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電池組件及其製造方法
2023-05-19 08:01:21 3
專利名稱:太陽電池組件及其製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太陽電池組件及其製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種背接觸太陽電池組件及一種背接觸太陽電池組件的製造方法。
背景技術:
背接觸太陽電池(或稱為背電極太陽電池)是指電池的正極和負極均位於電池背面的一種矽太陽電池。相比傳統的矽太陽電池,由於在電池的正面取消了主柵線,降低了遮光損失,從而加大了有效採光面積,提高了電池的效率。此外,由於電池的正、負極均位於電池的背面,從而方便了電池的連接和封裝,簡化了製作工藝;並且由於電池正面的主柵線減少,使電池從正面看起來更為美觀。所以背接觸太陽電池越來越受到行業的關注並逐步開始產業的應用。
若背電場為正電場,在背接觸太陽電池組件的製造過程中,當採用傳統的電連接方式將相鄰電池片電性串接時,連接負電極的電性連接裝置不可避免的會與正電場接觸,從而造成短路;若背電場為負電場,當採用傳統的電連接方式將相鄰電池片電性串接時,連接正電極的電性連接裝置同樣不可避免的會與負電場接觸,造成短路。因此如何解決背接觸太陽電池組件相鄰電池片串聯時會出現的短路問題,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太陽電池組件,其能夠使設置在背接觸太陽電池背面的用於連接第一電極的第一導電件與背面的和第一電極極性相反的電場可靠絕緣,從而確保背接觸太陽電池組件能夠實現產業的應用。本發明的目的還在於提供一種太陽電池組件的製造方法,其能夠使設置在背接觸太陽電池背面的用於連接第一電極的第一導電件與背面的和第一電極極性相反的電場可靠絕緣,從而確保背接觸太陽電池組件能夠實現產業的應用。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之一,本發明的一種太陽電池組件,該組件包括太陽電池,所述太陽電池在其一側表面上設置有相互絕緣隔離的第一電極和與所述第一電極極性相反的第二電極,且所述表面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電極極性相反的電場;第一導電件,電性連接所述第一電極;絕緣層,設置在太陽電池的所述表面和所述第一導電件之間。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絕緣層包括可脫離太陽電池的所述表面的絕緣條。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絕緣條含有可發性聚乙烯或熱塑性彈性體或聚氟乙烯複合膜或矽基材料。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絕緣條上開設有通孔,第一導電件通過通孔與第一電極電性連接。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絕緣條的一端延伸超出太陽電池所述表面的邊緣。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絕緣層包括附著於太陽電池的所述表面上的絕緣材料。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絕緣材料包括絕緣娃膠。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導電件 包括縱長延伸的基帶及相對於基帶所處平面凸出的凸出部。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凸出部與所述第一電極對應設置,且凸伸入所述通孔而與所述第一電極電性連接。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電極凸出所述表面外。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該組件還包括電性連接所述第二電極的若干第二導電件。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電極呈矩形狀。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該組件還包括互連導電件以電性連接所述若干第二導電件。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電極為負電極,所述第二電極為正電極,所述電場為正電場。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電極為正電極,所述第二電極為負電極,所述電場為負電場。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之一,本發明的一種太陽電池組件,該組件包括第一太陽電池及與所述第一太陽電池相鄰的第二太陽電池,所述第一和第二太陽電池均包括用於接收輻照的正面及與所述正面相對的背面,且在所述背面上設置有第一電極、與第一電極極性相反的第二電極和與第一電極極性相反的電場;第一導電件,電性連接所述第一電極;第二導電件,電性連接所述第二電極;絕緣層,設置在所述第一、第二太陽電池的背面和所述第一導電件之間;互連導電件,電性連接第一太陽電池的第二導電件和第二太陽電池的第一導電件。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絕緣條設有與所述第一電極對應設置的通孔,所述第一導電件設有凸伸入所述通孔內並與所述第一電極電性連接的凸出部。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互連導電件位於第一太陽電池的背面,並與第一太陽電池背面上的第二導電件連接。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互連導電件位於第二太陽電池的背面,並與所述第二太陽電池背面上的第一導電件連接。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互連導電件與所述第二太陽電池的背面之間設有
