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溶栓患者安全監護與報警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4-27 07:36:36 1
本發明涉及醫療領域,尤其是指一種溶栓患者安全監護與報警系統。
背景技術:
2008年衛生部公布了中國新的死因順序,卒中躍升為第一位死因,成為國人的第一殺手。世界衛生組織MONICA研究也表明,我國的腦卒中發生率正以每年近9%的速率上升。隨著老齡人群的增多,卒中的發病率會進一步增加,其中,70%~80%的腦卒中患者為缺血性腦卒中。在我國,卒中所帶來的經濟負擔沉重,2003年,我國用於治療腦血管病的總費用約200億元。在未來的日子裡,卒中住院醫療是衛生醫療保健的一項重要內容,對腦卒中的成功救治是時間依賴性的。而將老年患者立即運輸到比較遠的醫療水平高的醫院,進行住院治療,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常常由於在運輸過程中交通阻塞,而延誤患者的救治。因此建立國家級遠程腦卒中診斷及治療中心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靜脈溶栓療法要求患者發病時間低於3小時,動脈溶栓療法要求患者發病時間低於6小時,而患者發病後多選擇鄰近的基層醫院就診,但基層醫院的醫資力量以及技術水平往往不具備溶栓醫療條件,但將患者轉至具備條件的醫院需要較長的時間。而目前現有的遠程醫療系統由於構架等問題,系統運行遲緩,容易導致溶栓患者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另外,患者在溶栓手術後容易出現出血、在灌注損傷,再閉塞等併發症,因此需要對患者的血壓,血氧飽和度,體溫、心率等體徵參數進行長期切頻繁的監測與觀察,而之前的生命體徵監測技術多身體接觸式而且操作複雜,不僅增加患者身體及心理負擔而且不適用於長期監護。再者,目前溶栓患者的術後觀察多為醫護人員人工操作,不能保證實時監控,導致併發症產生後醫患交流不及時(如夜間發病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出一種溶栓患者安全監護與報警系統,提供了遠程監護及數據平臺,醫務人員可隨時隨地監測其負責的患者的體徵數據,提升了醫療效率,並設計了多級醫療機構的連結及服務模式,提高了基層醫院的醫療水平。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溶栓患者安全監護與報警系統,包括以下結構模塊:
非接觸式生命體徵監護系統,用於醫療單位實時監測患者各種生命體徵參數;
臨床檢測設備信息採集模塊,用於採集所述非接觸式生命體徵監護系統監測到的各項參數,並上傳至雲平臺;
PACS系統接口模塊,連接PACS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的縮寫,意為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用於將卒中相關的影像數據上傳至雲平臺;
LIS系統接口模塊,連接LIS系統(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即實驗室/檢驗科信息系統),用於將卒中相關的檢驗數據上傳至雲平臺。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非接觸式生命體徵監護系統由非接觸式多參數監護儀及工作站組成;所述非接觸式多參數監護儀包括感應式床毯、血壓袖帶、血氧指套、體溫傳感器等;所述工作站包括醫生工作站、護士工作站,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各工作站安裝有相應軟體。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非接觸式生命體徵監護系統適用於醫療單位實時監測患者心搏率、心搏圖、壓力呼吸、體動、在床/離床時間、心電、阻抗呼吸、體表體溫、無創血壓、血氧飽和度及脈率等十一項生命體徵參數;並對參數進行顯示、記錄、報警,並可將參數數據進行回放、分析及管理;提供病房病重(病危)護理記錄、體溫記錄單、生命體徵監測-數據統計報告、生命體徵監測-趨勢圖報告、睡眠狀況報告及多種專科報告。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感應式床毯採用高靈敏度傳感器,利用創新性的數位訊號處理技術及特徵波形識別技術,提取分析心搏及呼吸特徵波形,準確測 得心率、呼吸率、體溫、體動、在/離床狀態等基本生命體徵,並將數據傳送至監護儀或監測管理系統進行顯示、存儲、分析。