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控板上偵測多指觸控的方法
2023-04-23 01:07:41 1
專利名稱:觸控板上偵測多指觸控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觸控板上偵測觸控的方法,尤其是指偵測多指觸控的方法。
背景技術:
由於近來多媒體系統發展趨勢日趨完善,所具備的功能也越來越多,相對的操作 接口也越來越複雜,而附加更多的功能就需要設置更多的相關操作按鍵,但在系統要求越 小越精緻的需求下,這些按鍵並不可能全部增設於系統上,所以現在觸控技術的應用就可 節省多數操作按鍵所需要的空間。所謂觸控板是指一種可供使用者利用手指或其它物體(如觸控筆),在其面板上 直接觸擊滑動或是以手勢替代按鍵以控制顯示屏上光標移動的輸入裝置,由於觸控板具有 輕薄的優點,所以現階段已大量被應用於筆記型計算機、個人數字助理、數字播放器等電子
t ο而目前傳統的觸控板只能偵測單一手指的觸擊、移動、離開等手指指令的操作,用 戶在使用時還是存在諸多不便,因此,如何能夠提供一種實現多指觸控的操作方法就更加 亟待解決。現有美國公布了一個相關實現多指觸控的專利,其申請號為US5825352,該專利 就揭露了一種利用偵測觸控板感應量的波形圖來判別手指的觸碰方法,其主要利用了預設 最大、最小門檻值的方法來判斷手指感應量形成波形的波峰、波谷值做比較來確定是否有 多手指觸碰。該專利所用方法雖然成功偵測出了多指觸碰,但是在上述方法中,若噪聲幹擾 超過最大門檻值時,就容易引起誤判,即把噪聲的幹擾誤認為有手指觸碰觸控板,這樣就引 起了不必要的誤操作。因此需要為廣大用戶提供一種更加簡便的方法來解決以上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際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供一種可有效避免噪聲幹擾即抗幹擾 能力強又能識別觸控板上多指觸控的方法。為了實現本發明的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在觸控板上偵測多指觸控的方 法,該觸控板包括若干掃描線,其包括以下步驟(a)掃描該掃描線;(b)檢查各掃描線上 所產生的數據,是否分別在兩個特定區間內;若是,計算該兩個特定區間感應值的重心點; (c)繼續檢查經過上述兩個特定區間內之間的感應量是否有發生正向穿越;若是,(d)則該 兩個特定區域重心點的中點處就是手指觸碰的位置點,而手指觸碰的多個位置點即在兩個 特定區間重心點的中心處且發生了正向穿越。本發明所述的在觸控板上偵測多指觸控的方法,不但簡便,而且由於引入了差分 電容的方式,所以抗幹擾能力更強,有效的避免了各種噪聲引起的幹擾,從而保證了在觸控 板上偵測多指的準確性。
圖1是本發明觸控板在有手指觸碰時掃描線上感應量的變化圖2是本發明有兩手指觸碰面板後感應量的變化圖;圖3是本發明多手指觸控方法的工作原理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請參閱圖1所示,所述觸控板1包括若干掃描線,當觸控板1上電後,掃描線開始 掃描,在沒有任何輸入裝置觸碰面板時,整個觸碰式面板電容值的變化趨於一恆定值,可設 定該恆定值為零。而當有觸控對象如手指2觸碰觸控板1的情況下,此時偵測出掃描線上X 軸和Y軸上感應量就會發生變化,而手指2實際觸碰的位置就在X軸和Y軸掃描線上感應 量發生變化的位置處,下面就具體討論下其具體位置。以兩根手指觸碰該面板為例,請參考圖2所示,由於在該觸控板1上的若干條掃 描線上都偵測到了數據,且上述數據中出現了兩個特定的區間,所謂特定的區間是指在系 統提前預設的門檻感應值的範圍之外。即判斷所述其中一個由ΜοΜ1Μ2組成的特定區間 的感應值是否大於正門檻感應值M0,另一個由NomN2組成的特定區間是否小於負門檻感 應值No ;若同時滿足上述兩個條件,則還需計算該兩個特定區間重心點的感應值;由於可 以偵測由所述ΜοΜ1Μ2組成的特定區間中Ml處和M2處的感應值,若設其坐標為Ml (xl、 yl)和M2(x2、y2),那麼此時該區間ΜοΜ1Μ2的重心點的坐標就為X12 = (xlyl+x2y2)/ (yl+y2),同理,需要偵測出由所述NomN2組成的特定區間中的m處和N2處的感應值,若 設其坐標為附(x3、y3)和N2(x4、y4),那麼此時該區間N0mN2的重心點的坐標就為X34 = (x3y3+x4y4) / (y3+y4)。再計算出上述兩個特定區間重心點的坐標X12和X34後,也就可以 計算出此兩點的中心點處的坐標;最後再繼續檢查上述兩個特定區間內之間的感應量是否 有發生正向穿越;所謂正向穿越是指在兩個特定區間內之間,其中若第2條掃描線上的數 值是正值,而在第3條掃描線上的數值就是負值的情況。如果同時滿足上述條件,則該兩個 特定區間重心點的中點處就是手指觸碰的位置點。同理,也要判斷圖2上由MoM3M4組成的特定區間是否大於正門檻感應值M0,另一 個由NoN3N4組成的特定區間是否小於負門檻感應值No ;若同時滿足上述兩個條件,則需 繼續計算該上述兩個特定區間重心點的感應值,然後根據該兩個重心點的感應值計算出其 中心點處的坐標值;最後再繼續檢查上述兩個特定區間內之間的感應量是否有發生正向穿 越;即是否滿足在上述兩個特定區間內之間的第N條掃描線上的數值是正值,而其第N+i條 是負值的情況,其中i代表手指觸碰觸控板時覆蓋在掃描線上的條數。