸全自動逐幀拍攝設備」完成。根據拍攝要求設定好所要的這組視頻畫面的時間,把拍攝時間按電影24幀/秒、電視25幀/秒計算出需要拍攝的幀數。
[0033](2)根據畫面需要設定第一關鍵幀Frame-Ι,在軟體中分別設定各個軸向的數值,照相機4會根據設定的數值運行到所要到達的第一幀的位置。然後控制器控制左右移動滑塊I (6),使得照相機4移動到左眼7位置,同時控制器控制旋轉平臺2,使照相機4在左眼7位置有一個向右的內傾角。然後,控制器控制焦點控制驅動3調節照相機4的焦點,使其焦點能夠符合被拍攝物與照相機4的距離。調整好之後就是第一幀左眼7位置的照片,標LI。
[0034](3)控制器控制左右移動滑塊1,使得照相機4移動到右眼9位置,同時控制器控制旋轉平臺2,使照相機4在右眼9位置有一個向左的內傾角,保持原焦點,這就是第一幀右眼9位置的照片,標R1。
[0035](4)根據畫面需要設定最後一關鍵幀frame-e,在軟體中分別設定各個軸向的數值,照相機4會根據設定的數值運行到所要到達的最後一幀的位置。同時重複以上左右眼9位置的操作,得到最後一幀的左右眼9的畫面Le、Re。對以上各個數值進行儲存。
[0036](5)設定完成後,點擊運行,安裝在雲臺上的照相機4,就會在各個軸向的聯合設置下,按照預先設定的軌跡運行,在每一幀的位置都分別拍攝下了 L和R兩組系列的圖像。
[0037](6)分別把L和R系列各串成一組左右眼9的連續視頻,通過相關軟體把左右眼9的視頻組合成的這組鏡頭的連續立體影像視頻。
[0038]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實用新型說明書的內容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定格拍攝的單機雙機位立體影像拍攝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方位調整機構、照相機、旋轉平臺、左右移動滑塊和焦點控制驅動,所述方位調整機構上設置有軌道,所述左右移動滑塊活動安裝在軌道內,所述旋轉平臺安裝在左右移動滑塊上,所述照相機安裝在旋轉平臺上,所述焦點控制驅動安裝在照相機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定格拍攝的單機雙機位立體影像拍攝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方位調整機構包括上支撐結構和下支撐結構,所述上支撐結構與下支撐結構轉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於定格拍攝的單機雙機位立體影像拍攝裝置,其特徵在於:還設置有俯仰調節機構和左右旋轉調節機構。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於定格拍攝的單機雙機位立體影像拍攝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控制器,所述俯仰調節機構、左右旋轉調節機構、左右移動滑塊和焦點控制驅動都與控制器電連接。
【文檔編號】H04N5/232GK203930322SQ201320887393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31日
【發明者】李煉, 郭春濤, 李瑛
申請人:浙江博採傳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