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卸式骨科吸引器連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7 07:57:5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用吸引器械,特別是一種拆卸式骨科吸引器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在骨科手術過程中,醫務人員通常要使用吸引器來吸引手術產生的積血,在進行骨科手術時經常有骨碎屑及其他易堵塞管道的組織產生,如骨水泥碎屑、骨贅及骨腫瘤組織等。大部分醫院使用的吸引器是由負壓吸引泵和吸引管組成,通過負壓原理將積血吸入,然而,由於骨科手術常常會產生一些碎骨屑,因此,在吸引積血的過程中,很容易將碎骨屑吸入,從而將吸引管堵住,醫務人員需要用細長物對吸引管進行疏通,才能將碎骨屑取出,這給醫務人員的工作增加了難度。
為了防堵塞一般會在連接吸引器和負壓源的波紋管管路上連接過濾裝置將上述容易堵塞管道的成分濾除,但過濾裝置一般連接在靠近吸引器的位置,容量較小,在進行較複雜手術時需要多次清理過濾物,影響手術進度,使用效果不理想。
專利名稱為「骨科手術用吸引器」,授權公告號CN 203169805 U,申請號201320224481.5,公開了一種骨科用吸引器,包括吸引泵和吸引管,在吸引管中段設有膨大管,膨大管的前端設有過濾缸,膨大管根部設有過濾網。該技術方案沒有公開過濾網的固定方式,在連接後使用過程中如何防止漏氣問題,同時該裝置體積較大,不利於實際使用。
現有技術中缺少有效固定過濾網,便於更換,防止使用過程漏氣,體積小,方便實際使用的骨科用吸引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有效固定過濾網,便於更換,防止使用過程漏氣,體積小,方便實際使用的拆卸式骨科吸引器連接結構。
拆卸式骨科吸引器連接結構,包括:
第一連接管和第二連接管,所述第一連接管通過螺紋與第二連接管連接,所述第一連接管貼近連接埠處設有凸臺,所述凸臺處外徑大於連接埠處外徑,所述第二連接管連接埠處設為凹槽,所述凹槽處內徑大於遠離連接埠處的內徑;
墊圈,所述墊圈置於凸臺和第二連接管連接埠之間;
過濾網,所述過濾網置於凹槽底部,遠離連接埠的一端;
所述過濾網被第一連接管的連接埠壓緊在凹槽底部時,墊圈被壓緊在凸臺和第二連接管連接埠。
所述墊圈為具有彈性的環狀中空薄片。
所述過濾網為圓形網狀薄片。
所述第一連接管的內徑為2mm~5mm,第二連接管的內徑為2mm~5mm。
所述第一連接管和第二連接管連接後的長度為15cm~25cm。
所述第一連接管或第二連接管設有減壓用的通孔。
本實用新型第一連接管通過螺紋與第二連接管連接,第一連接管貼近連接埠處設有凸臺,凸臺處外徑大於連接埠處外徑,第二連接管連接埠處設為凹槽,凹槽處內徑大於遠離連接埠處的內徑,墊圈置於凸臺和第二連接管連接埠之間,過濾網置於凹槽底部,遠離連接埠的一端,結構緊湊,體積小;過濾網被第一連接管的連接埠壓緊在凹槽底部時,墊圈被壓緊在凸臺和第二連接管連接埠,此時過濾網和墊圈被壓緊,過濾網過濾淤血和骨屑。當出現堵塞情況時,旋轉第一連接管和第二連接管的螺紋連接,鬆開過濾網和墊圈,進行更換。本實用新型有效固定過濾網,便於更換,防止使用過程漏氣,體積小,方便實際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面圖;
圖2為墊圈的主視圖;
圖3為過濾網的主視圖;
圖4為骨科手術用吸引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連接管,2、第二連接管,3、凸臺,4、凹槽,5、墊圈,6、過濾網。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拆卸式骨科吸引器連接結構,包括:第一連接管1和第二連接管2,第一連接管1通過螺紋與第二連接管2連接,第一連接管1貼近連接埠處設有凸臺3,凸臺3處外徑大於連接埠處外徑,第二連接管2連接埠處設為凹槽4,凹槽4處內徑大於遠離連接埠處的內徑;墊圈5,墊圈5置於凸臺3和第二連接管2連接埠之間;過濾網6,過濾網6置於凹槽4底部,遠離連接埠的一端;過濾網6被第一連接管1的連接埠壓緊在凹槽4底部時,墊圈5被壓緊在凸臺3和第二連接管2連接埠。
墊圈5為具有彈性的環狀中空薄片。過濾網6為圓形網狀薄片。第一連接管1的內徑為2mm~5mm,第二連接管2的內徑為2mm~5mm。第一連接管1和第二連接管2連接後的長度為15cm~25cm。第一連接管1或第二連接管2設有減壓用的通孔。
使用時,將過濾網6放入第二連接管2的凹槽4內,將墊圈5套在第一連接管1的連接埠處,靠近凸臺3。第一連接管1通過螺紋與第二連接管2連接,壓緊凸臺3和凹槽4,開啟負壓機,吸引血液和骨屑,當出現堵塞時,拆下進行更換。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徵和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