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的來歷作文
2023-07-14 02:38:29 1
三月三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節日,其間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給人們帶來許多快樂。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三月三的來歷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三月三的來歷_範文1】
三月三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節日,其間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給人們帶來許多快樂。
「三月三地菜煮雞蛋。」是江南一帶的俗話。傳說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是王母娘娘的生日。這天一大早,好心的王母娘娘為了天下人少受疾病的磨難,命觀音娘娘普降聖子。於是最有靈氣的地菜,便充當了這一愛心的使者。
地菜是一種綠色植物,小小巧巧的葉片貼地而生,學名叫薺菜。幼苗時期很不起眼,不仔細看很難找到,也許是為了方便人們採挖吧,地菜一般長在堤岸和菜地裡。地菜是隨了春風春雨來的。春風過處,你會看到嫩嫩的地菜齊刷刷的鑽出地面,你會發現一大片綠油油的地菜挺起了腰杆,葉片兒託著一粒粒珍珠般的小雨滴,讓你感到生機盎然,耳目一新。
民間不僅有「陽春三月三,薺菜當靈丹」的諺語,還流傳著「春食薺菜賽仙丹」的說法。可見薺菜不僅是佳餚一碟,更是靈藥一方。在中藥裹,薺菜的藥用價值非常廣泛,被譽為「菜中甘草」。祖國醫學認為:薺菜味甘、性涼、止血,明目等效用。
與其它少數民族的三月三相比,我們江南毫無特色可言,僅僅是吃的節日罷了。
像聚居在貴州、湖南、廣西的苗族、瑤族的三月三是「花炮節。」這天,人們喜氣洋洋地觀看或參加富有特殊競技性、對抗性的體育運動——搶花炮比賽。花炮是個直徑6釐米、外纏彩綢的鐵環,點燃火藥後,鐵環被轟到場地上空。當鐵環墜落下時,凡拾奪者使得分。
還有許多的民族在三月三日有不同的節日,這一天,其是歡樂無比啊!
【三月三的來歷_範文2】
俗話說:「農曆三月三,薺菜當靈丹」。從我跟奶奶住在一起時,我就知道每年的農曆三月三日要用地菜煮雞蛋吃,還要喝地菜煮雞蛋的水,那水一點都不好喝作文,還有一種很奇怪的氣味,可奶奶偏要我喝,還說喝了就有好吃的東西,為了好吃的東西,我只好喝了。
我喝完之後就問奶奶,為什麼每年的農曆三月三都要煮雞蛋呢?奶奶說:「這三月三呢是個特別的日子。」「怎麼特別呢?」我忙問,奶奶說:「傳說呀,這三月三呢是王母娘娘的生日,王母娘娘就命令觀世音菩薩灑下聖水,可這聖水被一種植物的東西——地菜,地菜吸引了聖水的靈氣,所以大家都用地菜煮雞蛋,還要唱地菜煮雞蛋的水。」
原來這就是三月三,煮雞蛋的來歷呀!真有趣。
【三月三的來歷_範文3】
每天早上,我都會吃早點,每每來到早點攤前,看著什麼包子、餃子、粑這些,我總是了了解決,吃著吃著就想起了每年三月三奶奶做的臘肉韭菜粑。我趴在座位上陷入了沉思。那是去年的三月初三,在我們這管這天叫鬼節,又叫粑節。
