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排插單元的防護門結構的製作方法與工藝
2023-05-04 04:43:32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組合排插單元,特別是一種組合排插單元的防護門結構。
背景技術:
中國專利公告號204349054U於2015年5月20日公開的一種立體多面插座單元及組合插座,立體多面插座單元包括:電源線、保險管、內部芯組件、插孔、立方外盒;立方外盒的5個面上裝配有插孔、1個面上裝配電源線和保險管,電源線的另一端連接有插頭;第一內部芯組件裝設於立方外盒的內部,與各個插孔及電源線、保險管電性連接。另一種立體多面插座單元包括:插頭、內部芯組件、插孔、立方外盒;立方外盒的5個面裝配插孔、1個面上裝配插頭;內部芯組件裝設於立方外盒的內部,與各個插孔及插頭電性連接。組合插座由上述兩種立體多面插座單元任意組裝而成。該結構的立體多面插座單元具有一個插頭和至少兩個面上設有插孔(插座),通過一插座單元的插頭與另一插座單元的插孔配合,即可組合成排插,但是,由於插座單元與插座單元之間的連接過於簡單,導致兩者容易鬆脫,而且,鬆脫後則導致沒有帶電源線的插座單元掉電,影響與之連接的用電器正常工作。另外,由於該結構中插座單元與插座單元之間通過直插配合,以致插座單元中插孔的朝向有所局限,不便於用戶使用。還有,插座單元的功能局限為電源插座,不利於組合插座功能的延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安全可靠的組合排插單元的防護門結構,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組合排插單元的防護門結構,包括功能單元,功能單元包括盒體和出線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出線組件包括出線蓋、供電夾片組和保護門,出線蓋設置在盒體表面上,供電夾片組設置在出線蓋內側,保護門轉動設置在出線蓋與供電夾片組之間,保護門與出線蓋通過復位扭簧連接,保護門表面設有電極插孔,出線蓋對應保護門設有避讓孔位,電極插孔位於避讓孔位所在區域內。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採用以下技術措施解決:作為更具體的一種方案,所述出線蓋內側設有容腔,供電夾片組設置在夾片支架上,供電夾片組和夾片支架通過壓蓋封裝在容腔內;所述容腔中心設有扭簧定位座,保護門對應扭簧定位座設有中心讓位孔,中心讓位孔套設在扭簧定位座外、並相互轉動配合;所述復位扭簧設置在扭簧定位座內,復位扭簧兩端分別與保護門和扭簧定位座定位連接。作為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功能單元還包括入線組件,入線組件包括入線蓋和至少兩個供電電極插針,入線蓋設置在盒體表面,各供電電極插針呈圓環形分布在入線蓋外表面;所述供電夾片組設有至少一組,供電夾片組包含與供電電極插針數量相同的供電夾片,各供電夾片呈圓環形分布,供電夾片朝向所在圓環形的圓弧面設有夾口;所述出線蓋表面對應供電電極插針設有弧形限位槽,弧形限位槽即為所述避讓孔位,保護門遮住出線蓋的弧形限位槽。弧形限位槽可以限定供電電極插針的轉動角度,當供電電極插針轉至弧形限位槽端部時,同時,連個功能單元的機械部件也剛好連接到位,供電電極插針也剛好與供電夾片組電性連接。作為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供電夾片組設有兩組,兩組供電夾片組分別為第一供電夾片組和第二供電夾片組,第一供電夾片組的供電夾片和第二供電夾片組的供電夾片方向相反。以便於供電電極插針正轉或反轉都能與一組供電夾片組電性連接。作為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保護門的電極插孔孔徑大於或等於供電電極插針直徑,電極插孔呈圓形或橢圓形。由於保護門通過復位扭簧復位,但是長期使用後復位扭簧的形變力可能有影響,以致電極插孔的位置出線偏差,通過設計成橢圓形,可以補償這個偏移量,以免其不能與供電電極插針配合。