絕緣層。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電極為負電極,所述第二電極為正電極,所述電場為正電場。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電極為正電極,所述第二電極為負電極,所述電場為負電場。
為實現上述另一發明目的,本發明的一種太陽電池組件的製造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提供第一太陽電池和與所述第一太陽電池相鄰的第二太陽電池,所述第一和第二太陽電池分別在其一側表面上設置有若干排第一電極、若干排與第一電極極性相反的第二電極、以及與第一電極極性相反的電場,其中每一排第一電極均包括若干個第一電極;提供若干第二導電件以分別連接每一排第二電極;提供絕緣層,其位於所述第一、第二太陽電池背面上的每排第一電極周圍;提供若干第一導電件以分別連接每一排第一電極,所述絕緣層位於第一導電件及第一、第二太陽電池背面之間;提供互連導電件以連接第一太陽電池的第二導電件和第二太陽電池的第一導電件。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提供第一導電件的步驟包括將所述第一導電件加工形成與每一排第一電極對應的若干凸出部;將所述第一導電件的凸出部與每一排第一電極對應電性連接。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提供絕緣層的步驟包括,在第一和第二太陽電池的所述表面上,位於每一排第一電極外的第一導電件所在位置處塗刷絕緣材料。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提供絕緣層的步驟包括,在第一和第二太陽電池的所述表面上位於第一導電件所在位置處提供絕緣條,所述絕緣條上預先開設有與每一排第一電極對應的通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太陽電池背面和第一導電件之間設置絕緣層,可避免連接第一電極的第一導電件與電池背面的與第一電極極性相反的電場接觸而發生短路,從而確保背接觸式太陽電池組件能夠實現產業的應用。
圖I是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方式
中太陽電池背面的平面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方式
中用於在負極導電件和太陽電池背面間實現絕緣的絕緣條的平面示意圖;圖3是圖2所示的絕緣條安裝到圖I所示的太陽電池背面上後的平面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方式
中負極導電件的側視圖;圖5是圖4所示的負極導電件安裝到圖3所示的太陽電池背面上後的平面示意圖;圖6是在圖4所示的太陽電池背面上進一步安裝正極導電件和互連導電件後的平面示意圖;圖7是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方式
中兩個相鄰電池片連接的平面示意圖;圖8是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方式
中太陽電池組件的截面剖視示意圖;圖9與圖7類似,其中在互連導電件和太陽電池背面之間還設置有絕緣層。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以金屬穿透式(Metallization Wrap Through, MWT)背接觸太陽電池為例對本發明的太陽電池組件進行詳細描述,但本發明的應用並不僅限於MWT背接觸太陽電池,其同樣可以應用其他類型的背接觸太陽電池,如金屬環繞式(MetallizationWrap Around, MWA)背接觸太陽電池、或射極穿透式(Emitter Wrap Through, EffT)背接觸太陽電池。太陽電池組件用於吸收光能,並將光能轉化為電能輸出,其可以是由若干太陽電池串聯後進行封裝並按方陣排列形成的大面積電池組件。圖I所示的為採用金屬穿透(MWT)技術的一太陽電池10的背面11。太陽電池一般由兩塊或多塊半導體薄片組成,半導體材料通常是矽,如單晶矽、多晶矽、非晶矽等。當太陽電池的正面接收到光的輻照後,電池兩端出現異號電荷的積累,即產生「光生電壓」,這就是「光生伏特效應」,在光生伏特效應的作用下,電池的兩端產生電動勢,從而將光能轉換 成電能。對於MWT太陽電池而言,電池的正面(未圖示)通常設置有若干平行排列的金屬柵線(未圖示),以在接收光的輻照後,收集產生的光生電流。電池的背面11設置有正電極111和負電極112,由於電池的背面會通過印刷鋁漿料以形成正電場,所以負電極需通過一定的方式與正電極和正電場形成絕緣。例如,圖I中所示的在負電極112的周圍還形成有絕緣區域(未標示),來防止負電極與周圍的正電場電性導通。該絕緣區域可以通過雷射刻蝕而成,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形成。負電極112和位於正面的金屬柵線通過貫穿電池的通孔(未圖示)連接,該通孔可以通過雷射鑽孔技術獲得,並且在通孔內表面形成有金屬鍍層,使正面的金屬柵線與背面的負電極電性導通,從而,將金屬柵線收集到的光生電流轉移到負電極。由於MWT技術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如2007年2月21日公告的歐洲專利EP 0 985 233 BI號,所以申請人在此不再進一步展開敘述。如圖I所示,本實施方式中,電池的背面上設置有交錯排列的若干排正電極111和若干排負電極112,其中正電極111/負電極112的每一排至少包括兩個相互間隔設置的電極端子,該電極端子呈矩形狀,且凸出於電池的背面設置。