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整體仿古建築正脊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11:08:11 2
專利名稱:一種整體仿古建築正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仿古建築的創新結構,尤其涉及一種中大型仿古建築的正脊整體性結構的研製和施工方案。
背景技術:
隨著歷史文化的傳承,古代建築被大量地保存至今,成為各地旅遊的重要資源,這對教育下一代掌握中華民族文化具有深刻的意義。在眾多的古代建築中,「大雄寶殿」是各宗教性建築中的主要建築物。也有許多新建的寺廟性建築,其中「大雄寶殿」等建築更是突破傳統仿古建築的體量及跨度,達到了規模上的一個新高。這同時也帶來了技術上需要攻克的新的難題。比較突出的便是:為與建築的體量相配合,仿古建築的正脊被大幅提高,有的甚至高達2.5m。如此高度的正脊抗水平風荷的要求便相當高,傳統的仿古建築正脊結構將受到挑戰。試驗證明,傳統正脊的骨架無法滿足要求。
發明內容鑑於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整體仿古建築正脊,解決現有大型仿古建築的正脊抗水平風荷較弱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第一個目的一種整體仿古建築正脊,包括設於木桁或砼桁之上的椽、望磚、防水層、老瓦頭、滾筒、瓦條、皇脊釘、皇鏈、字牌、龍腰、亮花筒和蓋筒,所述正脊總高2m以上;其特徵在於:所述正脊的皇脊釘為10cm*10cm的不鏽鋼方管,方管外澆灌混凝土;所述滾筒內及蓋筒內分別設有鋼筋混凝土梁,混凝土澆注的皇脊釘與上下兩根鋼筋混凝土梁相連形成鋼筋混凝土框架。進一步地,所述正脊中包含數根皇脊釘,在正脊橫向開間方向上沿正脊中心對稱布設。進一步地,所述皇脊釘與正脊的字牌、龍腰位置重合。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不僅保留了仿古建築的古色風味,且提高了大型仿古建築的正脊抗水平風荷的能力,為大型仿古建築得以持久保留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整體仿古建築正脊的正視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整體仿古建築正脊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針對現有大型仿古建築的正脊抗水平風荷較弱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整體仿古建築正脊並詳細提供了該整體仿古建築正脊的施工工藝。通過對正脊設置砼框架,從而提高了大型仿古建築的正脊抗水平風荷的能力。[0012]首先從該整體仿古建築正脊的結構來了解,該種整體仿古建築正脊,包括設於木桁(或砼桁)之上的椽、望磚、防水層、老瓦頭4、滾筒、瓦條、皇脊釘2、皇鏈、字牌5、龍腰、亮花筒和蓋筒6,正脊總高2m以上;特別地,該正脊的皇脊釘2採用10cm*10cm規格的不鏽鋼方管,方管外澆灌混凝土加固,得以形成強有力的中間支柱;滾筒內設有一條鋼筋混凝土梁1,蓋筒內側也設有鋼筋混凝土梁3,混凝土澆注的皇脊釘與上下兩根鋼筋混凝土梁相連形成砼框架,該砼框架使得仿古建築正脊形成一個整體,使得仿古建築正脊整體性加固,提高了仿古建築正脊的抗水平風荷的能力。另外,正脊中包含複數根皇脊釘及吻樁,在正脊橫向跨度方向上沿正脊中心對稱布設,使得仿古建築正脊整體結構美觀。皇脊釘與正脊的磚細字牌位置重合,不影響到仿古建築的外觀。從施工工藝來看:該整體仿古建築正脊的施工工藝包括步驟:1、基於仿古建築的木桁垂向向上埋設數根皇脊釘,由於正脊總高2m以上,所以皇脊釘優選採用10cm*10cm的方管;I1、在正脊的滾筒內設鋼筋混凝土梁,包覆皇脊釘與木桁的接點,使得皇脊釘與木桁連接牢固,增強整體性;II1、在皇脊釘外澆灌混凝土,外砌磚細字牌、亮花筒、暗花筒等,皇脊釘與正脊的字牌、龍腰位置重合,不影響到古建築的外觀;IV、在皇脊釘頂端沿正脊橫向跨度設置一條鋼筋混凝土梁,製成鋼筋混凝土框架,形成整體仿古建築正脊的框架結構,最後砌築蓋筒,完成施工。其中步驟I中埋設皇脊釘的數量五根、吻樁兩根,在正脊橫向開間方向上沿正脊龍腰對稱布設,使得仿古建築正脊整體結構美觀。在以上詳細的具體實施例的介紹下,本實用新型整體仿古建築正脊的技術解決方案已非常明確。而且這一方案的提出,其技術方案顯見:不僅保留了仿古建築的古色風味,且提高了大型仿古建築的正脊抗水平風荷的能力,為大型仿古建築得以持久保留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權利要求1.一種整體仿古建築正脊,包括設於木桁或砼桁之上的椽、望磚、防水層、老瓦頭、滾筒、瓦條、皇脊釘、皇鏈、字牌、龍腰、亮花筒和蓋筒,所述正脊總高2m以上;其特徵在於:所述正脊的皇脊釘為10cm*10cm的不鏽鋼方管,方管外澆灌混凝土 ;所述滾筒內及蓋筒內分別設有鋼筋混凝土梁,混凝土澆注的皇脊釘與兩根鋼筋混凝土梁一體相連成鋼筋混凝土框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整體仿古建築正脊,其特徵在於:所述正脊中包含數根皇脊釘,在正脊橫向開間方向上沿正脊中心對稱布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整體仿古建築正脊,其特徵在於:所述皇脊釘與正脊的字牌、龍腰位置 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整體仿古建築正脊。仿古建築正脊包括設於木桁或砼桁之上的椽、望磚、防水層、老瓦頭、滾筒、瓦條、皇脊釘、皇鏈、字牌、亮花筒和蓋筒,正脊總高2m以上;特別是正脊的皇脊釘為10cm*10cm的不鏽鋼方管,方管外澆灌混凝土,形成混凝柱;滾筒內及蓋筒內分別設有鋼筋混凝土梁,混凝土澆注的皇脊釘與上下兩根鋼筋混凝土梁一體相連成砼框架。施工時在木桁或砼桁上垂直向上埋設數根皇脊釘,正脊的滾筒內設鋼筋混凝土梁,結合皇脊釘頂部砌設的一條鋼筋混凝土梁形成鋼筋混凝土框架。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不僅保留了古建築的古色風味,且提高了大型古建築的高大正脊抗水平風荷的能力,為大型古建築得以持久保留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文檔編號E04D1/34GK203080773SQ20132000983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9日
發明者張喜平, 唐紀軍, 顧水根, 徐永芳, 張華 申請人:蘇州園林發展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