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摩託車操控手柄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12:00:46 2
一種摩託車操控手柄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摩託車操控手柄,該操控手柄包括手柄握持部(1),手柄握持部(1)能夠朝向摩託車手把(4)轉動,與摩託車制動器或離合器相連的拉索線(3)的端部錨頭(31)設置在手柄握持部(1)上,手柄握持部(1)上形成有凸臂(11),從手柄握持部(1)上延伸出的拉索線(3)越過凸臂(11)後與摩託車制動器或離合器相連。本實用新型的摩託車操控手柄通過採用在操控手柄上增設凸臂的方案使得操控手柄在轉動距離不大的情況下就可獲得較大的摩擦制動力或離合器分離力,解決了現有方式中存在的操控手柄抓握困難、制動或離合不到位等缺點,提高了操控手柄使用的舒適度和操作的安全性。
【專利說明】一種摩託車操控手柄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操控手柄,尤其涉及一種用在摩託車上以操控摩託車上的制動器和離合器的手柄。
【背景技術】
[0002]摩託車操控手柄包括制動手柄和離合手柄,一般來說,制動手柄大都設置在摩託車的右手把上,通過拉索線與摩託車上的制動器相連,以實現對摩託車上制動器的控制;而離合手柄大都設置在摩託車的左手把上,通過拉索線與摩託車上的離合器相連,以實現對摩託車上離合器的控制。但現有的摩託車操控手柄存在許多的問題,使用起來很不方便,甚至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0003]就制動手柄來說,I) 一般必須要制動手柄轉動到較大的角度後,才能使與制動手柄相連的拉索線移動到足夠的行程,從而使制動器產生足夠的制動力,以達到摩託車制動的要求,而拉索線在移動過程中,由於存在諸多的連接節點等問題,往往會出現行程的損失,導致拉索線移動行程不足,難以實現摩託車的制動;2)在某些情況下(如超載),摩託車所需的制動力會變大,如此便要拉索線移動更多的行程,而由於制動手柄與摩託車手把之間的距離需要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以方便駕駛者握持,故制動手柄的轉動距離會受到限制,從而無法滿足增大制動力的要求。
[0004]就離合手柄來說,I)離合手柄也存在拉索線行程損失的問題,故使得難以對離合器進行很好地控制;2)由於離合手柄設置在摩託車的左手把上,而駕駛者普遍存在左手力量較小的問題,使得用力握持較大開度的離合手柄比較困難。
[0005]此外,由於女性駕駛者的手掌和手握力都普遍比較小,在駕駛摩託車時上述問題尤為關出。
【發明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握持方便、操控效果好的摩託車操控手柄。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摩託車操控手柄的具體技術方案為:
[0008]一種摩託車操控手柄,包括手柄握持部,手柄握持部能夠朝向摩託車手把轉動,與摩託車制動器或離合器相連的拉索線的端部錨頭設置在手柄握持部上,手柄握持部上形成有凸臂,從手柄握持部上延伸出的拉索線越過凸臂後與摩託車制動器或離合器相連。
[0009]進一步,還包括手柄座,手柄座固定在摩託車手把上,手柄握持部活動設置在手柄座上,並能夠繞手柄座朝向摩託車手把轉動。
[0010]進一步,凸臂設置在手柄握持部的靠近手柄座的端面上,並朝向手柄座延伸。
[0011]進一步,手柄座在對應於手柄握持部上的凸臂的位置處形成有容置槽,凸臂能夠置放在容置槽中。
[0012]進一步,手柄握持部的靠近手柄座的端部形成有用於容置拉索線端部錨頭的拉索安裝孔。[0013]進一步,手柄握持部的靠近手柄座的端部形成有旋轉連接孔,手柄握持部通過旋轉連接孔活動安裝在手柄座上,並能夠繞手柄座朝向摩託車手把轉動。
[0014]進一步,凸臂上形成有導線槽,從手柄握持部上延伸出的拉索線置放在導線槽中。
[0015]與現有操控手柄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摩託車操控手柄存在以下優點:
[0016]I)本實用新型的摩託車操控手柄通過採用在操控手柄上增設凸臂的方案使得操控手柄在轉動距離不變的情況下就可使拉索線行程變大,解決了現有方式中存在的因拉索線行程損失和所需制動力加大時的摩託車制動問題,提高了操控手柄使用的舒適度和操作的安全性;
[0017]2)本實用新型的摩託車操控手柄上由於設置有凸臂,使得與現有操控手柄相比,要獲得同樣的拉索線行程,只需操控手柄轉動較小的距離即可實現,能夠滿足減小操控手柄開度的需求,降低了用力抓握操控手柄的難度;
[0018]3)本實用新型的摩託車操控手柄結構簡單、價格低廉,可批量化生產,能夠廣泛應用於二輪、三輪或四輪摩託車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的摩託車制動手柄的組裝示意圖;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的摩託車離合手柄的組裝示意圖;
[0021]圖3為圖1中的摩託車制動手柄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4為圖3中的手柄握持部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5為圖3中的手柄座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6為圖3中的手柄握持部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了更好的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結構及功能,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摩託車操控手柄做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0026]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摩託車操控手柄可以是摩託車上的制動手柄或離合手柄,其中,圖1中示出的是設置在摩託車右手把上的制動手柄,圖2中示出的是設置在摩託車左手把上的離合手柄。