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輕易想到的是,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正、負電極111、112的形狀、個數、及排列方式均可視不同的設計需求而發生變化。參照圖2至圖7所示,除了太陽電池10夕卜,太陽電池組件還包括用於相應連接每排正電極111和負電極112的若干正極導電件31和若干負極導電件32、設置在負極導電件32和太陽電池的背面11之間的絕緣層、以及用於在相鄰的太陽電池10之間實現電性連接的互連導電件33。如圖2所示的絕緣層的一種實施方式,在本實施方式中,絕緣層為可脫離太陽電池10背面11的一絕緣條20。絕緣條20由絕緣材料製成,如可發性聚乙烯(ExpandablePolyethylene, EPE)、或熱塑性彈性體(Thermoplastic Elastomer, TPE)、或聚氟乙烯複合膜(TPT)或矽基材料等。絕緣條20呈長條狀,其具有一本體21,在本體21上開設有與每一排負電極112對應的通孔22,其中相鄰兩個通孔22的間隔與對應的相鄰兩個負電極112的間隔相當,通孔22同樣呈矩形狀,與負電極112的尺寸相當。需要說明的是,前文及後文中所提及的「相當」包括完全相同,也包括在容許範圍內的大致相同。例如,相鄰通孔22的間距可以稍大於相應的相鄰負電極112的間距,只需確保負電極112能夠在通孔中露出;通孔22的尺寸可以稍小於負電極112的尺寸。另外,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輕易想到的是,通孔22的形狀也可以與負電極112不一致,如通孔22可是圓形,該圓形的直徑小於或等於負電極112的矩形的短邊即可。此外,在其它實施方式中,絕緣層可以是附著在太陽電池10的背面11上的絕緣材料,如在負電極周圍塗刷絕緣矽膠等,這種方式同樣可以有效地在負極導電件32和太陽電池10的背面11之間實現電性阻隔。
本實施方式中,正極導電件31和負極導電件32均採用焊帶30的形式。如圖4所示,該焊帶30為一金屬條,其包括一長條形基帶301和相對於基帶所處平面凸出的若干凸出部302。其中用於正極或負極導電件31的焊帶上的凸出部302的個數及相鄰凸出部的間隔分別與每一排正、負電極111、112的個數和相鄰電極端子的間隔相當。凸出部302主要用於在焊帶30安裝到太陽電池10的背面11上時,穿過絕緣層上的通孔,與相應的電極端子固定連接以形成電性接觸,如本實施方式中採用的焊接。該凸出部302可以是與基帶301一體形成,如通過折彎或衝壓來形成;也可以通過附加的形式設置在基帶上,如在基帶表面焊接一個凸點。在本實施方式中,可將焊帶預先裁剪成寬度與電極端子的矩形寬度相當,然後只要折彎基帶就可以形成凸出部,從而方便了太陽電池組件的生產製造。由於正極導電件31和太陽電池背面11之間不會設置絕緣層,所以正極導電件31可以採用不需要折彎的焊帶,即省去了凸出部。此外,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正極導電件可以省去,即直接在太陽電池的背面11上形成長條形的正電極。另外,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每一排的若干負電極呈長條狀,即形成一整體式的長條狀負電極,此時所述絕緣層20上的通孔22也對應設置成一長條形通孔,所述基帶301上也只需設有一個與長條形通孔相應的長條形凸出部302即可。本實施方式中,互連導電件33用於實現相鄰太陽電池的正、負極導電件31、32之間的互連,其可以採用金屬條的形式。 參照圖3、圖5、圖6、和圖7所示,組裝時,先將絕緣條20安裝到太陽電池10的背面11,其中絕緣條20上的通孔22與相應的負電極112正對,絕緣條20的一端25延伸超出太陽電池10的邊緣115,並可進一步搭接到相鄰太陽電池的背面上(如圖7所示)。然後,將負極導電件32連接到太陽電池的背面11,其中負極導電件上的凸出部與相應的負電極焊接,由於絕緣條20設置在負極導電件32和太陽電池的背面11之間,且絕緣條20在縱長方向和橫寬方向上都阻隔了負極導電件32和太陽電池背面11的接觸,從而使得負極導電件32與太陽電池的背面11的正電場有效絕緣。再後,將正極導電件31連接到太陽電池的背面11,其中正極導電件上的凸出部與相應的正電極111焊接。當然,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正極導電件31和負極導電件32安裝到太陽電池背面11的順序可以變換;或者負極導電件32可以先與絕緣條20組裝,然後再將兩者一起安裝到太陽電池的背面11上。參照圖6和圖7所示的兩個相鄰太陽電池的連接,當然,太陽電池組件通常包括十幾個或幾十個如此連接的太陽電池,以下僅以其中相鄰的兩個為例進行說明。本實施方式中,互連導電件33先將第一太陽電池101背面上的若干正極導電件311電性連接在一起,然後再與由第二太陽電池102背面上延伸過來的若干負極導電件322實現電性連接。由於互連導電件33先與正極導電件311連接,從而互連導電件可與太陽電池的背面直接接觸而無需進行絕緣。當然,在其它實施方式中,如圖9所示,互連導電件33也可以先與第二太陽電池102的負極導電件322先連接,然後再與第一太陽電池101上的正極導電件311連接,只不過此時需要在互連導電件33和第二太陽電池102背面之間預先設置絕緣層29,該絕緣層的設置方式可以和上述設置在負極導電件和太陽電池背面之間的絕緣層相同,申請人在此不再予以贅述。此外,互連導電件可以設置在第一太陽電池的背面,也可以設置在第二太陽電池的背面。由於絕緣條20的端部25進一步延伸超出第二太陽電池102的邊緣115並與第一太陽電池101的背面搭接,從而從太陽電池的正面看,負極導電件322被絕緣條20遮擋而無法被看到,確保了太陽電池組件的美觀。