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臨床檢測設備信息採集模塊由數據樞紐和接口軟體模塊組成,床旁數據樞紐作為感應式床毯與工作站的數據傳輸樞紐,將感應式床毯的監測數據以及工作狀態上傳至工作站,同時床旁其他監護設備和治療設備如腦氧監測設備、呼吸機、注射泵、點滴控制器等也可通過床旁數據樞紐聯網運行。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雲平臺用於整合上傳至雲端的醫療數據,為中心醫院與基層醫院建立數據共享通道,一方面將基層醫院的醫療數據傳輸至中心醫院,一方面將中心醫院的診斷結果傳輸至基層醫院的醫護人員,實現遠程卒中的診斷及治療。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溶栓患者安全監護與報警系統具有以下優點:
1、系統採用非接觸式監護方式,可以在不給患者黏貼電極的情況下對其基礎生命體徵進行監護,降低了患者的生理心理負荷,減輕了醫務人員的工作強度,便於長期監護與及時報警。
2、系統採用模塊化設計,其採集的醫療數據可以兼容多種醫療設備。系統可以同醫院的多種系統無縫連結(如LIS、PACS等),為醫務人員提供詳盡全面的醫療數據。
3、系統提供了遠程監護及數據平臺,醫務人員可隨時隨地監測其負責的患者的體徵數據,提升醫療效率。
4、系統設計了多級醫療機構的連結及服務模式,提高了基層醫院的醫療水平。
5、中心醫院通過本系統可以實時指導基層醫院的溶栓治療,節省了溶栓決策時間,提高了溶栓率,有利於卒中患者的全面恢復。
6、醫務人員通過系統可以對患者治療後的恢復狀態進行遠程實時監測,科學制定恢復方案。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溶栓患者安全監護與報警系統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本發明提供有一種溶栓患者安全監護與報警系統,包括以下結構模塊:
非接觸式生命體徵監護系統,用於醫療單位實時監測患者各種生命體徵參數;
臨床檢測設備信息採集模塊,用於採集所述非接觸式生命體徵監護系統監測到的各項參數,並上傳至雲平臺;
PACS系統接口模塊,連接PACS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的縮寫,意為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用於將卒中相關的影像數據上傳至雲平臺;
LIS系統接口模塊,連接LIS系統(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即實驗室/檢驗科信息系統),用於將卒中相關的檢驗數據上傳至雲平臺。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非接觸式生命體徵監護系統由非接觸式多參數監護儀及工作站組成;所述非接觸式多參數監護儀包括感應式床毯、血壓袖帶、血氧指套、體溫傳感器等;所述工作站包括醫生工作站、護士工作站,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各工作站安裝有相應軟體。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非接觸式生命體徵監護系統適用於醫療單位實時監測患者心搏率、心搏圖、壓力呼吸、體動、在床/離床時間、心電、阻抗呼吸、 體表體溫、無創血壓、血氧飽和度及脈率等十一項生命體徵參數;並對參數進行顯示、記錄、報警,並可將參數數據進行回放、分析及管理;提供病房病重(病危)護理記錄、體溫記錄單、生命體徵監測-數據統計報告、生命體徵監測-趨勢圖報告、睡眠狀況報告及多種專科報告。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感應式床毯採用高靈敏度傳感器,利用創新性的數位訊號處理技術及特徵波形識別技術,提取分析心搏及呼吸特徵波形,準確測得心率、呼吸率、體溫、體動、在/離床狀態等基本生命體徵,並將數據傳送至監護儀或監測管理系統進行顯示、存儲、分析。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臨床檢測設備信息採集模塊由數據樞紐和接口軟體模塊組成,床旁數據樞紐作為感應式床毯與工作站的數據傳輸樞紐,將感應式床毯的監測數據以及工作狀態上傳至工作站,同時床旁其他監護設備和治療設備如腦氧監測設備、呼吸機、注射泵、點滴控制器等也可通過床旁數據樞紐聯網運行。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雲平臺用於整合上傳至雲端的醫療數據,為中心醫院與基層醫院建立數據共享通道,一方面將基層醫院的醫療數據傳輸至中心醫院,一方面將中心醫院的診斷結果傳輸至基層醫院的醫護人員,實現遠程卒中的診斷及治療。