作為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入線組件還包括地極插針,地極插針設置在入線蓋外表面、並位於供電電極插針所在圓環形的圓心上;所述出線組件還包括地極夾片,地極夾片設置在出線蓋內側、供電夾片所在圓環形的圓心上,出線蓋表面對應地極夾片設有地極插孔。此時,供電電極插針應為兩根,分別為火線電極插針和零線電極插針。作為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入線組件包括旋扣,旋扣設有兩個以上、並圓環形均布設置在入線蓋外表面,旋扣所在圓環形的圓心與供電電極插針所在圓環形的圓心一致;所述出線組件包括環形扣合槽和扣位,出線蓋設置在盒體表面,環形扣合槽設置在出線蓋外表面,扣位數量與旋扣數量一致、並圓環形均布在環形扣合槽內側,扣位所在圓環形的圓心與供電夾片所在圓環形的圓心一致。即兩個功能單元相互連接時,通過旋轉扣接的方式連接,當其連接後,通過旋轉的方式控制才能解除鎖扣,而不像現有技術那樣,輕易的抽拉即可鬆脫。作為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入線蓋外表面還對應旋扣外側設有導向圓環,出線蓋外表面還對應環形扣合槽外側設有與導向圓環吻合的導向槽。旋扣和扣位旋轉配合時,由於有了導向圓環和導向槽的導向配合,使得其旋轉更順暢,兩個功能單元連接後虛位更小,更緊緻。作為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功能單元還包括功能模塊,功能模塊為插座模塊和/或用電器模塊,功能模塊設置在盒體上,功能模塊、入線組件和出線組件相互電性連接。插座模塊一般可以為小五孔插座模塊、雙美式二極插座模塊、德式插座模塊、多面插座模塊、USB插座模塊等,用電器模塊一般可以為電子時鐘模塊、報警器模塊、視頻監控探頭模塊、WiFi音箱模塊、WiFi模塊、應急燈模塊等。當然,當沒有功能模塊時,該功能單元實際為角度轉換接頭,其盒體可以做成轉角型、T型等。作為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功能單元還包括電源輸入線,電源輸入線內端伸入盒體內直接或通過開關與供電夾片組電性連接,電源輸入線外端設有插頭。該結構即可形成一個入線頭模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此款組合排插單元的防護門結構的保護門可以遮蓋供電夾片組,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而且,保護門需要通過旋轉的方式打開,在供電電極插針插入保護門的電極插孔後旋轉運動,才能帶動保護門旋轉,其安全可靠。附圖說明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入線組件和出線組件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另一角度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第一種功能單元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另一角度結構示意圖。圖5為入線組件和出線組件初始配合時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中入線組件與出線組件順時針方向旋轉配合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中入線組件與出線組件完全配合後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5中入線組件與出線組件逆時針方向旋轉配合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圖8中入線組件與出線組件完全配合後結構示意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上鎖組件結構示意圖。