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局部旋耕播種施肥秸稈覆蓋還田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19:07:26

本發明涉及一種局部旋耕播種施肥秸稈覆蓋還田機,屬於農業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小麥大部分是在水稻收穫後種植,水稻茬存在含水率高、土壤板結、稻秸稈量大等問題,這給機械播種小麥帶來很大困難,一是動力機下田困難,二是旋耕碎土播種困難,三是大量的稻秸稈處理困難,特別是在播種期間遇到陰雨天后,機械播種更加困難,不得不向後推遲種植時間,延誤了農時,直接影響了小麥的生長和產量。
目前我國尚沒有適應於稻茬含水率高的免耕作業機械,當前我國在稻茬地種植小麥的方式是:
採用秸稈還田機粉碎秸稈,旋耕機碎土整地、播種施肥機作業,需採用三道作業工序,三種作業工序作業費用高,拖拉機壓地次數多,土壤容易板結,不利於農作物生長,直接影響到農作物種植和效益。
特別是在種小麥期間遇到陰雨天氣,土壤含水率太高,該作業方式無法種植小麥。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局部旋耕播種施肥秸稈覆蓋還田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局部旋耕播種施肥秸稈覆蓋還田機,包括發動機及行走裝置,所述的行走裝置的前上方設置發動機、電機控制盒、調速旋鈕和駕駛座;
在所述的行走裝置的後方安裝由中間齒輪箱和傳動齒輪軸組成的碎土傳動裝置,在傳動齒輪軸的左下方安裝有側面傳動箱和刀軸;
在所述的刀軸上局部安裝由五組刀庫和切土刀構成的碎土裝置,每組有六個刀庫,在每個刀庫上連接一把切土刀;在刀軸的上方安裝有擋土板,在刀軸的下方兩側安裝有滑撬;
在所述擋土板的兩側上方設置兩個側板,在側板的前上方設有肥料箱,在肥料箱的下部設置了由排肥盒、排肥軸、排肥軸鏈輪、排肥傳動鏈條構成的播種施肥裝置以及由輸肥槽和排肥調整手輪組成的散肥裝置;
在所述的側板的後上方設置了種子箱,在種子箱的後部設置由調速直流電機、主動齒輪、被動齒輪、主動鏈輪、排種軸組成的電機傳動裝置及五個排種盒;
在所述的種子箱的下部連接了排種調整手輪、播量刻度板、播量指示牌;在每個排種盒的下部設置了由上輸種管、捆絲、下輸種管、出種口構成的散種裝置;在出種口裡設置了上散種板、下散種板。
所述的行走裝置驅動中間齒輪箱、傳動齒輪軸轉動後,然後由側面傳動箱驅動刀軸轉動,刀軸帶動切土刀開始局部切碎土壤並向後拋送作業;
同時在直流電機的轉動下,通過主動齒輪、被動齒輪、主動鏈輪、排肥軸鏈輪、排肥傳動鏈條驅動排種軸及排肥軸轉動,化肥和種子由排肥盒和排種盒均勻排出,化肥經散肥槽均勻撒到前面未耕地上,種子經上輸種管、下輸種管流到出種口,種子再經上散種板、下散種板打散後均勻拋撒到局部已耕地上,然後由切土刀拋出的土壤將化肥和種子覆蓋,在播種施肥後未耕地上的秸稈覆蓋在地表,完成局部碎土、寬幅播種、施肥、秸稈覆蓋作業過程。
所述的在下輸種管的下部設置一個簸箕形出種口,下輸種管與出種口的焊接夾角a為150°,在出種口的上部連接了一個半圓形上散種板,上散種板的圓弧半徑r1為r20毫米,在出種口的下部連接了兩個半圓形下散種板,下散種板的圓弧半徑r2為r10毫米。
所述刀庫上連接65錳質切土刀,切土刀側面上部向外折彎,折彎角度b為165°,切土刀的正面兩側為圓弧形,圓弧半徑r3為140毫米。
本發明可廣泛用於稻茬地種植小麥作業,將局部旋耕碎土、拋土覆蓋種肥,電機驅動寬幅播種、施肥及秸稈覆蓋還田機構集於一體,可一次完成局部耕作、寬幅播種、施肥及秸稈覆蓋還田四道作業工序,對含水率較高的溼爛田具有較好的適應性,可及時將小麥種子寬幅條播到土壤裡,把化肥均勻撒播到田間進行秸稈覆蓋,可有效解決稻茬溼爛田播種小麥、施肥和秸稈覆蓋還田的問題,有效的提高了作業質量,減少了作業工序,提高了作業效率,降低作業成本,提高農作物產量,增加農民收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結構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結構左視圖;
