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打氣泵的改進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09:53:01 2
電動打氣泵的改進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動打氣泵的改進結構,包括殼體及設於殼體內的馬達和充氣裝置。馬達的軸心端部設有風扇,馬達的端部連接有罩體,風扇與罩體之間形成第一風道。風扇與充氣裝置之間形成第二風道。充氣裝置包括氣缸、蓋體、進氣管和出氣管。氣缸設於馬達的端部,蓋體設於氣缸上,進氣管連接於氣缸的底端,出氣管連接於氣缸的頂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散熱效果好,使用壽命長。
【專利說明】電動打氣泵的改進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充氣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電動打氣泵的改進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電動打氣泵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使用,但是打氣泵的散熱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傳統的電動沒有散熱機構,使用中氣缸和馬達的溫度較高,導致活塞環在高溫下運行容易磨損。此外,電動打氣泵的出氣管在連接氣缸出氣口的位置因溫度高容易老化而損壞,使用壽命短。
【發明內容】
[0003]基於此,有必要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點的問題,提供一種電動打氣泵的改進結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散熱效果好,延長了打氣泵的使用壽命。
[0004]一種電動打氣泵的改進結構,包括殼體及設於所述殼體內的馬達和充氣裝置,所述馬達的軸心端部設有風扇,所述馬達的端部連接有罩體,所述風扇與罩體之間形成第一風道;所述風扇與充氣裝置之間形成第二風道;所述充氣裝置包括氣缸、蓋體、進氣管和出氣管,所述氣缸設於所述馬達的端部,所述蓋體設於所述氣缸上,所述進氣管連接於所述氣缸的底端,所述出氣管連接於所述氣缸的頂端。
[000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充氣裝置的外側部設有消音蓋,所述消音蓋與馬達之間形成一密閉腔體,所述進氣管與密閉腔體相連通。
[000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罩體上設有散熱孔。
[000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殼體上設有導熱孔。
[000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進氣管呈弧形倒轉結構。
[000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進氣管的進氣口與第二風道之間設有風道分隔板。
[00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殼體上設有控制開關。
[0011]上述電動打氣泵的改進結構,結構簡單,散熱效果好,在馬達的軸芯上安裝有風扇,在使用中,風扇通過所述第一風道對馬達進行散熱,使馬達的一次可持續工作的時間及總體壽命延長;通過所述第二風道對充氣裝置進行散熱,使氣缸冷卻溫度降低,從而避免氣缸因高溫而過快磨損。此外,所述出氣管與氣缸的連接端不易老化,使用壽命更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視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去除殼體後的俯視圖。
[0014]以下是本實用新型零部件符號標記說明:
[0015]殼體10、導熱孔11、控制開關12、馬達20、罩體21、散熱孔211、充氣裝置30、氣缸31、蓋體32、進氣管33、出氣管34、風扇40、第一風道50、第二風道60、消音蓋70、密閉腔體80、風道分隔板90。【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徵、技術手段以及所達到的具體目的、功能,解析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與精神,藉由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詳述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0017]—種電動打氣泵的改進結構,包括殼體10及設於殼體10內的馬達20和充氣裝置30。馬達20的軸心端部設有風扇40,馬達20軸心的轉動帶動風扇40旋轉。馬達20的端部連接有罩體21,風扇40與罩體21之間形成第一風道50。風扇40與充氣裝置30之間形成第二風道60。風扇40所產生的涼風通過第一風道50將冷卻馬達20,通過第二風道60為充氣裝置30降溫。
[0018]充氣裝置30包括氣缸31、蓋體32、進氣管33和出氣管34。氣缸31設於馬達20的端部,蓋體32設於氣缸31上,進氣管33連接於氣缸31的底端,出氣管34連接於氣缸31的頂端。進氣管33呈弧形倒轉結構,進氣管33倒轉了 180度,進氣管33的進氣口與第二風道60之間設有風道分隔板90。此結構避免了灰塵進入進氣管33,起到過濾空氣的作用。
[0019]充氣裝置30的外側部設有消音蓋70。消音蓋70與馬達20之間形成一密閉腔體80,進氣管33與密閉腔體80相連通,且進氣管33採用延長管進氣方式,讓氣體直接進入密閉腔體80,此結構保證了進氣口的氣流的溫度與大氣溫度相同,同時延長進氣管33還起到消音的作用。
[0020]罩體21上設有散熱孔211。該散熱孔211便於風扇40所吹的風散發出去,使馬達20降溫。
[0021]殼體10上設有導熱孔11和控制開關12。導熱管便於風扇40所吹的風經過第二風道60吹出殼體10外。控制開關12用於控制打氣泵的開啟與停止。
[0022]在使用本實用新型時,將風扇40固定安裝在馬達20的軸心上,通過控制開關12開啟打氣泵時,馬達20運行,所述軸心帶動風扇40轉動,產生涼風。涼風通過所述第一風道50吹向罩體21,並從罩體21的散熱孔211中吹出,所吹出的涼風環繞在馬達20的周圍,使馬達20冷卻。此外,涼風通過所述第二風道60吹向所述充氣裝置30,並從所述殼體10的導熱孔11中吹出,使充氣裝置30的溫度降低。
[0023]綜上所述,上述電動打氣泵的改進結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散熱效果好,在馬達20的軸芯上安裝有風扇40,在使用中,風扇40通過所述第一風道50對馬達20進行散熱,使馬達20的一次可持續工作的時間及總體壽命延長;通過所述第二風道60對充氣裝置30進行散熱,使氣缸31冷卻溫度降低,從而避免氣缸31因高溫而過快磨損。所述出氣管34與氣缸31的連接端不易老化,使用壽命更長。
[0024]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動打氣泵的改進結構,包括殼體及設於所述殼體內的馬達和充氣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馬達的軸心端部設有風扇,所述馬達的端部連接有罩體,所述風扇與罩體之間形成第一風道;所述風扇與充氣裝置之間形成第二風道;所述充氣裝置包括氣缸、蓋體、進氣管和出氣管,所述氣缸設於所述馬達的端部,所述蓋體設於所述氣缸上,所述進氣管連接於所述氣缸的底端,所述出氣管連接於所述氣缸的頂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打氣泵的改進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充氣裝置的外側部設有消音蓋,所述消音蓋與馬達之間形成一密閉腔體,所述進氣管與密閉腔體相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打氣泵的改進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罩體上設有散熱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打氣泵的改進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上設有導熱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打氣泵的改進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氣管呈弧形倒轉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打氣泵的改進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氣管的進氣口與第二風道之間設有風道分隔板。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打氣泵的改進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上設有控制開關。
【文檔編號】F04B39/06GK203655558SQ201320845879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0日
【發明者】付水英 申請人:付水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