若滿足上述條件,即 表明所述的MoM3M4區間和相鄰的上述NoN3N4區間之間有發生正向的穿越;那麼則該兩個 特定區間重心點的中點處就是手指觸碰的位置點。上述詳細論述了手指2觸碰觸控板1後的具體位置,而從上述分析也可以得出手 指觸碰的多個位置點即在兩個特定區間重心點的中心處且發生了正向穿越的位置點。同 時,對於上述方法中提到的預設正、負門檻感應值Mo和No既可以設置為固態形式也可以設 置成動態形式,只要是為了保證門檻值調整到一個合適的數據。請參閱圖3所示,為本發明的工作流程圖,若檢測到有一區間大於預設門檻感應 值Mo,而相鄰另一個區間確不小於預設負門檻感應值No ;或者雖然有一區間不大於預設正 門檻感應值Mo,但另一個區間滿足小於預設負門檻感應值No ;概括的說,就是沒有同時滿足兩個相鄰區間中,必須一個區間大於預設的正門檻值而另一個區間小於預設的負門檻值 的條件,那麼系統就會認為沒有手指觸碰,然後進行自動繼續掃描的步驟。若判斷出上述兩 個區間都滿足了上述兩個條件,則才需要計算兩個特定區間重心點的感應值,並繼續偵測 這兩個相鄰區間是否有發生正向穿越。如果相鄰兩個區間感應值之間沒有正向穿越,則系 統也會認為沒有手指觸碰,然後進行自動繼續掃描的步驟。對上述方法,若當只有一根手指觸碰該觸控板1,則對應該面板上的掃描線得到的 數據會發生變化,檢測出該掃描線上是否出現了兩個特定的區間,即一個區間需大於預設 正感應值Mo,同時另一個區間需小於預設負感應值No,然後計算該兩個特定區間重心點的 坐標值,再繼續偵測該兩個特定區間之間的感應值是否有發生正向的穿越,若有僅有一個, 就表明就只有一根手指觸碰該面板,且穿越點就是手指觸碰觸控板2的位置。同理,對大於兩手指的觸碰,運用同樣的方法也可偵測多手指觸碰面板的位置,所 以不在一一累述,其只要對應滿足其中一個區間大於預設正感應門檻值,同時另一個區間 小於預設負門檻感應值的條件,計算此時兩個特定區間的重心點坐標,再繼續偵測相鄰兩 個區間之間是否有發生正向的穿越,若有,那麼兩特定區間重心點的中點處就是有手指觸 碰面板的位置點,而手指觸碰的多個位置點即在兩個特定區間重心點的中心處且發生了正 向穿越。本發明由於利用了差分電容偵測感應量的變化,所以抗幹擾能力更強,對一般的 噪聲而言,差分形式的感應值可有效的防止噪聲引起的幹擾,而且方法十分簡單。
權利要求
一種在觸控板上偵測多指觸控的方法,該觸控板包括若干掃描線,其特徵在於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掃描該掃描線;(b)檢查各掃描線上所產生的數據,是否分別在兩個特定區間內;若是,計算該兩個特定區間感應值的重心點;(c)繼續檢查經過上述兩個特定區間內之間的感應量是否有發生正向穿越;若是,(d)則該兩個特定區域重心點的中點處就是手指觸碰的位置點,而手指觸碰的多個位置點即在兩個特定區間重心點的中心處且發生了正向穿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b)步驟中特定區間是指是否分別滿 足大於或者小於預設的門檻值。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b)步驟中特定區間是指在系統提前 預設的門檻感應值的範圍之外。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門檻值可以設置成固態形式也可 以設置成動態形式。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b)步驟中,若各掃描線所產生的數 據中,不能同時滿足分別在兩個特定區間內,則返回步驟(a)。
6.如權利要求1所示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b)步驟中,所述兩特定區域的重心點 可以通過偵測所述特定區域上的若干坐標的感應值計算出來。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正向穿越是指在所述特定區間之間的 第N條掃描線上的數值是正值,而在第N加i條是負值的情況。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i條掃描線是指手指觸碰觸控板時 覆蓋在掃描線上的條數。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特定區間是指兩個相鄰的特定區間。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觸控板上偵測多指觸控的方法,該觸控板包括複數掃描線,其利用掃描線上所產生的數據是否在特定區間內且在該特定區間內之間的感應量是否發生了正向穿越,若有,則在該兩個特定區域重心點的中點處就是手指觸碰的位置點。本發明所述的在觸控板上偵測多指觸控的方法,不但簡便,而且由於引入了差分電容的方式,所以抗幹擾能力更強,有效的避免了各種噪聲引起的幹擾,從而保證了在觸控板上偵測多指的準確性。
文檔編號G06F3/041GK101937284SQ20101029124
公開日2011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26日
發明者劉傑 申請人:蘇州瀚瑞微電子有限公司