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接式濾芯的製作方法
2023-05-09 08:44:06 3
專利名稱:快接式濾芯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過濾裝置,具體是一種快接式濾芯。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飲用水的水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帶過濾功能的直飲式飲水機受到了廣泛歡迎。因為直飲式飲水機內部的濾芯結構可以對水進行過濾淨化處理,使經處理後出來的水能符合國家飲用水衛生健康標準。可見,濾芯結構是直飲式飲水機的關鍵部件,它一般都包括濾芯主體、端蓋和密封圈等部件,並在濾芯主體與端蓋之間進行密封處理。在現有的濾芯的安裝方式上,濾芯主體與端蓋之間一般採用大絲口螺紋連接的方式,擰緊後能夠壓縮密封圈實現濾芯主體和端蓋之間的密封。這種連接方式雖能滿足聯結強度,但是由於密封口面積大,一方面加大了加工成本,另一方面,為保證過濾時不發生洩漏,需要將端蓋與濾芯本體擰得足夠緊,這樣在安裝和拆卸時需要扳手等專用工具,操作費時費力,不便於安裝和維修,而且一旦未擰緊的話在使用過程中極容易出現漏水現象。為改進這種濾芯不便安裝和拆卸的缺陷,如專利號為ZL201020115091. 0(公告號為CN201618521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家用淨水過濾芯,包括筒體和與筒體兩端相配合的上、下筒蓋,筒體頂端和低端均設置有法蘭,上筒蓋和下筒蓋上均設置有與筒體相對應的法蘭,筒體的法蘭與上筒蓋及下筒蓋的法蘭之間設置有密封圈。由於採用法蘭盤連接,使得濾芯的拆卸較為方便,在密封性能上也有一定的改善。但由於法蘭一般較大,濾芯還是存在加工成本較大的問題。又如專利號為ZL200420091797. 2(公告號為CN2736043Y)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帶鎖快接濾芯,其主要技術特徵是濾芯管兩端與快接彎頭連接處設有孔,有一鎖片穿入孔內剛好在快速彎頭的兩圈凸筋之間,鎖片呈圓弧形的「蟹鉗」狀。此種快接濾芯的裝配需要兩個步驟,一是將快接彎頭插入濾芯管端部的進水孔或出水孔,二是將所述鎖片卡在快速彎頭的兩圈凸筋之間。它雖一定程度上使得濾芯管與進、出水管的連接較為快捷, 但是,該鎖片容易從凸筋脫離,導致連接處鬆動,進而產生漏水現象。而且這種快接濾芯的濾殼無法重複利用,需要跟換濾芯時,只得將濾殼與濾芯一同更換,浪費了一定的材料,而且也帶來了一定的環境汙染。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而提供一種安裝和拆卸方便快捷、密封效果較好同時濾筒可多次重複利用的快接式濾芯。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快接式濾芯,其特徵在於包括濾筒、設於濾筒內的濾芯及設於濾筒一端的濾筒第一端蓋,所述濾筒第一端蓋與濾筒形成螺紋連接,在所述濾筒第一端蓋與濾筒之間設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濾筒第一端蓋具有一進水口和一出水口,所述進水口連接第一外接頭,所述出水口連接第二外接頭。進一步地,所述的濾筒另一端設有濾筒第二端蓋,所述濾筒第二端蓋與濾筒形成螺紋連接,在所述濾筒第二端蓋與濾筒之間設有第二密封圈。這樣,可使濾筒的安裝和拆卸更為方便,而且也改善了該快接式濾芯的密封性能。優選地,所述濾筒的上端設有第一環形密封槽,前述的第一密封圈設於該第一環形密封槽內,所述濾筒的下端設有第二環形密封槽,前述的第二密封圈設於該第二環形密封槽內。為進一步改進濾筒第二端蓋與濾筒間的密封性能,所述濾筒的下端面與所述的濾筒第二端蓋之間設置有一密封墊。為防止使用過程中濾芯發生移動,作為優選,所述的濾芯兩端分別設有濾芯第一端蓋和濾芯第二端蓋,所述濾芯第一端蓋固定在前述的濾筒第一端蓋上,所述的濾芯第二端蓋固定在前述的濾筒第二端蓋上。作為優選方案,可將濾芯裝在一濾芯管內部,所述濾芯管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的濾筒第一端蓋上。當然,為進一步固定濾芯,濾芯裝在濾芯管內的同時,還可以在濾芯兩端設置濾芯第一端蓋和濾芯第二端蓋。為減小濾芯管與濾筒內壁的間隙,放置濾芯管偏移中心位置過大,所述濾芯管的外側壁設有限位凸塊。優選地,所述限位凸塊可以是設置在靠近所述濾芯管上端面的限位凸筋。為加強濾芯管的剛性,防止長久使用後濾芯管變形,所述的濾芯管的下端面朝外側延伸有一周圈凸緣。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濾筒第一端蓋與濾筒之間為螺紋連接, 且濾筒第一端蓋與濾筒之間設有密封圈,密封圈的設置一方面可改善密封性能,使快接式濾芯在使用過程中不易出現漏水現象,另一方面可使上述螺紋連接只起連接強度的作用, 從而安裝和拆卸均較為方便快捷,無需使用專業扳手等專用工具,再者,拆卸下來的濾筒還能多次重複利用,為用戶節省使用成本的同時也減輕了對環境的汙染。