快到粑節了,那個星期天我早早的起床,拉著妹妹,到野外採了好多的韭菜,奶奶也提前把米淘洗乾淨晾曬乾磨成了粉,就等著粑節的到來了,去年的粑節正好也是清明節,我們祭祖回來後,奶奶就在忙活了,正在那和粉,裡面放了韭菜和臘肉丁,我蹲在奶奶旁,問奶奶為什麼三月初三叫粑節,為什麼要吃粑。奶奶告訴我,在我們這有這麼個說法,這要從女媧造人說起,女媧在第七天造好了人,但是她已經很累了,仙氣不足,給人靈魂時,沒附在肉體,風一吹就飄到野外了,每到三月三那天,野外的一種野韭菜氣味最濃,人的靈魂都被吸引了,附在了上面,女媧就叫人去吃這種野韭菜,還要吃米糊,這樣就歸位了,後來人們就將這種韭菜加米粉摻和在一起做成粑,吃下,靈魂就不再飄走了,粑魂粑魂,再說韭菜粑諧音久財發。我聽了,覺得有點迷信,但總算也是一種期盼,期盼平平安安,財運大發,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奶奶揉了好多粑,我在灶下添柴,奶奶在鍋裡放了些油,把揉好的粑放入鍋中,煎幾分鐘後又翻轉過來再煎兩三分鐘,奶奶說「好了,別再添柴了。」還沒等奶奶裝起來,我就從鍋裡搶出一個,那個燙的我左手換右手,香氣撲鼻使我忘記了痛,妹妹大老遠就喊著「好香好香」,衝進廚房把我手中的粑,搶了去,我還沒來得及看清呢,奶奶邊說別急別急,多著呢,又從鍋裡取出一個用紙包著放到了我們的手裡。我望著這焦黃的粑,直流口說,我輕輕咬了一口,外脆裡嫩,既有臘肉的香味,又有韭菜的清香,好吃極了,我越吃越帶勁,一個粑不知不覺就下肚了。我看看妹妹,只見她雙手捧著,從四周吃起,一個圓形最後成了圓點被她塞進了嘴裡,最後還用舌頭向嘴唇四周撈了了一下,就像牛吃草一樣。奶奶拿了兩個用碗裝著放在鍋臺裡邊,供灶神,然後用筷子夾起慢慢地吃著,嘴角還一厥一厥的,每吃一口都用舌頭舔一下嘴唇。我一口氣吃了六個,妹妹說她也吃了六個。實在肚子裝不下,那個好吃真是沒的說。恨不得扒在鍋沿吃。可惜爸媽常年在外打工,沒能吃到奶奶的美味,我想,他們在外也作了家鄉的這種粑吧,因為今天可是三月三啊!吃完後,妹妹挺著個大肚子大搖大擺的一手拿著一個出去了,我也不甘落後,也拿著兩個藏了起來,等能吃時在來享受。還叮囑奶奶說,晚上還要吃這粑。想著想著,口水都流進了裝早點的袋子裡。
快到三月三了,我又可以嘗到奶奶的,臘肉韭菜粑了。
三月三,真好。
【三月三的來歷_範文4】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壯鄉武鳴,這是一個壯民族風俗濃厚的地區。說起家鄉的「三月三」那是十分有趣的。
農曆三月三是壯鄉的傳統歌節,這一天,勤勞的壯族人民家家戶戶都做香噴噴的五色糯米飯,殺雞宰鴨,備上豐盛的壯家宴招待親朋好友。
當天,人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來到縣城趕歌圩。縣城到處是張燈結彩,鮮花盛開,彩旗飄揚,來自四面八方的賓客擠滿了縣城的大街小巷,共同歡度「三月三」歌圩。
歌圩的活動豐富多彩,有千人竹竿舞、拋繡球、搶花炮、唱山歌,還有鬥雞、鬥鳥、鬥牛等,其中千人竹竿舞是歌圩活動人氣最旺的節目。千人竹竿舞分為好多個方塊進行表演,姑娘和小夥子們身著鮮豔的服飾,舞動著手中的道具靈巧地跳著。展現了壯族人民的勤勞勇敢,讓人看得眼花繚亂,讚不絕口。
當夜幕降臨,狂歡了一天的人們都漸漸散去。但江濱公園的歌臺依舊熱鬧非凡,山歌對唱還連綿不斷。聽說每年的歌圩山歌唱上三天三夜都唱不完,好比壯家人的幸福生活紅紅火火,壯民族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