配合參照圖8所示的經過層壓封裝後的太陽電池組件的剖視示意圖。位於太陽電池組件100背面底部的是用於保護封裝的背板40,其可以由聚氟乙烯複合膜(TPT)製成。位於太陽電池組件100正面頂部的是可透光的玻璃,通常為鋼化玻璃。位於太陽電池組件100中部的為上述實施方式中提及的互連在一起的若干太陽電池10、設置在太陽電池背面的絕緣條20、及用於正、負極導電件的焊帶30。位於太陽電池10的上、下兩側分別設有熱融膠粘劑,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其具有一定的彈性,可將太陽電池包裹在其內,並和上層玻璃和下層背板粘合為一體。上述實施方式中介紹的太陽電池的結構均為n+/p結構,即太陽電池正面為n型矽,背面為p型矽,這種結構的太陽電池正面形成負電場,而背面形成正電場,所以位於背面的負電極(將與背面電場極性相反的電極定義為第一電極,相應地,與第一電極極性相反的電極為第二電極)和負極導電件(將連接第一電極的導電件定義為第一導電件,連接第二電極的導電件定義為第二導電件)需要與正電場有效絕緣。對於P+/n結構的太陽電池,由於太陽電池正面為P型矽,背面為n型矽,所以在太陽電池正面形成正電場,而在背面形成負電場。本發明同樣可應用於P+/n結構的太陽電池,此時,需要將位於背面的正電極 (第一電極)和正極導電件(第一導電件)與背面負電場有效絕緣,其絕緣方式與上述實施方式中相同,申請人在此不再予以贅述。通過在太陽電池背面和第一導電件之間設置絕緣層,可避免連接第一電極的第一導電件與電池背面的與第一電極極性相反的電場接觸而發生短路,從而確保背接觸式太陽電池組件能夠實現產業的應用。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並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權利要求
1.一種太陽電池組件(100),其特徵在於,該組件包括 太陽電池(10),所述太陽電池在其一側表面(11)上設置有相互絕緣隔離的第一電極(112)和與所述第一電極極性相反的第二電極(111),且所述表面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電極極性相反的電場; 第一導電件(32),電性連接所述第一電極; 絕緣層(20),設置在太陽電池的所述表面(11)和所述第一導電件(32)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太陽電池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絕緣層包括可脫離太陽電池的所述表面的絕緣條(2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太陽電池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絕緣條含有可發性聚乙烯或熱塑性彈性體或聚氟乙烯複合膜或矽基材料。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太陽電池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絕緣條(20)上開設有通孔(22),第一導電件(32)通過通孔與第一電極電性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太陽電池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絕緣條的一端(25)延伸超出太陽電池所述表面的邊緣。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太陽電池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絕緣層包括附著於太陽電池的所述表面上的絕緣材料。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太陽電池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絕緣材料包括絕緣矽膠。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太陽電池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導電件包括縱長延伸的基帶(301)及相對於基帶所處平面凸出的凸出部(302)。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太陽電池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凸出部與所述第一電極對應設置,且凸伸入所述通孔而與所述第一電極電性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太陽電池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電極凸出所述表面(11)外。
11.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太陽電池組件,其特徵在於該組件還包括電性連接所述第二電極的若干第二導電件。
12.根據權利要求I至11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太陽電池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電極呈矩形狀。
13.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太陽電池組件,其特徵在於該組件還包括互連導電件以電性連接所述若干第二導電件。
1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太陽電池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電極為負電極,所述第二電極為正電極,所述電場為正電場。
1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太陽電池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電極為正電極,所述第二電極為負電極,所述電場為負電場。