圖1為實施例1的結構剖視圖。圖2為圖1中的濾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結構剖視圖。 圖4為圖1中的濾筒第一端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結構剖視圖。 圖6為圖1中濾筒第二端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6的結構剖視圖。 圖8為圖1中的濾芯第一端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圖8的結構剖視圖。 圖10為圖1中的濾芯第二端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圖10的結構剖視圖。 圖12為實施例2的結構剖視圖。圖13為圖12中的濾芯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14為圖13的結構剖視圖。[0029]圖15為圖12中的濾芯第一端蓋的結構示意圖。圖16為圖12中的濾芯第二端蓋的結構示意圖。圖17為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圖18為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圖19為圖18中的濾筒第一端蓋的結構示意圖。圖20為圖18中的濾芯筒的結構示意圖。圖21為圖18中的過濾膜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快接式濾芯包括濾筒1和位於濾筒1內部的濾芯7,濾芯7採用呈一體結構的網狀過濾材質,在濾芯7的上端設有濾芯第一端蓋4,濾芯7 的下端設有濾芯第二端蓋5,濾筒1的上端設有與其形成第一螺紋連接9的濾筒第一端蓋 2,濾筒1的下端設有與其形成第二螺紋連接10的濾筒第二端蓋3。當濾筒第一端蓋2擰緊後,濾筒第一端蓋2能壓緊濾芯第一端蓋4,同樣地,當濾筒第二端蓋3擰緊後,濾筒第二端蓋3能壓緊濾芯第二端蓋5。為改善密封性能,在濾筒第一端蓋2與濾筒1之間設有兩個第一密封圈11,在濾筒第一端蓋2與濾芯第一端蓋4之間設有兩個第三密封圈13,濾筒第二端蓋3與濾筒1之間設有一個第二密封圈12,濾筒1的下端面與濾筒第二端蓋3之間設有密封墊14。此外,濾筒第一端蓋2具有一個進水口 2a和一個出水口 2b,進水口 2a外接第一外接頭8a,出水口 2b外接第二外接頭Sb。待過濾的原水從第一快接頭8a流入,沿圖中所示箭頭方向流動,經濾芯7過濾後,過濾後得到的淨水從第二快接頭8b流出。如圖2和圖11所示,示出了本快接式濾芯的各主要部件的示意圖。濾筒1上端的第一外螺紋Ia與濾筒第一端蓋2上的第一內螺紋2c相配合,形成圖1中所示的第一螺紋連接9,濾筒1下端的第二內螺紋Id與濾筒第二端蓋3上的第二外螺紋3d相配合,形成圖 1中所示的第二螺紋連接10。濾筒1的頂部成型有用於放置第一密封圈11的第一環形密封槽la,濾筒1的底部成型有用於放置第二密封圈12的第二環形密封槽lb。為便於水流在濾筒1內順利流動,如圖1所示,濾芯7與濾筒1的內壁間留有第一間隙15,如圖8和圖 9所示,濾芯第一端蓋4的上表面成型有對稱分布的第一凸筋4a,在濾芯第一端蓋4靠近第一凸筋4a的側面上開有第一凹槽4b,第一凸筋4a和第一凹槽4b的存在,可使進水口 2a與第一間隙15之間形成水流通道。濾芯第一端蓋4中間開有第一通孔4d,第一通孔4d向上延伸有第一環形壁4e,第一環形壁4e嵌入到濾筒第一端蓋2內,並且在第一環形壁4e的外側壁上開有第一密封槽4c,上述的第三密封圈13放置在該第一密封槽4c內,從而使濾芯第一端蓋4能密封限位在濾筒第一端蓋2上。同時,上述第一通孔4d用於連通出水口 2a與濾芯7,經過濾後的水經第一通孔4d流入出水口 2b。此外,如圖6和圖7所示,在濾筒第二端蓋3上成型有第二凸筋3a和第二凹槽3b,以便於水流的流動性更好。為使濾筒第一端蓋2與濾筒1的連接更為牢固,如圖4所示,濾筒第一端蓋2還通過固定螺柱2c與濾筒1相連接。為使濾芯7與濾芯第二端蓋5的連接更為牢固,在濾芯7 的下端面設有膠質16,在濾芯第二端蓋5的上表面上設有便於膠質16打膠的環形凸筋5a。 為使濾芯第二端蓋5與濾筒第二端蓋3的連接更為牢固,濾芯第二端蓋5上成型有能嵌入