圖3為下輸種管、出種口、上散種板、下散種板的結構分解放大圖;
圖4為切土刀結構分解放大圖。
圖中:1、發動機,2、電機控制盒,3、調速旋鈕,4、駕駛座,5、行走裝置,6、中間齒輪箱,7、肥料箱,8、種子箱,9、排肥軸,10、排肥軸鏈輪,11、排肥盒,12、排肥傳動鏈條,13、主動鏈輪,14、排種軸,15、直流電機,16、排種盒,17、主動齒輪,18、被動齒輪,19、輸肥槽,20、上輸種管,21、捆絲,22、下輸種管,23、側板,24、出種口,25、擋土板,26、刀軸,27、切土刀,28、刀庫,29、滑撬,30、傳動齒輪軸,31、側面傳動箱,32、排種調整手輪,33、排肥調整手輪,34、播量刻度板,35、播量指示牌,36、上散種板,37、下散種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如圖1至圖4所示為一種局部旋耕播種施肥秸稈覆蓋還田機,包括發動機1及行走裝置5,
所述的行走裝置5的前上方設置發動機1、電機控制盒2、調速旋鈕3和駕駛座4;
在所述的行走裝置5的後方安裝由中間齒輪箱6和傳動齒輪軸30組成的碎土傳動裝置,在傳動齒輪軸30的左下方安裝有側面傳動箱31和刀軸26;
在所述的刀軸26上局部安裝由五組刀庫28和切土刀27構成的碎土裝置,每組有六個刀庫28,在每個刀庫28上連接一把切土刀27;在刀軸26的上方安裝有擋土板25,在刀軸26的下方兩側安裝有滑撬29;
在所述擋土板25的兩側上方設置兩個側板23,在側板23的前上方設有肥料箱7,在肥料箱7的下部設置了由排肥盒11、排肥軸9、排肥軸鏈輪10、排肥傳動鏈條12構成的播種施肥裝置以及由輸肥槽19和排肥調整手輪33組成的散肥裝置;
在所述的側板23的後上方設置了種子箱8,在種子箱8的後部設置由調速直流電機15、主動齒輪17、被動齒輪18、主動鏈輪13、排種軸14組成的電機傳動裝置及五個排種盒16;
在所述的種子箱8的下部連接了排種調整手輪32、播量刻度板34、播量指示牌35;在每個排種盒16的下部設置了由上輸種管20、捆絲21、下輸種管22、出種口24構成的散種裝置;在出種口24裡設置了上散種板36、下散種板37。
工作時:行走裝置5驅動中間齒輪箱6、傳動齒輪軸30轉動後,然後由側面傳動箱31驅動刀軸26轉動,刀軸26帶動切土刀27開始局部切碎土壤並向後拋送作業;
同時在直流電機15的轉動下,通過主動齒輪17、被動齒輪18、主動鏈輪13、排肥軸鏈輪10、排肥傳動鏈條12驅動排種軸14及排肥軸9轉動,化肥和種子由排肥盒11和排種盒16均勻排出,化肥經散肥槽19均勻撒到前面未耕地上,種子經上輸種管20、下輸種管22流到出種口24,種子再經上散種板36、下散種板37打散後均勻拋撒到局部已耕地上,然後由切土刀27拋出的土壤將化肥和種子覆蓋,在播種施肥後未耕地上的秸稈覆蓋在地表,完成局部碎土、寬幅播種、施肥、秸稈覆蓋作業過程。
如圖3所示,所述的在下輸種管22的下部設置一個簸箕形出種口24,下輸種管22與出種口24的焊接夾角a為150°,在出種口24的上部連接了一個半圓形上散種板36,上散種板36的圓弧半徑r1為r20毫米,在出種口24的下部連接了兩個半圓形下散種板37,下散種板37的圓弧半徑r2為r10毫米。
如圖4所示,所述刀庫28上連接65錳質切土刀27,切土刀27側面上部向外折彎,折彎角度b為165°,切土刀27的正面兩側為圓弧形,圓弧半徑r3為140毫米。
本發明可廣泛用於稻茬地種植小麥作業,將局部旋耕碎土、拋土覆蓋種肥,電機驅動寬幅播種、施肥及秸稈覆蓋還田機構集於一體,可一次完成局部耕作、寬幅播種、施肥及秸稈覆蓋還田四道作業工序,對含水率較高的溼爛田具有較好的適應性,可及時將小麥種子寬幅條播到土壤裡,把化肥均勻撒播到田間進行秸稈覆蓋,可有效解決稻茬溼爛田播種小麥、施肥和秸稈覆蓋還田的問題,有效的提高了作業質量,減少了作業工序,提高了作業效率,降低作業成本,提高農作物產量,增加農民收入。
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它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均應包含在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