圖11為本實用新型出線組件主視結構示意圖。圖12為本實用新型中保護門一工作狀態結構示意圖。圖13為本實用新型中保護門另一工作狀態結構示意圖。圖14為本實用新型中入線頭單元結構示意圖。圖15為圖14另一角度結構示意圖。圖16為本實用新型中收尾單元結構示意圖。圖17為圖16另一角度結構示意圖。圖18為本實用新型一組合狀態結構示意圖。圖19為本實用新型中第二種功能單元結構示意圖。圖20為本實用新型中第三種功能單元結構示意圖。圖21為本實用新型中第四種功能單元結構示意圖。圖22為本實用新型中第五種功能單元結構示意圖。圖23為本實用新型中第六種功能單元結構示意圖。圖24為本實用新型中第七種功能單元結構示意圖。圖25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組合狀態結構示意圖。圖26為本實用新型中第八種功能單元結構示意圖。圖27為本實用新型又一組合狀態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1至圖4所示,一種組合排插單元的防護門結構,包括功能單元100,所述功能單元100包括盒體30、入線組件10和出線組件20,入線組件10和出線組件20分別設置在盒體30上,入線組件10和出線組件20相互電性連接,入線組件10和出線組件20分別設有相互配合的扣接位,以便於兩個功能單元100的入線組件10和出線組件20通過扣接位扣接固定。所述入線組件10包括入線蓋1和旋扣13,入線蓋1設置在盒體30表面,旋扣13設有兩個以上、並圓環形均布設置在入線蓋1外表面;所述出線組件20包括出線蓋4、環形扣合槽49和扣位47,出線蓋4設置在盒體30表面,環形扣合槽49設置在出線蓋4外表面,扣位47數量與旋扣13數量一致、並圓環形均布在環形扣合槽49內側。所述盒體30外周由四個平面圍成,入線蓋1和出線蓋4分別位於盒體30一端,所述旋扣13和扣位47均分別與盒體30外周平面數量一致。也就是說,盒體30呈方柱狀。所述入線蓋1外表面還對應旋扣13外側設有導向圓環11,出線蓋4外表面還對應環形扣合槽49外側設有與導向圓環11吻合的導向槽46。出線蓋4內側面對應導向槽46所在位置設有凸環44,導向槽46從出線蓋4外表面伸入凸環44內。所述入線組件10包括輸入端子,輸入端子設置在入線蓋1外表面;所述出線組件20對應輸入端子設有輸出端子,輸出端子位於出線蓋4內側,出線蓋4表面對應輸出端子設有孔位;當兩個功能單元100通過入線組件10和出線組件20扣接配合時,兩個功能單元100中的一組輸入端子和輸出端子導電連接。所述輸入端子包括至少兩個供電電極插針2,各供電電極插針2呈圓環形分布,供電電極插針2所在圓環形的圓心與旋扣13所在圓環形的圓心一致。所述輸出端子包括兩組位置相反的供電夾片組,供電夾片組包含與供電電極插針2數量相同的供電夾片,各供電夾片呈圓環形分布,供電夾片所在圓環形的圓心與扣位47所在圓環形的圓心一致,供電夾片朝向所在圓環形的圓弧面設有夾口。所述出線蓋4表面對應供電電極插針2設有弧形限位槽43。所述兩組供電夾片組分別為第一供電夾片組71和第二供電夾片組72,供電夾片組的供電夾片設有兩塊,供電電極插針2為兩根,兩塊供電夾片分別與零線和火線連接。結合圖5所示,當兩個功能單元配合時,兩個功能單元分別錯開一定的角度,使得一功能單元的旋扣13插入另一功能單元的環形扣合槽49內、並與扣位47錯開。結合圖6和圖7所示,當入線組件10與出線組件20沿R1箭頭方向旋轉配合時,供電電極插針2向第一供電夾片組71的夾口靠近(見圖6中A處所示),同時,旋扣13逐漸與扣位47重疊,直至供電電極插針2完全沿圓弧方向插入第一供電夾片組71的夾口內(見圖7中B處所示),完成導電配合,且,旋扣13也完全與扣位47重疊,實現機械連接。結合圖8和圖9所示,當入線組件10與出線組件20沿R2箭頭方向旋轉配合時,供電電極插針2向第二供電夾片組72的夾口靠近(見圖8中C處所示),同時,旋扣13逐漸與扣位47重疊,直至供電電極插針2完全沿圓弧方向插入第二供電夾片組72的夾口內(見圖9中D處所示),完成導電配合,且,旋扣13也完全與扣位47重疊,實現機械連接。