5到濾筒第二端蓋3內部的凸柱5b。實施例2 如圖12至14所示,與實施例不同的是,濾芯72是裝在濾芯管62內,濾芯第一端蓋42不再與濾筒第一端蓋2直接接觸,而是濾芯管62上端面開有第二通孔62g, 第二通孔62g向上方延伸成第二環形壁62e,且第二環形壁62e嵌入到濾筒第一端蓋2內, 在第二環形壁62e上成型有第二密封槽62c,濾芯管62與濾筒第一端蓋2的密封限位方式與實施例一相同。此外,為減小濾芯管62與濾筒1內壁間的第二間隙18,防止濾芯管62偏移中心位置過大,在濾芯管62靠近其上端面的外側壁上設有限位凸筋62d,同時,為加強濾芯筒62的剛性,防止濾芯管62變形,濾芯管62的下端面朝外側延伸有一周圈凸緣62f。本實施例的水流通道與實施例一也有所不同,在本實施例中,在濾芯筒62上設有第三凸筋62a和第三凹槽62b,在進水口 2a和第二間隙18之間形成水流通道。此外,為便於水流流動更為順暢,如圖15和圖16所示,在濾芯第一端蓋42上具有凸筋42a和通孔42b, 濾芯第二端蓋52上具有凸筋52a和通孔52b。本實施例的具體水流方向如圖12中的箭頭所示。本實施例採用的濾芯72也與實施例一有所不同,本實施例的濾芯72為顆粒狀或粉狀的濾料,為改進過濾效果,防止顆粒狀或粉狀濾料進入出水口 2b,在濾芯72的兩頭均設置有海綿17,濾芯第一端蓋42和濾芯第二端蓋52均壓緊在海綿17上。實施例3 如圖17所示,本實施例的濾芯73為過濾膜濾芯,在過濾膜濾芯上設有膜固定膠19。本實施例的具體水流方向如圖17所示,其他結構可參考實施例1。實施例4 如圖18至2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濾筒第一端蓋24上具有原水進水口 24a、淨水出水口 24b和廢水出水口 24c,相應地,原水進水口 24a外接第一外接頭8a,淨水出水口 24b外接第二外接頭8b,廢水出水口 24c外接第三外接頭Sc。這樣,當待過濾的水從第一外接頭8a流入後,經過濾後分成兩路出水,使得從淨水出水口 24b流出的水更為乾淨。其他結構可參考實施例1。此外,由於本實施例採用的濾芯74為過濾膜標準件,濾芯74的下端直接限位在濾筒第二端蓋3內,濾芯74的上端則限位在濾芯管64的限位通孔64a內,本實施例中,在濾芯74的兩端並沒有設置濾芯第一端蓋和濾芯第二端蓋。本實施例的具體水流方向如圖18 所示。上述四個實施例採用了四種不同的濾芯,通過採用不同濾芯可形成不同的淨水工藝。
權利要求1.一種快接式濾芯,其特徵在於包括濾筒、設於濾筒內的濾芯及設於濾筒一端的濾筒第一端蓋,所述濾筒第一端蓋與濾筒形成螺紋連接,在所述濾筒第一端蓋與濾筒之間設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濾筒第一端蓋具有一進水口和一出水口,所述進水口連接一第一外接頭, 所述出水口連接一第二外接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接式濾芯,其特徵在於所述濾筒的另一端設有濾筒第二端蓋,所述濾筒第二端蓋與濾筒形成螺紋連接,在所述濾筒第二端蓋與濾筒之間設有第二密封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快接式濾芯,其特徵在於所述濾筒的上端設有第一環形密封槽,前述的第一密封圈設於該第一環形密封槽內,所述濾筒的下端設有第二環形密封槽,前述的第二密封圈設於該第二環形密封槽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快接式濾芯,其特徵在於所述濾筒的下端面與所述的濾筒第二端蓋之間設置有一密封墊。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快接式濾芯,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濾芯兩端分別設有濾芯第一端蓋和濾芯第二端蓋,所述濾芯第一端蓋固定在前述的濾筒第一端蓋上,所述的濾芯第二端蓋固定在前述的濾筒第二端蓋上。
6.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快接式濾芯,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濾芯裝在一濾芯管內部,所述濾芯管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的濾筒第一端蓋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快接式濾芯,其特徵在於所述濾芯管的外側壁設有限位凸塊。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快接式濾芯,其特徵在於所述濾芯管下端面朝外側延伸有一周圈凸緣。
專利摘要一種快接式濾芯,其特徵在於包括濾筒、設於濾筒內的濾芯及設於濾筒一端的濾筒第一端蓋,所述濾筒第一端蓋與濾筒形成螺紋連接,在所述濾筒第一端蓋與濾筒之間設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濾筒第一端蓋具有一進水口和一出水口,所述進水口連接第一外接頭,所述出水口連接第二外接頭。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安裝和拆卸均較為便捷方便,密封效果較好,使用過程中不易出現漏水現象,而且,需更換濾芯時,拆卸下來的濾筒可多次重複利用,這樣在節省用戶使用成本同時也減輕了對環境的汙染。
文檔編號C02F1/00GK202052403SQ20112005441
公開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2月25日
發明者黎祜躍 申請人:黎祜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