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和土中長灌注樁樁端壓漿與超聲檢測結合的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5-09 08:51:21 1
專利名稱:飽和土中長灌注樁樁端壓漿與超聲檢測結合的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下灌注鋼筋混凝土樁的方法,是一項以大幅度提高灌注樁單樁承載力,減小建築物總體沉降為目的基樁後處理技術。
鑽孔灌注樁,特別是泥漿護壁法成孔的長樁,在樁的下部和底部常有較稠的泥漿和較厚的沉渣。稠漿的存在,導至樁表面附著較厚泥皮而降低阻力;沉渣的存在,導致端阻力降低和沉降增大,這是水下灌注樁施工的通病,樁端壓力注漿正是針對這一問題,在一定壓力下,注入樁端一定量的水泥漿,使樁端沉渣和一部分土體得到加固,從而大幅度提高樁端阻力,和底部樁周摩擦力,從而使摩擦樁轉化為端承摩擦樁或摩擦端承樁。我國八十年代曾在非飽和土中採用樁端壓漿方法,其樁長一般在6-10米左右,由於樁長較短,且多為地下水位以上的實施幹作業成孔,因此採用的壓漿管注漿構造均較簡單,一般是在壓漿管的下端以韌性材料包紮,壓漿前用長鋼筋將其戳破,(如
圖1所示)這種壓漿方法只適合用於樁長10米左右,樁端在地下水位以上持力層為砂礫層和風化巖的地質條件下的端承樁。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實用可靠的方法,即飽和土中長灌注樁樁端壓漿與超聲檢測結合的工藝,以清除泥漿護壁法成孔長樁清渣不良引起的後果,從而可大幅度地提高基樁豎向承載力,減少建築物的總體沉降。另一方面將壓漿與超聲檢測結合,也可克服小應變動測無法檢測超長灌注樁的缺陷,檢測與樁基施工接近同步進行,實現信息化施工,從而提高基樁的總體施工質量。
本發明的飽和土中長灌注樁樁端壓漿與超聲檢測結合的工藝,其主要步驟為在鋼筋籠的兩側固定樁端壓力注漿壓漿管,壓漿管分為三部分,排漿管、壓漿導管、臨時導管;將鋼筋籠下至孔底,排漿管靠自重和下落慣性部分插入基土層,部分處於沉渣層中;上端接臨時導管延至孔的地面處;清孔,灌注混凝土;在混凝土初凝後,及時鬆動臨時導管;壓樁後3~7天進行超聲波檢測,將探頭通過壓漿管伸入樁內,檢測點間距為40~50釐米;成樁後3~7天進行壓漿,壓漿泵及配套管道額定壓力不應小於1.5MPa;配製水泥漿;在正常情況下0.6~0.8MPa的壓力下即可使水泥漿開始自壓漿管的排漿孔排出,終止壓力不小於0.5MPa;注漿後四小時之內,卸除臨時導管並將臨時導管取出。
所述的樁端壓力注漿壓漿管,由鋼管制作,下端焊接排漿管,上端螺旋連接臨時導管;排漿管管壁徑向間隔設置壓漿孔,外壁上壓接包有雙層膠套,管底部設有封堵鋼板,外部包有保護編織物;臨時導管上焊有供卸下的別棍,頂部旋有管帽、環形吊鉤。
所述的水泥漿配比為水水泥外加劑為0.5~0.610.06~0.1。
本發明的飽和土中長灌注樁樁端壓漿與超聲檢測結合的工藝,是在一定壓力下,注入樁端一定量的水泥漿,使樁端沉渣和一部分土體得到加固,從而大幅度提高樁端阻力。同時一部分水泥漿沿較弱的樁土截面上滲,使樁端以上一定範圍的樁側阻力得以大幅度提高,從而有效地清除泥漿護壁法成孔灌注樁清渣不良引起的後果,大幅度提高單樁承載力,降低群樁的總體沉降,而且給樁基設計帶來更多的選擇餘地,解決單樁承載力低無法布樁的問題。該工藝簡單,可與成樁施工接近同步進行,通過超聲檢測可及時反饋成樁質量信息,實現信息化施工;該壓漿導管的排漿管外壁包有膠皮套,該套可阻止管外泥沙進入管內,並能保證管內的水泥漿順利排出,同時也能阻止已壓入樁端的水泥漿回流。本發明的工藝原理直觀,技術實用可靠,效益顯著。
本發明的飽和土中長灌注樁樁端壓漿與超聲檢測結合的工藝適用於鑽孔灌注樁,特別是泥漿護壁法成孔的長樁的基樁後處理。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飽和土中長灌注樁樁端壓漿與超聲檢測結合的工藝做進一步描述。