[0027]進一步,本實用新型的摩託車操控手柄包括手柄握持部I和手柄座2,手柄座2固定在摩託車手把4上,手柄握持部I活動設置在手柄座2上,並可繞手柄座2朝向摩託車手把4轉動。此外,與摩託車的制動器或離合器相連的拉索線3的端部錨頭31設置在手柄握持部I上,且拉索線3延伸通過手柄座2後與摩託車的制動器或離合器(圖中未示)相連。
[0028]下面以設置在摩託車右手把上的制動手柄為例來具體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摩託車操控手柄的結構:
[0029]如圖3和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中的手柄握持部I的靠近手柄座2的端部形成有拉索安裝孔12和旋轉連接孔13,其中,拉索安裝孔12用於容置拉索線3的端部錨頭31,而旋轉連接孔13則用於將手柄握持部I活動安裝在手柄座2上,並使得手柄握持部I能夠繞手柄座2轉動。
[0030]進一步,本實用新型中的手柄握持部I的靠近手柄座2的端部上還形成有凸臂11,具體來說,凸臂11為設置在手柄握持部I的靠近手柄座2的端面上,並朝向手柄座2延伸,以使從拉索安裝孔12延伸出的拉索線3能夠直接置放在凸臂11上。此外,為方便容納手柄握持部I上的凸臂11,本實用新型中的手柄座2在對應於手柄握持部I上的凸臂11的位置處還形成有容置槽21,手柄握持部I上的凸臂11能夠置放在手柄座2上的容置槽21。
[0031]進一步,如圖6所示,為保證拉索線3在凸臂11上的置放穩定性,凸臂11上還形成有導線槽111,導線槽111與容置拉索線3的端部錨頭31的拉索安裝孔12相連通,拉索線3從拉索安裝孔12延伸出來後直接置放在凸臂11上的導線槽111中,並進一步延伸通過手柄座2。
[0032]由此,當需要對摩託車進行制動操作時,用力握緊本實用新型中的手柄握持部1,使手柄握持部I相對於手柄座2朝向摩託車手把4轉動,而手柄握持部I在轉動的同時會帶動拉索線3 —起移動,從而使得拉索線3帶動摩託車的制動器工作,以實現制動操作。上述為制動手柄的操控方式,有關離合手柄的操控方式與之相近似,在此不再詳述。
[0033]相比於現有的操控手柄,由於本實用新型的操控手柄中的手柄握持部I上設置有凸臂11,使得手柄握持部I在轉動相同角度的時候,拉索線3能夠在凸臂11的作用下移動更長的距離;或者,在使拉索線3移動同樣的距離時,手柄握持部I的轉動角度會更小。由此,本實用新型的操控手柄具有更好的使用舒適性以及操作安全性。
[0034]以上藉助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了進一步描述,但是應該理解的是,這裡具體的描述,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和範圍的限定,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在閱讀本說明書後對上述實施例做出的各種修改,都屬於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摩託車操控手柄,包括手柄握持部(1),手柄握持部(I)能夠朝向摩託車手把(4)轉動,與摩託車制動器或離合器相連的拉索線(3)的端部錨頭(31)設置在手柄握持部(1)上,其特徵在於,手柄握持部(I)上形成有凸臂(11),從手柄握持部(I)上延伸出的拉索線(3)越過凸臂(11)後與摩託車制動器或離合器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託車操控手柄,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手柄座(2),手柄座(2)固定在摩託車手把(4)上,手柄握持部(I)活動設直在手柄座(2)上,並能夠繞手柄座(2)朝向摩託車手把(4)轉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摩託車操控手柄,其特徵在於,凸臂(11)設置在手柄握持部Cl)的靠近手柄座(2)的端面上,並朝向手柄座(2)延伸。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摩託車操控手柄,其特徵在於,手柄座(2)在對應於手柄握持部(I)上的凸臂(11)的位置處形成有容置槽(21),凸臂(11)能夠置放在容置槽(21)中。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摩託車操控手柄,其特徵在於,手柄握持部(I)的靠近手柄座(2 )的端部形成有用於容置拉索線(3 )端部錨頭(31)的拉索安裝孔(12 )。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摩託車操控手柄,其特徵在於,手柄握持部(I)的靠近手柄座(2)的端部形成有旋轉連接孔(13),手柄握持部(I)通過旋轉連接孔(13)活動安裝在手柄座(2 )上,並能夠繞手柄座(2 )朝向摩託車手把(4 )轉動。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託車操控手柄,其特徵在於,凸臂(11)上形成有導線槽(111),從手柄握持部(I)上延伸出的拉索線(3)置放在導線槽(111)中。
【文檔編號】B62K23/02GK203698557SQ201320792696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4日
【發明者】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重慶雙慶產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