所述出線組件20還包括保護門5,保護門5設置在出線蓋4內側、並遮住出線蓋4的弧形限位槽43,保護門5位於出線蓋4與供電夾片組之間,保護門5通過復位扭簧6與出線蓋4連接,保護門5對應弧形限位槽43的位置上對應供電電極插針2設有電極插孔52。所述出線蓋4內側設有容腔42,供電夾片組設置在夾片支架7上,供電夾片組和夾片支架7通過壓蓋8封裝在容腔42內;所述容腔42中心設有扭簧定位座41,保護門5對應扭簧定位座41設有中心讓位孔51,中心讓位孔51套設在扭簧定位座41外、並相互轉動配合;所述復位扭簧6設置在扭簧定位座41內,復位扭簧6兩端分別與保護門5和扭簧定位座41定位連接(具體是保護門5表面對應復位扭簧6的一端設有扭簧插孔53,扭簧插孔53與復位扭簧6的一端定位連接;扭簧定位座41對應復位扭簧6的另一端設有槽位,槽位與復位扭簧6的另一端定位連接)。結合圖11所示,由於保護門5的作用,弧形限位槽43處看不到供電夾片組(即供電夾片組不外露)。結合圖12,當兩個功能單元的入線組件10和出線組件20配合時,入線組件10的供電電極插針2經保護門5的電極插孔52伸入出線蓋4內側,然後,沿R3箭頭(見圖13所示)旋轉一功能單元,入線組件10和出線組件20相對轉動,保護門5在供電電極插針2帶動下轉動,直至旋轉到位時,供電電極插針2與供電夾片組配合,實現導電接觸。所述入線組件10還包括地極插針3,地極插針3設置在入線蓋1外表面、並位於供電電極插針2所在圓環形的圓心上;所述出線組件20還包括地極夾片73,地極夾片73設置在出線蓋4內側、供電夾片所在圓環形的圓心上,出線蓋4表面對應地極夾片73設有地極插孔48。結合圖10所示,所述功能單元100還包括上鎖組件,上鎖組件設置在出線組件20旁。上鎖組件包括解鎖按鈕91、離合塊92和復位彈簧93。所述出線蓋4背面的凸環44上沿其半徑方向設有卡槽45,卡槽45與導向槽46連通,上鎖組件設置在卡槽45上。離合塊92徑向滑動設置在卡槽45上,離合塊92朝嚮導向槽46外端的一側設有引導斜面95,離合塊92朝向容腔42的外壁設有定位柱96,復位彈簧93設置在定位柱96與容腔42的外壁之間。所述解鎖按鈕91一端伸出盒體30外,另一端設有觸頭94,觸頭94與所述引導斜面95錯開、並伸入卡槽45內與離合塊92接觸。所述入線蓋1的導向圓環11對應所述離合塊92設有四個防轉鎖止卡口12。當導向圓環11插入導向槽46內時,導向圓環11的端面與離合塊92的引導斜面95滑動配合,離合塊92徑向移動,其引導斜面95離開導向槽46,直至導向圓環11旋轉至鎖定位置時,導向圓環11的一個防轉鎖止卡口12與離合塊92的引導斜面95處對準,離合塊92復位,引導斜面95處伸入導向槽46及防轉鎖止卡口12內,從而防止入線蓋1和出線蓋4之間相互轉動。當需要解鎖時,按住解鎖按鈕91,解鎖按鈕91的觸頭94推頂離合塊92徑向移動,離合塊92的引導斜面95離開導向槽46,入線蓋1即可轉動。結合圖14至圖17所示,所述組合排插單元還可包括入線頭模塊200和收尾模塊300,入線頭模塊200上設有出線組件20和控制面板50,控制面板50上設有入線孔501和開關按鈕502,電源線穿入入線孔501後通過開關按鈕502與其出線組件20電性連接。所述收尾模塊300上設有入線組件10和指示燈60,入線組件10與指示燈60電性連接。所述功能單元100還包括功能模塊,功能模塊為插座模塊,參見圖3、圖19、圖20和圖21所示,其對應的插座模塊分別為:小五孔插座模塊40、雙美式二極插座模塊70、德式插座模塊80和多面插座模塊90。或者,功能模塊為用電器模塊,參見圖22和圖23所示,其對應的用電器模塊分別為電子時鐘模塊400和報警器模塊500。參見圖24和圖26所示,此兩個功能單元分別為不帶功能模塊的轉角接頭單元600和T型接頭單元700,其兩者的盒體30根據所需形狀設計;其中,轉角接頭單元600包括一個入線組件10和一個出線組件20,T型接頭單元700包括一個入線組件10和兩個出線組件20。參見圖18、圖25和圖27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多種組合方式。本本實用新型的組合方式可以是多樣的,在此不再一一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