圖1為在非飽和土中採用樁端壓漿的壓漿管結構2為使用飽和土中長灌注樁樁端壓漿與超聲檢測結合的工藝進行基樁施工的施工3為圖2的Ⅰ-Ⅰ剖面4為端樁壓漿注漿管結構圖如圖所示,飽和土中長灌注樁樁端壓漿與超聲檢測結合的工藝,其主要步驟為在鋼筋籠2的兩側固定樁端壓力注漿壓漿管,壓漿管分為三部分,排漿管3、壓漿導管4、臨時導管5,將鋼筋籠下至孔底,排漿管靠自重和下落慣性部分插入基土層,部分處於沉渣層中,上端接臨時導管至超聲檢測、壓漿作業地面處;清孔1,灌注混凝土6,在混凝土初凝後,鬆動臨時導管;成樁後3~7天進行超聲波檢測,將探頭通過壓漿管伸入樁內,檢測點間距為40~50釐米;成樁後3-7天進行壓漿(若不進行超聲波檢測,則成樁後2-3天即刻可壓漿),壓漿泵及配套管道額定壓力不應小於1.5MPa,配製水泥漿,配製水泥漿應加入適量有利於水泥和易性和補償水泥收縮的混凝土外加劑,目前多採用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研製的JP-1型混凝土多功能外加劑,水泥漿配比為水水泥添加劑為0.5~0.610.06~0.1或參照添加劑有關說明。在正常情況下0.6~0.8MPa的壓力下即可使水泥漿開始自壓漿管的排漿孔排出,直徑800的樁水泥壓入量為300~500公斤,終止壓力一般不小於0.5MPa;注漿後四小時之內,卸除臨時導管並將臨時導管衝洗乾淨,以待循環使用。
樁端壓力注漿壓漿管,由鋼管制作,下端焊接排漿管,上端螺旋連接臨時導管;排漿管管壁徑向間隔設置壓漿孔7,外壁上壓接包有雙層膠套8,管底部設有封堵鋼板9,外部包有保護編織物10;臨時導管上焊有供卸下的別棍11,頂部旋有管帽12、環形吊鉤13。
採用本方法樁端注漿,通常可使直徑800毫米的灌注樁極限成載力淨增2000~3000千牛頓,有效樁長按40米計算,則其提高幅度可為25~35%。
權利要求
1.一種飽和土中長灌注樁樁端壓漿與超聲檢測結合的工藝,其主要步驟為鑽孔至設計深度;在鋼筋籠的兩側固定樁端壓力注漿壓漿管,壓漿管分為三部分,排漿管、壓漿導管、臨時導管;將鋼筋籠下至孔底,排漿管靠自重和下落慣性插入基土層,部分處於沉渣層中,上端接臨時導管延至孔的地面處;清孔,灌注混凝土;在混凝土初凝後,鬆動臨時導管;成樁後3~7天進行超聲波檢測,將探頭通過壓漿管伸入樁內,檢測點間距為40~50釐米;成樁後3~7天進行壓漿,壓漿泵及配套管道額定壓力不應小於1.5MPa;配製水泥漿,在正常情況下0.6~0.8MPa的壓力下即可使水泥漿開始自壓漿管的排漿孔排出,終止壓力不小於0.5MPa,注漿後四小時之內,卸除臨時導管並將臨時導管取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飽和土中長灌注樁樁端壓漿與超聲檢測結合的工藝,其特徵是,所述的樁端壓力注漿壓漿管,由鋼管制作,下端焊接排漿管,上端螺旋連接臨時導管;排漿管管壁徑向間隔設置壓漿孔,外壁上壓接包有雙層膠套,管底部設有封堵鋼板,外部包有保護編織物;臨時導管上焊有供卸下取出的別棍,頂部旋有管帽、環形吊鉤。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飽和土中長灌注樁樁端壓漿與超聲檢測結合的工藝,其特徵是所述的水泥漿配比為水水泥添加劑為0.5~0.610.06~0.1。
全文摘要
飽和土中長灌注樁樁端壓漿與超聲檢測結合的工藝,其主要步驟為在鋼筋籠的兩側固定樁端壓力注漿壓漿管,將鋼筋籠下至孔底,壓漿管下端的排漿管插入基土層,上端接臨時導管至壓漿作業地面處;清孔,灌注混凝土成樁後3~7天進行超聲波檢測;成樁後3—7天進行壓漿,注漿後四小時卸除臨時導管。本發明工藝原理直觀,技術實用可靠,經濟效益顯著。特別適用於長灌注樁的基樁後處理工藝。
文檔編號E02D5/46GK1107537SQ94116598
公開日1995年8月30日 申請日期1994年10月11日 優先權日1994年10月11日
發明者祝經成 申請人: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地基基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