16.一種太陽電池組件,其特徵在於,該組件包括 第一太陽電池(101)及與所述第一太陽電池相鄰的第二太陽電池(102),所述第一和第二太陽電池均包括用於接收輻照的正面及與所述正面相對的背面(11),且在所述背面上設置有第一電極(112)、與第一電極極性相反的第二電極(111)和與第一電極極性相反的電場; 第一導電件(32),電性連接所述第一電極;第二導電件(31),電性連接所述第二電極; 絕緣層(20),設置在所述第一、第二太陽電池的背面(11)和所述第一導電件(32)之間; 互連導電件(33),電性連接第一太陽電池的第二導電件和第二太陽電池的第一導電件。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太陽電池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絕緣條(20)設有與所述第一電極對應設置的通孔(22),所述第一導電件(32)設有凸伸入所述通孔內並與所述第一電極電性連接的凸出部(302)。
18.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太陽電池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互連導電件(33)位於第一太陽電池(101)的背面,並與第一太陽電池背面上的第二導電件(311)連接。
19.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太陽電池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互連導電件(33)位於第二太陽電池(102)的背面,並與所述第二太陽電池背面上的第一導電件(322)連接。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太陽電池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互連導電件(33)與所述第二太陽電池(102)的背面之間設有絕緣層。
21.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太陽電池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電極為負電極,所述第二電極為正電極,所述電場為正電場。
22.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太陽電池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電極為正電極,所述第二電極為負電極,所述電場為負電場。
23.—種太陽電池組件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提供第一太陽電池(101)和與所述第一太陽電池相鄰的第二太陽電池(102),所述第一和第二太陽電池分別在其一側表面(11)上設置有若干排第一電極(112)、若干排與第一電極極性相反的第二電極(111)、以及與第一電極極性相反的電場,其中每一排第一電極均包括若干個第一電極; 提供若干第二導電件(31)以分別連接每一排第二電極; 提供絕緣層(20),其位於所述第一、第二太陽電池背面(11)上的每排第一電極周圍;提供若干第一導電件(32)以分別連接每一排第一電極,所述絕緣層位於第一導電件及第一、第二太陽電池背面(11)之間; 提供互連導電件(33)以連接第一太陽電池的第二導電件和第二太陽電池的第一導電件。
24.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太陽電池組件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提供第一導電件的步驟包括 將所述第一導電件加工形成與每一排第一電極對應的若干凸出部(302); 將所述第一導電件的凸出部與每一排第一電極對應電性連接。
25.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太陽電池組件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提供絕緣層(20)的步驟包括,在第一和第二太陽電池的所述表面上,位於每一排第一電極(112)外的第一導電件所在位置處塗刷絕緣材料。
26.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太陽電池組件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提供絕緣層(20)的步驟包括,在第一和第二太陽電池的所述表面上位於第一導電件所在位置處提供絕緣條(20),所述絕緣條上預先開設有與每一排第一電極對應的通孔(22)。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太陽電池組件,其包括太陽電池,所述太陽電池在其一側表面上設置有相互絕緣隔離的第一電極和與所述第一電極極性相反的第二電極,且所述表面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電極極性相反的電場;第一導電件,電性連接所述第一電極;以及絕緣層,設置在太陽電池的所述表面和所述第一導電件之間。通過在太陽電池背面和第一導電件之間設置絕緣層,可避免連接第一電極的第一導電件與電池背面的與第一電極極性相反的電場接觸而發生短路,從而確保背接觸式太陽電池組件能夠實現產業的應用。
文檔編號H01L31/18GK102800723SQ201110140708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27日
發明者章靈軍, 沈堅, 王栩生 申請人:蘇州阿特斯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