具體的,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溶栓患者安全監護與報警系統一種實施例可以架設為:
將腦氧監測設備、呼吸機、注射泵和其他床旁監測設備連接至數據樞紐,所述數據樞紐設置在床旁;將感應式床毯連接至非接觸式多參數監護儀;所述數據樞紐與非接觸式多參數監護儀雙向通訊連接,並一同與工作站通訊連接。所述工作站及視頻監控系統連接至雲平臺。
所述雲平臺通過PACS系統接口模塊連接PACS系統,通過LIS系統接口模塊連接LIS系統,還可以通過相應接口模塊連接HIS系統(即醫院信息系統,全稱為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所述雲平臺與醫患通訊APP和網站通信連接,以便醫生、病人等用戶通過醫患通訊APP、網站等獲得相關信息。
該系統可以運作如下:
非接觸式生命體徵監護系統的應用:系統中對患者的心率、呼吸率、體溫、體動、在/離床狀態等生命體徵參數由非接觸式多參數監護儀的感應式床毯檢測部件進行監測。
血氧飽和度、血壓、體溫、心電、阻抗呼吸等生命體徵參數由非接觸式多參數監護儀的常規檢測部件監測(血氧指套、血壓袖帶、體溫探頭、心電導聯線),使用感應式床毯進行監測,無需對患者進行身體貼片,監護儀位於床旁與床毯之間有線連接,工作站置於醫護人員工作站處。
溶栓患者安全監護與報警系統中的臨床檢測設備信息採集模塊、PACS系統接口模塊、LIS系統接口模塊採集溶栓患者相關的醫療數據傳遞至非接觸式生命體徵監護系統的工作站,同時上傳至雲平臺。
醫務人員可以通過工作站掌握溶栓患者的生命體徵以及相關的醫療數據,做出相應的診斷及治療。
為便於各醫院間及醫患間的交流,系統中設計了雲平臺推送的遠程院間及醫患通訊APP,其主要作用為:當基層醫院不具備對腦卒中患者進行溶栓手術的技術條件時,可以通過通訊模塊中預製的中心醫院和具備溶栓技術的醫生的通訊方式與之進行聯絡,特別是當專家醫生不在醫院時,基層醫院可以通過APP中預知的通訊信息直接與之進行聯絡。
APP為PC及手機通用,主要具備的功能有:基層醫院端求助功能,中心醫院端接收報警功能,與高級醫師手機通訊功能,患者數據獲取功能及視頻和語音通訊功能。其中與高級醫師手機通訊功能,是通過通訊模塊中預製的醫師通訊信息與醫師進行簡訊或電話聯絡。患者數據獲取功能主要是高級醫師通過APP從雲平臺中實時獲取患者的生命體徵數據。視頻及語音通訊功能主要是當基層醫院與中心醫院或高級醫師取得聯絡後可以通過此功能對患者進行遠程溶栓治療的指導,這樣即可以避免患者因轉院等因素而不能得到及時治療的情況。
在溶栓手術後,患者可以利用非接觸式生命體徵監護儀進行長期生命體徵觀測,尤其可以對血壓,血氧飽和度以及體溫等重點監測指標可以進行長期不間斷監護,由於非接觸式生命體徵監護儀的特點,可以減小患者生理和心理上 的負擔。並且當某一指標出現問題時,可以通過報警系統立即通知醫生,以便及時治療併發症。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溶栓患者安全監護與報警系統具有以下優點:
1、系統採用非接觸式監護方式,可以在不給患者黏貼電極的情況下對其基礎生命體徵進行監護,降低了患者的生理心理負荷,減輕了醫務人員的工作強度,便於長期監護與及時報警。
2、系統採用模塊化設計,其採集的醫療數據可以兼容多種醫療設備。系統可以同醫院的多種系統無縫連結如(HIS HIS系統即醫院信息系統(全稱為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LIS、PACS等),為醫務人員提供詳盡全面的醫療數據。
3、系統提供了遠程監護及數據平臺,醫務人員可隨時隨地監測其負責的患者的體徵數據,提升醫療效率。
4、系統設計了多級醫療機構的連結及服務模式,提高了基層醫院的醫療水平。
5、中心醫院通過本系統可以實時指導基層醫院的溶栓治療,節省了溶栓決策時間,提高了溶栓率,有利於卒中患者的全面恢復。
6、醫務人員通過系統可以對患者治療後的恢復狀態進行遠程實時監測,科學制定恢復方案。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